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文化經濟相互影響

文化經濟相互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08 10:27:56

① 經濟政治文化相互影響,交融的例子。

政治影響經濟,經濟作用政治。國家政策影響經濟的發展方向,經濟的發展影響政回治的決策,相互作用答交融,例如,開發西部就是政治方面的需要,中國發展環保型綠色經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政治與文化也是相互影響交融的,發展和諧文化是政治決策的,也是和諧政治發展的需要,中國式文化也在一些方面影響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特色,例如,建設和諧社會體現了政治與文化的相互影響交融。文化與經濟也是相互影響交融的,文化產業也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文化科技對經濟的推動是至關重要的,反則,經濟對文化的多元化的推動。例如,各地出現得相繼舉辦文化節,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之一,正因如此,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② 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有什麼區別選擇題中怎麼判斷

影響是文化與經濟是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交融是文化里有經濟,經濟里有文化。

③ 三者相互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是怎樣相互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文化是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專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經屬濟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
經濟在政治文化中起決定性作用。
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重要。
②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③文化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作用越來越突出。
④反文化霸權主義成為當代國際政治的重要內容。
⑤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養。

④ 經濟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下列各項能夠說明兩者相互交融的是

文化與文化與經濟交融指的是文化和經濟相互聯系,文化是經濟神會發面的反應,經濟是文化的經濟基礎
文化反作用於經,指的是文化對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就像文藝復興,對歐洲經濟的影響一樣

⑤ 文化與經濟政治是相互影響的表現在哪些方面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專經濟屬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例如,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國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為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關系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⑥ "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之間的區別

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 首先經濟是基礎,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版化由一定的經權濟、政治所決定。影響有兩個方面 ,即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好的一面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文化深刻影響經濟的發展和水平,科技的每一次創新和進步,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進一步提高,總是相應地帶來生產力的飛躍和出現經濟建設的高潮;不好的方面是缺乏創新的和不健康的文化會阻礙經濟發展的腳步。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而文化與經濟只有好的方面是在一起交融的。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趨勢是經濟與文化一體化發展,文化越來越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光彩,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鮮活的亮色。當今世界,文化既是精神力量,也是經濟實力。文化產業的迅速勃興,是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密切聯系、相互滲透最突出的表現,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現象,是人類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⑦ 高中政治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區別

它們的區別在於: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互相包含的關系;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是互相作為獨立個體進而互相影響。

材料答案解析:

1、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城市法治建設,穩定和創造了和諧的政治環境,只有政治穩定,文化才能持續發展。只有國家經濟穩定,才能有文化事業的繁榮。

2、文化與政治互相交融。

政治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政治;法治建設的發展,促進人們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中,人們在參與政治生活的同時學習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7)文化經濟相互影響擴展閱讀:

1、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2、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3、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⑧ 政治題 說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不可分開 對嗎(能說不可分開嗎)

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的三個方面,即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政回治決定文化答,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政治),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其中,尤以考查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或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居多。
區分「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融合」:
(1)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是側重於從靜態的角度講的,強調的是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發展的影響不同,要促進經濟、政治發展需要弘揚先進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抵制落後的、腐朽的文化。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是側重於從動態、文化發展的趨勢的角度講的,強調文化與經濟、政治發展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它們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程度日益加深。 一方面,經濟日益文化化,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文化日益經濟化,文化已經不是單純的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市場上出現了專門從事文化生產、文化經營的產業——文化產業,並且文化產業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⑨ 文化與經濟政治是相互影響的表現在哪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例如,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國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為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關系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⑩ 社會文化經濟生活中的相互影響有哪些

大商帆貿易帶給殖民地美洲的,不僅僅是絲綢、瓷器等等中國商品,而且還使中國文化在那裡留下了明顯痕跡。這些痕跡,實際上就是中國絲綢、瓷器、實用工藝美術品及裝飾風格對美洲社會文化經濟生活的影響。

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很早就被西方視為中國的一種藝術創造,可與絲綢並列為中國文化傳統的象徵。海洋貿易的發展使中國瓷器得以大量外運,中國的粗細瓷器於是暢銷西方,使用瓷器的人也由王公貴族階層擴大到平民百姓。達·伽馬首航印度時,就從加爾各答購買了一些瓷器送給葡王。此後,每次葡屬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東來,葡王都要委託購買瓷器。16世紀初,在巴西的葡萄牙殖民貴族家庭中已經有人使用中國瓷器了。到17世紀,巴西上層社會家庭中也已廣泛使用昂貴的中國瓷器。有一座教堂甚至用中國陶器來裝飾它的鍾樓塔尖。

1807年,拿破崙宣布封閉里斯本港,當法軍逼近里斯本時,葡萄牙攝政親王若昂六世攜王室成員連同政府一起撤到巴西。若昂六世不僅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還攜帶了不少的瓷餐具。若昂繼承葡萄牙王國王位時,曾收到清朝嘉慶皇帝贈送的一套非常精美的瓷茶具。1822年巴西成立獨立帝國時,一些愛國者為了紀念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特地從中國訂制了一套瓷器,上面寫有葡萄牙文「巴西獨立萬歲」字樣。

據記載,1573年,從馬尼拉駛往阿卡普爾科的兩艘大帆船中,就裝有中國瓷器22300件。此後,隨著大商帆貿易的不斷繁榮,中國瓷器便源源運往墨西哥。據1730年《墨西哥公報》稱:薩克拉·費末莉亞號商船於1月19日停靠阿卡普爾科,載有「華瓷120桶」。1739年又稱:「有108桶華瓷運到。」這些從遙遠中國運來的瓷器十分昂貴,在初人美洲時,需用同等重量的白銀購買。在墨西哥的殖民貴族中,以擁有中國瓷器的多少作為衡量其財富與文明教養的標志之一。中國陶瓷對墨西哥的陶瓷製作業,從造型到釉彩的運用,都發生過影響。普韋布拉城在18世紀末有46家制瓷工場仿造中國瓷器。18世紀後期,有些貴族為了炫耀門第,專門在中國廣州大量訂制繪有家族紋徽或勛章案的成套茶具或餐具。

在絲綢、瓷器等物品大量輸往美洲的同時,中國的實用工藝美術品也隨之輸入,如各種摺扇、羽扇、絹扇、畫屏、漆器等等。18世紀,中國制的梳子成了西屬美洲婦女的喜愛物,僅1767年聖卡洛斯號大商船的9名水手,一次就曾帶去中國制梳子8萬把。家居方面,裝飾牆壁的中國牆紙、屏風、精雕漆櫃、鏤花硬木傢具,是美洲殖民地上流社會家庭為顯示「東方情調」而常置的擺設。為了迎合天主教文化風尚,華商還製作耶穌受難的塑像和模仿西洋式傢具等,通過菲律賓運銷墨西哥、秘魯等地。瓷器和某些工藝品上描繪的各種花紋、案、中國風景、歷史故事,最能反映時代風尚與審美觀念,因此成了傳播中國實用工藝美術技法與風格的媒介。

有一則關於一位中國姑娘流落到墨西哥並為當地婦女設計過一種連衣裙的傳奇故事:17世紀初,一位中國公主被商人帶到墨西哥(一說是被海盜拐騙賣到奴隸市場),賣到普韋布拉大商人米洛爾索薩家中當女僕。她設計了一種絲料女裝:長裙,無袖,黑色底衣上加金色鑲邊和紅、白、綠色綉花,十分鮮艷。墨西哥婦女於是模仿她的剪裁方法,製成了名為「中國村姑」的女裝,流行至今,這種服裝至今仍是墨西哥婦女喜愛的一種民族服裝。這位中國姑娘的事跡保留在墨西哥耶穌會教堂的刻壁之上。她手牽長裙、亭亭玉立的塑像,今天仍矗立在普韋布拉的一處廣場上。

葡屬巴西也同樣受到了中國工藝美術風格的影響。中國的陽傘、扇子、轎子、瓷器等等,也早就被葡萄牙殖民者帶到了巴西。巴西花園中有仿中國式的亭台和塔式建築物;東方式屋頂成了某些巴西房屋的特點。巴西社會學家弗雷耶爾(Gilberto Freyer)認為,巴西建築受到了與東方有密切接觸的葡萄牙的影響;葡萄牙人從中國帶給巴西以建築價值觀念和建築技術,巴西人後來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通過馬尼拉商帆貿易,中國的農作物也傳人了美洲,如茶樹、柑橘、櫻桃、芒果等。在這些植物中,最重要的是茶樹。茶與絲和瓷一樣,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據史籍記載,19世紀初葡萄牙王室遷往巴西之後,為了發展殖民地的農業和商業,曾於1810年至1812年從中國引進茶樹,同時從澳門招來一批中國技工去里約熱內盧近郊的植物園中傳授種植茶樹的技術。至今,巴西人仍把茶叫做「cha」(葡語),就是「茶」的譯音。

印第安人培植的農作物如玉米、甘薯、馬鈴薯、煙草、花生、西紅柿等等,還有殖民者在美洲採掘的大量金銀,曾對歐洲歷史進程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些東西也在16世紀中葉之後陸續傳人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生活同樣產生過重大影響。

在中國歷史文獻中,以甘薯(通稱紅薯或白薯,在不同地區還有番薯、山芋、地瓜、紅苕等名稱)引進的記載最為明確,傳人的路線有書可查。甘薯最初由福建傳人,時間在明萬曆年間即16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初。此外,在中國廣東、台灣、浙江等省也都有從海外引種甘薯的記載,但以福建引進的成效最大。到18世紀中葉,這種作物在中國東南、華中和華北等地得到迅速傳播,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救荒糧和輔助食物之一。

玉米又叫印第安玉米,也是從美洲引進中國的重要作物之一。玉米傳人中國大概與甘薯同時,即17世紀至18世紀。玉米本來是一切可種植的穀物中「最好的一種」,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基礎,它對解決中國民食問題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馬鈴薯(在中國不同地區有洋芋。土豆兒、山葯蛋等名稱)原產於南美高原地區,也是輸入中國的重要農作物之一。據西方史料記載,16世紀末17世紀初,荷蘭人將馬鈴薯傳人日本長崎。中國的最早記載見於台灣:問世紀中葉由荷蘭人引進。後來,馬鈴薯被引進中國大陸,變成高寒地區一種常見的度荒糧。因其味淡,所以它在中國作為輔助食物所起的作用不如在歐洲大。

除上述三種農作物外,從美洲傳人中國的作物還有:花生、辣椒、金雞納樹(即奎寧)、菠蘿、煙草等。煙草大概在明嘉靖末年由葡萄牙人傳人廣東;萬曆年間又從菲律賓傳人福建,17世紀初傳人台灣。隨著吸煙這種社會習俗的形成,各種煙具的製作就成為清代中國工藝美術的一種。由於上流社會的喜愛,水煙袋和鼻煙壺的製作便發展成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特別是鼻煙壺,用黃銅、玉石、陶瓷、玻璃等各種物料製成,煙壺內壁上還畫有精巧的彩畫。從清代起,煙壺竟成了中國出口的主要工藝品之一,行銷世界各地。

閱讀全文

與文化經濟相互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