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15 05:03:11

Ⅰ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

佔世界人口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國,經濟總量可想而知她帶動世界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Ⅱ 當前世界經濟的衰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影響中國進出口,進而且影響到中國外匯的增長速度。
2、對世界經濟前景處於悲觀的投資者,從中國撤資,從而導致中國熱錢外流。
3、國內生產出口為主的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結果或出現這幾種情況:一、出口轉內銷,導致國內競爭更加激烈。 二、生產能力過剩,部分廠家可能或轉產或倒閉停產。

Ⅲ 世界經濟環境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將會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基本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只有紡織工業情況稍好,擁有原料資源的優勢,但是流通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要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所謂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之稱 ,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實現埠都不由中國掌控。從近些年高速成長的機電產品到具有傳統優勢的紡織品,我們發現,除了加工生產這一塊,設計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企業就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這樣的產業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加工企業大量倒閉。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認為,中國整個製造業出現問題,是因為沒有把握好產業鏈的升級。他認為,中國的企業總是在製造業上下功夫,而面對金融海嘯造成的困境,首要任務是從單純的製造,轉移到「6+1」的產業鏈環節上去。所謂6,就是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這6大塊創造的價值佔到了90%,而製造業創造的價值僅是10%。 由於中國製造業在整條產業鏈中間只有加工製造環節這個1,所以資源利用率很低,創造的價值也非常低,因此難以承受外界的沖擊。中國並不缺乏做「6」的企業,但是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遺留影響,物流企業做自己的物流,采購企業搞自己的采購,批發的干批發,零售的干零售。每一塊都是相對獨立的,造成交易成本非常高而效益卻非常低。就高效整合方面的速度而言,發達國家快於我們約10倍,這也是流通和市場都捏在美歐手裡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微觀層面上,當前部分企業所謂的轉型也好,升級也好,其認識並不到位。通過自動化改變我們勞動密集型的現狀,或是通過產業轉移,將過剩的能力向中西部轉移,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寄希望於用放鬆銀根、減緩人民幣升值和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方法來改善中小企業的困境,也只能解一時之困。 既然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那麼政策調整重點,就要鼓勵企業和產業集群進行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原材料采購、設計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領域發展,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從宏觀上看,國家政策調整的導向,應該側重調整中國製造業的結構性矛盾。這就要求政府大力調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加大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向以內需消費為主導的經濟體制轉變。 http://www.ccw.com.cn/oa/news/htm2008/20081204_555716.shtml 中國製造業面臨四大困境 [收藏] [列印] [推薦] 作者:計世網 2008-12-04 10:04:57 一個高效的視頻會議系統的採用,背後代表著的,是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與流程的再造。如今,成本、環保、服務水平、管理創新已成為中國製造業的四大困局,「信息化」的推進,正在成為經濟危機中的中國企業破局的關鍵。 信息化推進「中國製造」轉型 如果不是因為經濟危機,「中國製造」的問題也許不會這么快被放得如此之大。缺乏核心競爭力,嚴重依賴廉價勞動力,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配套服務不完善,企業管理水平與效率低下,當GDP高歌猛進時,這些問題常常被人們所忽視,而正是因為經濟危機,讓這一切成為不容迴避的問題。這場經濟危機,也成為中國企業反思自身出路的重要契機。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中國應該借鑒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加速製造業從低端向高端轉型,全面提升中國製造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中國在未來20年內,傳統低成本製造業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轉型。」 在轉型已成共識的情況下,「如何轉型」成為最受關注的命題。 用信息化推動企業管理升級,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統一通信可謂是企業成本壓縮與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環。 通過計算機網路與傳統通信網路的融合,實現了電話、傳真、數據傳輸、音視頻會議、呼叫中心和即時通信等眾多應用服務的統一。咨詢公司Gartner表示,目前各大企業使用了不同廠家的多種通信產品,如果利用統一通信技術,可使企業用戶大幅降低運營開支。這對於眾多受金融危機影響正在過冬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根據世界領先的視頻會議系統提供商騰博視通的統計數據顯示:騰博視頻會議幫助他們將出差頻率減少了 30%,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換句話說,如果大型企業採用視頻會議代替每年20,000 次的往返旅行和短期飛行,那麼每年就會減少2,200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傳統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國製造業而言,這些數據無疑代表了「綠色」、高效、節能等關鍵詞。 統一通信背後的企業升級 對於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企業來說,當下正是反思現狀,擠壓泡沫,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的時機。而作為中國製造業翹楚的TCL,其在信息化之路上的探索,頗具代表性。 有媒體曾意味深長地評論說,李東生的TCL凝聚了中國製造業最典型的困局:在擺脫改革開放初期一無所有的境地之後,以價格和渠道優勢佔領市場的「中國製造」,何時能夠取得核心競爭優勢,走出量大、質次、價低的瓶頸,真正做到「大而強」,並成功跨越國際化門檻,成為可與三星、GE、飛利浦等國際巨頭等量齊觀的競爭者呢? 效率是生命,溝通是關鍵。為了增強企業管理的「軟實力」,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於2006年決定建立一套覆蓋27個分公司和141個經營部的軟體網路視頻會議系統,以降低營運成本,加快中國業務中心各級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速度。 經過招標比對,視頻會議系統的領軍企業騰博視通拿下了這一大單,而TCL確實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全方位語音、圖像和數據交互的視頻會議系統。目前,這套系統不僅在各會場之間實現了互動式會議、遠程培訓等功能,更成為TCL實現高效企業管理、快速科學決策的中心環節。 TCL的案例是中國製造業企業通過投資統一通信,強化企業競爭力的生動體現。正如計世資訊副總經理師郭海濤所說的,過去,國內製造業企業是通過改進製造技術來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工作效率,而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驅動著業務向前發展,中國企業正在轉而向統一通信等信息技術要效益。

Ⅳ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銀行業對企業貸款規模增加了40%。中國決定將一些企業扶持措施延期至2023年底,包括對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

他說:「最主要是,中國政府防止了失業率飆升,採取了抑制通脹措施,確保了居民收入增加。內需並未以歐美國家那樣的速度減少。結果,受注入流動性支撐的企業表現出樂觀情緒。」

傑耶夫認為,中國經濟的顯著活躍會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料消費國。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指標的穩步增長可以加快恢復這個亞洲國家同夥伴之間的貿易聯系。

這位專家指出:「在這方面,正是莫斯科和北京的密切關系將成為俄羅斯經濟復甦的觸發器。如今,中國已在擴大天然氣和石油采購。未來,由於中美對抗,中國還將增購其他俄羅斯商品。最終,兩國貿易額能夠更快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Ⅳ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2、 汽車業

相對於房地產業,汽車業的危機即將體現,表現在汽車購買力的持續下降,也許這才是關注的重點。

Ⅵ 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中國的發展促進了中外貿易,也促進了世界經濟同時,中國的發展增強了商品的出口及進口的貿易交流

Ⅶ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大嗎

經濟總量佔世界的6%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這場來勢洶涌的金融危機面前能否經受住考驗,引人關注。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申洪日前在廣交會上表示,近期受國內外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出口增幅從去年8月份起,開始呈逐步放緩態勢。尤其是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外貿出口增幅明顯回落。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外貿出口107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增速比去年同期減緩4.8個百分點。據此有人認為,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

「影響出口減緩的問題很復雜,應該分辨清楚哪些是金融危機導致的,哪些是國內的經濟周期導致的。目前我們判斷有三個因素影響中國出口下降,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二是中國自身成本上升,三是中國國內的政策調整。」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主要通過貿易、直接投資、金融和信心四個管道。

張燕生認為,首先,金融危機使貿易受到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並不大,中國1到9月份出口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也證明了這一點。貿易的影響主要看定單,但現在沒有數據表明定單顯著下降,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普遍反應也不是沒有定單,而是有定單成本上升做不下來。美國5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在前三個月大幅上升之後轉而下降了0.1%,傳遞到中國,要到11、12月才能看出美國的消費下降對中國出口的顯著影響。這種影響在明年上半年會變得比較嚴重,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直接投資受到影響,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2000年全球的直接投資是1.4萬億美元,是一個高點,2001年全球經濟衰退時直接投資是8170億美元,跌幅達58%。而2007年全球單邊資本流動是1.5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盡管美國下半年發生了次貸危機,但全球資本流動依然很好,也沒出現很大跌幅。從中國方面看,2008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5.55%,達52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更是迅猛增長,對外直接投資額已遠遠超過去年全年,達到25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9%。

第三,國內金融受到的影響明顯大於貿易和投資。今年9、10兩個月,美國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為了自保開始收縮銀根。母銀行緊縮銀根,使在華的分銀行和支銀行的投資大幅收緊。但國外的金融資金、貸款、投資等業務,只有外國企業和涉外很深的少數中國企業才能涉及到,所以,對中國金融業整體的影響也不大。

第四,信心預期對中國的波及比較大。美國股市大跌,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向好,但中國股市基本上每天都在跟著美國股市波動,中國股市狂跌完全是受美國股市的傳染。

「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是信心預期和貨幣、跨境資產交易的影響;下一步是否會通過信心預期、貨幣和跨境資產交易影響到直接投資和貿易,仍需觀察;如果影響幅度很大,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就會產生較大影響。」張燕生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金融危機是否入侵實體經濟,主要看經濟增長。英國經濟上個季度已經出現了負增長,但中國並不明顯,「在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遭受明顯影響之後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才會影響到中國的實體經濟。現在看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在放慢,但是並沒有普遍出現負增長,所以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影響是有限的。」

金融危機還未轉化為經濟危機

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以及亞洲金融危機,都曾導致了相關國家不同程度的經濟衰退,但也都沒有轉化為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經濟學對金融危機的解釋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而經濟危機是指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金融危機演變為經濟危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面的指標,諸如貿易、投資、生產、服務、消費等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經濟危機的判斷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是否全面出現了問題,GDP是判斷的綜合指標,GDP必須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才是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持續惡化就會出現全面的經濟危機。美國一季度GDP是0.9%,二季度是2.8%,而2.8%的增長率對美國及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來說都是不錯的增長。因此,目前美國經濟還不能說已經出現了經濟危機,仍需進一步觀察。」張燕生說。

美國經濟體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5.5%,如果美國出現經濟危機,那麼,全球出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很嚴重,早晚會影響到美國的實體經濟,這是沒有懸念的事實。美國經濟毫無疑問是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全球出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美國經濟步入負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很難完全避免受到沖擊。」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向《中國經濟周刊》如是分析。

Ⅷ 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首先,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國本次金融動盪最終轉化成危機,是由價格泡沫所引起,價格泡沫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美國將問題轉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過渡膨脹,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國的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導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是以價格不斷上漲來支撐它整體總的經濟發展局面。正是因為這一點細微差別,導致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問題,就會使整個價格體系崩盤。
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還在於美國的金融機制,即信用衍生產品,普通的債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預期的,衍生化後,本金變化了,利率也變化了。如利率可以與匯率掛鉤,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掛鉤,這樣就使風險更加擴大化。尤其是期貨,利率一高,虧損的數字就成了天文數字,這使整個經濟分為兩極,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虧損,經濟體系就無法平衡。
面對這種局面,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盡力挽回金融危機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現在歐洲、美國所有的注資,包括成立各類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市場穩定,整體在根上並沒有做實質性的動作,目的就是各國央行聯合起來,給市場信心,先讓金融系統穩定,讓實體經濟正常運營。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影響,侯玉成認為,其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連傑表示,在中國目前自主動力並不充分的環境下,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在產業升級和行業結合的過程中才能誕生出更強有力的企業。另一個層面,剛性的內需支持的行業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現在內需增長並不快,但是這種增長基本是剛性的,不會突然變成負增長,比如農業、快速消費品,這些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侯玉成認為,在目前經濟局面下,可以在穩定或者盡可能減少出口影響基礎上加強對內需的關注,從近期召開的黨代會可以發現,內需的啟動,或者內需的製造,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我國大的經濟政策方向。而對於農業甚至與農相關的整體領域,可能是我國未來加強內需發展的一個點。下一步我國很可能在科學、技術行業給予適當扶持和推動,一方面發展科學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試圖從這個領域製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侯玉成: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
連傑:談到中小企業發展有一點要提出,就是中國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環境整體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下,金融行業是有機會的,金融行業將來也會產生很多種小企業,有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投資公司選企業,在實務中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是行業空間,即使排名第一,但行業中只有一百萬的生長空間,是不考慮的;第二是行業壁壘,這是限制競爭的因素,設計壁壘讓後者無法追趕,甚至不能輕易進入這個領域競爭,這就很有價值了。
對於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施慧洪認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而侯玉成認為,中小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發展著手,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國家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
最後,三位專家談到我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何時突圍時,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業要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包括非洲市場、歐洲市場,甚至亞洲市場,通過危機的鍛煉,來提高與國際企業的競爭能力,及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等,不斷提升自我實力,前進的步伐不能停止,機會終究會到來。

閱讀全文

與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