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當下你認為中國保持經濟增長有哪些困難
在疫情當下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有著很大的困難,首先體現在進出口貿易幾乎中斷。另外中國的一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這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困難。
2.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2)疫情後如何發展我國經濟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3. 如何看待美媒稱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這件事
近日,美國媒體說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這只是一家媒體對疫情之後我國經濟客觀真實的評價,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此次,美國媒體對我國經濟持看好態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相信這只是個開始,在往後的發展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媒體與國家認同這樣的發展道路。我國也會對世界經濟做出更加重大的貢獻。
4.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如真的好暈群攜帶爐和發展我國的爭取證據和文化的這個。今後的冤情的這個鞋帶發的我國的真氣,政治和文化。
5. 中國擺脫疫情影響並實現經濟復甦,俄媒是如何分析的
中國從今年年初就開始控制疫情,經過將近半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控制,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俄羅斯媒體是怎麼說的?
我們國家能夠審時度勢,能夠銳意進取,能夠大膽創新,我們的經濟才會如此快的恢復,美國第二季度的經濟下滑得厲害,大家對我們的經濟有什麼看法?
6. 疫情過後對經濟有影響嗎
我國產業鏈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深度融合,這些國家疫情加劇將在短期顯著沖擊我國工業生產,「滯銷」和「斷供」的風險雙重存在,部分地區出現「無工可復」的現象。從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賴來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工業原料出口占該部門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16%、19%和20%,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各產業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39%、43%、37%和18%,對日本、韓國分別為17%、12%、12%和10%,合計分別為56%、55%、49%和28%。
在高端製造業中,電子產業、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最終產品產值中,進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19%、17%和18%,其中,從美國和歐盟進口占元部件進口增加值的比重為23%、25%、28%和39%,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比重為29%、21%、19%和18%,合計52%、46%、47%和57%。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給,導致「斷供」風險極大,直接沖擊我國工業生產,其中,高端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趙忠秀,楊軍,2020)
7.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是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這個一定把這個昵稱的。這個東西你一定要把握住,別回來又換的貨又傳染,讓的情況下你在什麼經濟,政治,文化的哎這么繼續發展,以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就可以了。
8. 在全世界疫情肆虐時,中國開始了發展經濟的內循環,你如何理解
疫情期間,由於國外的疫情比較嚴重,中國不能對外出口,或者是國外的觸控產品進不來,所以中國要在字體那發生好,經濟發展好,經濟做好內循環
9. 在後疫情時代如何繼續發揮抗疫過程中的中國精神推動中國經濟向好發展
現在中國的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在疫情的後期我們不能放鬆任何警惕,同時控制疫情的同時要加強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