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問題發展論文

中國經濟問題發展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5 20:45:34

Ⅰ 論文—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

如何看待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
(1)市場經濟不反映基本經濟制度的本質,它可以存在於不同性質的經濟制度之中,既不姓資也不姓社,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可以利用.
(2)在社會主義社會,廣泛存在社會分工,生產者都是彼此獨立的,因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而市場經濟是同商品經濟相適應的運行機制,它反映商品經濟的性質.商品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市場,他們必須根據市場來決定和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其利益也只能通過市場才能實現.
(3)市場經濟在宏觀上能促進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微觀上能充分調動企業和勞動者提高效率的積極性,從而能有效地促進生產力迅速發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激勵創新.
(4)從幾百年的世界歷史看,市場經濟推動了生產力迅速發展,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是歷史的必然.近代史表明,自然經濟因其封閉,保守而發展緩慢無法同市場經濟比擬;兩種經濟運行機製表明,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兩者缺一不可,排斥市場機制的計劃經濟缺乏生機和活力,沒有生命力;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市場化改革每前進一步,都釋放出推動經濟發展的能量,給國民經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體上優於計劃經濟.

Ⅱ 中國經濟發展的得與失300子論文

有這作業、馮建?
採納哦

Ⅲ 形勢與政策論文 關於中國發展的 2000字

當代中國發展之道 一 刪的文明與我們的傳統篇享差三妻驀 道 , 在中國文化與哲學中有多義,分別對於中國文化,法國啟蒙運動的大師們曾為 為:本原 、 法則、方向、方法、真理、規律。探索此充滿熱情。伏爾泰稱贊中國是「舉世最優 當代中國發展之道 , 國人的共識是30年來的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 思想解放和市場經濟成就了A'fr-~的一代偉國家」。狄德羅則在法國《網路全書>的《中國> 業。而當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分析便會發條目中,贊美「中國民族,其歷史悠久,文化、 現: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其實還有更為深刻和藝術、智慧、政治、哲學的趣味,無不在所有民 廣闊的文化與精神因素。族之上」。 當代中國雖然屬於發展中國家 , 但她其中國長達兩干多年的封建社會所帶來的 實並不是從「一窮二白」中崛起的,她更不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的局面,一直 一個新興的暴發戶。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經康乾盛世,維持到乾隆末年。其時,中國 史使她底蘊深厚,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與其的經濟總量仍佔世界的第一位,人口佔世界 他文明古國相繼生發,並且在漫長的歲月里1/3,對外貿易長期出超。由於中國所處的獨 超穩定地發展,終於成為古老文明中碩果僅特地理位置以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長期 存者 , 其決定因素在於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以來一直是東亞國家和民族中最先進的,文 本身。無論是與人類文明興起時的古巴比倫 、 明發展程度在所知世界范圍內無可匹敵,古 古埃及 、 古希臘、古印度相比,還是與後來的代中國人的自我中心意識特別強烈,形成了 羅馬甚至近代的西文明相比 , 中國文化與完整系統的「華夷」觀念及與之相關聯的一整 文明一直以其獨特的方式發展著,這就不難套處理自己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方式和准則。 理解為什麼在17 、 18世紀以前中國曾經是世然而,此時,以英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卻正面臨 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當世界上其他古文著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業革命。18世紀中 明相繼衰亡以後,她卻生生不息。那麼,這個葉,從英國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工 從未斷續 、 碩果僅存的文明的靈魂又是什麼業化革命浪潮,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浪潮使工 呢?業生產進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創造了人類 歷史上,中外文化之交流,可以上溯到東歷史上空前的繁榮。這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 漢末年的佛學傳入中國,而西方和中國的直宣言》中所說:資本主義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 接接觸,則大概要到唐宋時期。其時,無論是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 學術文化,還是經濟貿易,中國都要比西方世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界發達得多。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曾中國自被迫開啟了國門,一直到艱苦卓 經對中國文化心嚮往之,侶世紀的歐洲人喜絕的八年抗戰,最終「喚醒了酣睡的巨人「,所 歡中國的東西成為一種時尚,他們不僅對合謂近代的救亡與啟蒙的主題即由此而生。本 乎理性的儒家倫理道德和政府的開明專制制來,一個民族和國家在一個短暫時期的落後, 度加以理想化,而且還狂熱地喜愛中國的藝是極為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要感謝 術風格,喜愛中國建築、瓷器、傢具和裝飾的「五四」時代,就像我們今天感恩於改革開放 風格。所以,就學術文化而言,在18世紀以3O年的偉大實踐一樣,因為正是「五四」首先將古老的中國引入了現代。 「五四」是中國學術與文化史上空前 的大時代,她終結了統治中國兩干多年的 儒家傳統,並使其成了博物館的陳列品: 她開創了現代中國的多元學術與文化時 代,重新估計一切價值:她將馬克思主義 引進到中國,創造性地同中國文化與革命 相結合:她促成中國學術文化的現代轉型, 最終使中國擺脫了近二個世紀的沉淪與 屈辱,重新昂首走向了世界的前列。首先, 正是「五四」的~代思想領袖和知識精英 將「民主、科學、自由、人權、法制」等人類 的基本價值傳播到了中國,他們是那個時 代中國各個領域的傑出人物,他們偉大的 思想和不懈的努力使古老的中國走出了 泥潭;其次,代表當時人類先進文化的西 學的輸入,特別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各 個學科的建立,使中國文化從更加深厚和 廣闊的思想資源中吸取了人類精神的養 料,在傳統幾乎斷裂時重新獲得了新生。 二、我們的時代與我們的事業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著人類歷史上從 未有過的巨變,一個在30年前經濟瀕臨 崩潰的大國迅速崛起,成為舉世矚目的焦 點。如果說,20世紀曾經是美國夢的世紀, 那麼21世紀將是造就「中國夢」的世紀, 人們不分種族、性別、信仰,只要你努力奮 斗,在你的晚年都能夠實現你的夢想,過 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對於「中國夢」以及中國的世界意義, 早在1975年,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即有 先見之明。面對當時還是貧窮落後的中 國,他說:「中國今後在地球人類社會中將 要起什麼作用呢?……我所預見的和平統 一 ,一 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軸為中心,不 斷結晶擴大起來的。我預感到這個主軸不 在美國、歐洲和蘇聯,而是在東亞。」在湯 因比看來,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 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 上、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 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 的成功經驗。中國人和東亞各民族合作, 在被人們認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 人類統一的過程中,可能要發揮主導作 用,其理由就在這里。 中國的發展之道之所以是和平的發 展,乃是由其文化、文明的本性與特性所 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當代全 中國人的事業,她的橫空出世,既是中國 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社會主義思想 與實踐的繼承,更是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 將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想與當代中國的 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成果,她蘊涵了中國五 千年偉大文明的智慧,也凝聚了當代中國 共產黨人的全球眼光和世界胸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體現 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發展歷史,即找到了 一 個符合中國發展的理論和中國發展的 道路:這個「中國之道」的價值目標是馬克 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學說。 三、我們的困難與我們的未來 盡管當代中國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恢復了中華民族以往的光榮,但是我們仍 然有太多的困難與問題。這其中有些是發 展的不足,如資源的稟賦、技術的落後;有 些是發展的不當,如環境污染、人口失控; 還有更多的則是我們認識的不夠。 與GDP等經濟發展的硬指標相比, 我們還需要提升文化軟實力。我們對市場 經濟不足的方面缺乏深刻的認識,一個時 期內過分地強調GDP的增長而輕視了精 神家園的建設,忽視了文化與道德的意義 與價值。尤其是貧富分化和嚴重腐敗,足 專家講壇I2009.髹11隸TIo 以對我們的事業構成威脅。發達國家的歷 史表明,市場經濟並不完全能夠自發地形 成公平與正義,這既要完備的制度建設和 相當的監督機制的形成,也需要必要的意 識形態批判。 與當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所引發的 社會各階層的分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急 劇變化相比,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 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科學發展觀提出「以 人為本」以及黨的十七大將人民民主提升 到「社會主義的生命」的高度,深刻表明了 社會主義越發展、民主越發展的道理。 與國力的逐年大幅增長相比,我國國 民收入的增長幅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藏 富於民、國強民富、共同富裕是我們事業 的目標。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 不是社會主義。 就不斷出現的腐敗案件和我們的反 腐敗政策而言,我們在體制和機制方面還 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沒有監督的權力必 然產生腐敗」,在體制、機制和輿論監督方 面著手,同時要依靠教育和道德的力量。 腐敗對於我們事業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 毒瘤,關繫到我們事業的成敗。 與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狀況相比 較,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更需要與時俱 進。必須強化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變硬 訴求為軟訴求,變傳統訴求為現代訴求, 變概念性訴求為人格訴求。當代中國,已 經進入到一個各種文化與社會思潮相互 激盪的大時代,如何重建理想信念和與時 代生活相適應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當代中 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建構;如何體現全 民族的共識,凝聚全民族的理想,從世界 優秀文明和中國古代傳統資源中擷取精 華,以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加偉大的時 代,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全新課題。 對於未來的中國來說,一方面,以和 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的理念影響世界,成為 多元世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 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中 國對未來世界的特殊與傑出的貢獻。

滿意請採納

Ⅳ 淺談創新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

摘要: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靈魂,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什麼是創新,中國自主創新之路應該怎樣走以及在「十二五」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好創新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自主知識產權;新型工業化道路
經濟創新指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方式的引進和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創新詞義解釋為創新行為、發明行為或者創造某種新事物的行為,因此有知識創新(即科學新發現)、技術創新(技術新發明)。「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創新就是新的組合。」(1)總之,創新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就是新的組合,而這個組合最初可能就是由知識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引起的,一旦與經濟活動相組合,就會帶來一場經濟領域的變革。
一、創新的含義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英語中Innovation(創新)這個詞起源拉丁語,原意有三層含義:更新,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替換:創造新的東西.就是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改變,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發展和改造。「創」,即創造。提及創造,不得不提到中國製造——產品產自中國、銷往海外,在這一價值鏈中,中國企業獲得的效益是最少的,盡管這比在國內銷售更能保住其收益,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企業才屈從於外國品牌的各種苛刻條件,甚至不惜出讓巨大利益,而真正能從中受益的是那些中間商、品牌商和外國的消費者,尤其中間商,更是最大的獲益者。
那麼中國如何提升中國製造能力呢?首先,要對企業生產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爭取以零質量事故為標准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平台,在出現貿易摩擦時政府要鼓勵企業和行業協會聯合起來主動維權;第三,企業要盡快樹立品牌意識,要捨得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也有助於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有助於本國企業獲取應得利益,也有助於實現權利與責任的均等劃分;第四,從國家政策上適時地作出一些調整;第五,從當前的宏觀調控角度看,我們有必要將中國製造的產品銷售市場從海外轉向國內,目前我們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樣不僅有助於緩和國內經濟運行緊張的狀況,也有助於減少中國產品在海外的銷售壓力。
中國創造是一個所有權概念,只要是技術、品牌、利益等屬於中國資本控股創造的,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生產的,都叫「中國創造」。張瑞敏曾這樣分析:「『創造』是『人無我有』,而『製造』卻是『我有人也有』」(2)。「創造」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生產的,假使不清楚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再好也只能是生產量,依據用戶需求來生產產品,可以調節高低端產品分配和不同地區的市場份額,生產出多元化的成品,從而為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和降低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風險保駕護航。「中國創造」是不僅要從硬體與低成本勞動力中出效益,最主要的是從管理與技術中出效益。
「中國創造」不僅意味著核心技術的創新、自主品牌的打造,也包含商業模式的轉變。
中國企業也可以從工業生產模式向服務生產模式轉變,在國際市場上開辟一條新的營銷道路。在現代競爭中,不是國際品牌的產品只能算是「半成品」,是「只能被有品牌的跨國公司來購買的初級產品」(3);隨著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和市場前景的不斷變化,新型高科技企業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必須對市場有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也只有在此引導下建立起良好的人才資源管理體系,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生產熱情,穩步提升企業的生產和活力;中國創造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因此中國企業應該打造科技創新的堅實平台,跨越核心科技的「龍門」,開發和突破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必須以堅韌不拔的決心努力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二、以創新為助推器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當今世界形勢發展、調整、變革之大——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全球經濟和國際市場走向已經發生巨變,科技產業在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尋求新的突破,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也在發生調整,這些因素都給我國經濟發展提出很多挑戰。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發展過程中的失調問題突出,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繼續發生新變化:「一是經濟社會結構變化呈現新特點;二是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新挑戰;三是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新期待。」(4)世界在發生巨變,同時中國也在進行著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面而深刻的變革,我們應當清醒認識到:機遇和挑戰並存,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國人的責任意識和緊迫感,從而達到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的作用,在新形勢中抓住機遇,在國際交往中操控主動權,認清中國特色主義建設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積極化解各種挑戰並利用當前中國良好經濟形勢的戰略機遇期,爭取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大方向依然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為主要目標,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5)
經濟結構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首先,應該在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在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中找到科技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創新點;其次,依託關鍵的核心科技,發展中國的自主品牌和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力;再次,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中應該取消一些體制性障礙,全面整合市場准入機制、技術標准制定、發展規劃等政策配套性要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最後,利用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資源為新興產業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好思想工作並統一到「十二五」經濟工作的發展規劃上,全面推動各領域體制改革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失衡問題,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制約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源於體制的不合理,因此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實現持久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可靠保證。體制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行軍。加強體制改革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作為創造者的作用,確定改革的先後順序,重點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
積極推進經濟領域的稅費體制改革。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各層級的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改革個人所得稅徵收方法,探究並建設經濟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設全面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穩步增長和結構升級,防止「大躍進」式的盲目性模式再生。因此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充分探究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6)工業化為城鎮化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信息化也使城鎮化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興工業市場的擴大和其在全球的推廣成為我國工業和城鎮化進程中的有力手段。工業發展速度的加快,也必將有力的促使我國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且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們必須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加快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為早日實現現代化打好基礎。

Ⅳ 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論文

給你找一篇吧
20年間中國的經濟政策

對經濟史學家來說,搞不懂的並不是中國在過去20年裡為什麼成長這么快,而是首先她為什麼這么窮。二戰後追趕上西方的每一個國家都是東亞國家和地區——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只有兩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中國和朝鮮。也就是說,在20世紀早期的時候,中國的很多工作機會都流向了那些現在抱怨中國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的地區,比如南卡萊羅納的紡織廠或者義大利的皮革業,因為中國選擇了擁抱計劃經濟和經濟自給自足等不好的政策。目前這種工業資源重新布局的加速顯示了這些錯誤所帶來的巨大成本。盡管這些分析不能緩解調整帶來的陣痛,但確實闡明了為什麼現在西方的工人,而不是他們的父母們,正在承受由中國崛起帶來的成本調整。

第二個合理的觀點是,中國的崛起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由於中國飆升的需求帶動了日本經濟的復甦。但由於某些原因,西方的媒體和政策圈把中國的崛起固定在負面影響上。

造成對中國的這種顛倒看法的原因之一是,中國選擇了用最不被人看到的方式給世界帶來好處,而以最能讓人看到的方式從世界獲利。就拿貿易來說,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逆差,這點被商業媒體和政策分析師廣為傳播。先別說貿易逆差是否真的對美國有傷害,就說中國把貿易順差中的大部分又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這就給美國帶來了低利率環境。但是,西方卻很少有買房者因為低利率受益而向中國的崛起乾杯,可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說起中國貿易政策的不公平上卻毫不猶豫。

第三個觀點是,中國的崛起,本質上和西方的利益是互補而不是競爭。中國不像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而是選擇了更多地依靠FDI而不是培育國內的民營企業作為發展和貿易的一個來源。2003年的前三個季度,美國公司在大中國區的全部利潤超過了從日本這個大得多的經濟體中所獲得的利潤。2002年,中國前15大出口企業中,有5家,包括第一和第二家,都是外國公司。摩托羅拉、羅技和戴爾分別排名第二、第十和第十一,為常常被稱為「中國的出口奇跡」做貢獻。因此,「中國製造」本質上是誤導的,「中國加工」更准確。

西方國家應該用合理的分析,而不是歇斯底里和誇張來面對中國的崛起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這種態度在美國進入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總統大選季時更加需要。
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中,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今天中國經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值是2.2兆美元。若以PPP(購買力評價)來計算,中國GDP實際上已經名列世界第二。到2013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以美元計算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今天中國股市在世界排21位,但到2013年,中國股市應該是世界上三大股市之一。

但中國經濟又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銀行體系盡管得到國家大量注資,不良資產比例出現明顯下降,但是銀行體系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沒有達到世界標准,新的不良資產隨時可能出現,可能危及到中國的長期繁榮和穩定。中國至少還有2億人處於失業或就業不足狀態,就業壓力會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持續下去。人民的收入差距,包括城鄉之間和城市之間,都在急劇擴大。今天的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社會保障體系,我們進入老年後,指望的不是國家福利而是自己的錢包和子女的錢包。

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12年前的中國。1994年,香港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有一個香港經濟分析師,而這些分析師只花他們10%的時間順帶研究一下中國經濟問題。今天,幾乎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有中國經濟分析師,他們大部分人同時也是區域的首席經濟分析師,手下有一個團隊專門研究中國經濟問題。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不過是美國經濟的20%,;但換個角度看,去年世界經濟的增長為4.9%,其中1.4%來自中國,美國的貢獻為0.7%,日本的貢獻僅為0.2%。換句話說,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牽引力,超過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牽引力的總和。中國的城鎮化勢頭,在以每年建造兩個波士頓城的速度進行;世界上每年生產鋼鐵的40%和每年生產水泥的60%,被使用於中國這片土地上。中國需求是刺激德國、日本經濟復甦的主要拉動點。可見,中國需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火車頭。

中國經濟是怎麼崛起的?有些因素是大家熟悉的,但有些因素未必很清楚。

中國神話中講得最多的是工資。中國製造業的工資,大約是馬來西亞的1/3,而馬來西亞是日本的1/10;中國工資是墨西哥的1/3,而墨西哥是美國的1/10.換句話說,中國製造業工資與世界一流發達國家的差距,大約是1:30.工資優勢是外界對中國經濟騰飛歸結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很少被人提出,那就是中國的資本成本非常低。中國的利率水平很低,我們今天放在銀行的儲蓄只拿百分之二點幾的利息。除去通貨膨脹和利息稅,錢幾乎是白白地放在銀行里。從銀行角度看,大量的資金貸給了不應該貸給的企業、項目。且不說貸款利率與風險之間不成比例,很多的貸款項目虧了,項目主管人走了,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就不了了之了,最終還是納稅人來買單。換句話說,中國的資本成本非常低,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基本上是「儲蓄人資助投資人」的過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工業上的過度投資、產能過剩才從一個產業向另一個產業、再向下一個產業轉移。資金過度便宜,是中國工業化快速前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基礎設施的變化。在過去幾年原材料價格大漲,但中國出口商的出口價格漲得有限。當然中間有一部分是出口商用自己的利潤頂替掉了,但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增加、通過生產力的提高來解決的。五年以前,在東莞一批貨從出廠到裝上前往美國西海岸的貨輪,整個過程需要12-15天的時間,而現在只需要3-5天時間。我認為,基礎設施的大幅度改善,道路、港口、電力供應效率的提高對中國生產力的提升、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原因是,中國有一個非常濃厚的「以GDP為中心」的政治文化。地方官員如此注重GDP,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幾乎是看不到的。GDP本位的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就非常有興趣、有積極性去發展GDP.上述這4個因素,都是中國經濟過去20年發展的重要貢獻因素。

下一步會怎麼走

我認為有下面三個比較大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農村的發展。今天中國城鄉之間的差別,對經濟發展來講,猶如一條長腿、一條短腿一樣,已經開始拖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的後腿。同時,它對中國社會的整體安定帶來了直接威脅。因而,現任領導人把「三農問題」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程度。

第二,資產升值在中國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在過去20年,經濟的增長和生產力的提高在資產價格上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在今後十年,資產價格會出現噴泉式的上升。

第三,金融改革進入一個全面攻關的階段。今後5年,銀行的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匯率改革、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也是經濟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

根據我們的研究,從以美元計算收入分配來看, 1999年時,中國人均收入大概有10%在1200美元左右。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大概就有4000美元左右。

從消費來看,今天美國佔世界消費的32%,中國僅佔3%;而到了2014年,美國佔世界總消費的28%,而中國能佔到11%。換句話說,美國基本維持了一個相對強勁的增長,但是由於中國需求的逐步擴大,尤其是個人消費的增長,中國會成為世界總消費的第二大國。如果從當年的增長來看, 預計2014年——2015年世界的訂單中有22%是來自中國。到時候跨國集團所收到訂單的中,5000多億美元來自中國,美國大概是2600多億。到2014-2015年時,中國不僅是世界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成為世界消費大

Ⅵ 以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和風險為題的一篇論文

交給我你放心。

Ⅶ 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論文該從哪些方面寫

中國經濟問題多了
可以從以下方面寫:
經濟體制改革,資本市場發展,國際版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通貨膨脹等等,太多了,數也數不清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問題發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