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合當前新冠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你從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那麼在疫情的形勢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可以發展網路緊急,可以發展地攤經濟。會這樣,大家就可把經濟活躍起來。
2. 你認為疫情會對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微觀經濟
疫情對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就是各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收入也減少,比如說很多部門都沒有復工,所以影響很大的。
3. 疫情當下你認為中國保持經濟增長有哪些困難
在疫情當下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有著很大的困難,首先體現在進出口貿易幾乎中斷。另外中國的一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這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困難。
4. 疫情「陰雲」久久不散,全球經濟形勢現況怎樣
疫情導致很多國家的企業倒閉,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有關人員預計將會有超過七千萬人甚至是一億人將會重返極端貧困。如果疫情還將持續那麼這些數據還會持續增長,這樣會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困難。由於美國股市的動盪,致使我國的很多企業股票也相繼下跌。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因此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就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經濟的衰退可能會為了那些為國民提供了保障方面的國家陷入困境。由於疫情原因導致的失業無收入來源等情況,經濟危機的時間也會持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極端的貧困之中。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對於國家政治和安全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我們需要世界,世界也同樣需要我們,每個國家都是全球的產業鏈中的一環,當我們幸災樂禍美國的時候,也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影響。極端貧困是指沒有收入,甚至於收入不足以養活自己和家人。這樣也將會意味著將會有很多人面臨飢餓。兒童可能會因此營養不良甚至是死亡,目前窘迫的不僅僅只有非洲的多個國家,還有很多的地區。
5.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5)疫情長期影響下經濟趨勢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6. 今年的疫情為什麼會使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
從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發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匯市的動盪,而近期公布的全球經濟數據包括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及市場對於全球經濟的前瞻均認為經濟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機處於危險的邊緣。那麼,是否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個人認為:疫情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核心根本。
首先,全球經濟長時間處於「恢復」階段,「底子」並不好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病因」!
我們以「G2」中國和美國作為觀察點,從2018年三季度之後,國內經濟保持調結構狀態,通過擴大內需和投資新科技並以對中小企業定向貨幣與財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維持經濟的整體平穩增長。但無論GDP增速,還是製造業PMI數據均保持「L」型的底部盤整狀態。總結一句話就是:國內經濟轉型進行中。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雖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業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通過大量舉債維持增長和公司股票回購成為常態,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企業杠桿水平的不斷上升和投資增速的下降,所以,企業債務上升且有泡沫化跡象以及投資意願不強是其特點。總結一句話就是:「表象」穩定,實則或為「內虛」。
其次,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是經濟不景氣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基本處於低利率環境中,整體需求不足是長期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發達經濟體將產業鏈中下游等利潤較薄的領域遷往發展中國家,這也造成了主要發達經濟體產業鏈結構矛盾顯現,其表現就在於——製造業發展萎縮,服務業獨大,就業壓力增強,民粹主義上升。
與此同時,以新能源車、5G、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還處於初始階段,因此,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而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以及引發的社會潛在問題也在削弱原本並未恢復的經濟本身。
綜上所述,本次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確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也大概率將影響二、三季度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度,但它並不是核心根本。全球主要經濟體處於經濟轉型階段;全球化下產業鏈結構性矛盾;長時間低利率環境所帶來的遺害才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內因。
7. 結合當前新冠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你從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結合當前新冠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從經濟危機當中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8.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
9. 受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影響,巴西經濟在下半年是何走向
我個人認為,巴西的經濟今年下半年不是那麼樂觀。倒不是說因為巴西國內的疫情,而是世界上的疫情對於巴西來說影響巨大。首先巴西的經濟支柱產業是農產品和礦石出口,這是巴西的支柱產業。其次就是巴西除了農產品和礦石出口之外,最大的產業就是服務行業,但是如今巴西的服務行業出現了問題。最後就是巴西國內的疫情狀況也不算好。
最後就是巴西國內的疫情狀況也不算好。其實倒不是說巴西的大豆等農產品會大幅度減產,而是說不好賣出去。巴西等地區在耕種的時候都是採用大量的機械,所以產量應該還是可以的。只不過出口會成為非常大的問題。
10.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