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南海經濟發展

南海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2:07:16

A. 近幾年南海的經濟發展如何

南海去年實現了快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高於預期。預計實現生產總值548億元,同比增長15.7%。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308億元,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29億元,增長1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19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85元。
去年引資逾200億元
南海區招商引資去年實現新突破,全年超過200億元。投資來源由往年以南海區內為主轉為以區外為主,預計實際利用外資4.55億美元,增長46.3%。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7家,以及一批國內外知名優質項目。
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增長20%。其中產業投資占投資總額的97%,為南海經濟發展提供了後勁。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250億元,增長19.7%。民營經濟呈現新活力,經濟總量佔南海全區77%。
重點工程推進加快
去年南海一批重點工程全面推進。佛山「一環」、「珠二環」、園區路網等交通工程都在快速推進,同時,加快電網規劃建設,新建、擴建5項11萬伏和2項22萬伏輸變電工程。加快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珠江綜合治理。成立了政府采購中心,完善了土地、建築的有形市場。
今年重點幫助民企壯大
李貽偉在報告中對南海在新的一年面對的宏觀環境做了分析,作出了「三個基本判斷」:戰略機遇期、戰略調整期、戰略競爭期。提出面對新形勢,要調整戰略戰術,贏取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5年,南海經濟發展主要指標預期是:生產總值增長12%,總量超過600億元,招商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均超過15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
報告提出,要像對待跨國公司一樣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再引進3到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國內外行業領頭企業,與區內的民營企業互相呼應,互相激勵,相互映照。
預計花40億辦大事
在昨天召開的南海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南海區財政局局長江啟強匯報了《佛山市南海區200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0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2004年南海區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億多元,比上年增長15.98%。
三級財政收入均實現增長
2004年南海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有三大特點,首先是三級財政收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達到942352萬元,同比增長14.09%。另外,財政部門還規范了國有資產收益的管理,將1.5億元的國有資產收益繳入財政,壯大了地方財力,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大手筆」投入重點項目
去年南海對重點需要進行「大手筆」投入,保證南海區委的各項決策和重點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南海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比如,共投入17504萬元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投入93781萬元支持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投入11858萬元構築公共衛生體系;投入29989萬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在環保方面則投入2358萬元,投入9450萬元支持園區經濟、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落實了13450萬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今年預計支配財力40億
《報告》同時公布了南海區今年的財政預算草案,區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比去年增長10%,區級可支配財力為40多億元。江啟強說,今年區級財政支出的原則和重點是,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重點支出的需要,以確保深化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
長期堵塞路段受關注

B. 佛山市南海區2009年經濟發展情況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世界經濟遭遇了空前的沖擊,不同的區域與政府經受了嚴峻考驗。這一年,我們戰略堅定,目標不改,創新不斷,遇到困難不怕硬,遇到機會不放過,上下齊心,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環境的治理與再造、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區域的提升與增值,實現了產業、環境與城市的共進共贏,經濟與社會發展又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預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2億元,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75億元,增長14.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5.8億元,增長12.6%。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287.4億元,增長2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9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326元,增長10.5%。二氧化硫削減1.2萬噸,化學需氧量削減4775噸,全面完成減排任務。

一、產業轉型看到了朝陽

在金融海嘯沖擊下,我們的經濟發展經受了考驗,把握了機遇,產業轉型加快、提升穩健,後勁增強。
1.傳統產業在整治改造中獲得提升。全年關停紡織、有色金屬、陶瓷等重污染企業50家,有限的環境資源向優質企業傾斜。「西樵紡織」在「三統一」基地中重獲新生,產值、稅收、投資逆勢增長,歷年少見。「大瀝有色金屬」在整治關閉190間小熔鑄企業後,產值增長3.7%。保留提升的10家陶瓷企業全部實現清潔生產,產值、稅收佔了該行業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僅為原來的3%。
2.新興產業在發展中鞏固壯大。經過幾年的培育,新興產業的經濟社會效益不斷提升。汽配、電子信息兩行業產值均超百億元,稅收總額接近10億元,推動全區工業總產值增長14.4%。廣東新光源產業化基地順利建設,中顯科技、美國旭明等高技術企業落戶,促進平板顯示、綠色照明產業迅速發展。我區相繼與中科院、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試基地、研發中心等產業平台,產業發展後勁充足。全年新增12家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逐步走上優質化、產業化道路。
3.都市型產業在培育中迅速成長。在全球金融業形勢不佳、投資布局放緩的情況下,金融區招商、建設逆勢飄紅,成功引進了香港匯豐等4家銀行,國信證券等2家證券公司,新加坡億勝投資等2個風險投資項目。PICC項目成功封頂,AIA項目順利建設。富士通中國大陸首個數據中心、法國凱捷等一批頂尖服務外包項目落戶,使業態更加完善。廣東都市型產業基地聚集成勢,吸引30多億元優質資本、200多家科技企業進駐。都市型產業這一新興產業形態,為產業與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傳統民企在扶持中得到發展,在轉型中實現飛躍。「雄鷹計劃」取得實效。財政提供8000萬元信用擔保基金,為民企撬動了10倍融資,有效緩解了民企的資金壓力。全年企業技改投入超45億元,佔全省近7%,位居全省同級之首。3家民企成功上市,新增2個中國馳名商標,發明專利授權量首超百件。一批民企果斷轉型,發展模式不斷創新與進步。(摘自南海區2009年度政府工作報告(2010-02-08 12:21:4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05c530100hvu8.html

C. 南海經濟發展的特點如何

南海境內沃野平曠,河網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環境得天獨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南海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6000年前,就孕育出新石器時代的「西樵山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置南海郡。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設置南海縣。在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輩出,涌現出康有為、陳啟沅、詹天佑、鄒伯奇、何香凝、羅登賢等一大批熠熠生輝的傑出人物南海去年實現了快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高於預期。預計實現生產總值548億元,同比增長15.7%。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308億元,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29億元,增長1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19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85元。
去年引資逾200億元
南海區招商引資去年實現新突破,全年超過200億元。投資來源由往年以南海區內為主轉為以區外為主,預計實際利用外資4.55億美元,增長46.3%。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7家,以及一批國內外知名優質項目。
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增長20%。其中產業投資占投資總額的97%,為南海經濟發展提供了後勁。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250億元,增長19.7%。民營經濟呈現新活力,經濟總量佔南海全區77%。
重點工程推進加快
去年南海一批重點工程全面推進。佛山「一環」、「珠二環」、園區路網等交通工程都在快速推進,同時,加快電網規劃建設,新建、擴建5項11萬伏和2項22萬伏輸變電工程。加快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珠江綜合治理。成立了政府采購中心,完善了土地、建築的有形市場。
今年重點幫助民企壯大
李貽偉在報告中對南海在新的一年面對的宏觀環境做了分析,作出了「三個基本判斷」:戰略機遇期、戰略調整期、戰略競爭期。提出面對新形勢,要調整戰略戰術,贏取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5年,南海經濟發展主要指標預期是:生產總值增長12%,總量超過600億元,招商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均超過15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
報告提出,要像對待跨國公司一樣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再引進3到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國內外行業領頭企業,與區內的民營企業互相呼應,互相激勵,相互映照。
預計花40億辦大事
在昨天召開的南海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南海區財政局局長江啟強匯報了《佛山市南海區200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0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2004年南海區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億多元,比上年增長15.98%。
三級財政收入均實現增長
2004年南海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有三大特點,首先是三級財政收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達到942352萬元,同比增長14.09%。另外,財政部門還規范了國有資產收益的管理,將1.5億元的國有資產收益繳入財政,壯大了地方財力,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大手筆」投入重點項目
去年南海對重點需要進行「大手筆」投入,保證南海區委的各項決策和重點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南海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比如,共投入17504萬元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投入93781萬元支持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投入11858萬元構築公共衛生體系;投入29989萬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在環保方面則投入2358萬元,投入9450萬元支持園區經濟、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落實了13450萬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今年預計支配財力40億
《報告》同時公布了南海區今年的財政預算草案,區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比去年增長10%,區級可支配財力為40多億元。江啟強說,今年區級財政支出的原則和重點是,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重點支出的需要,以確保深化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
長期堵塞路段受關注

D. 佛山禪城區南海區南海區的經濟特點、政治中心、文化特點、中心區域是什麼

經濟特點:都以第二產業(工業)為主。禪城偏輕工業,商業也還好(祖廟商圈,張槎紡織)(之前石灣南庄的陶瓷場基本被拆了) 南海偏重工業(一汽大眾工業園等)
政治中心:禪城:祖廟街道 嶺南大道北14號佛山市政府 嶺南大道北80號禪城區政府
南海:桂城街道 南海大道北天佑三路3號南海區政府
文化特點:佛山特色嶺南文化為主
中心區域:禪城:以季華商業圈、祖廟商業圈為主的商業中心區域 以張槎 江灣、南庄片區為主的工業中心區域
南海:以南海大道北為主的金融商業中心(金融高新區建設完畢後將遷至金融高新區)
以獅山鎮為主的重工業中心 以大瀝鎮為主的輕工業中心(內衣紡織等)

E.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現在的經濟如何

活力張揚,今天為明天起程;
錦上添花,發展為和諧助力。
南海大地,東成西就,雙輪驅動;民企外企,星月輝映。
這是一片縱橫福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是一條奔騰大江,萬帆齊發,氣吞萬里。
在這里,光榮與夢想高歌前行。
在這里,創新與創造只爭朝夕。

奇美電子落戶獅山 奠基南海

面向全球

品牌建設是南海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內衣名鎮」、
「中國襪子名鎮」、「中國日用五金之都」、「全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等一批產業集群,4件中國馳名商標,10個中國名牌產品,57件廣東省著名商標,46個廣東省名牌產品和67個國家免檢產品,成功注冊「南海大瀝鋁材」、「南海鹽步內衣」、「西樵面料」等6個特色產業集體商標,構成了南海自主創新的品牌格局。

南海共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5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80家。2006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657.91億元,比上年增長47.5%,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1.7%。

雪萊特光電在國內成功上市,成為南海區第三家上市公司,另有20多家企業正積極籌備上市,其中已進入上市程序的有3家。

〔相關鏈接〕南海依託專業鎮和骨幹企業建成各類技術創新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9個,其中省級行業技術創新中心8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5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8個。

東部商業圈已經成型,區域性物流商貿基地和零售商業中心的地位突出,西部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承載的集聚能力大大增強,與之相配套的現代服務呼之欲出。全區以房地產、酒店、商貿、物流、金融為主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相關鏈接]2006年,南海區新建各類商品市場7座,佔地面積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合計投入1.65億元。華南汽車城銷售額37.1億元;南海廣場營業額11億元,增長10%,成為佛山傲視群雄的零售巨頭;城市廣場營業額5億元,增長4.2%;南國小商品城銷售額3.01億元。全區實現商品銷售總額528.97億元,增長21.7%。

沃爾瑪、家樂福進駐桂城

安居南海

著力發展金融產業 全力打造「金融商務區」 桂城商圈功能布局日趨完善,千燈湖一帶的商業水城、保利酒店、千燈湖構成主軸,將覆蓋金融商務、商業、展示、文化、居住等多種功能,成為城市的金融商務核心區。

A 汽車及配件產業
主要分布:獅山、里水、丹灶。
著名企業:福田汽車、福迪汽車、本田汽車零部件、豐田紡織、愛信精機、神戶制鋼、豹王濾芯、中南鋁合金輪轂。 B 家電產業
主要分布:獅山、里水。
著名企業:奇美、TCL、東芝、志高空調、伊立浦電器。

C 鋁材業
主要分布:大瀝。
著名企業:堅美、亞洲、鳳鋁、中南、銀一百、廣亞鋁材。 D 五金業
主要分布:丹灶。
著名企業:雅潔五金、陽晨廚具、南洋電機電器。

E 紡織業
主要分布:西樵、里水、大瀝。
著名企業:黛富妮床上用品、奧麗儂內衣、美思內衣、合興襪業、金利達牛仔布。 F 陶瓷業
主要分布:西樵、獅山。
著名企業:蒙娜麗莎、美順陶瓷、利華陶瓷、樵東陶瓷、嘉俊陶瓷。

G 房地產業
主要分布:全區。
著名企業:中海、祈福集團、天安、萬科、雅居樂、三盛、碧桂園。 H 商貿業
主要分布:桂城、大瀝、羅村、西樵。
著名企業:南海廣場、嘉洲廣場、城市廣場、南國小商品市場、粵豐汽配市場、西樵輕紡城。

I 物流業
主要分布:桂城、大瀝、九江。
著名企業:百佳珠三角城市配送中心、三山國際貨櫃碼頭、南豐貨運。 J 旅遊業
主要分布:西樵、獅山、丹灶。
著名企業:西樵山旅遊度假區、西岸旅遊度假區、仙湖旅遊度假區、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

F. 中國南海形勢分析

一樓說的對
中國近期正在加緊備戰
上衛星就是為了增強海軍通訊與導彈打擊和攔截的能力
而且國產航母還正在建造中
就軍費的增加就足以看出來了
現在所謂的發展經濟主要在於中國要調整經濟結構
讓中國跳出對外貿易依賴的窘境
上面早晚會痛揍這兩個癟三小國
越南猴子其實一直都是欠揍的主
上回揍了一次,不長記性。這回又來得瑟
我看乾脆把他們滅國了好了

G. 南海的最新局勢和發展趨勢

發一條新聞供你分析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道,據菲律賓GMA新聞電視台7月18日報道,菲內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容18日稱,該國5名議員將於20日登陸南沙群島的決定,不會對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雙邊關系產生影響。

7月18日,華登貝羅等5名菲律賓國會議員組成和平與主權使團,並擬飛往菲律賓宣稱擁有主權的南沙卡拉延群島。

貝羅還搬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准則稱:這次行動旨在支持菲政府對本國200英里(海洋)專屬經濟區以及該區域內的南沙群島島嶼的正當主張。

菲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就此對媒體表示,這幾名議員訪問南沙群島是他們自己的獨立行動,他們此舉肯定有某種目的,但我認為這不會(對菲中關系)有任何影響的。

H. 佛山市南海區的九江鎮經濟發展的如何

在佛山南海區當中,九江鎮的經濟實力位處各鎮之尾,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主要跟這里各界政府腐敗無能,辦事不力有很大關系。好的地方也有的,這里空氣還好,因為工業不發達,污染少,這只能聊以自慰。

I.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J. 南海市的經濟概況

1979年,南海縣經過建國後30年的建設發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農業生產位於全國前列,擁有獨立核算企業326家和一批社隊企業,工農業總產值達14.3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工業產值7.6億元。30年的積累為即將到來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基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早已蓄勢待發的南海指明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挾天時地利之便,南海人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因地制宜,闖出了一條富有南海特色的發展之路。

變化從農村開始。1980年前後,南海農村先後出現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在縣委縣政府的鼓勵支持下,最終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集體統一經營和家庭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從而引發農村的一系列改革,也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南海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提出「一個主體(糧食)兩個翅膀(工副業、多種經營)」的農村經濟發展方針;後來又提出「三匹馬(公社、大隊、生產隊)拉車」,並於80年代中期明確形成「三大產業齊發展,六個層次(縣、區、鄉、生產隊、經濟聯合體、個體)一齊上」的發展思路,從而充分調動了各個經濟層面、各個社會階層的生產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外資經濟緊隨其後,南海工農業生產得到飛速發展。1980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17.11億元,而到1990年,這個數字已達到87.19億元,增長了4.1倍,其中工業產值增長了6.79倍。
南海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四小虎」之一,並於1992年7月7日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名列第四。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南海經濟也暴露出自身弱點:家庭聯產承包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阻礙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商品化和現代化;工業企業普遍規模小、設備差、技術含量低,缺乏自有品牌,產品附加值低,「滿天星斗,不見月亮」;沒有城市為依託,第三產業發展乏力。南海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更強大的發動機。

1992年9月23日,南海撤縣設市,城市化成為南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90年代中期,南海市全面啟動「五創」(創建文明城市、國家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信息市)工程。「五創」工程不僅全面提升了南海的城市品位,而且大批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用設施的建設,也成為南海經濟發展的動力。


作為1987年即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撤縣設市後,南海在農村全面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並不斷地加以完善。土地股份合作制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使傳統農業迅速向現代農業、「三高」農業和城郊農業轉型,同時也加速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撤縣設市以後,市委市政府堅持不懈地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公有經濟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全面推進科技興市,鼓勵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大力推行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爭創品牌的積極性。南海工業迅速做大做強,至2002年,已擁有產值超億元企業100多家,形成一批在全國佔有相當份額的支柱產業和一批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擁有28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7個國家免檢產品。在大力發展內源經濟的同時,積極引進外資,至2002年,共有「三資」企業1534家,實際利用外資23.7億美元。
南海新城的建設給第三產業的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信息、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90年代後期,南海實施以信息化推動現代化的戰略,信息化在全市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24年間,南海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200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78億元(當年價),工農業總產值976.95億元(1990年不變價),財政收入27.54億元,職工人均收入142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3元。

閱讀全文

與南海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