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劍閣經濟開發區

劍閣經濟開發區

發布時間:2021-03-16 03:13:09

Ⅰ 劍閣縣自然環境怎樣是山區嗎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守劍門關險,是連接四川與陝西、甘肅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於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之間,總面積3200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地貌特點顯著。它的四周,東鄰蒼溪縣,西界梓潼縣、江油市,南連閬中、南部縣,北接廣元市青川縣、利州區、元壩區,108國道、寶成鐵路縱貫境內,嘉陵江依縣東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縣轄12區(開發區)57鄉(鎮),人口67萬。縣城普安鎮(坐落在縣中部偏北的漢陽山麓、聞溪河畔,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萬餘人,現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交通、水資源等制約因素,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2000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劍閣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至下寺鎮。
劍閣縣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劍閣的先民就聚集、繁衍於斯,以他們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極富特色的川北農牧文明。東漢末年,劍閣境內即有漢德縣建制,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於晉壽縣境內新置劍閣縣(治地在下寺鎮大倉壩)與漢德縣同屬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設劍州,民國二年改州為縣,因境內有「劍閣道」而稱「劍閣」。1949年12月18日劍閣解放,初屬川北行政公署劍閣專員公署,1953年後改隸四川省綿陽專員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屬廣元市管轄。
縣內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聞溪河、店子河、白龍河縱貫全境,河流總長670公里,皆匯入嘉陵江。氣候溫和溫潤,大勢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劍閣屬四川省松櫟林亞區,盆地北部柏林、馬尾松疏林小區。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5.06%。這里生活著各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較為珍稀的有牛羚、金錢豹、錦雞、香獐、小熊貓、劍門畫眉等。已探明和發現的地下礦藏30餘種,其中石英砂、煤、鐵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頗具開發潛力。
劍門關距縣城30公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林業部公布為國家森林公園。劍門關壁立千仞,橫亘綿延。若天壘城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中有雲:「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極寫劍門關之艱、險、難。「翠雲廊」古驛道以縣城為中心,南至閬中,西接梓潼,北達昭化,蜿蜒三百餘里,號稱「三百里程十萬樹」,道旁古柏參天蔽日,多系明代栽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柏群。中有一株奇特樹種,松柏枝葉雜生,被命名為「劍閣柏木」,目前發現的僅此一株,被譽為「國之珍寶」。縣城鶴鳴山,文物考證系中國道教發源地,以「三絕」聞名遐邇,一是唐代顏真卿手書《大唐中興頌有序》摩崖碑;二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撰《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三是北朝晚期與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凡二十一窟,石刻技藝精湛,人物逼真傳神,內蘊博奧深微,堪稱我國道教石窟藝術中的瑰寶。武連鎮北武侯山麓覺苑寺現存明代《佛傳》壁畫,共十七鋪173.58平方米,209個故事。畫幅宏大,構圖奇特,張瀾、張大千、邵宇等大師贊之為「藝苑奇珍」。
劍閣是農業大縣,在縣委、縣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縣桑、南禽北牛(羊)全縣豬(兔)」農業跨世紀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全縣掀起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潮,經濟作物種植、畜牧業、加工業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大,涌現出一批「小康戶」、「小康村」。
劍閣工業以小型輕工業為主,有食品製造業、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屬製品、電力、化學、醫葯、自來水等20多個門類。其中縣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劍閣臘肉」、「劍門牌」火腿、蝴蝶豬頭,縣星王巾被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飾以及縣工藝社生產的「劍杖」等均為劍閣特產,被授予省、部級「名牌產品」稱號,產品深受消費青睞,遠銷國內外。

Ⅱ 劍閣縣的行政區劃

清代以前 劍閣境內基層政權設置,唐代中期始有記載,《元和郡縣圖志》記:「開元間,劍州八縣下設二十五鄉,元和間設八十五鄉」。
宋太平興國前後,劍州7縣,下設74鄉,後合為60鄉。熙寧間,縣下設鄉鎮,劍州6縣設53鄉,17鎮。其中普安縣置9鄉,臨津、永安2鎮;梓潼縣置4鄉,亮山、稷連、龍池、上亭4鎮;陰平縣軒置7鄉,全門、百頃、長坪3鎮;武連縣置5鄉,柳池、長江(開封)2鎮;普成縣置8鄉,豐饒、馬順(馬迎)、長興、茆城、香城(香沉)5鎮;劍門縣置20鄉(《元豐九域志》校勘記48條:錢本、盧木均作一十鄉),豐盛1鎮和小劍、白綿、巴砍、糧谷、龍聚、托溪6寨。改行保甲制後,按戶編保,改鄉為都保,鎮名仍舊。
明初,劍州編設3里,110戶為一里,里以下10戶為1甲。
清雍正時,劍州下轄普成、劍門、廣義3鄉,每鄉設4甲。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劃為13保,為普安(治州城)、雲平(治三郎廟)、體仁(治下寺場)、劍義(治劍門關)、廣安(治張王廟)、泰和(治木馬寺)、隆禮(治火燒寺)、講信(治白龍場)、劍安(治金仙場)、廣誠(治開封場)、修睦(治元山場)、明德(治武連場)、普合(治西廟場)。宣統二年,辦理地方自治,劍州自治區劃設1城(城廂治普安)、2鎮(誠睦鎮治元山場,轄廣誠、修睦2保;講信鎮治白龍場,轄講信、劍安2保)、4鄉(禮合鄉治木馬寺,轄隆禮、泰和2保;安仁鄉治劍門關,轄廣安、劍義2保;安平鄉治下寺場,轄體仁、雲平2保;德合鄉治武連場,轄明德、普合2保)。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劍州改為劍閣縣。民國3年,廢城、鎮、鄉,縣下改原13保為13團,名稱及區域仍舊。後將劍安團分為一、二團,全縣有14個團。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團為區,將普安分為一、二區,隆禮分為上、下區,共設16個區辦事處。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將16個區整理合並為6個區署。原普安一、二區為第一區(治普安),明德、廣誠、普合為第二區(治武連),修睦、劍安二區為第三區(治元山),講信、劍安一區、隆禮下區為第四區(治土主廟),泰和、廣安、隆禮上區為第五區(治江口),劍義、體仁、雲平為第六區(治劍門),區下劃設40個聯保,以序號定名,城廂為第1聯保,依區順列,至三郎馬鹿為第40聯保。聯保下共設364保。民國25年6月,調整區劃,縮編聯保,更用新名,全縣設4區,26聯保,255保,2638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縣制,廢除聯保,設鄉鎮,全縣劃為4區(一區裁署,改設指導區),7鎮、10鄉、141.保、1931甲。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劍閣整編政區和保甲,裁第三區署為指導區,進行鄉鎮保甲擴編,共設377保、3809甲。民國31年,再裁第四區署為指導區,設1個區署(次年亦撤署改為指導區),3個指導區,全縣置1鎮、25鄉、339保、3232甲。民國34年全縣定鄉鎮編制,普安鎮為甲等鎮,其餘25鄉為乙等鄉,保調整為373保。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調整政區,全縣劃為3個指導區,1鎮,25鄉,369保,3613甲。第一區轄普安鎮、北廟、西廟、柳溝、武連、龍源、白龍、楊村、碑埡9鄉,132保,1303甲;第二區轄元山、仁和、寶石、柘梖、開封、馬迎、演聖、金仙、香沉9鄉,154保,1486甲;第三區轄江口、張王、漢陽、劍門、下寺、三郎、鶴齡、木馬8鄉,83保,827甲。民國36年全縣復調為4個指導區,373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鄉鎮未變,縮編保甲為207保,2494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鄉鎮保甲數未變。
附:蘇維埃政區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劍閣設普安縣、赤化縣、金仙縣3個縣蘇維埃後,廢區保,縣下設置區、鄉、村蘇維埃。共設普安、西廟、北廟、抄手、武連、罐鋪、金仙、元山、店子、石城、木馬、赤化12個區蘇維埃,設西廟一鄉、二鄉、三鄉、四鄉、五鄉、柳溝、毛壩、涼山、義興、武連、北廟、龍源、田井山、田家、白圖、高觀、漢陽、天生橋、劍門、下寺、三郎、馬鹿、元山、演聖、王河、黑土、仁和、寶石、大興、文興、興隆、吼獅、圈龍、香沉、開封、馬迎、觀音寺、高池、赤化、楊村、官店、白龍、江口、張王、紅岩寺、沙壩等46鄉和普安鎮蘇維埃,235個村蘇維埃。 新中國時期 1950年1月,劍閣縣基層政區設城關、元山、白龍、劍閣4個區公署,下轄1鎮25鄉。
1951年3月,調整行政區劃,全縣分建8區、1鎮、63鄉、470村。5月,新建江石、劍生、柳埡、毛壩、回龍、公興、石板、文筆8鄉共為71個鄉。
1952年,政區調整較大。新建仁和、鶴齡2個區和甘水、鶴鳴、樵店、官店、石岩、姚家6個鄉。政區序列是一區(城關)、二區(武連)、三區(開封)、四區(元山)、五區(仁和)、六區(金仙)、七區(鶴齡)、八區(白龍)、九區(江口)、十區(漢陽),下分設1鎮74鄉。
1953年1月,劃西廟、甘水、柳溝、毛壩、義興等鄉成立十一區(柳溝),區署改稱區公所。6月,新建四合、觀龍、柏埡、涼山等鄉,全縣為11區,1鎮,77鄉。不久,將五區全部劃屬梓潼縣,又為10區,1鎮,71鄉。
1954年7月,增加東興、五福2鄉。12月,將馬迎鄉劃屬梓潼縣。
1955年2月,將西廟、甘水、涼山調入一區,茆溝、毛壩、義興調入二區,有9區,72鄉。10月撤第十區公所,其所屬鄉由劍閣縣人民委員會直轄。12月,撤一、二、九區公所,留5個區公所,均以治地命名。鄉鎮調整合並為37鄉1鎮。
1957年7月,城關、武連、江口、漢陽四區恢復區黨委會(中共基層機構),為9區、1鎮、37鄉,161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4月,增設城郊鄉,有38鄉。9月,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改鄉為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調整部分公社規模,新建聞溪、姚家、江石、土門、公店、時古、垂泉、涼山、吼獅、樵店、兩河、石板、高觀、小劍等人民公社。劃西廟、涼山、義興、茆溝、垂泉復建柳溝區。12月,又分設柏埡、毛壩、圈龍、水磨、廣坪等人民公社,共57個公社。1962年3月,再分設柳埡、鶴鳴、馬燈3個人民公社。
1963年9月,恢復城關等5個區公所。至1965年,全縣為10區、1鎮、60個人民公社,531個生產大隊,3369個生產隊。
1966年11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綿陽專區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區公所和52個公社改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名稱:北廟稱五星,姚家稱雙豐,鹽店稱金星,龍源稱新民,田家稱火炬,江石稱戰斗,鶴鳴稱光榮,柳埡稱建國,柳溝稱東方紅,垂泉稱紅太陽,義興稱紅日,毛壩稱紅光,西廟稱紅星,涼山稱紅峰,武連稱五一,馬燈稱紅燈,秀鍾稱星火,開封稱工農,高池稱燈塔,迎水稱前鋒,碗泉稱新華,土門稱東升,元山稱躍進,王河稱曙光,演聖稱光明,時古稱愛國,柘壩稱黎明,公興稱前進,圈龍稱紅旗,香沉稱先鋒,塗山稱東風,吼獅稱向前,金仙稱紅衛,復興稱新建,鶴齡稱赤衛,楊村稱迎新,鴦溪稱長征,水磨稱解放,樵店稱建設,太平稱前衛,白龍稱勝利,店子稱永興,碑埡稱紅埡,石板稱高鋒,兩河稱新生,廣坪稱前途,張王稱上游,木馬稱幸福,高觀稱光輝,柏埡稱光華,漢陽稱永勝,抄手稱新勝。1967年區、公社恢復原來名稱。
1968年5月11日,劍閣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區、公社、大隊均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81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城關區更名為龍泉區,城關鎮更名為普安鎮。人民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劍城,東興改東寶,土門改國光,復興改長嶺,太平改羊嶺,水磨改錦屏,石板改搖鈴,兩河改禾豐。對部分重名的生產大隊也稱新名。
1984年初,劍閣縣基層政區改制,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生產大隊、生產隊改為村、組。同年6月,撤銷劍城鄉並入普安鎮。
1985年1月,元山、開封、白龍、武連、劍門、龍源6鄉改建為鎮。10月,江口、公興、鶴齡、東寶4鄉改建為鎮。至年底,劃為10區,11鎮、49鄉,529村、3474村民小組。
1989年,柳溝、漢陽2鄉改建為鎮,全縣為10區,13鎮、47鄉,529村、3479村民小組、20社區居民委員會、68居民小組。
1991年,廣元市市中區的上寺、下寺、普廣3鄉鎮20村132組劃歸劍閣縣管轄,並新建下寺區。至此,全縣為11區,14鎮、49鄉,共549村、3611村民組、20社區居民委員會、68居民小組。
1992年,劍閣縣實行撤區並鄉建鎮,全縣原11區、14鎮、49鄉調整為22鎮、17鄉,共撤銷32鄉、新建8鎮。具體為:撤銷龍泉、柳溝、武連、開封、元山、金仙、鶴齡、白龍、江口、劍門、下寺11個區公所;柳埡、抄手、北廟3鄉和普安鎮的城北、劍北、劍公、聞溪4個村及普安鎮原三江、劍門、聞溪3個居民段合並,新建城北鎮;長嶺、金仙2鄉合並為金仙鎮;錦屏、楊村、樵店3鄉合並為楊村鎮;石城、羊嶺2鄉合並為羊嶺鎮;普廣、上寺2鄉並入下寺鎮;公店、王河2鄉合並為王河鎮;時古、演聖2鄉合並為演聖鎮;小劍鄉並入漢陽鎮;鶴鳴、涼山2鄉並入普安鎮;禾豐、搖鈴、碑埡3鄉並入白龍鎮;吼獅、圈龍、塗山3鄉並入公興鎮;毛壩、垂泉2鄉並入柳溝鎮;西廟、鹽店2鄉合並為鹽店鎮;國光鄉並入開封鎮;柏埡、木馬2鄉合並為木馬鎮。
1995年,復置長嶺、錦屏、涼山、北廟、公店、禾豐、搖鈴、碑埡、吼獅、圈龍、塗山、上寺、毛壩、垂泉、西廟、國光、江石、樵店、柏埡19鄉;同時,撤銷鴦溪鄉並入鶴齡鎮,演聖鎮所轄的原時古鄉行政區域劃歸元山鎮。全縣轄22鎮、35鄉,共57個鄉鎮,形成今日區劃格局。
1996年,設立下寺經濟開發區。同年,香沉鄉改建為香沉鎮。
2003年縣城遷址下寺後,設立普安商貿園區。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將城北鎮的第一、第二、第三社區劃歸普安鎮管轄。
2006年3月,撤銷下寺經濟開發區。6月,撤銷普安、城北、柳溝、武連、開封、元山、金仙、鶴齡、白龍、江口、劍門11個督導室,歷經77年的「縣轄區」正式成為歷史,鄉鎮全面實現由縣直接管轄。
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四川劍閣經濟開發區(省級)。 2014年劍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3.22億元,比2013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1.39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28.6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2%、39.7%和44.1%。全縣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17483元,增長6.5%。
2014年劍閣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4.19億元,比2013年增長5.0%,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項目完成投資50.05億元,增長12.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9億元,增長32.7%。從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1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86億元,下降10.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97億元,增長33.3%。 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31億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長4.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9.7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0.78萬噸,同比下降0.2%。經濟作物中,油料播面48.84萬畝,總產量10.40萬噸,增長2.7%;蔬菜產量種植面積13.11萬畝,產量達31.86萬噸,增長82.1%;煙葉種植面積政策因素調減至4.398萬畝,實現產量0.61萬噸;園林水果產量6.36萬噸,增長0.1%。深入推進「億只土雞工程、百億畜禽產業」兩大工程,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19.01億元,增長5.1%。全年出欄肥97.61萬頭,增長1.4%,出欄家禽503.28萬只,增長10.4%,出欄羊11.31萬頭,增長0.9%;肉類總產量7.85萬噸,增長2.3%,其中豬牛羊肉7.12萬噸,增長1.5%;禽蛋總產量0.84萬噸,增長4.3 %;豬年末存欄數58.52萬頭,增長0.2 %。
全縣水產品產量6340噸,其中,淡水養殖面積2401公頃,魚苗8500萬尾,產量5389噸。
全年新增造林面積3.5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1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0.72萬畝,提供商品材5.86萬立方米。全縣林地面積達164862.94公頃,森林覆蓋率51.45%;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面積81.86萬畝。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優質核桃面積達6.8萬畝,銀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畝,發展劍門關森林土雞200萬只。林產品加工產業鏈進一步延展,全縣規模以上林產品加工企業產值超10億元。
新增有效灌面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0.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平方公里;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8%;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4.35萬噸,增長3.2%;全年農村用電量9125萬千瓦時,增長10.7%。
逐步建立 「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產業基地+業主+銀行+保險」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示範專合組織4個;全縣種養大戶和家庭農(牧)場經營戶分別達到4.7萬戶和180個;新發展農民專合組織108個,累計達359個。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總數發展到447個。農產品標准化基地建設大力推進,80萬畝糧油、10萬畝辣椒基地分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原料產地認證。 2014年劍閣縣全部工業實現總產值98.82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增加值24.07億元,增長6.2%,佔GDP比重達28.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23.1%,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全縣4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4億元,增長9.7%,增加值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59億元,增長7.1%;產品銷售率95.8%,下降1.1個百分點;利稅總額3.45億元,下降16.7%,其中利潤總額1.86億元,下降24.0%;流動資產周轉率7.92次,增長1.3%。
2014年產品產量升多降少,生產傢具22.45萬件,增長23.1%;鮮、冷藏肉5.65萬噸,增長21.6%;實木地板155.34萬立方米,增長12.9%;飲料酒2973千升,增長23.4%;塑料製品1.42萬噸,增長22.7%;人造板39.26萬立方米,增長45.5%;纖維板27.16萬立方米,增長50.4%;大米6.5萬噸,增長19.0%;硅酸鹽水泥熟料58.09萬噸,增長7.7%;水泥76.53萬噸,下降13.5%;精製食用植物油1.01萬噸,下降16.9%;蓄電池71904.89千伏安時。
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7.32億元,增長14.8%。資質以上建築企業5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27億元,增長37.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96萬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5.4萬平方米,增長28.0%,其中住宅11.5萬平方米,增長61.9%。 2014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65億元,增長10.4%,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35億元,增長10.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75萬戶,下降3.8%;新增行動電話用戶0.8萬戶,累計達34.77萬戶,增長2.4%;新增國際互聯網用戶0.56萬戶,累計達4.09萬戶,增長17.1%。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28億元,增長12.8%。分地域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3.89億元,增長13.3%,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1.39億元,增長11.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7.39億元,增長12.5%,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89億元,增長13.9%。限額以上企業(單位)發展態勢良好,實現零售額6.05億元,增長15.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的比重達17.2%,提高0.4個百分點。
201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20萬美元,增長3.6 %。其中,出口總額 1530萬美元,增長6.7 %;進口總額 90 萬美元,下降 30.7 %。
投資3.8億元全力推進劍門關創5A進程,亞洲第一高空觀景平台、絕壁鳥道等景點落成開放,劍門關創5A已順利通過國家景觀質量評價和專家組暗訪,2015年將接受明查驗收。承辦了「2014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2014廣元旅遊發展大會」,策劃了外國大使游劍門、高空王子阿迪力和無腿勇士陳州挑戰劍門雄關、「雙11」高空平台求婚等主題活動,舉辦各種旅遊推介會,劍門關旅遊名片效應日益凸顯。2014年,全縣接待遊客453.8萬人次,同比增長28.6%;其中,景區接待遊客302.6萬人次,增長11.2%,旅遊門票收入1.029億元,增長54.5%;全縣旅遊綜合收入39.46億元,增長74.8%。
全年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8.05億元,增長7.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5億元,增長11.8 %;上劃中央收入0.96億元,增長6.5%;上劃省市收入0.88億元,增長17.9%。在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9億元,佔64.7%,增長1.1%;非稅收入1.36億元,佔35.3%,增長38.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19億元,增長12.6%。
2014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131.32億元,比年初增長10.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9.19億元,增長15.2%。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46.6億元(不含縣外),比年初增長1.9%。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08億元,下降55.7%,中長期貸款余額38.2億元,增長28.3%。金融機構實現利潤1.42億元,下降10.8%。
2014年保費收入33213萬元,增長38.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754萬元,增長10.5%;壽險保費收入23459萬元,增長54.9%。全年賠付金額4608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額3733萬元,壽險賠付額875萬元。

Ⅲ 四川全部縣城是什麼

四川省管轄1個副省級市(成都市)、17個地級市(內江市、南充市、自貢市、遂寧市、宜賓市、雅安市、巴中市、樂山市、眉山市、瀘州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德陽市、綿陽市、資陽市、攀枝花市)、3個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成都市:
區:武侯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溫江區、新都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 開發區:天府新區
縣:郫縣、雙流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大邑縣
縣級市:邛崍市、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

德陽市:
區:旌陽區、
開發區:高新區
縣:羅江縣、中江縣
縣級市:什邡市、廣漢市、綿竹市

綿陽市:
區:涪城區、遊仙區
開發區:綿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綿陽)科技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教創業園區、中國(綿陽)科技城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中國(綿陽)科技城仙海旅遊度假區、中國(綿陽)科技城遊仙經濟試驗區、中國(綿陽)科技城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
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安縣、北川縣、平武縣
市:江油市
綿陽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學城辦事處

廣元市:
區:利州區、元壩區、朝天區
開發區:廣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元市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
縣:劍閣縣、青川縣、旺蒼縣、蒼溪縣

巴中市:
區:巴州區
縣:通江、南江、平昌
在建區:興文經濟開發區
擬建區:恩陽區

達州市:
區:通川區
縣:達縣、宣漢、開江、大竹、渠縣
縣級市:萬源市

廣安市:
區:廣安區
縣:鄰水縣、岳池縣、武勝縣
縣級市:華鎣市

南充市:
區: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
縣: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
縣級市:閬中市

遂寧市:
區:
船山區 嘉禾街道
安居區 安居鎮
縣:
蓬溪縣 赤城鎮
射洪縣 太和鎮
大英縣 蓬萊鎮

內江市:
區:市中區、東興區
縣:威遠縣、隆昌縣、資中縣

自貢市:
區: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
縣:榮縣、富順縣

瀘州市:
區: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
縣: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宜賓市:
區:翠屏區和南溪區。
縣:宜賓縣(縣城已經與市區同城化,擬撤縣設區)、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屏山縣。擬將宜賓縣和長寧縣2縣撤縣改區(已上報,待批復)

資陽市:
區:雁江區
縣級市:簡陽市
縣:樂至縣、安岳縣

阿壩州:
縣: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

甘孜州:
縣:
康定縣 榆林新區
瀘定縣 瀘橋鎮
丹巴縣 章谷鎮
九龍縣 呷爾鎮
雅江縣 河口鎮
道孚縣 鮮水鎮
爐霍縣 新都鎮
甘孜縣 甘孜鎮
新龍縣 茹龍鎮
德格縣 更慶鎮
白玉縣 建設鎮
石渠縣 尼呷鎮
色達縣 色柯鎮
理塘縣 高城鎮
巴塘縣 夏邛鎮
鄉城縣 香巴拉鎮
稻城縣 金珠鎮
得榮縣 松麥鎮

眉山市:
區:東坡區
縣:仁壽、彭山、洪雅、丹棱、青神

樂山市:
區:市中區、五通橋、沙灣、金口河
開發區:高新區
縣:犍為、井研、夾江、沐川
縣級市:峨眉山市
彝族自治縣:峨邊、馬邊

雅安市:
區:雨城區
縣:蘆山縣、名山縣、天全縣、滎經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

涼山州:
市:西昌
縣: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昭覺、金陽、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寧、鹽源及木里藏族自治縣

攀枝花市:
區:東區、西區、仁和區
縣:米易縣、鹽邊縣

今世緣印務門市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印刷物資一條街-成都市北站西一路123號附9號,我們的印刷業務遍及四川省全部市、區、縣,網路一下:今世緣印務 你就知道。

雖然經歷過512大地震,但四川依然美麗!

Ⅳ 川北地區包括哪些地市州

川北地區是1950年至1952年存於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包括以下區縣:

1、南充專區,駐岳池縣,轄岳池、南充、西充、武勝、蓬安、營山、儀隴、南部計8縣。

2、達縣專區,駐達縣,轄達縣、開江、宣漢、平昌(由平昌設置局改設)、巴中、南江、通江、萬源計8縣。

3、劍閣專區,駐廣元縣,轄廣元、旺蒼、蒼溪、閬中、昭化、劍閣、青川、江油、北川、平武計10縣。

4、遂寧專區,駐遂寧縣,轄遂寧、安岳、樂至、潼南、蓬溪、射洪、中江、三台、鹽亭計9縣。

(4)劍閣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川北地區的發展規劃:

2014年7月,《川東北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0年)》發布後,廣元、巴中、達州、南充和廣安,共5市34縣(區)被統稱為「川東北地區」。自此,該區域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對該地區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標—雙核五帶:

1、雙核:南充、達州兩個核心特大城市,是連接成都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的橋頭堡。

2、五帶:達廣渝發展帶、成南達發展帶、廣巴達發展帶、南巴漢發展帶、嘉陵江、渠江流域發展帶。達廣渝發展帶以達州、廣安等城市為依託,以襄渝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為紐帶;成南達發展帶以南充、達州等城市為依託,以達成鐵路和成南、南大梁高速公路等為紐帶。

廣巴達發展帶:發揮廣元、巴中、達州3個北向出川門戶城市作用,以廣巴達高速公路和達萬鐵路為紐帶;南巴漢發展帶:以南充、巴中等城市為依託,加快南巴、巴漢高速公路和南巴漢鐵路等北向出川通道建設;嘉陵江、渠江流域發展帶:依託嘉陵江、渠江和蘭渝鐵路、蘭海高速等交通干線,全面推進川東北核心腹地開發。

Ⅳ 下寺鎮的介紹

下寺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中部河谷地帶,劍閣縣北部,地處劍門關風景區北入口,清江河流域,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3萬餘人(2011年),1是劍閣縣縣城所在地,劍閣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工業中心和劍門關風景區旅遊接待基地。2東晉時旋於此置劍閣縣。武周聖歷二年(699年)至北宋乾德五年(967年)269年間為劍門縣治所。明、清時場在清江河西岸。民國時設下寺鄉,1952年劃歸昭化縣,改置下寺區,1954年寶成鐵路在此建沙溪壩站,1956年復置下寺鄉,1958年改下寺公社,1959年歸廣元縣,1964年遷治沙溪壩,1984年恢復下寺鄉,1985年改下寺鎮,同年改屬市中區,1991年復歸劍閣縣。3451996年起作為劍閣縣新縣城定位並組建下寺經濟開發區。2003年9月,劍閣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於此地。12006年下寺經濟開發區撤銷。寶成鐵路、西成高速鐵路、京昆高速公路、108國道等在此交匯,蘭海高速公路、廣元機場、廣元港近在咫尺。省級四川劍閣經濟開發區劍門片區位於該鎮渡口社區和大橋社區境內。6城市規劃區面積14平方公里,1截至2014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7.51平方公里。7下寺鎮享有「川北金三角」之美譽,曾經是四川省試點小城鎮、四川省重點鎮,是全國重點鎮。

Ⅵ 廣元三江新區屬於行政區還是開發區

中文名稱: 三江新區
別名: 原名寶昭新區
行政區類別: 行政管理區/經濟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元市
下轄地區: 涉及2市轄區、1開發區,含6鎮5鄉
政府駐地: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興隆街
電話區號: 0839
三江新區位於廣元市城區西部,嘉陵江、白龍江、青竹江三江交匯處,規劃面積約306平方公里,涉及三區(利州區、元壩區、廣元經濟開發區)六鎮(寶輪鎮、赤化鎮、盤龍鎮、三堆鎮、昭化鎮、紅岩鎮)五鄉(大朝鄉、朝陽鄉、沙壩鄉、射箭鄉、明覺鄉),常住人口約17萬人。

Ⅶ 四川劍閣有多少個鄉鎮

概況
劍閣縣總面積平方千米。總人口67萬人(2007年)。
縣人民政府駐下寺鎮,下轄23個鎮、34個鄉,郵編:628300。代碼:510823。區號:0839。拼音:Jiange Xian。
行政區劃
劍閣縣轄23個鎮、34個鄉:下寺鎮、普安鎮、龍源鎮、城北鎮、鹽店鎮、柳溝鎮、武連鎮、東寶鎮、開封鎮、元山鎮、演聖鎮、王河鎮、公興鎮、金仙鎮、香沉鎮、白龍鎮、鶴齡鎮、楊村鎮、羊嶺鎮、江口鎮、木馬鎮、劍門關鎮、漢陽鎮、江石鄉、田家鄉、聞溪鄉、姚家鄉、北廟鄉、西廟鄉、義興鄉、毛壩鄉、涼山鄉、垂泉鄉、秀鍾鄉、正興鄉、馬燈鄉、高池鄉、碗泉鄉、迎水鄉、國光鄉、柘壩鄉、公店鄉、吼獅鄉、長嶺鄉、塗山鄉、圈龍鄉、碑埡鄉、廣坪鄉、禾豐鄉、店子鄉、搖鈴鄉、樵店鄉、錦屏鄉、柏埡鄉、高觀鄉、張王鄉和上寺鄉。
行政區劃沿革
2000年,劍閣縣轄23個鎮、34個鄉、11個督導室、1個開發區管委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6797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普安鎮 44156 龍源鎮 16062 城北鎮 22098 鹽店鎮 8553 柳溝鎮 9361 武連鎮 13241 東寶鎮 13414 開封鎮 15680 元山鎮 29782 演聖鎮 11437 王河鎮 10411 公興鎮 12168 金仙鎮 9496 香沉鎮 14593 白龍鎮 18483 鶴齡鎮 24391 楊村鎮 11835 羊嶺鎮 17993 江口鎮 14369 木馬鎮 11505 劍門關鎮 17349 漢陽鎮 17390 下寺鎮 22216 江石鄉 6798 田家鄉 7471 聞溪鄉 8238 姚家鄉 8244 北廟鄉 9551 西廟鄉 7977 義興鄉 8502 毛壩鄉 6072 涼山鄉 8697 垂泉鄉 4848 秀鍾鄉 8981 正興鄉 6469 馬燈鄉 5944 高池鄉 7172 碗泉鄉 8097 迎水鄉 8123 國光鄉 8346 柘壩鄉 7472 公店鄉 7376 吼獅鄉 9429 長嶺鄉 10103 塗山鄉 11759 圈龍鄉 9020 碑埡鄉 9996 廣坪鄉 8254 禾豐鄉 8887 店子鄉 11687 搖鈴鄉 8709 樵店鄉 9662 錦屏鄉 8179 柏埡鄉 6967 高觀鄉 10547 張王鄉 9961 上寺鄉 4457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4號)批復同意劍閣縣將原城北鎮的一、二、三居委會劃歸普安鎮管轄。
2004年,劍閣縣轄23個鎮(下寺、普安、龍源、開封、鶴齡、東寶、江口、公興、城北、鹽店、元山、漢陽、柳溝、王河、演聖、金仙、香沉、羊嶺、白龍、武連、楊村、劍門關、木馬)、34個鄉(田家、聞溪、姚家、義興、張王、高觀、涼山、北廟、禾豐、搖鈴、碑埡、吼獅、上寺、秀鍾、碗泉、迎水、高池、毛壩、垂泉、西廟、正興、圈龍、塗山、長嶺、錦屏、柘壩、廣坪、店子、國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埡、馬燈)。

Ⅷ 劍閣縣劍門工業園區的歷史沿革

1996年,廣元市委、劍閣縣委決定將劍閣縣城由普安鎮遷至下寺鎮。為了促進新縣城前期的開發與建設,1996年10月4日,劍閣縣下寺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由時任縣委副書記兼任黨委書記,縣長助理、下寺鎮黨委書記兼任管委會主任。下寺區公所歸並到開發區管委會,保留下寺區建制,並與下寺鎮政府合署辦公,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體制。管理機制的理順,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縣城的前期開發建設工作。
2003年9月28日,劍閣縣城正式遷至下寺鎮。隨著城市開發建設的加快,縣、開發區、區、鎮多級多頭重復交叉管理的體制弊端日益突出,浪費行政資源,消耗降低辦事效率。
為了理順縣城開發建設管理體制,優化工業發展制度格局,服務「工業強縣」戰略,並以提升城市形象與品位。2006年3月15日,經劍閣縣人民政府批准與命名,劍閣縣劍門工業園區正式成立。同時,撤消下寺區公所、下寺開發區以及開發區管委會下設的「兩辦七局」機構,保留管委會機構並將其從下寺鎮政府分設出來,單獨編制運行,作為劍門工業園區管理機構。開發區管委會不再管理下寺鎮、上寺鄉,下寺開發區管委會管轄范圍縮小為劍門工業園區,專門負責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工作。

Ⅸ 劍閣縣劍門工業園區的申報省級開發區

2008年9月23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意味著開發區審批工作在「冰凍」6年之後,汶川地震災區得到第一張重啟審批省級以上開發區的新設和擴區的「通行證」。
2009年4月3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向國家發改委報送《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災區省級以上開發區新設和擴區總體方案》。按此方案,四川提出新設7個省級開發區,擴大7個現有省級開發區的區域范圍。
在報經國務院同意後,國家發改委7月24日對我省上報的方案作出了回復。一方面,對四川提出的擴區請求,明確要等待國務院關於規范和促進開發區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式頒布後再受理審批;另一方面,新設開發區數量卻沒有作出「封頂」限制,不過要求四川省新設開發區的范圍應界定在39個極重和重災區,成熟一個,審批一個。
國家沒有限制新設省級開發區數量,意味著在39個極重和重災區縣,只要沒有省級開發區,同時又具備新設省級開發區條件,都有機會設立一個省級開發區。據透露,先期上報的7個開發區,在完成前期工作後,將陸續進入審批程序。隨後,還將在39個極重和重災區范圍內進一步篩選符合條件的園區。
目前,崇州、綿竹、什邡等3個經濟開發區正式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注重區域合理布局。要符合國家「一市遠郊區、縣及縣級市原則設立一個開發區」的原則和標准,嚴格控制適度重建區開發區個數和規模,生態重建區內不新設省級開發區,已有的省級開發區原則上外遷重建。
注重對口支援合作。省級以上開發區新設優先考慮對口支援合作園區建設需求,對口支援產業合作園區原則上建在擬新建的省級以上開發區內。
注重土地節約集約。每年園區用地必須納入當地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嚴格項目建設用地管理。
注重完善承載功能。加強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物流配送體系等建設。
注重突出特色。產業定位要與全省開發區發展規劃、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功能清晰,各具特色,優勢突出。 目前,劍閣縣政府十分重視關於劍門工業園區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工作,已組織專門力量開始前期申報准備工作。黑龍江省援劍指揮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支持。擬設省級開發區初步擬命名為「四川劍閣經濟開發區」,今後將拓展園區范圍至有條件的鄉鎮,建立四川劍閣經濟開發區下屬園區。

閱讀全文

與劍閣經濟開發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