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湖南經濟發展現狀

湖南經濟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6 05:35:40

① 關於湖南省部分城市的人口數量和人均GDP

統籌投資與消費 促進湖南發展

(決策咨詢43期)

湖南省統計局 2007-05-21 08:52:47

投資、消費和凈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湖南屬於中部地區,現階段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因素。分析並研究解決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需求存在的問題,對於促進湖南省經濟社會全面快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投資、消費需求現狀不適應湖南省實現中部崛起目標的要求

衡量投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一般以「投資率」或「消費率」來表示。資本形成總額佔GDP的比重稱為投資率,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稱為消費率。消費率高,一般認為經濟增長受消費需求驅動為主;相反,受投資需求驅動為主。
縱向觀察,湖南省投資率較低,消費率較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多數年份消費率維持在70%以上水平。從1996年以來,雖然湖南省投資率呈逐年升高,消費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總體上消費率一直在60%以上,最高年份達67.8%。到2003年,湖南省消費率下降為62.2%,投資率上升為37.5%。

這種較低的投資率和較高的消費率給人一種錯覺,即認為湖南省消費市場活躍,投資有效程度高。事實上,卻表現為兩個低增長。一是80年代以來,湖南省最終消費增長速度絕大多數年份低於GDP增長速度,也較大幅度低於資本形成的增速。從1997年以來的情況看,最終消費增速一直低於資本形成增速和GDP增速。低於資本形成增速最高年份達6.2個點,最低年份也有1.4個點;低於GDP增速最高年份達3.4個點,最低年份為0.4個點。二是投資增長近年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2002年湖南省全社會投資增速為12%,比全國平均增速17.1%低5.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的江西、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資增速均高於湖南省。特別是江西,增速居全國第一,為46.3%。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資增速分別為18.8%、18.4%和17.7%,位居第7位、第9位和第11位。而湖南省投資增速由上年的第14位下降到第22位,位次在河南(增速為11.8%,位次第23位)、黑龍江(增速為11.5%,位次第24位)和湖北(增速為9.2%,位次第29位)前。2003年湖南省全社會投資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繼續擴大,增速為14.8%,低於全國12.8個百分點。增速位次繼續下降,為第26位,比上年下降了4位,僅比中部地區的黑龍江(增速為12%,位次第29位)和湖北(增速為11.1%,位次第30位)稍前。河南省2003年投資增長26.9%,增速較大幅度反超湖南省,居第13位。江西、山西、安徽和吉林投資增速高於湖南省,分別為49.3%、33.2%、30.4%和19.5%,位居第3位、第7位、第8位和第21位。相對較低的投資增長速度與相對較高的消費率和較低的消費增長速度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處於落後地位,這種投資與消費需求現狀與湖南省實現追趕型的崛起目標不相適應。

二、目前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投資率、消費率合理比例關系的基本判斷

1、世界各國投資率和消費率變動趨勢的歷史經驗。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看,投資率存在一個從低到高的上升、然後再從高到低並趨於相對穩定的演變過程,整個演變過程類似一條平緩的「馬鞍型」曲線;消費率演變過程則呈現與投資率相反的「倒『馬鞍型』曲線」。投資率和消費率這一演變進程是工業化過程中的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逐步提升所引起的。在經濟起飛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投資率一般較高。日本70年代投資率達39%,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個別年份投資率高達40%。新加坡1983年-1993年平均達39.7%。

2、東部先進省市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中部省份的啟示。

上表顯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投資率一般卻在40%以上,消費率明顯低於湖南省,而這些省市的消費增長速度卻明顯高於湖南省。近年來中部地區的山西等省份正是以較高的投資率和較快的資本形成增長速度,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而與湖南省支出結構類似的安徽,資本形成增長速度較低,而消費增長速度也偏低,GDP增速僅為9.2%,遠遠落後於東部先進省市,也落後於其他中部省份。這說明高積累推動投資的高增長仍是現階段我國各省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3、當前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投資率宜保持在40%-45%的區間。重化工業階段具有投資率高和消費率低的特徵。湖南省屬於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已由輕紡工業階段過渡到重化工業發展階段,重化工業階段表現為行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加工度高、中間產品多、增長持續時間長等,在這一階段要求固定資產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率較高有其合理性。因此,近年來,投資率呈現總體上升、消費率呈現總體下降的態勢也是與湖南省經濟發展階段想對應的。根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和我國先進省市、中部崛起省份的發展經驗,湖南省當前到今後5—8年左右的時間內應該保持40%--45%的投資率為宜。

4、投資率提高,消費率下降,並不意味著消費水平下降。在一定的經濟總量前提下,較高的投資率,一般意味著較低的消費率,反之亦然。提高投資率適應湖南省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由於經濟總量的擴大,雖然消費率下降了,但不意味著消費水平的下降。通過增加人們的收入,人均消費水平應該得到提高。東部先進省市投資率比湖南省高、消費率比湖南省低,人均消費水平卻大大高於湖南省。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3284元,僅相當於上海的20.7%、北京的31%、浙江的50.9 %。

三、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目前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需求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協調的具體表現

(一)投入偏少,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連續下滑,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不協調

湖南省經濟增長相對落後,投資率歷來偏低,直接原因就是投入偏少。湖南省是一個擁有6600多萬人口的大省,人口總量居全國第7位,1998-2003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81.7億元,僅相當於同期廣東的32.6%、江蘇的33.6%、山東的37.8%,只有人口相當於湖南省五分之一的上海的56.6%,比北京還少2143.7億元。2003年,湖南人均投資2337元,僅相當於全國的55%,在全國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24位下降到2003年的第27位,與全國人均投資的差額由946元擴大到1928元,3年內擴大了1倍多。

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對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對於湖南省努力推進「三化」進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來講,我們現有的電力、能源、交通、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是不足的。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於中央擴張性財政政策力度的減弱,從2001年開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開始下降,且回落幅度大,由2000年的14.8%回落到8.5%。2002年、2003年更是連續出現負增長,增速分別為-2.7%、-19.3%。今年以來,湖南省經濟承襲上年快速增長的慣性繼續攀高,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減緩與經濟快速增長的落差更為明顯,制約湖南經濟發展的「瓶頸」凸現,煤電油運供求趨緊,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經濟發展的支撐平台受到挑戰。

(二)從統籌區域發展來看,消費水平與東部先進省市差距大,與湖南省實現中部崛起目標不協調

湖南省消費率比東部先進省市高,並不是湖南省投資與消費關系演進階段超過東部先進省市,而是湖南省總投入不足,低水平的消費由較大的人口總量放大後形成的總消費大於總投資的結果。湖南省消費率雖然一直較高,但實質上受收入水平較低等因素制約,湖南省居民消費水平同東部先進省市比較,差距很大,是一種低水平、低層次的消費。2003年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僅相當於同年上海的51.6%、北京的55.3%、浙江的58.2%;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距更大,僅相當於上述三省市的38.1%、44%和47%。收入水平的較大差距直接導致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先進省市。與中部省份比,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位居第5位,屬於中下水平,比黑龍江、吉林、湖北和安徽低,比河南、山西和江西高。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居民占總人口70%左右,較高的消費率主要依靠較大農村人口數量來放大支撐。由於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近年來增長緩慢,導致湖南省居民消費(最終消費的主體)增長緩慢,從而導致最終消費增長緩慢。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增長6.4%,居民消費增長6.5%;最終消費增長7.8%,增速低於GDP增速1.8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低4.9個百分點。東部先進省市和中部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消費水平增長速度均高於湖南省。2003年,北京人均消費水平增長11.5%、浙江增長13.8%、江蘇增長9.9%、中部的山西增長11.3 %。湖南省這種層次的消費水平無法引導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而也制約了投資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升級,最終導致經濟快速發展後勁不足。

(三)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來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城鄉之間投資、消費發展水平不協調

1、城鄉收入增長不協調,城鄉收入差距逐年擴大,直接導致明顯的消費斷層。

有關資料顯示:從1985年以來,大多數年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高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特別是近幾年來城鎮各項改革取得成效,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企業效益穩步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加快,2001年至2003年三年平均增長9.7%。同時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增長4.9%。2003年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以農村居民為1)為3.03:1,而2000年為2.83:1。

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導致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與城市居民消費的巨大斷層。200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2227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7040元,後者是前者的3.2倍。從消費構成看,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其總消費的比重明顯高於城鎮居民。2003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是51.9%,而1992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為50.9%。由此可見,從消費構成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比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至少落後10年。

2、城鄉投資不協調。

從歷史年份分析,湖南省農村投資佔全社會投資比重一直偏低,增長速度也大大低於全社會投資平均增長速度。1996年農村完成投資227.40億元,佔全社會投資33.5 %,到2003年農村完成投資355.06億元,佔全社會投資22.8%,比重下降10.7個百分點。1997年以來完成投資年均增長6.6%,增長速度比同期全社會投資年均增速低6個百分點。按鄉村年平均人口計算,2003年湖南省農村人均投資額為794元。同年,按市鎮年平均人口計算,湖南省市鎮人均投資額為5522元,近70%的鄉村人口僅佔有20%多的投資額。從國有經濟對農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來看, 1996年-2003年中,湖南省國有經濟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占國有全部投資的比重一直偏低,最低年份僅為0.26%。2003年比例提高到1.97%,仍遠遠低於當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佔比重。

(四)投資偏重經濟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

湖南省社會事業基礎相對落後,當前湖南省正處於消費結構轉型階段,對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的需求特別旺盛。雖然近年來湖南省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發展與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不利於湖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和衛生醫療條件較差,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弱勢群體看病難,子女就學難的問題仍較普遍。2003年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56%,此前連續3年下降,1999年為98.79%,到2002年降為96.76 %。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為94.4%,仍未達到100%。城鄉弱勢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而從2003年湖南省低保人數來看,月均享受低保的有148萬人,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全省補差水平一直停留在月人均43元左右,遠遠低於全國平均補差水平。主要原因是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預算支出不足。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在加大對經濟領域的投資力度時,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但從國有經濟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分析,湖南省社會事業投資比例偏小。2003年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國有投資佔全省比例僅為6.55%。

(五)投資粗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不協調

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南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在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湖南經濟在較快增長的同時,資源的消耗也在高速增長,環境受到破壞。經濟的較快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資源的高消費實現的,根據湖南投入產出表測算分析,1997-2002年間,GDP總量由2993.01億元上升到4340.94億元,增長1.45倍, 而同期各產品部門對能源的消耗(石油及核燃料加工業)、鋼材的消耗(鋼壓延加工業)、水泥的消耗(水泥、石灰和石膏製造業)、電力(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水資源(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消耗分別增長了1.78倍、2.04倍、1.32倍、3.19倍、2.32,各部門對資源消耗的增長大都快於經濟總量的增長。這種增長方式直接導致資源消耗過快,據《湖南省截至2002年底礦產資源儲量統計匯總表》統計,2002年與上年相比,表中的81種礦產中,資源儲量發生變化的共33種,其中資源儲量減少的礦產共29種,占資源儲量發生變化礦種的87.9%,銻礦減少幅度最大達8.5%,煤炭資源減少幅度達0.8%,減少幅度在0.2%以上的礦產共12種,資源儲量增加的礦產僅4種。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003年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4603億標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2754萬噸,分別為1990年的1.7倍和1.4倍。

(六)湖南省政府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偏高,消費構成與經濟發展需要的良好環境不協調

按照國民經濟核算原理,消費由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組成,兩者比例大約在4:1之間比較合理。而湖南省最終消費構成中,政府消費比重相對較高,2003年居民消費與政府消費的比重為2.32:1。

從政府消費的增長速度看,從1996年到2003年,除1998年外(8.2%)均為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除少數年份外(1996、1998年外),大大高出當年GDP增長速度。與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比較,僅1996年比居民消費增速低,其他年份均高出。

從「以人為本」的要求看,湖南省政府消費比重偏高,增長速度偏快,不利於居民消費的增長,也不利於湖南省的經濟建設。由於用於政府消費的資金主要靠財政撥款和各種規費,而各種規費收入主要來自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而企業負擔過重必然影響經濟效益,造成職工收入減少,不利於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消費比重偏高也與湖南省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財政能力又十分有限的現狀不相適應。

四、按科學的發展觀的要求,抓住「中部崛起」戰略機遇,全面統籌,加大投入,提高消費水平,促進湖南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第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快使湖南省投資率達到40%

當前應以泛珠江三角區域整合為契機,發揮湖南省資源、地理位置、科技、人力、市場以及在鋼鐵、冶金,化工等材料和工程機械製造、軌道交通設備、電機、建材等產業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品牌轉移、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投資參股等方式引入資金、技術和項目,並把重點放在具有較強關聯帶動效應、在已有一定優勢的製造業等優勢產業上,加強與泛珠江三角區域省份的合作,力爭在一些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盡快使湖南省投資率達到40%,以較高水平的投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快速協調發展的需要,促進湖南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帶動就業和消費。

第二 抓住國家宏觀調控的契機,錯位發展,改善投資結構

首先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有利於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投入,改善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湖南省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的地位。加大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等產業的發展力度,緩解湖南省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其次注重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加快投資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投資的有效持久增長。再次政府要集中財力,加大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和公共建設投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特別是滿足城鎮弱勢群體和農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投資增長,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努力改善「二元經濟」結構

(1)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大力提高農村投資佔全社會的比重,逐步改變農村投資過少的狀況。當前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和消費環境。當務之急湖南省今年要完成為老百姓辦的「八件實事」之一----加快縣鄉公里建設,今後還要加快郵政通訊及信息網路建設、農村醫療衛生網點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

(2)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水平。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見》,確保農民的增收。城市要以擴大投資為契機,積極增加就渠道,努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同時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財政、稅收手段加大對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轉移支付力度,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預期支出,增加即期支出,提高農村居民和城市弱勢群體的消費水平,從而提高全省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

第四 實現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由於湖南省已步入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長較快。當前必須逐步改變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實現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加大對資源節約型、環保型產業投資力度,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和企業的投資行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經濟增長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施「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破除資源約束瓶頸;防止走不顧成本,高耗能、污染重、破壞資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的老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相和諧。

② 湖南省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困難有哪些

投資拉動的後勁不足。一是拉動力強的重大項目欠缺。1-8月,全省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占總投資的25.9%,而全國平均在50%以上。億元以上項目個數、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佔比均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新增貸款指標限制了後續投資發展。湖南省2013年新增貸款計劃指標到9月底只剩200億元,僅剩全年計劃的10%。部分銀行已用完全年額度,只收不貸。三是受國家不動產登記政策影響,市民觀望情緒比較高,投資性購房受到限制,房地產投資不溫不火。四是始於2008年的高速建設高潮已經接近尾聲,集中進入通車掃尾階段,大多是續建項目,新增項目極少。

③ 衡陽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湖南排第幾

從今日湖南省成人高考報考排名看各地經濟發展狀況

長沙穩居第一.

衡陽排名第二

株州排名第三

湘潭排名第四

還是那句老話: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真理,絕對的真理!

④ 現在湖南長沙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嗎

只有消費水平達到了,哈哈哈

⑤ 湖南省有哪幾個城市經濟發展比較靠前

湖南省經濟發展比較靠前的有省會長沙,其次是株洲、岳陽、衡陽、常德等。當然郴州市,永州市,邵陽市以及益陽市也是在省內排名比較靠前的

⑥ 現在湖南長沙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嗎看到請回復

還沒有達到呢,因為現在中國是處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他還沒有到發達國家的地步。

⑦ 大家說說湖南和福建,哪個省的經濟將來更有發展前景

個人覺得是福建,不僅僅我是福建的。有一下幾個原因:1、福建是有名的僑鄉,具有很大的海外優勢;2.福建處在沿海是沿海開放區,海洋優勢是湖南無法比擬的,而且福建的海洋經濟歷史悠久,福建人敢於外闖的精神猶在;3.福建交通的改善。交通不便是福建發展的瓶頸,福建省內正在修建的多條交通干線將極大改善福建的交通狀況,路好了,經濟就能上去;4.中央大大力支持。台海關系的緩和,兩岸經濟的合作,福建更像是作為一個試驗區給台灣民眾看,海西經濟區的大力建設,福建又將開始一輪新的經濟發展機遇。海西必然是中國新崛起的經濟區域,福建自然經濟前景廣闊。我在湖南郴州上大學,可以感受到湖南發展的迅猛,但是還是覺得福建更有勢頭。

⑧ 湖南主要的支柱產業是哪些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為湖南省工業的支柱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傳統重化工業向高端製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

70年來,湖南省鋼鐵、有色、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行業由小到大,汽車、電子通信、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湖南省工業企業已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193個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

(8)湖南經濟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南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經過7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格局。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3:12.3:20.4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8.5:39.7:5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產業高端化持續推進,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佔比提升,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⑨ 國家為什麼不重視湖南省發展經濟

國家並沒有不重視湖南省發展經濟。在2019年末全省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規模工業、投資、出口等指標逆勢上揚,位居全國前列。

2020年要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就要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要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用新技術、新模式為傳統企業賦能。

(9)湖南經濟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保持「穩」的主基調,迸發「進」的新活力,湖南省經濟呈現出「好」的總態勢。產業更「新」,發展後勁更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落地成長,高端創新人才加速集聚,「智能+」賦能製造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年有望突破6000家。

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逾6000億元,同比增長11.5%,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底色更「綠」,可持續性更強。綠色生產方式漸成潮流,成為企業、行業的自覺選擇。

湖南傳統鑄造行業中,金龍智造有限公司演繹了一出井蓋「變形記」。公司過去生產普通井蓋,能耗高、附加值低;現在生產的井蓋,既減少能耗降低成本,還增加了新功能:井蓋既是水質環境的「監測站」,也是5G信號的「發射站」。依靠綠色轉型,這家工廠近兩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

⑩ 湖南永州經濟發展怎麼樣

湖南省內經濟最差的市級單位之一。

1、地緣政治:永州地處湖南省西南角落,地理上的老少邊窮,政策上的死角。放眼全國而言,湖南省相對於東部沿海亦屬於落後地區,至今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城市,因而缺乏吸引力導致大量人才及勞動力流向珠三、長三。為改變這一局面,省內必將開啟以長沙為中心的單核模式優先發展長沙及周邊,集全省資源力量做大做強長沙,以提高長沙對全省的向心力。永州地處西南死角,相對於湘西的國家政策扶持,政策資源上沒任何優勢,更不用提長株潭了。

2、鐵路交通:五嶺山脈,這座千百年來為永州人遮風擋雨、躲避戰亂的天然屏障,如今卻成為阻隔永州交通及經濟發展永遠的痛。因它的存在,目前永州南下廣深,不得不繞道衡陽郴州,相對於京廣沿線的衡陽株洲等城市鐵路交通的便捷,永州差了不止一個檔次,要知道一條京廣線對沿線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遠非10條洛湛線所能比的!單單指望一條通往比湖南還窮的廣西的湘桂線,沒有未來。懷邵衡修通後,隔壁難兄難弟邵陽的鐵路的區位優勢都比永州強(懷化有滬昆,張家界、常德今後有渝長夏高鐵,無論滬昆還是渝長夏作用都大過湘桂)。少了京廣線,永州註定了只能做衡陽的小弟,基本沒有任何出頭的可能,衡陽目前都沒發展起來,更別提永州了。作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湘南三市之一的永州,少了京廣線,產業轉移的春風更多刮向了郴州衡陽,他們吃的是肉,永州只能是吃人家剩下的殘羹冷炙。論壇經常看到有愛鄉人士呼籲永廣鐵路,是的永州確實需要一條南下的鐵路,但客觀地說,在西有貴廣、東有京廣兩條大動脈的夾擊下,指望著國家目前再花大力氣打通五嶺修一條永廣鐵路毫不現實,30年內沒有任何可能。

閱讀全文

與湖南經濟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