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期間公司將面臨哪些經濟危機,應該如何應對化解危機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來講。由於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對於個人的損失來說相對較小,但對於企業來說,面臨著收益沒有,支出依舊。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負擔不起而破產。那疫情期間公司都面臨著哪些經濟危機呢,該如何去化解呢?
一、企業人員無法正常到崗,導致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對於線下門店來說,疫情的影響是致命的。由於疫情,禁止人員聚集,線下門店全部關閉,收入全無。但對於其來說,雖然沒有收入來源,但是相應的支出卻並沒有減少。比如門店的房租支出、人員的工資支出以及一系列的社保支出等等。因此,很多企業都採取裁員的方式來減少經濟壓力。
此次疫情,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各行各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這時候就需要企業採取一系列的處理危機的措施,將企業損失降低到最小化。
B. 中國在應對疫情危機時採取了哪些措施,其結果是什麼
中國防止第二波疫情出現盡管中國距取得抗疫完全勝利仍然遙遠,但中國兩會已發出版重要聲音:中國經權濟已經站穩並正在復甦。中國民眾在電視上一字不漏地收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計劃最終消除貧困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使在預算赤字的情況下,政府也不會放棄這一計劃。
對於企業,中國採取降低增值稅和減免各種費用的支持措施。為穩定市場,政府還促進國內消費,並大力投資那些能讓經濟達到新水平的行業。
(2)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擴展閱讀: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中國針對疫情採取強有力措施,不僅是在對本國人民健康負責,也是在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
世界各國人民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關心。然而,某些國家出現了針對中國和華人的侮辱、歧視性言行乃至做出過激反應。對這些惡劣行為,有的甚至以所謂言論自由加以粉飾。
C.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
D. 國經濟為何能有效應對此次疫情的沖擊
中國經來濟比非典時期更自具韌性。
經濟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而且可能會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的三大引擎投資、消費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積極財政政策空間縮小限制了投資,可支配收入壓縮限制了消費,疫情應對的制約限制了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疫情定性,貿易對手國的旅行、檢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國產品的出口不再那麼順暢,勢必對中國的出口創匯能力產生影響,而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的履行必然增加對美元等外匯的需求,國際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來的順差轉入逆差。
(4)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中國採取了嚴格限制要素流動、停產停工和城市社區封閉管理等嚴格防疫措施,經濟活動從1月底開始大范圍停頓,根據1-2月份已公布的製造業增加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等統計數據和3月份復工狀況等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會在-9%左右。
即便是後三季度通過全面復工和強力經濟刺激能夠保持季均5%左右的經濟增速,全年經濟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間,遠低於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國內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測更為悲觀,認為中國經濟2020年會出現負增長。
E.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
F. 在微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如何在供給和需求方面應對疫情疫情
在防範疫情時,應當合理保持供給,滿足各方面需求,不應該抬高物價,發生一些非法的事。
G. 疫情對家庭經濟的影響,他們怎麼做我以後怎麼辦
疫情對家庭經濟的影響我們怎麼做,我以後怎麼辦,那我覺得疫情對家庭影響都有不同的影響,一定要努力的工作吧。
H. 你認為疫情會對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微觀經濟
疫情對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就是各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收入也減少,比如說很多部門都沒有復工,所以影響很大的。
I. 疫情過後對經濟有影響嗎
我國產業鏈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深度融合,這些國家疫情加劇將在短期顯著沖擊我國工業生產,「滯銷」和「斷供」的風險雙重存在,部分地區出現「無工可復」的現象。從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賴來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工業原料出口占該部門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16%、19%和20%,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各產業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39%、43%、37%和18%,對日本、韓國分別為17%、12%、12%和10%,合計分別為56%、55%、49%和28%。
在高端製造業中,電子產業、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最終產品產值中,進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19%、17%和18%,其中,從美國和歐盟進口占元部件進口增加值的比重為23%、25%、28%和39%,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比重為29%、21%、19%和18%,合計52%、46%、47%和57%。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給,導致「斷供」風險極大,直接沖擊我國工業生產,其中,高端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趙忠秀,楊軍,2020)
J. 疫情影響經濟,香港有什麼應對措施
香港受到中美貿易戰、社會動盪,以及近月發生的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而帶來經濟下滑的壓力。為協助企業應對挑戰並減輕其負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多項支持企業和保障就業的措施。為應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政府至 2020 年 4 月 8 日已宣布涉及 2,875 億港元(約 3180 億人民幣,占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十)的一系列紓援措施,當中包括 2020/21 年度《財政預算案》的 1,200 億元紓困措施、第一輪 300 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和在 4 月8 日公布涉及 1,375 億元的多項措施。政府會繼續密切注視最新發展,在需要時適時採取新的紓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