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陶藝的對中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陶藝的對中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08 08:41:32

❶ 中國瓷器對世界的影響

讓世界從某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對外傳播,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讓西方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領略了東方的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豐富和提高了歐洲人的餐桌文化。

進入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中國逐漸被譽為「絲國」;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

這一階段輸出的陶瓷品種有唐三彩、邢窯(包括定窯)白瓷、越窯青瓷、長沙窯彩繪瓷和橄欖釉青瓷(即廣東近海一帶的窯口生產的碗和作為儲藏容器的罐)。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紅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窯瓷,贛州窯瓷,福建、兩廣一些窯所產青瓷,建窯黑瓷,浙江金華鐵店窯仿鈞釉瓷,磁州窯瓷,定窯瓷,耀州窯瓷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黃金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廣 東石灣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較精緻的外銷瓷多是國外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志,稱為紋章瓷。

(1)陶藝的對中國政治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陸路和海路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在朝鮮、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遺址中均有發現。宋代海運發達,在通往亞非的交通線的主要地區,均發現有中國青瓷和青白瓷。

宋人趙汝適撰寫的《諸蕃志》,記有近20個國家與中國交易瓷器。元代對外貿易進一步擴大,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廣泛的歡迎。明代鄭和(1371~1435)開辟了橫渡印度洋通往非洲東海岸的航路,中國瓷器行銷更廣。

與鄭和同行的費信(1388~?)在《星槎勝覽》中記述,進行瓷器交易的有20餘國。歐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販去中國瓷器,16世紀葡萄牙、荷蘭商人來中國販運。近人考察,1602~1682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販運的中國瓷器即有1600萬件以上。

❷ 中國古代陶瓷對世界經濟和文化有什麼影響

說到我國古代陶瓷,首先肯定會想到江西省的景德鎮,因為他有世界瓷都之稱,是我們國家四大名鎮之一。我們國家現在很多瓷器都是從景德鎮那邊賣出的,可以說景德鎮匯集了我國很多名瓷好瓷,還有許多的大師級別的制瓷師傅。我國古代陶瓷對於當時的世界經濟以及文化都有著深刻的形象。我們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各地售賣瓷器,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

瓷器在我們中國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最鼎盛的朝代,唐朝有“南青北白”這樣的說法,意思是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這兩種其實是競爭關系,但也是母親與孩子的關系,因為青瓷是所有瓷器的鼻祖,所以產生青瓷的越窯也被稱為母親窯,而現在我們國家最出名的其實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傳播跟一位著名歌手有關,那就是周傑倫先生,他的一首青花瓷把青花瓷的韻味還有我們江南的風土人情融入其中,向我國各地傳播著青花瓷的文化。

❸ 試分析清末新政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影響及對策

分析清末新政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影響及對策,可以說,清末新政,在制度改革方面回更答加進一步的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
近代中國的落後,使得中國飽受列強的欺凌,先進的中國人掀起了愛國自救運動,與此同時,清政府的上層統治者也在審時度勢推行"清末新政",其對中國的文化與經濟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20世紀初的中國,處在內憂外 患之中,面對亡國滅種的威脅,清政府決定實行新政以挽救其搖搖欲墜的統治,這場清政府作為國策執行的政治改革,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它作為在封建君主制 度內的一次改革,對中國政治制度現代化的影響還是很深的,尤其在官制改革方面,使得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有利於中國社會的轉型。

❹ 科舉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的作用

積極影響: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專;促進了教育屬事業的發展;也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
消極影響:有利於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清朝,由於文字獄的影響,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古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❺ 總結:近現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有什麼變化對教育有何影響

近現代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對教育的影響也特別大,產生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❻ 超現實主義對中國現代陶藝發展的影響

八、夢幻的世界——超現實主義藝術
「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純粹的精神的自動性,主張通過這種方式,口頭地、書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達思想的實實在在的活動。思想的照實記錄,不得由理智進行任何監核,亦無任何美學或倫理學的考慮滲入。

哲學背景:超現實主義的基礎是信仰超級現實,這種現實即迄今遭到忽視的某些聯想的形式。同時也是信仰夢境的無窮威力,和思想能夠不以利害關系為轉移的種種變幻。它趨於最終地摧毀一切其他的精神學結構,並取而代之,以解決人生的主要問題。」

在1924年的《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中,安德烈·布雷東(Andr』eBreton)對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作了上述定義。布雷東是超現實主義的理論旗手,他提出的「超現實主義」一詞來自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的劇本《蒂蕾絲婭的乳房》。該詞表達了布雷東及其追隨者在這場文藝運動中的追求,那就是超自然的、無意識、無理性的精神自由。

弗洛依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對超現實主義藝術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學說揭示了沉睡於人們心底、不被人們的意識所觸及,但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決定意義的所謂無意識和潛意識。根據弗洛依德的觀點,夢是無意識、潛意識的一種最直接表現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種發泄,它剝露了人的靈魂深處秘而不宣的本質。而藝術創作也如同夢幻一般,是潛意識的表現和象徵。以此為源,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強調夢幻的萬能。他們認為,夢幻能顯示「生命永恆」的「彼岸」,只有用夢幻糾正現實,改變現實,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牆,達到神妙的超現實的境界。

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人物,可推那位被歸為「形而上」派的畫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創造了現代藝術中最令人心動又最令人不安的夢幻景象:廣場、拱門、樓宇、寒月,運傢具的空車、玩鐵環的女孩,所有的一切彷彿舞檯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線中。這些偶然而荒誕的內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間這種奇怪的沖突及清澈的氣息又讓人感到一種神奇而特別的魅力。他畫中的那種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後來成為許多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標准空間」。這是一塊中性的地方,在這里,互不相容的東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線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縫紉機和一把陽傘在手術台上偶然相遇那樣地美。」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全力追求的正是這種夢幻效果。他們的美學信條是布雷東在《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議的東西總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議的東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議的東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驚,也可能不使人震驚。」這樣,達利帶來的那種荒誕不經的夢的世界確乎十分地美——掛在樹上的軟表、被肢解了的軀體、可怕背景上的骷髏骨架,等等。那種通過可以識別的變形形象營造出的夢魘般的場景,看起來既精細逼真,又遙遠陌生。這種風格被稱為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Naturalistic Surrealism),其代表畫家除達利外,還有馬格利特等人。超現實主義的另一種風格被稱為有機的超現實主義(OrganicSurrealism),以米羅為代表,追求幻想的、與生命力相關的抽象畫面。

首次超現實主義畫展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翌年舉辦了第二次。此後,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納里夫、倫敦、紐約等地有過多次重要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斷了該運動的蓬勃狀態,不過由於其成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戰爭倒也間接地擴大了它的國際影響。戰後,在巴黎、紐約等地先後舉辦了國際性展覽會。除了組織各種活動外,超現實主義團體還充分運用雜志、報刊等媒體及傳單、小冊子等手法來傳播其觀念。1966年9月28日,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去世,這使團體失去了極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許斯特在《世界報》發表最後一個超現實主義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現實主義運動已經沒有任何內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於二月份決定將它放棄,它和我們再也沒有關系。」曾經轟轟烈烈的一場運動至此結束。不過,其影響力絕不會因此而煙消雲散。事實上,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在具體闡述超現實主義藝術之前,有必要對達達(Dada)運動作一扼要梳理,因為這二者之間的聯系確實十分緊密。可以說,達達在精神上和藝術手法上為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出現作了必要的准備。沒有達達,超現實主義幾乎沒有可能發展。

達達運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在這場席捲歐洲的戰爭中,瑞士因其中立國之態而成為最佳避難所,接納了眾多逃避戰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1916年2月,在瑞士蘇黎士的「伏爾泰酒店」舉辦了一場音樂、戲劇、詩朗誦及造型藝術展並行的獨特晚會。晚會上,一把裁紙刀在一本法德辭典中碰巧點中的名詞「達達(法語中原意為玩具小木馬)」成為他們一切活動的代名詞。達達,這個被玩世不恭地找出來的偶得之詞很快便聲名遠揚——它成為這場與破壞、瘋狂、虛無主義、憤世疾俗密切相關的運動的標簽。

戰爭使人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產生更多共鳴,因而幾乎是同時,達達運動還在紐約、巴黎等地出現。在美國紐約,達達的風雲人物是杜尚和畢卡比亞;在德國柏林,達達的核心是胡爾森貝克;而在巴黎,達達則以文學界力量為主,它的主力是阿拉貢、布雷東等人。此外,達達運動還在科隆、漢諾威等地發生。達達的范圍擴及世界各國,然而其組織卻是一盤散沙。一如那些不勝枚舉的宣言,達達展示的是雜亂無章和驚世駭俗。總體上說,它是從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出發,以各種諷刺手法甚至惡作劇形式對一切藝術形式的挑戰和攻擊。它產生於混亂,又致力於創造混亂。在破壞一切的同時,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打破現成品與藝術品、創造者與欣賞者、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從1922年起,達達派的內部分歧變得日益明顯。1923年,達達宣告解體,應驗了他們自己所述的預言,「達達派也要消滅自己」。

在達達派的眾多組織中,紐約達達因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存在而顯得令人矚目。杜尚1887年生於法國布蘭維爾的一個溫馨家庭,兄妹六人中有四人致力於視覺藝術。他早年曾做過圖書管理員,接受過短期繪畫訓練。從1906年離開軍隊至1912年,他嘗試過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各種風格。1912年他因其作品《正在下樓梯的裸女》而一舉成名,並因此帶來訂畫要求。不過杜尚對此不感興趣,他說,「不,謝謝,我更喜歡自由。」1915年,他來到紐約,和畢卡比亞一起成為紐約達達的精英。事實上,早在達達名稱出現以前,杜尚就表現出明顯的達達精神。他的作品總是獨特、大膽、充滿狂想。他用錫片、鉛絲、油彩、粉末等非傳統材料和全新技法進行創作,還用自行車輪、鐵鍬、梳子等現成品做成雕塑,甚至讓現成品直接成為作品。他把署有R·Mutt之名的小便器送至1917年的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展覽,題名為《泉》。這種標新立異讓人有種玩笑開過了頭的感覺,它遭到了以前衛自詡的組委會氣急敗壞的拒絕。

與《泉》一樣著名的惡作劇是他1919年回法國後所搞的若干幅「帶胡須的蒙娜麗莎」。在達·芬奇那件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彩色復製品上,他用鉛筆給這位美人加上了式樣不同的小鬍子。於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盡,畫面一下子變得稀奇古怪、荒誕不經。《L.H.O.O.Q》是這批「帶胡須的蒙娜麗莎」中最為有名的一幅。L.H.O.O.Q是法語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讀諧音,暗喻畫面形象是淫盪污濁的。在這里,杜尚將達·芬奇的經典名作當作公然嘲諷的對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視傳統、無視約束的品性。他把反藝術推向了極致,給後繼的藝術運動以新的啟迪。

對於超現實主義者而言,杜尚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人物。他的「姿態亦具有超現實主義的意義……表現了先於後來的超現實主義者的思想。從藝術角度看,超現實主義者幾乎沒有超越出這種思想。」(《世界藝術網路全書選譯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97頁。)達達開拓的新的視覺藝術領域成為超現實主義藝術最為直接的根源。
雷尼·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的重要一員。他生於比利時,曾就學於布魯塞爾美術學院,探索過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藝術風格。後加入超現實主義畫派,創作出一批離奇的幻覺畫面,如燃燒的石頭、有裂縫的木質天空、鞋和腳的奇妙關系、珍珠里的女人面孔、瞪著一隻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往往將互不相關的事物奇怪地並置在一起,讓人想起十幾年前基里柯的試驗。而後他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將不同的東西以某種奇妙的過渡聯系在一起,如由腳往鞋的變化。他還用名畫去嘗試變體,把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大衛所作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的人物更替為棺材。

《錯誤的鏡子》作於1928年,描繪了一隻人的眼睛,及投射在這隻眼睛視網膜上的藍天白雲。在馬格里特看來,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沒有眼睛看得見的「真實」,因此繪畫的「真實」只是圖解了人眼睛的幻覺而已。這真是一個讓人頗覺怪誕的理論。在馬格里特作品中,夢幻的感覺並不由於變形和歪曲,而是由於不可思議的奇怪並置所產生的沖突。事實上,超現實主義者所追求的那種「痙攣性的美」就隱藏在那種精密真實的場景的表皮之下。

❼ 五四運動對中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①政治上:出現了南北專制、民主勢力對峙局面;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中國資產階級回民主革命答繼續開展,軍閥混戰破壞生產,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帝國主義加深對中國的侵略;②經濟上:封建經濟占據主導地位,與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並存。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條件;③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思想進一步促進人的思想解放和反專制復辟斗爭,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❽ 科舉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一、科舉制對唐宋文化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科舉制培育與維系了中國傳統文化。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
(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宋詞的繁榮。

2、消極影響
科舉制也制約和局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科舉制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精力,讀書作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畸形發展;科舉制極端維護了專制王權。在專制王權的高壓下,科舉制蛻變為扼殺人才的工具。

二、科舉制簡介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❾ 陶瓷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

陶瓷作為我國來經濟生產的自一個組成,和我國的社會發展結構有密切的關系,首先陶瓷是中國發明生產的,有很深的社會根基,中國的陶瓷原料非常豐富,人員工資不高,再就是有一大批懂陶瓷的熟練工人,國家對陶瓷發展也很重視,世界上只有2所陶瓷學院,其中有1個學院在中國景德鎮。中國人對陶瓷有特殊的愛好,所以也是個陶瓷消費大國。

與陶藝的對中國政治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