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全球化浦東新區發展歷程

經濟全球化浦東新區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1-03-15 12:51:11

1. 概述經濟全球化得發展歷程,並分析其主要的推動因素

發展歷程:
新航路開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全球化趨勢出現;
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全球化趨勢形成;
30年代和二戰時,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戰後,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新一輪擴張,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走向體系化和制度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因素:
1、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物質基礎。
2、新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兩極格局的解體使原來處於對峙狀態的國家建立和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
4、市場經濟體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
6、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2. 求總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反應

新航路開辟時,中國剛剛改朝換代,接著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全球化高潮,是被動的接受,被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實行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結果沒有改變現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時,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一定發展,但改變不了全球化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二戰時,中國受到戰火摧殘,但是因為二戰中國是戰勝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提升,但是經濟上還是一個絕對的被動地位;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取得很大的成效,是屬於主動融入全球化的大舉動。90年,蘇聯解體,中國繼續改革開放,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97年,亞洲經融危機,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由於中國實行比較謹慎

的金融政策和前幾年採取了的一系列防範金融風險的措施,在危機中未受到直接沖擊,金融和經濟繼續保持穩定。
89年因為海灣戰爭,歐美國家制裁中國,結果後來為了讓中國在海灣戰爭中聯合國大會上支持美國,解除制裁。。。。

3. 什麼時候提出,發展上海浦東的

1990年2月鄧小平提出發展上海浦東。

1990年2月,鄧小平對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談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事宜時說,上海的浦東開發,你們要多關心。

3月,鄧小平同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談話時又說:「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條件更好,可以更廣大地開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鄧小平的意見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1990年4月,浦東開發開放啟動。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及有關浦東開發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浦東開發開放奠定了堅實思想基礎。

(3)經濟全球化浦東新區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回顧鄧小平同志在浦東開發開放背後的戰略思考,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脈絡:

1、深層的經濟原因。

當時,深圳等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大膽改革和探索,對後來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產生了持續和深遠的影響。

但與此同時,「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由於體制轉軌尚不徹底,宏觀調控的效率優先,經濟發展出現了大起大落」,到1988年,出現了經濟運行過熱,通貨膨脹加速,財政赤字擴大等問題。

2、政治上的觸發動因。

上世紀80年代末,一些西方國家不僅在輿論上誣蔑我國「停止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與「壓制人權」,更是從經濟上採取貿易保護、投資限制、高新技術封鎖以及金融控制等方面的制裁。

1990年4月宣布浦東開發開放,是打破國際社會對我國採取的經濟封鎖和政治攻擊所採取的一項有力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理論和道路的方向性選擇。

3、國際經濟分工的推動。

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面臨重要機遇:新科技革命帶來經濟全球化,世界性產業結構大調整,形成全球性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發達國家正在尋找新的投資方向,跨國公司把眼光投向已經順利執行改革開放路線、經濟實力迅速增長、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市場潛力豐厚的中國。

但同時,周邊國家與地區也加大了開放與引資步伐,這就意味著在吸收國際游資和產業轉移上存在著激烈競爭。通過浦東開發,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為國外投資者創造更寬松、更有利的投資環境,是應對周邊地區競爭、進一步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舉措。

4. 十五世紀末以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經濟全球化經歷了怎麼樣的發展歷程

1、世界市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世界范圍內的交換舞台。世界市場是國際分工的表現,國際分工是世界市場的基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歷了以下階段:①新航路開辟的15—18世紀的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不斷擴大,尤其是英國擁有了廣闊的海外市場。②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使資本主義工業國到到世界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把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捲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成為其經濟附庸,世界市場初步形成。③19世紀70年代後,工業革命進入新的時期,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各國爭先恐後爭奪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指世界范圍內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經濟聯系而形成的統一的經濟整體。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初步形成時期(16—19世紀60年代):14、15世紀,西歐國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初萌芽,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促進了商品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擴大了歐洲與外國的交往;16—18世紀的資本原始積累使西歐國家的工場手工業和國內外貿易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為世界市場和開拓,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資本主義國家積極對外擴張;到19世紀60年代,隨著各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了普遍的勝利,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初步形成。(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成為囊括全球的統一體系時期(19世紀70年代—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從19世紀70年代起,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壟斷的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佔領殖民地、爭奪勢力范圍。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畢,形成了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成為囊括一切地區的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這個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在地域上無所不包,在實質內容上從以流通領域的商品交換為主,發展到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囊括全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開始解體時期(1917—1945):十月革命勝利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蘇維埃俄國的建立,表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它已不再是一個無所不包的體系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經濟相互並存、相互斗爭。(4)世界經濟體系內部兩種經濟制度並存、民族獨立國家經濟興起時期(1945年以後)。二戰後,一系列歐亞國家相繼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探索建設道路中曲折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進一步解體,並由美國一家獨霸,發展成為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互相激烈爭奪。戰後興起的民族獨立國家自主地發展民族經濟。於是,整個世界經濟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經濟三種經濟類型同時並存、互相聯系、互相鬥爭的新格局。

20世紀90年代後,世界經濟正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向全球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識經濟已見端倪。

3、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活躍於世界經濟領域並充當主角的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決定世界經濟格局的主要基礎,是各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水平。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經歷了以下演變過程:(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①確立: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到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迅速發展。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結束後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弱。②確立:二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占絕對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8年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3)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①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極化: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

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向縱深發展,區域集團化步伐加快。中國經濟發取得巨大成就,蘇聯東歐改革失敗;美、日、歐爭奪勢力范圍和經濟主導權的斗爭直接推動了西歐、北美、亞大三大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在東南亞、中東、拉養和非洲出現了一大批各種層次的區域集團化組織

5. 浦東的過去與歷史

南北朝時梁大同元年(535年),隸屬於崑山縣信義郡。唐天寶十年(751年),立華亭縣後,為華亭和崑山縣東境的海濱之地。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析崑山東境立嘉定縣後,分屬華亭、嘉定2縣。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華亭縣東北部分立上海縣,分屬上海、嘉定2縣。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縣析東南部立南匯縣,嘉定縣析東境地區立寶山縣,此時分屬上海、南匯和寶山3縣轄地。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上海、南匯兩縣析設川沙撫民廳。

辛亥革命(1911年)時,改川沙廳為川沙縣,直隸江蘇省。民國十六年(1927年),成立上海特別市後,南起楊思北至高橋的沿黃浦江地區劃歸上海特別市。

1950年,南匯縣北部地區(29個鄉)劃入川沙縣,此時為上海三區(楊思、洋涇、高橋)2縣(川沙、上海)所管。1952年,從楊思、洋涇區劃出沿江一帶設東昌區。

1956年,楊思、洋涇、高橋3區合並成東郊區。1958年,東郊、東昌2區合並成立浦東縣;同年,上海、川沙2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這時即為上海市的浦東、川沙、上海3縣之地。

1958年8月,浦東縣下設耀華、艾鎮、嚴橋、孔橋、涇南、二塘、海濱、凌橋、金橋、陸行、張橋、東溝、高東、高南15個鄉和高廟、塘橋、周家渡3個街道。浦東首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得到確認。

南匯、浦東沿江區域行政變遷圖1961年,浦東縣撤銷建制,其農村地區劃歸川沙縣,並將沿黃浦江邊的高廟地區劃歸楊浦區。

1984年,再將沿黃浦江的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此時,除沿江地區由上海市的南市、黃浦、楊浦3區管轄外。

其他地區仍隸屬川沙縣、上海縣(1992年上海縣與閔行區合並成立閔行區)。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浦東。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

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正式成立(黨工委和管委會)。

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2009年5月,國務院同意撤銷上海市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駐花木街道世紀大道2001號。2018年5月,浦東新區大力支持農業領域創業創新。

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基地和孫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依託,營造農業農村創業創新深厚氛圍,農業領域現有3個科技部「星創天地」,1個市級眾創空間。扶持5家農業企業在新三板上市。

(5)經濟全球化浦東新區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8年來,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浦東進行全國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總體方案。

著力推進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等領域的制度創新。自貿試驗區建設5年來,累計總結了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進行了復制推廣。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目標開啟新征程。浦東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努力把浦東建設成為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的核心承載區,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標桿。

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圖書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先後投入使用,豐富了浦東市民的文化生活。

成功復評全國文明城區,上圖東館、上博東館、世博文化公園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開工。設立新區宣傳文化發展基金和文化創意(影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舉辦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采購大會等重要活動。2017年浦東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056.03億元,增長19.9%。

6.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新航路開辟後;二是兩次工業革命完成後;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1分)
(2)措施:閉關鎖國的政策;清統治者的夜郎自大;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封閉性(2分)
結果: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傾銷商品掠奪原料;(1分)
(3)二戰後國內陷入解放戰爭時期,繼續爭取民族獨立;(1分)
新中國成立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採取敵視封鎖政策;(1分)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犯了左傾錯誤,強調階級斗爭;(1分)
(4)原因:擴大國內市場,擴大內需,刺激生產和消費,擴大就業,緩和社會矛盾,緩解危機。(2分)
(5)中國擴大內需的措施,會一定程度擴大世界貿易,穩定世界經濟;
中國國際地位、綜合國力提高,穩定中國經濟利於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經濟全球化,各國經濟互相聯系、相互依存,應加強合作;(任答兩點2分)

7. 上海浦東的歷史 (最好有圖片)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從此浦東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短短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為這一國家戰略拓展空間、增強動力,更好地發揮浦東在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為起點,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南匯劃入浦東後,浦東新區區域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萬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並後的生產總值3676億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在新浦東區域內,集聚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洋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國家級的臨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先進製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區人民政府駐世紀大道2001號。郵編:200135。行政區劃代碼:310115。區號:021。拼音:PudongXinqu,英譯:PuDongNewArea。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浦東新區現轄13個街道、25個鎮及1個自然保護區: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康橋鎮、周浦鎮、航頭鎮、新場鎮、宣橋鎮、六灶鎮、祝橋鎮、大團鎮、老港鎮、書院鎮、萬祥鎮、泥城鎮、蘆潮港鎮和九段沙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浦東新區(不含原南匯區部分)舊稱川沙。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751年屬華亭縣。1292年歸屬於上海縣。1725年後分隸南匯和上海縣。1810年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11年辛亥革命時改廳為川沙縣,直隸江蘇省。1958年改屬上海市管轄。1984年將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1990年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南市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南碼頭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及楊思鎮),楊浦區的黃浦江以南部分(楊高中路—龍東公路—迎賓大道一帶、東昌路街道、歇浦路街道及欽洋鎮)。[2]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時,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浦東新區政協又相繼成立。2005年浦東迎來成立開發開放十五周年。2005年6月國務院辦公會議批准浦東新區為中國第一個綜合改革示範區。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國函[2009]52號)批復同意撤銷南匯區,將南匯區行政區域整體並入浦東新區。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文章《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工業總產昔日浦東

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全國第一;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積最少、缺房戶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道在上海引起強烈反響,上上下下對改造上海、振興上海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尋找上海新的發展方向,從80年代開始,上海從東進(浦東)、南下(以金山石化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灣、吳淞和寶山一帶)等三個不同的方向,展開深入研究,80年代中期,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率先提出開發浦東,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贊同,上海的思路開始集中到了東進上面,開發浦東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且思路從最初考慮把浦東作為上海中心城區第二產業的擴散地,轉移到了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上來。今日浦東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帶隊,對浦東進行專題調研,並迅速形成《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僅11天後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即在上海大眾汽車投產儀式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隨後,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希望幫到你~~

8. 想知道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過程,從確定新區到現在這個狀態過程中,政府的政策及引導方向。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開發浦東是幾代人的夙願。早在1918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就明確提出在上海以浦東為基地建設世界東方大港的構想。1949年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也曾經有過開發浦東的設想。後來的歷屆上海市領導也都曾經一再將浦東開發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政府不失時機地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戰略決策,提出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它標志著浦東開發開放從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地方戰略構想,上升為20世紀90年代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同時表明了中國政府繼續毫不動搖地推進對外開放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
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
1993年1月,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
2000年8月,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成立。
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09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為1210平方公里,佔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9.05萬。經濟總量佔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
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
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
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

9.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世界經濟發展歷史回顧

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十年來,從亞洲四小龍到金磚四國再到VISTA五國的發展模式,對比分析其原因,從而來勾勒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概括如下:
亞洲四小龍:政府主導、積極性不幹預、外向性
金磚四國:國家主導、強調獨立性與開放性結合
VISTA國家:新興力量 「四小龍」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發展模式的成功典範,後來泰、菲、馬、印尼、越等國基本也用此模式。特點是面積非常小,沒有自然資源。支持經濟成長靠工業製造,早期是勞工密集型,後期是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
從政府角色來看,西方認為只有民主政府才能維持經濟發展。但「四小龍」並不具備西方所謂高度的民主,而是集權政府,但都有很強的發展意識:要維持政權就要發展經濟,用經濟成果支持政權,這與西方看法不同。同時,西方經典看法,即「華盛頓共識」主張,政府角色要完全不幹預市場,市場完全自由化、完全由市場來分配資源,而「四小龍」政府扮演積極角色,制定工業政策。
從文化角度看,西方100多年一直認為基督教與資本主義發展有密切關系,主張競爭、個人主義,可以幫助資本增長,但「四小龍」都奉行儒家學說。
「四小龍」是出口導向,因需求帶動生產,靈活性是其發展重要因素。儒家文化的重要內涵是靈活性,適應能力強,但其文化突破性又不強,對創新不利。所以,不好說哪種文化對經濟發展有利。
「四小龍」經驗是政府有不同程度干預,是「積極性的不幹預」,而不是「積極的不幹預」。這是翻譯錯誤,將PositiveNon-interven-tion翻譯成「積極的不幹預」,其實它是「積極性的不幹預」之意。「四小龍」干預的程度在於其經濟形式,不是什麼都不幹預。香港式的積極性的不幹預就是一個「香港共識」,「四小龍」發展用的是「香港共識」。
西方「華盛頓共識」主張市場、資本完全開放,價格由市場決定,認為這是最好的發展模式,這對「四小龍」的發展並不適用。 「金磚四國」近年來發展迅速,構成另一種經濟發展的模式,與「亞洲四小龍」模式完全不同。
「金磚四國」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的發展模式。這一名稱來自這四國國名開頭英文字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諧音英文單詞BRICK(磚頭)。高盛公司在2003年10月首次提出這個概念。
「金磚四國」與「四小龍」不同之處在於其經濟體系很大,人口多,面積大,其經濟發展依靠自身豐富的天然資源。同時,其經濟體系不完全是開放的,不完全依靠出口,各自內部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四小龍」政權都是集權、不民主的,靠經濟成果來維持政權,而「金磚四國」各自民主程度不一,政治模式也各不相同。同時,四國的文化因素互不相同,這與「四小龍」都奉行儒家學說不一樣。
但「金磚四國」有一點因素是一致的,就是中國發展模式,即「北京共識」。其基本經驗:循序漸進地開放、改革。
從「四小龍」到「金磚四國」,反映新興國家和地區經濟崛起的輪替。 全球化、經濟自由化深入發展。過去10多年,很多國家由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出現很多外向型經濟,出現貿易和金融自由化,通過海外投資很多國家經濟全球化了,由此出現低價有效產品,生產增加,成本下降,產品越來越便宜,對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價格上升。同時生活改善後,人口增多,對農產品需求增加,「金磚四國」有較強的農產品生產和出口能力,在農業、原材料、能源方面佔有優勢,同時不完全靠出口來進行激烈競爭,而各自有內部市場。
小型開放經濟在金融方面受到的危險不斷增大。亞洲金融危機後,小型經濟受外資沖擊機會大,保護自身金融體系能力低。目前,這種金融危險越來越大。而大的國家,尤其是不完全開放的經濟體就具有防衛、保護自己能力的優勢。整個世界金融秩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國際金融體制是「金本位」,現在並不能保障本地區的金融安全。
「新經濟」浪潮推動生產變革。隨著新的技術演變,導致在新經濟年代,產生靈活的新生產制度,一個地方可以生產很多不同東西,生產范圍要比以前廣大。過去福特生產追求規模以降低成本。現在通用利用新科技可以生產不同產品,而不一定需要很大規模。一個大的經濟體,可以生產很多不同的產品,經濟上就可以擁有很大的活力。
非經濟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增加。亞洲金融危機及9·11事件之後,經濟發展要考慮非經濟因素。地區安全、軍事能力、能源安全等。大型經濟體有資源,發展就能穩定,從而減少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而上世紀「冷戰」結束後,經濟發展並沒有受到如今這么多的非經濟因素的影響。 加快世界經濟多極化進程。「四小龍」地小人少,經濟基數較小,其經濟快速發展雖頗受關注,但影響主要在亞洲。而「四大金磚」都是幅員遼闊、經濟規模龐大、經濟體系完整和門類齊全的國家,且分布於亞、歐、美三大洲,影響遍及全球。據預測,至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出現重大變化,四國將躋身全球六大經濟體之列,其GDP按購買力平價算將超過西方七大國。
促進國際經濟秩序合理化。與「四小龍」不同,「金磚四國」均擁有重要國際影響。隨著經濟實力持續增強,他們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不斷上升,其發言權也明顯增大。
推動國際政治多極化。隨著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增強,四國進一步提高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印、巴要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得到有力支持。美「一超獨霸」戰略面臨更大挑戰。
「金磚四國」的崛起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其備受關注是因為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而且未來具有巨大潛力。目前,四國內部還存在各自不同的問題,如教育落後、社會分化、創新能力不足等。但從趨勢看,「金磚四國」崛起是「科學預測」,而非「美麗神話」。 「金磚四國」 「開始成為最重要的影響力量」。
奧尼爾:在世界經濟的許多方面,「金磚四國」都已經開始發展成為最重要的影響力量。這種影響各處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商品市場、外匯市場、資產包括個人資產市場,還是在固定收入市場上都是如此。世界經濟現在能夠很從容地應對美國經濟的減速,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有「金磚四國」的力量支持。對於從日本、德國到韓國和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其它的許多經濟體來說,這都意味著一種新的出口推動力。
目前「金磚四國」的GDP總和佔世界GDP總和13%,而美國佔30%。可是,從另一個方面看,2007年第一季度,單是中國一國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就超過了美國,這在現今時代還是第一次。中國經濟佔世界GDP總量的6.5%左右,而在2007年第一季度,則是增長到近12%,美國卻幾乎沒有什麼增長。
不好的影響:奧尼爾: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把商品價格的上漲視為一種「壞」的影響,因為這增加了通貨膨脹加劇的風險。但是從許多新興國家的角度來看,尤其是非洲國家,這種價格的上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絕不是壞事!只要西方的通貨膨脹預期還保持在一個大致平穩的狀態,商品價格的上漲就應該被看作是一個相對的價格浮動,而不是通貨膨脹。 奧尼爾:對於世界經濟和「金磚四國」的未來,存在著兩大風險,那就是通貨膨脹和貿易保護主義,而後者的危險現在正在開始緩慢提升。如果美國對中國實施大范圍的貿易制裁、限制中國出口的話,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世界貿易大幅度下滑。世界貿易是現實生活中極少的可以實現雙贏結局的行為之一,應該盡力避免出現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應向更發達經濟體」質變「」:「金磚四國」能將這樣快速的發展保持下去。中國應該改變現在對於出口貿易———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過於看重的狀況,這樣可以給其它新興經濟體以發展的空間。中國需要做的是向更發達的經濟體所具有的一些特質轉變,其中包括出口技術含量更高、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家庭個人消費品在出口貿易中佔了非常大的比重。
奧尼爾:許多人這些年來一直擔心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我的態度要輕松得多。因為中國大多數時候一直在採取非常正確的舉動。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生產率正在提高,這就意味著經濟增長率也很可能會持續提高。當然確實存在著通貨膨脹加劇的風險,這也是我認為中國應該加快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最為緊要的就是採取更為積極的政策來刺激個人消費,減少貿易順差。中國還需要加強能源的利用效率,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好的跡象,但是還需要做得更多。 日本「金磚四國」研究學者門倉貴史:繼「金磚四國」後,VISTA(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五國將成為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國家。
依據:VISTA五國作為有潛力的新興國家已引人矚目。這五國經濟未來幾十年內將會有飛速發展,根據「金磚四國」經濟研究所推算,從2005年至2050年,西方七大工業國(G7)的經濟規模以美元計算,與現在相比最多擴大到2.5倍,「金磚四國」擴大到20倍,VISTA五國預計可擴大到28倍,因此有理由認為VISTA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國家。

10. 經濟全球化發展現狀

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是國際分工不斷朝橫向和縱向發展的結果。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潮流,任何國家只能適應這一潮流,而不可以迴避這一現實,否則就要被人類文明甩掉。但是,經動量的擴大、流動速度的加快;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革命使全球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等方面。二戰後,在美國發動下成立了關貿總協定(GATT),1995年改建為世貿組織(WTO)。經過多個回合的談判,成員國的平均關稅由1948年的40%降至1997年的4%,加上全球生產大幅度增長,貿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已從1970年的不足20%達到1998年的38%。隨著科技的發展,國際貿易產品已經從傳統「硬」商品領域擴展到技術、專利、金融等「軟」產品領域。 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某些發達國家高唱經濟全球化,想的盡是對他們通向更加富裕的機遇,而沒有看到對他們的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嚴峻地潛在著的。就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什麼?首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無力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使全球市場萎縮,「貿易自由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貧窮的國家總是帶來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動盪,從而投資環境惡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麼實質意義?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還有什麼經濟全球化?這樣,反過來必將制約發達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引發起全球性經濟危機。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不僅無法倖免,而且即使不首當其沖也必然損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歷史上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對立將以新的形式再現。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貧窮國家的動亂將引起周邊地區乃至全球性動亂。更嚴重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歷史鐵的規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浪潮必將一浪高一浪,階級斗爭也將從國內走向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時代將結束,代之以新一輪的全球范圍的革命與戰爭。即使在血與火中誕生一個新世界,也將是人類一次空前的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也是向人類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在這一挑戰面前深思。 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我國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我國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如某些產業規則、信息技術產品協議和勞工標准等,這就決定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始終處於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 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我國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我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對象。實際上,發達國家已經超越了工業化發展階段,應對已形成的環境污染結果負責。同時,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將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以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我國轉移。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加快其工業化進程,但是卻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資源浪費現
1/2
象相當嚴重,社會負擔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無助於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快科技進步,從而影響到我國發展並最終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與經濟全球化浦東新區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