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氣候改變的經濟影響

氣候改變的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6 04:13:40

⑴ 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量化嗎

國內外氣候變化研究機構以及學者認為:氣候變化必定會引發水資源數量的改變及時間和空間上的再分配,從而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環境、社會經濟和農林業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鳳凰縣地處武陵山匯集連片貧苦區的中心區域,屬於國家加大扶持力度成長的地區,當前,水多(洪澇災害)、水少(乾旱缺水)、水臟(水質差等)等問題對該區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為提高鳳凰縣水災害防禦能力,促進鳳凰縣城市水系綜合功能的有效發揮,本文以鳳凰縣沱江流域為研究對象,利用滑動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關檢驗法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內年均降水、溫度、徑流量的變化特性,並結合SWAT大尺度流域水循環模型量化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對徑流的影響量,這對於解決城市和工、農業范疇的水資源問題及綜合管理水資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為鳳凰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⑵ 氣候變化會帶給經濟什麼問題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積萎縮、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於早融、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正面臨這種危險的系統包括: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隨著氣候變化頻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數目上會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圍也將增加。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可能以負面為主。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傳染性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范圍可能增加;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帶低地地區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山體滑坡。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也可能因高溫多雨加劇。
由於全球增暖將導致地球氣候系統的深刻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系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全球變化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得到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環境問題,而且是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http://ke..com/view/104670.htm

⑶ 氣候的改變影響了什麼

氣候的改變影響了什麼?

--------從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北極熊生存環境縮小、北極圈變暖、防潮堤壩失去功能!

⑷ 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影響圖表作文萬能模板

dramatically/steadily rising/decreasing from_圖表中數字_ in _時間_ to __圖表中數字_ in _時間__. From the sharp/marked decline/ ris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_____.
Thereareatleasttwogoodreasons accounting for ____. Ontheonehand, _____. Ontheotherhand,___ isetothefactthat ____.Inaddition, ____ isresponsiblefor ____. ____. convincing.
AsfarasIamconcerned,I hol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_______. -grounded.

⑸ 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產生深處影響!

最新公布的科學調查報告顯示,環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尤為突出。英國災難緊急救援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蒂爾基金會近日發表一份報告說,受環境問題影響,傘球已有25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到2億。

⑹ 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量化嗎

氣候變化相對天氣變化,特徵更顯著而穩定,但由於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很多,其不確定性很大,故不可能完全量化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而只能是將其中最穩定的某些氣候因素,針對某些特定經濟部門如農業,進行量化評估。

⑺ 氣候變化對我國有何影響

1 氣候變化導致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牧業損失加大;
2 氣候變化導致中國水資源問題日益嚴峻;
3 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有關重大工程可能產生一定影響,重大工程安全運行的風險加大;
4 氣候變化對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還表現在其他的多個方面;
5氣候變化使中國海岸受災機會增大;
6氣候變化使因疾病發生程度和范圍增大,電力供應遇到更大壓力。

⑻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GDP增長:造成經濟生產力下

我認為,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由於人們對打自然的豪奪,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比如,亂砍亂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致使氣候變惡劣人們遭受洪災、旱災、沙塵暴等的危害;又如,工廠的增加、汽車排放大量廢氣,致使大氣變暖,對地球生物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等等。

⑼ 為什麼氣候變化是經濟問題

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典型的為10年或更長)的氣候變動.
什麼是氣候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一款中,將「氣候變化」定義為:「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UNFCCC因此將因人類活動而改變大氣組成的「氣候變化」與歸因於自然原因的「氣候變率」區分開來.
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是人為地持續對大氣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變.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在人為因素中,主要是由於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特別是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的經濟活動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燒和毀林、土地利用變化等人類活動所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大幅增加,溫室效應增強,從而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據美國橡樹嶺實驗室研究報告,自1750年以來,全球累計排放了1萬多億噸二氧化碳,其中發達國家排放約佔80%. 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氣候變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窪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氣候變化對農、林、牧、漁等經濟社會活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加劇疾病傳播,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如果溫度升高超過2.5℃,全球所有區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所受損失尤為嚴重;如果升溫4℃,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造成全球經濟重大損失.據2006年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和海岸帶等方面,可能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加重、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台風和風暴潮頻發、沿海地帶災害加劇、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受到影響.
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主張?
盡管還存在一點不確定因素,但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針對氣候變化的國際響應是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的發展而逐漸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呼籲保護氣候;1992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確立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闡明了其行動框架,力求把溫室氣體的大氣濃度穩定在某一水平,從而防止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產生「負面影響」;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確定了發達國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減排指標;2007年12月達成的巴厘路線圖,確定就加強UNFCCC和《議定書》的實施分頭展開談判,並將於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締約方會議.
到目前為止,UNFCCC已經收到來自185個國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並成功地舉行了6次有各締約國參加的締約方大會.盡管目前各締約方還沒有就氣候變化問題綜合治理所採取的措施達成共識,但全球氣候變化會給人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氣候變化會使人類付出巨額代價的觀念已為世界所廣泛接受,並成為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容易理解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值和離差值兩者中的一個或兩者同時隨時間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
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氣候平均狀態的變化;離差值增大,表明氣候狀態不穩定性增加,氣候異常愈明顯.
氣候變化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積萎縮、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於早融、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正面臨這種危險的系統包括: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隨著氣候變化頻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數目上會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圍也將增加.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可能以負面為主.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傳染性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范圍可能增加;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帶低地地區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山體滑坡.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也可能因高溫多雨加劇.
由於全球增暖將導致地球氣候系統的深刻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系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全球變化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得到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環境問題,而且是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⑽ 氣候變化趨勢與影響

基於過去近百年來儀器觀測數據,國際科學界認識到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過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表明,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不斷上升,20世紀上升幅度為0.6℃±0.2℃;隨著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的上升,雪蓋和冰川退縮,海平面上升,大氣和海洋環流發生變化,氣候變率增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北半球陸地中高緯度地區20世紀降水量極可能增加了5%~10%,20世紀下半葉嚴重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增加了2%~4%[6]。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已經給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了重要影響。現有研究結果預測,未來50~100年全球氣候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這種變化可能會對全球地質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可能是負面的或不利的。

(一)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

中國科學家對近100年和近50年中國的氣候變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發現:中國的氣候變化與全球變化有相當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顯差別。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近100年來中國年地表平均氣溫明顯增加,升溫幅度約為0.5~0.8℃,比全球同期平均值略強;從全國平均來看,近100年和近50年的降水量趨勢不明顯,但1956年以來出現了微弱增加趨勢;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寒潮事件頻數顯著下降,華北和東北地區乾旱趨重,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南地區洪澇加重[7]

200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等部委聯合發布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科研成果,評估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觀測事實及其影響,預測了21世紀的氣候變化趨勢。該報告預測,21世紀我國氣候變化將呈現以下趨勢[7]:

(1)氣候變暖趨勢不可避免。21世紀中國地表氣溫將繼續上升,其中北方增溫大於南方,冬春季增溫大於夏秋季。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與2000年比較,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增加1.1~2.1℃,2030年增加1.5~2.8℃,2050年增加2.3~3.3℃;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降水日數在北方顯著增加,南方變化大。

(2)氣候變率增大。HadCM2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CO21%增長率情景下,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增溫最大的月份與最小月份之差分別可達到0.8℃、1.0℃和1.3℃;在CO20.5%增長率情景下,雖然極端值的差別沒有1%情景下的差別那樣明顯,但是也可以明顯看出季節之間增溫的幅度增大。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地面氣溫增量的年較差也不斷增大。與地面氣溫增量的季節變化類似,降水量變化的年較差也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大。

(3)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未來中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出現變化。區域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中國地區的日最高和最低氣溫都將升高,但最低氣溫的升高更為明顯,氣溫日較差將進一步減小。未來南方的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暴雨天氣可能會增多。

(二)氣候變化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地質環境變化是在自然驅動因素和人為驅動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由於人類活動變化的劇烈性和持續性,地質環境變化更多地表現為人為驅動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地質環境變化,往往為人類活動干擾所掩蓋,為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目前,關於氣候變化對環境影響的研究剛剛起步,定量評估方法和結果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7]。根據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可以推斷出對地質環境的可能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雨日數與強降水事件的增加,可能會誘發更多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是由暴雨所誘發的。據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統計,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占所調查滑坡總數的90%,暴雨所誘發的崩塌占所調查崩塌總數的81%[8]。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頻次與強降水事件呈正相關關系。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2070年前後,中國南方地區在溫室效應作用下,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東南地區的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地區的貴州和四川、雲南部分地區,未來暴雨發生的天氣會增多(表5-1)。強降水事件增多的地區,多是突發性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所以,未來暴雨誘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在一些地區可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表5-1 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的2070年中國各大區平均降水變化表單位:%

資料來源: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2)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多,可能會導致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增加。模擬結果表明,未來50~100年,北方部分省份(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多年平均徑流深減少2%~4%,南方部分省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雲南等)增加24%,北方水資源短缺現狀還將繼續。對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估,未來20年中國夏季降水存在著由南澇北旱型向南旱北澇型轉變的可能性。未來氣候變率的增大和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加,可能對現有的水資源供給格局形成挑戰,經濟社會的水資源保障程度相應地受到影響。由於地下水時空分布具有相對廣泛、均衡的特點,在降水與地表水變數增加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有所增加,開采地下水所誘發的地質環境問題亦隨之增加。2009年秋至2010年春西南地區長達5個多月的乾旱災害,證實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旱災波及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西南5個省(區),旱情持續時間之長、受災面積之大、影響范圍之廣,為百年一遇。以雲南省為例,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1月20日,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了29%,為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少降水量[9]。為解決旱災造成的人畜飲水困難,各地啟動了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截至2010年6月,國土資源系統在雲南、貴州、廣西3省(區)的26個市(州)156個縣(區),共完成2703眼,成井2348眼,累計日出水量36×104m3,解決了520萬人飲水問題[10]。入汛以後,南方連續出現了8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廣西大部、湖南南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局部出現強暴雨,降水量比往年多5成以上。受長時間乾旱和短時間多次強降雨的作用,廣西、四川、江西等地出現了多個「天坑」[11]。中國地質調查局經過調查認為:這些「天坑」實際上是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岩溶區,因長期乾旱、強降雨等氣候因素和工程建設、地下水抽采等人為活動引發形成。

(3)受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事件影響,海岸帶地質環境惡化風險加大。中國沿海海平面近50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約為2.5mm/a[12]。據預測,未來氣候變暖,入海河流水量的減少,將加重河口鹽水入侵,海平原上升和入海河流泥沙量的減少,將加劇海岸侵蝕,黃河三角洲增長減緩,甚至衰退,海岸低地被淹的范圍將可能增加[13]。海岸帶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應對全球變化對地質環境造成的負效應,應及早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與氣候改變的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