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比利時經濟發展模式

比利時經濟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0-11-26 06:02:05

① 比利時的國土面積那麼小,為何港口經濟卻在歐洲是數一數二的

比利時的國土面積雖然很小,但是它的港口經濟卻是歐洲數一數二的,這是由於比利時地理位置優越,並且貿易發展對港口需求量大。眾多的原因使得比利時的港口經濟發展繁榮。

比利時的對外貿易發展極為繁榮,正是因為這樣比利時有大量的貨物需要進出口,交通運輸網路完善的基礎上仍然對港口有著較大需求,通過海洋運輸可以最大可能減少運輸費用,提高利潤。因此發展港口經濟是對比利時經濟發展的順勢而為,促進了比利時經濟的進一步繁榮。

同時,比利時與歐洲重要的幾個國家相鄰,通過比利時的港口將貨物運輸到這些國家,也是比利時港口經濟繁榮的一大助力。西歐的發達國家,對交通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了比利時港口的發展。

② 美英法意瑞比利時哪個國家不鄰海

美英法意都鄰海,

可能是 瑞 和 比利時 不鄰海

文章第二部分:

中國經濟至少蕭條5年,你准備好了嗎?

我們不缺錢,缺的是盈利的投資機會

在行業的層面上,我們觀察到的是,過剩產能的普遍存在,各個行業為過剩產能而苦惱,在過剩產能的壓力下,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不斷的降低價格,試圖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而降低價格在宏觀層面上顯示的是生產者價格指數連續30多個月負增長,在傳統實體經濟中,投資機會缺乏。所以,現在我們缺的不是錢,缺的是能夠盈利的投資機會,這是另外一個現實。

再看企業層面,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資本價格、資金成本呈現出來的剛性,並沒有隨著經濟增長的下滑而降低。一方面經濟疲軟,另一方面成本出現剛性,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的利潤率受到了擠壓。一些企業過去靠低成本擴張非常成功,而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不再適應市場,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起來看是因為在90年代的中後期,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發生了本質的轉變。這個轉變具體是什麼?1978年以來我們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依靠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而實現的。經濟體制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具體體現在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比計劃經濟更加有效,資源從農業部門轉到工業部門,資源從國有部門轉向效率更高的民營部門轉移。即資源配置在市場價格信號的引導下,朝著更有效率的部門和行業轉移,這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另外還有激勵機制的改變,其中特別突出的是一大群企業家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現,這些企業家為了提高企業的效率,千方百計尋找市場急需的產品,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他們在市場經濟中有著強烈的提高效率驅動,遠遠超過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因為國有企業受到體制的限制,對效率的提高是不敏感的。

分清中國兩個「中國模式」

所以當我們談「中國模式」的時候,我們混淆了一個概念,其實我們有兩個「中國模式」,從1978年到1990末是一個「中國模式」,從1990年末到現在是另外一個「中國模式」,我們經常把這兩個「中國模式」混淆了,現在有必要區分一下。

從1990年到現在是什麼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分配資源,刺激短期的需求拉動GDP的增長。現在中國模式主要是依靠借貸來實現的,我們知道,政府發錢、支配資源、拉動經濟的增長。政府的資源從哪裡來,來自於稅收,來自於國有銀行擴張信用,政府的資源來自於中央發行貨幣,主要是依靠這樣一套方法來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2009年啟動了4萬億刺激計劃,更是第二階段中國模式的典型代表。靠政府花錢、靠銀行發貸款,靠銀行印鈔票來拉動經濟發展,跟前一個中國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

這樣一個靠政府拉動短期需求維持經濟增長的「中國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第一個「中國模式」和第二個「中國模式」的區別在於可持續性,如果依靠企業家的創造力、創新力提高效率,這個增長是可持續的。而依靠政府拉動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

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政府的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而企業家的創造力是無限的,這是第一個「中國模式」和第二個「中國模式」的區別。第二個原因,在經濟學上叫做投資的邊際收益遞減,政府不斷發錢,央行不斷印鈔票,雖然可以促進短期的經濟增長,但是促進的作用越來越弱,經濟學上叫做邊際效應遞減。政策同樣存在著邊際效應遞減。

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我們曾有過4萬億刺激政策,2012年實際上執行的是4萬億2.0,4萬億2.0的效果就比4萬億1.0的要差。本屆政府也試著採用一些刺激性政策,結果發現效果不理想。所以,現在就停下來了。
政策的效用遞減和我們吃東西、用葯是一樣的,一種葯用多了,葯力會不斷衰減,我們叫做投資的效用遞減或者政府政策的作用遞減。因此,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增長,短期可以見效,但是長期無法持續。

2009年,我們執行了4萬億刺激計劃,結果使得本來就已經產能過剩的各行各業又在執行過程中大幅增加了更多的產能。這是造成我們面臨困難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由於4萬億主要靠債務融資,結果形成了今天政府債務、銀行壞賬的問題,這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一個很大隱患,這個隱患不清除,我們無法進入下一輪的增長。我認為,新一輪經濟景氣短期內不會到來,大家要做好長期的准備。

③ 求20世紀世界經濟實力和國際貿易的一些數據

非常發達比利時全國分為3個大區:弗拉芒大區、瓦隆大區和布魯塞爾大區,由10個省組成。 首都布魯塞爾素有歐洲首都之稱,為歐盟政治外交中心、決策中心、媒體中心,是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其它許多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歐洲700多名議員在此設有辦公室,160個國家設立外交和貿易使團,有2500多名外交官,數目僅次於紐約,另外還有2000多家跨國集團在此設立了歐洲地區總部。隨著歐盟權利的加強和歐盟機構的集中,目前活動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游說集團大約有2600家,從業人數約1.5萬人。作為歐洲的首都,布魯塞爾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其它主要城市有安特衛普、列日、根特、布魯日、蒙斯、那慕爾等。有3個主要港口:安特衛普、根特和澤布魯日。有5個機場。 比利時的主要工業有工程、金屬產品、化學品、汽車組裝、運輸設備、科學器材、食品加工、紡織品等。許多著名集團在華投資,並取得了成功,如:英博啤酒集團、貝卡爾特鋼絲集團、西安楊森制葯、富通銀行等。主要農產品有穀物、甜菜、土豆,畜牧業發達,有皮爾丹豬和藍白花牛等優良品種,隨著市場對綠色燃油的強勁需求,近年油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服務業發達,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 比利時科研體系完整,教育發達,擁有著名的魯汶大學、根特大學和列日大學,曾產生過10 位諾貝爾獎得主,在醫葯、化工、畜牧業、和平利用核能、納米技術、微電子技術、航空航天、質子治療儀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比核能研究所接受我國科研人員多人次的培訓,在航天醫療領域也與我有合作。數量眾多的我留學生正在比多個大學學習和深造。 在聯邦管理層次上,比利時擁有四家大型國有控股企業:比利時電信集團、比利時國營鐵路集團、比利時郵政和比利時博彩公司。 比利時經濟部、比利時央行和比利時有關部門發布的綜合經濟數據顯示,2006年,比利時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為2000年以來最好的一年,在2005年增長1.5%的基礎上翻了一番,達到了3%,超過了歐元區2.7%的平均水平,國內生產總值總量超過3000億歐元。 2006年,比利時經濟增長的總體特點是強勁和均衡,家庭私人消費、出口和企業投資是推動比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 1、家庭私人消費拉動內需強勁增長。2006年家庭私人消費增長2.4%,內需消費增長2.9%,其原因在於實際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增長了2.7%,帶動收入的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就業市場形勢的改善(2006年增加了4.4萬個就業崗位)、自然人稅收政策的改革實施、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從2005年的2.5%下降至目前的1.9%)以及紅利和利息等資產收入提高。儲蓄率的降低,顯示了家庭消費信心的增長,目前穩定在占可支配收入的13.5%。家庭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2、受國際經濟形勢好轉大環境的影響。比利時傳統的進出口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2006年進出口均增長了3.9%,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3年來首次呈現出凈值,為國內生產總值的0.1%。 3、2006年比利時企業投資增長了5.8%,企業的投資不僅只限於服務業,而是擴展到了工業界。回報性高、融資條件好以及產品銷路改善也是投資增長的主要原因。另外,住宅投資開支(新建或翻新)在2006年達到了近5%的增長。2006年新創建企業6.3萬家,企業破產數量出現下降趨勢。技術創新和勞動者培訓將成為企業投資增長的兩大主要動力。 2006年,比利時雖然對自然人減稅進行了改革,但隨著家庭購買力的增強,稅收還是增長了24億歐元,預算出現約2億歐元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1%,取得了預算平衡,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四。這一成績的取得在於比利時政府對財政開支和社保開支嚴格控制,以及對公債的進一步減少,從2002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103.3%下降到目前的87.9%,比利時政府爭取在2010年將這一比率下降至72%。 另外,經過長期艱苦的談判,比利時勞資雙方終於在2006年底達成了各行業工資加薪協議,該協議是從1996年開始每兩年簽訂一次,加薪的標準是依據毗鄰的3個國家(德國、法國和荷蘭)工資上漲指數制定的。協議主要規定了未來兩年(2007-2008)間工資上漲標准、最低毛收入、加班補貼、職工培訓、帶薪離職培訓、研發投入和重體力工種提前退休等事宜。雙方同意在未來的2007-2008年間,工資上漲幅度控制在5%以內,略低於周邊法國、德國和荷蘭的5.5%。僱主實際負擔4.75%,剩餘的0.25%由政府通過扣減僱主應繳稅額來承擔,扣減從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並納入2007年政府預算之內。最低工資標准為每月1258歐元。在2010年以前研發投資水平要達到產值的3%(企業投入2%,政府投入1%);企業應將工資總額的1.9%投入對職工的培訓教育,並安排職工帶薪離職培訓。此項協議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強比利時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是勞資雙方互相妥協讓步的結果,在社會上取得了積極的影響,受到社會各界歡迎。比利時政府准備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投入7.24億歐元和8.51億歐元,用於提高居民購買力和減輕企業僱主的費用負擔。政府將在2007年創造4.5萬個就業崗位。 2006年,比利時股市BEL20股指隨同國際股市大幅攀升,增幅達23.65%,接近了創紀錄的4500點。預計2007年BEL20的利潤將會達到5.7%。 為加強比利時在國際稅收方面的競爭力,2006年11月27 日比利時與美國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該協定從2008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比利時繼2003年與香港簽署類似協定、2006年建立虛擬利息稅抵扣機制、取消資本注冊稅以及近期出台的取消與比有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國家企業紅利稅後的又一重大舉措。 在2006年中,比利時的失業率仍維持在較高水平,為8.5%,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 比利時央行對預測,2007年,雖然比利時的經濟會進一步增長,但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步伐的放緩和比利時國內需求的減弱,2007年經濟增長將低於2006年,預計為2.1%,預算赤字為0.4%。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均低於2006年:實際可支配收入2.1%;家庭私人消費2.0%;內需1.9%;企業投資將增長4.8%;但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增長將高於2006年,分別為5.1%和5.3%。比利時央行還認為,石油價格和歐元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將成為影響2007年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

④ 比利時在中世紀時有多厲害

超級厲害的存在,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文化,可以說他認第二,就沒有人敢認第一了,比利時就是可以做到這么牛逼。


1914年,比利時自主的汽車工業誕生,製造的品牌是:FN、Imperia、Pipe de tourisme、Miesse和Execlsior,當時,比利時製造的汽車四分之三都是出口,同時還授權在英國、德國、法國甚至俄羅斯生產。

最後,比利時除了上面的優勢之外,還有港口經濟,要知道比利時是當時歐洲第二大的港口,出口能力是杠杠的,歐洲很少城市可以擁有這么得天獨厚的位置,又可以發展經濟,又可以提供就業,政府口袋就越來越有錢,比利時自然就發展越來越好了。

⑤ 比利時的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我在比利時。
比利時最有名的就是啤酒巧克力。
還有楊森制葯Jassens,盡管現在跟強生合並了,變成-Jassens&Johnson
還有一些高科技公司。
還有安特衛普的鑽石工業。。等等。

閱讀全文

與比利時經濟發展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