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對我國自身的影響

經濟發展對我國自身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05 21:07:18

1. 中國經濟發展對你個人的生活及就業有什麼影響

經濟在高速擴張期,大家做什麼都是賺錢的。充分就業,工作特別好找,生活壓力不大。錢也好賺。如果經濟進入停滯,首先導致失業率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壓力山大。

2.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對我國經濟發展及居民個人產生的積極影響

綠色金融體系意義重大,因為以往高污染高能耗的經濟模式不可專持續。任何行業的發展屬都離不開金融支持,綠色環保當然也一樣,金融扶持的介入能夠使綠色產業的發展更高效。
對於居民個人那就是可感觸得到的了,青山綠水可以極大提高幸福指數啊,誰也不希望自己和子孫後代生活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

3.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何影響

可持續發展的豐富內涵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是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並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可持續的3個主要特徵:生態持續、經濟持續和社會持續,其之間互相關聯而不可分割。生態持續是基礎,經濟持續是條件,社會持續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應該是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強調對資源、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給予鼓勵,反之則應予摒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產生為人類世界的發展指出了一條環境與發展相結合的道路,為環境保護與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思想模式。其實質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觀要求在發展中積極地解決環境問題,既要推進人類發展,又要促進自然和諧。主要表現在:從以單純經濟增長為目標的發展轉向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發展,從以物為本位的發展轉向以人為本位(發展的目的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發展,從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信息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2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所謂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和綱領,是多個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稱,它要使各方面的發展目標,尤其是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目標相協調。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提出並通過了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並且要求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制定各自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對策。1994年7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我國的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標志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展觀念的重大革命,標志了它是一個有利於人類健康地走向21世紀的新的發展理念和行動綱領。可持續的生態文明將會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資源方面: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長和經濟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規模的開采消耗,導致資源基礎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資源緊缺。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土地資源及礦產資源掠奪性破壞嚴重。維護地球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以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環境方面: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大類。加強環境保護,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消除貧困、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利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有利於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5科學的發展觀傳統的發展觀,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簡單地把GDP的增長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指標,忽視人文的、資源的、環境的指標;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索取對象,忽視自然界首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盡管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象屢見不鮮、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卻往往並不能隨經濟增長而相應提高,甚至出現危及未來生存的許多社會和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些歷史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就必須摒棄傳統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影響,在發展觀上進行不斷的科學創新。科學的發展觀要求的是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實現自然資源的持久利用,實現社會的持久發展。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發展是促進環境保護的前提條件。從科學的發展觀出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環境保護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如果在經濟發展中不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消耗,一味的拼資源、拼能源、高污染,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長,但實際上如果把生態成本考慮進去,也可能是負增長或者低增長。而生態環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類加倍償還的。所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極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落實到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上來,使我們的發展真正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也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的發展觀統一思想、統領工作,牢牢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才可能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走上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經濟發展之路,使我們國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我們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和模式,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統一,決不能走人口增長失控、過度消耗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舊路。要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預防與治理結合,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轉變。要大力發展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工業,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為主體的生態農業,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和「綠色服務」為標志的生態服務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環的國民經濟和節約型社會,既保證當代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又為子孫後代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根本上看,我國還沒有完全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於增長方式粗放,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從而加劇了能源、資源短缺的壓力,致使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矛盾與形勢相當突出和嚴峻。如何才能不走彎路?關鍵是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少、環境污染低、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要研究、開發和推廣新能源、新材料,廣泛採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術和生態破壞恢復技術,包括投資少、效益高的廢水處理技術、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技術、固體廢物的無害處理技術等,全力推行清潔生產。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淘汰落後的工藝設備,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變傳統工業「資源—生產—污染排放」的發展方式為「資源—生產—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方式,促進以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為特徵的綠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保護環境的最佳「結合點」。

4.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對我國的影響怎樣

虛擬經濟的發來展,不僅將大量閑置和自零散的資本集中起來投入實體經濟中,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支持,滿足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資金需求,而且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也起到了十分積極作用。其次,虛擬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助於分散經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一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和形式的多樣化,為實體經濟部門和投資者提供了規避風險的多種選擇。二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產品集中,促進資本加速周轉和結算,大大緩解了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各種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再次,虛擬經濟的發展,還有效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拉動實體經濟增長。不僅如此,虛擬經濟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其自身也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而迅速膨脹。然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虛擬經濟一旦失去信用制度的有效制約和必要的嚴格監管,任其自由發展、過度膨脹,就會導致泡沫經濟,從而不僅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將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沖擊整個國民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引發經濟衰退。

5.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在世界經濟深度轉型調整期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努力謀求更大的國家利益

世界經濟繼續呈現「弱增長」格局

2012年上半年,歐債危機反復和蔓延嚴重影響了歐元區經濟,對其他經濟體的外需造成較大沖擊,全球經濟發展明顯減速。面對嚴峻的形勢,2012年第三季度,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採取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改善全球經濟復甦預期,緩解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但不會根本改變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局面,還可能推高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鑒於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13年的世界經濟增長仍將乏力,預測增長率僅為3.6%。

美國經濟延續復甦勢頭。2012年前3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增長分別為2%、1.3%和2.7%。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得益於總統大選前的幾個月消費者和聯邦政府開支增加以及住房市場的改善。但美國私人非住宅投資、農業、出口形勢仍然較差。不確定的因素是,美國經濟面臨「財政懸崖」風險,影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為了防止經濟再度下滑,2012年12月美聯儲決定加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力度。

歐元區在經濟衰退中掙扎。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2012年第二季度GDP終值年率為下降0.9%,第三季度GDP初值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6%。經濟增長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意味著歐元區正式進入4年來的第二次經濟衰退。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2012年整個歐元區本地生產總值將下降0.4%,2013年將增長0.2%。

日本經濟上升勢頭減弱。2012年第二季度,受外需繼續萎縮影響,日本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GDP環比折年率由一季度的5.5%降至1.4%。第三季度實際GDP較上一季度下降0.9%,按年率計算下降3.5%。這是3個季度以來日本經濟首次出現負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速難以實現2.2%的目標。2013年日本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不可避免。

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2012年第三季度,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繼續減慢。2012年以來,印度經濟維持低位增長態勢,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為5.5%,三季度又回落到5.3%。俄羅斯一季度經濟增長4.9%,但二季度減緩到4%,預計全年經濟增長3.7%左右。巴西2012年上半年經濟僅增長0.6%,三季度增長0.9%。對此,上述各國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隨著這些政策的刺激效果逐步顯現,金磚國家的經濟有望趨穩,但與去年相比將明顯減速。

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世界貿易增長下滑導致我國進出口貿易大幅回落。世界貿易組織2012年9月發表的全球貿易風險分析報告稱,受歐債危機拖累,將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由此前(4月份)做出的3.7%下調至2.5%;將2013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由此前做出的5.6%下調至4.5%。受世界貿易增長下滑影響,2012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僅增長5.8%。

國際資本流向的趨勢性轉變影響我國利用外資。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資本流向發生變化,新興經濟體出現資本外流。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2012年上半年,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入總量收縮了44%。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我國受到的影響較輕。從國際收支來看,2012年我國依然保持國際資本凈流入狀態,但流入速度放緩,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下降。

在世界經濟低速增長中趨利避害、順勢而為

一些國際組織預測,2013年世界經濟情況將略好於2012年,理由是:美國金融市場趨於穩定,銀行業盈利改善;由於2012年9月歐洲央行宣布將在二級市場無上限購買重債國短期國債,債務問題繼續向其他國家蔓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新興市場國家雖然經濟增速下滑,但宏觀政策尚有較大調控空間。然而,2013年世界經濟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無法擺脫低速增長狀態。首先,歐洲和日本經濟仍將低迷。目前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政策治標不治本,多年累積的矛盾和財政赤字問題在短期內難以化解。日本社會人口老化等問題使經濟缺乏內生動力,與鄰國關系不睦也將影響日本經濟。其次,發達國家新技術革命雖然噴薄欲出,但距離大規模產業化並引領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路途尚遠。第三,國際貿易保護不斷加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我國具備較強應對能力和其他國內有利因素,可以抵消或者減弱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從總體上看,2012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增長速度仍然可以超過6%,遠高於世界貿易2.5%的增長水平,也高於新興經濟體3.5%的平均水平。特別是,由於2012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多漲少,我國外貿的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從貿易結構觀察,也有積極因素在積累。首先,我國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仍呈增長態勢。其次,機電和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穩定增長。再次,中西部部分省市區出口快速增長。從吸引外資看,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我國在2012年上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這說明我國經濟前景仍然被跨國公司看好,我們對2013年的經濟前景應保持信心。

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中趨利避害、順勢而為,關鍵在於抓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首先,堅持擴大內需,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速度並優化結構,特別是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在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建立消費需求增長的長效機制。其次,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培育我國商品和服務國際競爭新優勢,特別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配套加快形成我國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6. 經濟對個人有什麼影響

在1999年出版的《中國發展報告:社會與發展—中國社會發展地區差距研究》第4章中,胡鞍鋼博士(1999a)使用回歸分析技術,根據我國30個省區市1979-1994年的有關數據(共16×30=480個樣本點),測算了發展的初始條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區位條件、基礎設施、資本投入、人口增長、人口質量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用人均GDP增長率表示)的影響。在4個多元回歸方程中,人口增長率作為自變數之一,其回歸系數均為負值,在-0.59至-0.36之間,於是得出結論: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並進而推論:「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降低幾個千分點就會明顯促進人均GDP增長」(胡鞍鋼,1999b)。這個結論隨即被大量引用(如田雪原,國家計生委《西部大開發中的人口與發展問題研究報告》等)。

我們試用1998年的數據來檢驗上述結論。1998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比1997年下降0.53個千分點(註:從1997年的10.06‰下降到1998年的9.53‰。),那麼,根據上述推論,1998年的人均GDP增長率應比1997年有所提高(1998年固定資產比1997年增長13.9%)。但實際情況是,按可比價格計算,1998年人均GDP增長率為6.7%,反而比1997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註:1997年人均GDP增長率為7.7%。)!由此看來,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絕非如此簡捷明了,更不會「立竿見影」。胡鞍鋼博士的上述結論值得商榷。

2 經濟學理論的「矛盾」

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定量分析手段,回歸分析應該以定性分析為先導,回歸分析的結果也應該用正確的理論來解釋。在發現人口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的回歸系數為負數後,由於胡鞍鋼博士沒有分析二者之間內在作用的因果關系,因而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看,所得出的結論缺乏說服力。

迄今為止,人們對人口與經濟關系之間的研究還很不充分,對人口增長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及作用幅度與方向)還沒有達成共識。關於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即馬爾薩斯派和反馬爾薩斯派。

馬爾薩斯派的主要觀點是,人口增長會導致勞動生產率降低,生態環境退化,社會總儲蓄減少(率下降),從而不利於經濟增長。盡管技術進步速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人口無限制地增長下去,那麼,技術進步的步伐將最終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從長期的觀點看,人口增長阻礙經濟的增長。

反馬爾薩斯派則認為,人口增長可能在短期內會不利於經濟增長,但從較長的時期看,人口增長將最終促進經濟增長。首先,人口增加將增加勞動力供應,增加人口密度,人口壓力的存在將激發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第二,「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較多的人口可能產生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科技進步正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第三,人口多也是資源優勢,較大的市場規模必將產生「規模效應」(註:前些時候,有的學者曾在某大報上著文,強調人口多對我國當前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

3 統計方法應用的「陷阱」

統計分析,尤其是基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數據(所謂時間序列橫截面數據)的分析充滿了「陷阱」。

在胡鞍鋼博士的回歸分析中,有一個潛在的基本假設條件: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單向的,人口增長本身不受經濟增長的影響(註:用計量經濟學的術語講,人口增長應該是一個外生變數.在以經濟增長為因變數,以人口增長(及其他變數)為解釋變數(或自變數進行回歸分析時,由於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到的人口變數的回歸系數必然是有偏估計,不能反映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真實影響。)。很顯然,這個假定靠不住。人口與經濟的關系是雙向的,人口增長必然要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並最終取決於經濟增長(註:例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經濟發展嚴重受損,人口增長率因此急劇下降,甚至負增長。),人口自身的生產必須與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因此,把人口增長作為自變數,把經濟增長作為因變數,進而計算得到的回歸系數是不正確的,不能正確反映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方向與強度。因此,胡鞍鋼博士的4個回歸方程並不必然支持「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這個結論。

從統計學的意義上講,任何兩個變數在數量上的變化都可能呈現某種「相關」的關系,但如果不對這種「關系」的內在作用做認真科學的分析,很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規律性的現象」並不就是規律本身!「相關關系」不等於「因果關系」。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以來,教師收入增長很快,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教師收入與環境污染這兩個變數之間並無必然聯系。但是,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進行回歸分析,那麼就會得到教師收入增長不利於環境保護的荒唐結論。

4 統計水分的「迷霧」

統計數據存在系統誤差,使分析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困難。

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國的人口統計數據和經濟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均存在較大誤差。據估計,計劃生育統計報表的水分約為30~40%。有人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出生和人口增長數據可能還存在一定的漏統。

與人口統計數據相比,經濟統計數據的水分更大。據2000年2月3日的《中國經濟時報》,連續兩年獲湖北省「十強縣市」的丹江口市的經濟統計數據水分極大(見下表),GDP和鄉鎮產值高報幅度分別在100%和160%以上。毋庸諱言,這種虛報經濟增長指標的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

表1 湖北省丹江口市經濟數據統計水分

附圖{圖}

說明:「1998年統計水分」的計算中有一個假定,即:1999年有關經濟指標的實際值與1998年相同。如果1999年經濟有所增長,那麼,實際的統計水分將比以上計算值更大。

經濟統計數據高報、人口統計數據低報,勢必人為造成(或加劇)經濟增長與人口增長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目前,我們還很難計算經濟增長與人口增長的數量關系。換句話說,即使我們能夠確定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定性關系,在計算定量關系時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5 實證分析的「反例」

1992年11月,為迎接開羅「人發」大會的召開,聯合國秘書處經濟和社會事務司(註: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atariat.)在巴黎召開了專家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法國學者Blanchet運用世界各國的歷史數據做過類似的分析。

其回歸結果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增長率與人均GDP增長率出現強烈的負相關,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顯著聯系。雖然這項研究結果得到許多其他研究的驗證,但是,Blanchet認為,這些分析並不必然表明80年代以後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負作用。相反,他認為,回歸系數為負,意味著增加經濟活動人口(註:總人口與經濟活動人口高度相關。)將使社會總產出下降,這很難從理論上得到解釋。因為在較短時間內,大致可以認為資本總量、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等其他因素基本不變,勞動力的邊際生產力不可能為負值。Blanchet還用實例說明,即使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內在作用機制不變,人口增長率的回歸系數的符號和數值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定時期為正,在另一時期為負,在某一時期甚至接近於零。

6 結論

在我國(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增長有利於經濟發展,這一點毋庸質疑。但是,現有的研究還不能完全揭示人口與經濟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尚不能准確反映人口變動與經濟增長有關指標的數量關系。正如一些學者(註:如Srinvasan;Johnson and Lee。)所指出的,目前所完成的研究經常出現樣本有限、數據質量不佳、定性分析失當、定量分析欠妥等問題,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人口增長率下降的後果(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研究還很不夠。因此,從提高人均GDP的願望出發,提出人口增長的控制目標,是不合適的。

胡鞍鋼博士的這項研究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我們願意與胡鞍鋼博士一道,繼續探討我國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

後記:在本文剛剛完成後,我們看到了西部某地計生委的一個立項報告。該報告說明項目實施後,每年可使當地的人口增長率降低2個千分點。因為「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所以,控制人口增長可以使當地每年的GDP至少增加xx億元(這個GDP的增加值=人口增長率下降幅度×0.36×總人口)。未來幾年,這個地區的人口增長率仍有下降的空間,但GDP是否能增加xx億元,我們期待著結果。

7. 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影響
直接影響
節約能源資源,緩解能源和資源的緊張局面發展循環經濟可以為經濟建設開辟新的資源。如推動余熱、可燃氣體等利用,一個年產800萬-1 000萬噸鋼的鋼鐵聯合企業,如全部回收余熱、可燃氣體等,按熱值計算可滿足一個80萬千瓦時發電廠所需的能源,如全部回收生產期間的固體廢物,可滿足生產300萬噸水泥所需的主要原料。
利於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往往是資源利用不合理或不充分造成的。據國家發改委測算,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如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50萬噸;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如能提高1%,每年可減少約1 000萬噸固體廢物的排放。
總體上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鋼鐵、電力、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節約的潛力。只要適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水平,就能較大程度地提高這些行業的經濟效益。在鋼鐵、化工等工業領域發展循環經濟,其經濟效益尤其明顯。
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循環經濟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領域,可以創造較多的就業機會。目前利用秸稈發電、煉制各種工業產品,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如果我國2020年達到美國2005年再製造的水平,則可以創造超過100萬人的就業機會。
改善農村環境和偏遠地區的人民生活例如沼氣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便了農民的生活。目前,我國8億多農村居民的60%左右仍然主要依靠直接燃燒秸稈、薪柴等生物質能獲取生活用能,不僅造成嚴重的室內外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還造成植被破壞,危害生態環境。因此,發展循環經濟、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助於實現農村發展生產和改善環境的雙重目標,改善和提高農村和偏遠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
改善對外貿易以電子電器為例,在各國加強電子廢棄物管理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到歐洲各國的電子電器將會受到進口國法律的約束,並接受進口國有關部門對我國電子電器的資源回收利用性的評價。達不到要求的電子電器將不被允許在包括歐盟在內的發達國家中銷售。如果我國法律不對電子電器等產品的回收利用作出相應規范,很有可能會造成電子電器的出口受阻。因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助於改善出口,並有效克服「非關稅的綠色貿易壁壘」。
對重點企業實行嚴格管理制度,有助於發揮重點企業在全社會的帶動作用重點企業是我國的資源能源消耗大戶,對重點企業實行嚴格管理,對於緩解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能源和環境約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通過立法的方式強化重點企業不斷加強能耗管理,也必將會對其他企業產生積極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潛在影響
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建設生態文明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現在,幾乎所有關於生態文明的論述,都離不開循環經濟,這是循環經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貢獻。
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發展循環經濟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它們的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環境保護「只投入不產出」的狀況,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和支持。
完善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無論是從國際上循環經濟發展比較成功的德國和日本的實踐,還是從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都可以看出,循環經濟是一種基於國家戰略思考的宏觀決策,是帶有強烈政策性和政府行為的概念。將循環經濟作為一種長遠的戰略安排,有助於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無論是節約資源,還是開發新的資源,都會大大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以包裝廢棄物為例,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在1 600萬噸左右,同時每年還在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按目前的回收水平計算:全國一年回收紙箱14萬噸,循環利用可節約生產同量紙的煤8萬噸、電4 900萬千瓦小時、木漿和稻草23.8噸、燒鹼1.1萬噸;一年回收葯用玻璃瓶10億只,循環利用可節約生產同量葯用玻璃瓶所需的煤4.9萬噸、電3 850萬千瓦小時、石英石4.9萬噸、純鹼1.57萬噸;回收各種鐵桶4 000萬只,可節約鋼材4.8萬噸;一年回收包裝布1億米,可節約棉花1.5萬噸。以上幾項的總價值就達數億元。發展循環經濟,重視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不僅能夠節約資源,而且還能降低我國資源

8. 上海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從今年以來,上海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較大,比全國平均水平和各省市下滑幅度都要大。
1.上海經濟下滑的原因
一是上海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二是上海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
2.上海經濟下滑較大,但恢復速度呈逐季回升態勢
上海經濟一季度增長3.1%,二季度恢復到7.9%,三季度攀升至9.8%,全年預計達到8.2%。這一方面說明經濟總體抗衰退能力較強,表現為三產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顯示市政府刺激政策取得效果,尤其是政府投資明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
3.上海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變化
首先,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表現在三產佔GDP的比重出現了顯著上升。原因之一是今年工業經濟持續低增長。原因之二是今年第三產業持續平穩高速發展,上海空間發展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反映在中心城區和郊區發展的差異上。第三是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反映在國有投資增幅大幅提升上。
4.上海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一是企業運營效益依然相對偏低。二是工業投資增長依然低迷。三是外商投資增幅持續走低。四是隨著宏觀政策調整,股市房市可能出現加劇波動。五是在通脹預期增強下,居民消費增長可能出現減速。六是世界經濟全面復甦仍相對緩慢,出口恢復可能慢於預期。
5.明年上海經濟發展的展望和預測
情景一:基準情景。增長率將在9%左右。經濟增長回升趨勢將延續。情景二:樂觀情景。增長率將在11%左右。經濟重新回到兩位數增長。情景三:悲觀情景。增長率將在7%左右。經濟調整將延緩至2011年。在上述三種模擬情景中,出現第一種情景的可能性較大,即經濟增幅合理上升,達到9%左右。明年經濟形勢相對樂觀,發展前景良好。但也不應過度樂觀,應努力抓住當前環境變化中出現的新機遇,推動上海經濟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6.確保明年上海經濟抓住機遇、加快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開發、利用世博會效應,帶動上海經濟轉型發展
世博會將是明年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全力以赴。充分發揮世博會促進消費、促進服務業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帶動會展、旅遊、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產業發展的綜合效應,進一步改善軟環境,把世博會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效應發揮到極致,把世博會帶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功能機制化、長效化,把世博會觸發的結構調整效應擴散化、持久化。
(2)通過改革不斷推動
當前,應抓緊梳理阻礙經濟轉型的政策和體制瓶頸,將改革作為結構調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進一步推動上海經濟的轉型發展,力爭在「四個中心」建設和服務經濟發展方面有新的突破。首先,要大力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其次,要進一步加大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改革。第三,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3)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建立創新驅動的發展機制
首先,要著重提升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高度重視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集聚各類企業參與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化。第三,設立專項研發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第四,要營造城市創新軟環境,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
(4)加快上海CBD建設,大力提升城市經濟輻射功能
首先,要構建多心的網路化CBD空間層級結構。其次,加快城市核心CBD的規劃建設。第三,以核心CBD為依託,打造東、西兩大商務圈,形成城市十字軸商業帶。第四,設立CBD產業投資基金和功能提升引導基金。第五,鼓勵和引導陸家嘴CBD通過樓層置換,實現業態合理配比。
(5)加強郊區新城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經濟的空間形態
首先,要以交通便捷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輻射效應。其次,要以社會事業先行帶動產業集聚和企業集聚,形成集聚效應。第三,以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帶動社會資金投入

9. 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經濟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新常態定位我國經濟發展大邏輯

經過改革開放35年的飛速前進,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但確實進入了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再追求高速度、依賴強刺激,顯然不合時宜,還會耽誤未來發展機遇。

「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准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
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九個方面進行了深度解析,得出
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明確判斷。

經濟新常態的具體特徵是什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權威闡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到新常態,就不會因為當前經濟增速回落、風險抬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而驚慌失措乃至喪失信心,從而能夠積極調整心態、採取措施,逐步適應新常態。然而,僅僅適應新常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領新常態。

「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突出戰略性。新常態是個動態過程,我們不僅要認識、適應,而且最終要引領。也就是說,要在注意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同時,更加註重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夯實中長期發展基礎、增添未來發展新動力。」王軍認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內生動力不足、下行壓力較大等突出問題。在採取措施穩增長、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時,要更加註重挖掘新的潛力,增添新的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二是創新要實,三是政策要寬。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分析闡述經濟發展新常態後提出八個「更加註重」中,有三個更加註重與創新驅動有關,分別是:更加註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註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在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逐步消失、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創新驅動能為中國這樣的大國發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斷動力。

放眼環球,美國正在積極推動再工業化,歐洲正在大力推進「工業4.0」,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風起雲涌。中國如果再走過去發展的老路,不僅無法走出產能嚴重過剩的制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非但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
「新常態,意味著我們要與舊有發展模式告別,要求我們要加快打造新的驅動力量。以創新驅動推動結構調整,才能引領新常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對我國自身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