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南昌縣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南昌縣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發布時間:2021-02-28 03:28:09

① 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戰略目標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供參考。

② 十九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③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專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屬化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鑒於我國實施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新進展,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將第三階段的奮斗目標和步驟進一步具體化,分成三個具體階段和步驟: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④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未來十年發展狀況

(一)一線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變化,中國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對內匯聚全國資源,對外有廣泛的國際聯系。目前北京城鄉差距較大,環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體聚焦效用,未來發展空間大。另外,政府立足現實,戰略高遠。
上海:借重中國崛起,建設世界中心。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寬了上海獲取資源的途徑與潛在的發展空間,其全球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長三角城市群實力強勁,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將崛起成為世界級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機遇優勢集於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趨勢緊密了天津與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舊有的工業基礎雄厚,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發展勢頭強勁,為天津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重慶:老樹逢春發新花,邁向國際大都會。國家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使重慶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及重工業加速的雙重機遇下,重慶將依託雄厚的基礎進行產業升級。此外,城鄉統籌發展,拉動了強勁的內需。
(二)二線城市
台中:把握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優質文化新都。地理區域位置居中,台灣本土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產業轉型出現端倪。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璀璨奪目的多樣性文化,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人力資本。政府對台中進行行政區劃的戰略性調整,將台中提升為台灣第三大縣級市,為台中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創造了機遇。
成都:昔日「中華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園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長遠目標,並繼續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的歷史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信息技術發展,贏得了與沿海地區城市相近的發展機會。
沈陽:借振興東北機遇,展「東方魯爾」雄風。沈陽的基礎條件良好,城市環境優美。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完成,民營企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投資和國內產業轉移,為騰飛提供硬體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沈陽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南京:科教發達奠基礎,制度優勢促活力。南京基礎堅實,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市場化改革空間巨大,城市活力即將激發。地處上海都市區輻射邊緣,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整體發展。
合肥:承接轉移高歌猛進,全面創新破浪前行。合肥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沿海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框架下,將成為承接轉移的戰略要地。合肥引領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推動體制創新,實現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漢:乘國家多重戰略之勢,展黃鶴青雲直上之翼。武漢交通網路快捷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工業基礎實力雄厚,城市集群效應顯著。引領中部整體崛起,「兩型社會」和諧發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資本無限增值。
長沙:集約發展助升級,兩型都市佔先機。長珠潭一體化趨勢明顯,社會形態轉型獲得國家支持。區位優勢明顯,是兩個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經之路。工業基礎雄厚,具有較為成熟的裝備製造業。
南昌:產業轉移促增長,綠色生態謀崛起。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臨近,南昌的自然生態環境對低碳產業和高端人才產生了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產業梯度轉移。政府著眼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較高。
寧波:港通天下添虎翼,書藏古今奠基石。寧波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創新投資與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寧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灣大橋進一步凸顯了其交通腹地優勢。政府力推寧波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戰略轉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資力度加大。
蘇州:官民齊心促發展,古韻今風新姑蘇。蘇州人文底蘊深厚,創新意識強烈。外資和民企發展創新、充滿活力,內生增長動力強勁。蘇州的五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斷完善,力求中心與周邊均衡發展。
(三)三線城市
三亞:瞄準國際旅遊市場,爭創國際旅遊城市。三亞濱海風光優美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隨著亞太中國經濟起飛,休閑旅遊市場擴大。中央「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規劃」的高定位,為三亞經濟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東營: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態增長極。東營油區產業聚集效應與地方開放引資效應,持續提升了東營的經濟實力。《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東營新的發展機遇。此外,資源雄厚,加工製造業成本比較優勢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飛躍,環渤中心展新顏。唐山市具備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焦煤產業,為唐山實現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台。
吉林:內部基因借殼發展,工業基地重振雄風。長吉一體化規劃為吉林更好地融入東北產業分工和區域協作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其具備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綜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專業技術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業城。柳州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工業發展基因優良,產業發展集聚凸顯。良好的政府機制,保障了多元化的發展。
東莞:以轉型再促發展,以升級再塑輝煌。東莞受益《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經濟基礎雄厚,製鞋、塑膠等30多個行業集群,有助於區域內行業穩定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開封:乘天時地利之勢,再現古都之繁華。開封地處城市群中心區,產業布局優化,成本窪地優勢明顯,一體化進程加速。此外,全省工業化提速,開封乘勢而起。
嘉興: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麗創新城。嘉興市區位優勢卓越,良好的環境成為高端企業、人才、財富等要素的重要積聚磁力。濱海新區的高速完善建設將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同時,創新推動嘉興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
佛山:激發民企創新精神,盡顯空間發展優勢。佛山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民營企業實力強勁,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堅持發展實業理念的指導下,產業轉型成功在望。
咸陽:千年古城逢新機,敢比誇父試逐日。咸陽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條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匯合處。工業體系完善,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等產業強強組合。雖然咸陽經濟發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國際化標准謀發展,打開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⑤ 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和諧社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描繪「兩版個一百權年奮斗目標時明確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由此可見,社會和諧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社會發展領域的根本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

(5)南昌縣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擴展閱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從孔子的「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愛愛無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達了社會和諧的主張。

在西方思想史上,從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整個天是一個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到傅立葉的「全世界和諧、歐文「新和諧公社,都反映了對和諧社會的憧憬。馬克思恩格斯勾畫了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關於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

⑥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胡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觸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參考鏈接 news.xinhuanet.com/...31.htm

⑦ 南昌主要是靠什麼專業經濟發展的

1978年以來的3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的30年,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宏觀經濟指標強勁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經濟大國地位基本確立。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南昌依託全國經濟騰飛的東風,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經濟在總量突破的同時實現了質的飛躍,在結構調整的同時實現了全面發展,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了效益的提升,走出了一條體現時代特徵、具有南昌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一)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在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中,市委、市政府帶領南昌人民始終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平穩的發展。2007年,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389.89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9.5倍,年均遞增12.5%。2007年南昌只要用三天半時間就可以創造1978年一年的GDP。年人均GDP達到30460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19.6倍,年均遞增11.0%。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已越過了4000美元。
(二)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在經濟總量成倍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同時,南昌經濟結構調整也取得顯著成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的格局,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為29.3:49.2:21.5「二一三」,轉變為2007年6.2:54.3:39.5「二三一」。與1978年相比,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3.4%,比重上升5.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4.9%,比重上升18.0個百分點。同時,南昌第一產業正走上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之路,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3.4億元,比1978年增長4.1倍。
產業內部結構日益合理。工業結構由「輕輕重重」轉變為輕重工業協調發展,1979—2007年,輕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6%,重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0%。輕重工業比重分別由1978年的各佔一半轉變為2007年的54.3%和45.7%。農業結構由「以糧為綱」轉變為農經並舉、各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2007年純農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85.4%下降為39.9%,牧漁業比重則由11.8%和1.4%上升為33.7%和23.2%。
所有制結構穩步調整。改革開放使南昌國有經濟一統天下的格局得到徹底改變,逐步剪除了所有制對生產力的束縛,形成了國有經濟繼續壯大、個私經濟迅速崛起、外資經濟日益增多的形勢。1978年,在南昌的GDP中,公有制經濟比重達95%以上。至2007年,公有制經濟比重降至45.1%。非公有制經濟對南昌的經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縣域經濟特色鮮明。南昌縣、新建縣和青山湖區已逐步建設成為以工業化為基礎,內需及外向經濟兩輪共同驅動的綜合強縣。東湖區和西湖區作為老城區,消費品市場佔有量達到南昌市一半以上,正進一步強化南昌市「商貿中心」地位。青雲譜區樓宇經濟、旅遊經濟和物流集群快速發展,將成為南昌市商業副中心。進賢縣、安義縣和灣里區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已成為南昌市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已成為南昌市工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和新材料等支柱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空調、造紙、汽車、電子信息等支持產業。紅谷灘新區利用山水優勢,已初步建成以行政辦公和居住為主,融文化、商務、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城市新區。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醫葯產業基地雛形初現。英雄經濟開發區正向休閑度假、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發展。
(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南昌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儲蓄連年上升,生活由溫飽跨入小康,正邁向富裕。2007年南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76元,比1980年增長37.6倍;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34元,比1978年增長39.9倍。收入提高使居民的家庭財產持續增加。2007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44.57億元,人均儲蓄存款額從1978年的29元提高到1.6萬元。
居民家庭各項消費支出大幅度上升。2007年,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10064元,比1981年增長26.2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72元,比1978年增長26.5倍。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底,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45台,電冰箱102台,空調115.33台,電腦51.33台,電話87台。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0台,電冰箱45台,空調25台,摩托車40輛,電話72台。
居民生活環境日益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的降低,是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1980年南昌市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分別為59.6%、63.0%,2007年已下降到39.9%、50.2%,分別下降了19.7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2007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980年的4.8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2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78年的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42.32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由1978年的0.6人提高到2007年的51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財政金融日益壯大
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南昌市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7年,南昌市財政總收入達到190.61億元,比1978年增長76.2倍,年均遞增16.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7.22億元,比1978年增長33.2倍,年均遞增13.0%。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區達到6個。收入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由1978的79.2%提高到91.7%。金融事業快速發展,存貸款余額迅速攀升。2007年末,銀行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763.2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742.33億元,而1978年銀行存貸余額僅為2.75億元和9.92億元。
(五)工業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工業從獨立自主自我發展的封閉體系,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初步形成汽車、空調、醫葯等十大產品製造業基地,光電子、新材料、通信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速崛起,方興未艾。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32.7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3.1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占達到2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3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71.80億元,比1978年增長68.5倍,年均增長15.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和1978年相比,鋼材增長40.2倍,年均增長13.7%;汽車增長70.4倍,年均增長15.9%;發電量增長4.6倍,年均增長6.1%;卷煙增長3.1倍,年均增長5.0%;水泥增長50.7倍,年均增長14.6%。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南昌萬元產值GDP能耗為0.955噸標准煤/萬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8.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3.28,實現利潤53.23億元,實現稅金74.46億元。
(六)投資規模空前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將擴大有效投入作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競爭實力、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手段,重點加大對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重點生產性項目投入,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原材料等「瓶頸」制約得到緩解,投資規模空前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2007年,南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9.89億元,比1978年增長670.5倍,年均增長25.2%,其中非國有投資完成531.54億元,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到64.8%,比1978年的4.8%提高了60個百分點;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4.12億元,其中非國有投資達到495.44億元,占城鎮以上投資的比重達到64.0%;在非國有投資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115.59億元,個體投資11.20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例已調整為0.1:39.6:60.3。
(七)招商引資碩果累累
2007年,南昌市進出口總額達到31.9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23.36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197倍。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招商引資為南昌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改革開放以來,南昌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使南昌成為了國際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熱地。30年裡,南昌市簽訂利用外資合同項目2886個,合同外資79.7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15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佔南昌主要經濟指標的比重逐年加大,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推動南昌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外商投資企業完成264.38億元,佔全市的20.8%;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佔14.9%。南昌對外旅遊事業也迅速發展。2007年南昌市接待海外旅遊者8.91萬人次,比1983年增長14.8倍;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555萬美元,比1983年增長172倍。
(八)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市圍繞建設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和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這「兩篇文章」,不斷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一大批交通、通訊、能源、市政和環境工程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使南昌承載功能顯著增強。公路已經形成了以南昌為中心,5小時通達周邊省會的「5小時經濟圈」。城鄉路網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公路。
城市功能布局不斷優化。老城區、新城區、拓展區、生態區規劃建設齊頭並進,拉開了南昌「一江兩岸,雙城擁江」的城市框架;建設了南昌大橋、新八一大橋、生米大橋、環城高速、「八湖兩河」改造美化等一大批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一個集歷史名城、山水都城、現代新城為一體的新南昌已經顯現。僅十五期間,南昌就完成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178.4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6.8倍;2007年,南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06.45億元,佔全社會投資比重的13.0%;道路總長度從1980年的261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917公里;道路總面積從1980年的208萬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96萬平方米;城市橋梁從1980年的24座增加到2007年的133座。三環十一射的城市立體交通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路燈從1980年的5357盞增加到2007年的45763盞;郵電通訊快速發展,2007年,南昌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1萬門,移動通訊交換機容量達413萬門,郵電業務總量由1978年的469萬元提高到2007年的437184萬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加強,自來水日生產能力達到141萬立方米,管道煤氣日供應量達到20.6萬立方米,公共汽車由1980年的246輛增加到2007年的2448輛。
2007年,南昌市公園面積已達736公頃,擁有公共綠地面積171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08平方米。
二、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
(一)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是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性原因
1978年恰好把新中國建國以來的50多年劃分為大致相同長度的兩個時段,兩個時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差異巨大,差異產生的原因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注釋,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實踐表明我國之所以能夠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態勢正是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正確路線。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極大地解放、發展了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正確路線為南昌帶來了勃勃生機,通過對中央體制改革措施的配套落實,經濟社會運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政府效能不斷提高,市場機制與政府管理機製得到有效的融合;通過對外開放引入各種生產要素;通過各種要素在市場競爭中提升效率;通過非公有制經濟的從無到有;通過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通過建立極具地方特色,洋溢著贛鄱文化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南昌逐步建立了全新的充滿活力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支撐體系。
(二)惠及百姓為經濟發展提供無盡動力
人是生產力組成要素中最革命的決定因素,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目的是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綜合國力,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質基礎,實踐證明,當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當百姓能更多地獲得實惠,人們就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身到經濟建設之中,從而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提供無盡動力。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南昌市的廣大人民通過誠實勞動獲得了巨大現實利益,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人民投入經濟建設偉大實踐的熱情不斷提高。今後我們仍需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制定方針政策時更多考慮惠及百姓,從而更大限度地發揮人民的偉大力量。
(三)加大投入為經濟騰飛提供充分的保障
改革開放尤其是近10年來,南昌各項經濟技術投入加速增加,大投入產生了大產出,經濟騰飛動力基礎得到充分的保障。客觀地講,目前我市仍屬投資拉動型經濟,投入增加在經濟增長中仍將發揮主導作用。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1978年以來,南昌的投資增長不斷加速,投資規模不斷躍上新台階,1978年南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有1.2億元;1995年突破50億元;2000年不到80億元;2005年超過500億元,2007年完成819.89億元。
巨大的投資為改變南昌的面貌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南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居民生活環境、市容市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城市主要設施水平躍起上新的台階,從而有效地改變了城市投資環境,為國內外投資者來南昌創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居民居住條件也在房地產業迅速發展中得到較大的改善。在農業方面,開展了以大江大河、門塘水庫的治理、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為重點的水利建設,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證。工業投資一直是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南昌工業投資300多億元。通過加大投入,南昌工業經濟不斷轉型調優,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一批工業園區脫穎而出,成為南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四)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是南昌加速發展的基本動力
改革開放之初,南昌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總體技術水平落後,支柱產業偏少,工業總量規模相對較小,工業是南昌整體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制約瓶頸。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一直把壯大工業作為加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加以重視,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全面實施興工強市戰略,工業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2007年南昌工業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日顯突出,2007年工業佔GDP的比重達38.3%,居各行業之首。加快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進程,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是實現南昌在中部崛起的基本途徑。
(五)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南昌綜合實力提升的關鍵方略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服務業得到飛速發展,1978-2007年南昌服務業年均增速達到14.9%,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為549億元。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傳統行業的比重逐步降低,新興產業佔比快速上升。南昌服務業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而且在優化產業結構、解決就業壓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整體經濟增添無限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支撐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半壁江山,非公經濟為南昌發展增添無限活力。2007年在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就業人員為61.37萬人,股份合作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資等其他經濟單位就業人員達15.42萬人,非公經濟成為南昌就業的主體;2007年南昌規模以上工業有939家,其中非公有經濟的私營企業有340家,外商及港澳台企業有134家,加上340家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相當數量的為非公有制企業,非公工業已成南昌工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市場批發、零售方面,除石油製品等少量商品的銷售以公有經濟為主承擔以外,其他由非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在投資領域,民間投資比重2007年佔49.2%;在服務業領域,2004年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在南昌服務業法人單位中,國有集體單位426家,占服務業單位總數的22.8%,私營、港澳台、外商企業家,佔比達77.2%,另有9.26萬戶服務業個體經營戶。
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經濟是整體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非公經濟緊貼市場需求,在競爭中發展壯大,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無限生機,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非公經濟競相發展就是一個明證。南昌應抓住契機,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社會生產要素,加速經濟發展。
(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是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外開放,擴大進出口業務,加大引進內外資力度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外經外貿事業幾乎是從無到有,穩步發展,2007年南昌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為31.9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3.36億美元,進口總額8.59億美元。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12.31億美元,實際到位省外內資323億元。
通過對外開放,引入資金、技術、管理理念、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極大地加快了南昌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外向型經濟的地位已經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南昌必須不斷解放思想,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身素質,增加對外開放的吸引力。

⑧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布局

南昌臨空經濟區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建設南昌臨空經濟區,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有利於促進南昌、九江兩市城市共建融合和產業互補對接,推動昌九一體化發展。
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空間如何布局?10年間發展目標如何?入區發展企業將獲得哪些政策支持?目前臨空經濟區招商、建設進展如何?……昨日下午,江西省發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對外公布《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首次揭開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規劃的神秘面紗,並就上述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公眾釋疑解惑。
總體布局三大區域
根據《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臨空經濟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及周邊服務區為核心,包括桑海經開區,新建縣樵舍鎮、樂化鎮、金橋鄉的部分區域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總共約223平方公里。
臨空經濟區總體格局為空港樞紐區、集聚發展區和臨空輻射區。空港樞紐區包括昌北機場周邊約23平方公里范圍(機場區佔地13.3平方公里,機場周邊直接關聯產業與服務區9.9平方公里);集聚發展區總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經開區的58平方公里,新建縣樵舍鎮的68平方公里、樂化鎮的23平方公里、金橋鄉的22平方公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29平方公里;臨空輻射區主要向南昌市新建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九江市永修縣等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新規明確了臨空經濟區戰略定位為:中部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中游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空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和改革創新示範區;昌九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強力引擎。
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按照「統籌規劃、分區啟動、同步招商、早見成效」的思路,南昌臨空經濟區以10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建設為引爆點,聚焦政策和資源,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奮力拚搏,在昔日的荒山荒漠上,一座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已初具雛形,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據悉,根據省政府批復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南昌市已經起草了《南昌臨空經濟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和責任體系,市委、市政府討論後將立即組織實施。同時,即將啟動《南昌臨空經濟區土地利用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明年昌北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1000萬人次
「發展目標分階段制定,每五年一次『裂變』。」相關人士介紹說,到201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到2020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300億元,初步形成臨空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0萬噸;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1000億元,集聚人口100萬人。
未來,南昌將建成國內大型客運航空樞紐和中部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基本成型。
功能布局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
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形成向鄱陽湖扇形敞開式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昌北國際機場為核心,重點建設航空客貨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和客運換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體交通樞紐。
一廊:沿梅嶺-溪霞水庫-白馬廟休閑旅遊中心-象山森林公園-南磯山濕地候鳥觀景區-環鄱陽湖西側生態旅遊帶,形成一條西南至東北的弧形生態屏障,打造集生態保護和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廊道。
兩軸: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發展軸;沿贛江依託港口形成贛江黃金水道發展軸。
兩區: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包括生物醫葯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發展臨空型先進製造業;產城融合區,包括機場周邊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鎮化區域,重點發展物流基地、總部基地、商務基地、休閑基地和配套基地等。
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
據悉,《規劃》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體制機制創新、航線航班發展、產業發展引導、擴大開放合作、保障建設用地等各個方面。
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支持組建精簡統一高效的開發建設管理機構,推行企業化運作和管理;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做法,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支持開展環評、能評試點等;航線航班發展方面,省、市財政共同出資設立航空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航線航班發展,鼓勵培育機場航空口岸和開辟客貨運新航線航班。
產業發展引導方面的政策尤為值得關注。「對進入臨空經濟區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在專項資金安排上給予特殊扶持。」據相關人士介紹,南昌臨空經濟區將建立臨空產業投資項目庫,明確准入條件,重點引入符合臨空產業發展導向、帶動性和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研究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高科技、產品新、成長快的創業投資企業等。
另外,將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落戶的省外高新技術企業,可申請減按15%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頒發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省、市政府還將保障建設用地,統籌安排臨空經濟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切塊保障臨空經濟區內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形成「航、鐵、公、水」四位一體交通運輸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位於臨空經濟區最核心區域內,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瓜洲圩堤圍繞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南片區的環形路網已全面貫通、對接;對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北7平方公里內的主要路網進行了梳理,製作了臨空經濟區現狀圖,對臨空經濟區內小微工業園片區和桑海開發區片區路網連接問題形成了初步意見。連接昌九大道干線道路工程正分五個標段同時展開施工;港口北大道項目將於10月1日前通車。
「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港碼頭建成後將與贛江黃金水道連接,真正形成臨空經濟區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集成、多式聯運交通優勢。」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域內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確保路建到哪裡,水、電、氣就配套跟進到哪裡。同時,為產業發展配套的10萬平方米的電子信息產業專用標准廠房, 13棟單體建築主體已全部完工。鄰里中心概念性規劃已出具第一階段成果。
吸引歐菲光、中國北車項目入駐
招商引資方面,南昌在產業定位上確定了「1+X」的發展戰略,其中「1」指以臨空經濟指向特徵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X」指關聯產業或其他臨空導向的高端製造業。在政策扶持和交通優勢的吸引下,南昌臨空經濟區大力開展定向招商,引進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
其中,總投資53億元的深圳歐菲光產業園已經落戶,總投資110億元、一期投資60億元的深圳萊寶高科,中國北車、快遞物流園、艾煒特、電商產業園等招商項目進展順利,酷派手機6000萬台(第一期3000萬台)生產線即將入駐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並投入生產運營。
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確立。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即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產業園、其他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對管轄園區實行統一規劃制定與監管、統一產業布局與准入、統一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統一招商政策和考核。
同時,將桑海生物醫葯產業園58平方公里、小微工業園起步區10平方公里(含綜合保稅區3.3平方公里)范圍劃歸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直接管轄負責開發推進;其餘范圍進行統籌管轄,由縣區(新建縣和經開區)平行推進。
管委會內設機構採取大部制,內設「四部一局」:即綜合協調部、產業協調部、規劃建設和資源環境協調部、社會管理部和財稅局。同時,管委會加掛南昌市臨空經濟區建設投資集團公司牌子。管委會下轄的產業園區均採用企業化管理運作模式,專司負責招商引資和園區項目建設。

⑨ 十八大提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胡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參考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08/c_113637731.htm
同樓上,選CD。其實這兩點也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在十八大繼續提出來。A B在這次十八大中沒有提到。

⑩ 南昌改革開放31年來的經濟發展

1978年以來的3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的30年,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宏觀經濟指標強勁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經濟大國地位基本確立。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南昌依託全國經濟騰飛的東風,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經濟在總量突破的同時實現了質的飛躍,在結構調整的同時實現了全面發展,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了效益的提升,走出了一條體現時代特徵、具有南昌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一)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在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中,市委、市政府帶領南昌人民始終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平穩的發展。2007年,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389.89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9.5倍,年均遞增12.5%。2007年南昌只要用三天半時間就可以創造1978年一年的GDP。年人均GDP達到30460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19.6倍,年均遞增11.0%。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已越過了4000美元。
(二)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在經濟總量成倍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同時,南昌經濟結構調整也取得顯著成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的格局,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為29.3:49.2:21.5「二一三」,轉變為2007年6.2:54.3:39.5「二三一」。與1978年相比,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3.4%,比重上升5.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4.9%,比重上升18.0個百分點。同時,南昌第一產業正走上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之路,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3.4億元,比1978年增長4.1倍。
產業內部結構日益合理。工業結構由「輕輕重重」轉變為輕重工業協調發展,1979—2007年,輕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6%,重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0%。輕重工業比重分別由1978年的各佔一半轉變為2007年的54.3%和45.7%。農業結構由「以糧為綱」轉變為農經並舉、各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2007年純農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85.4%下降為39.9%,牧漁業比重則由11.8%和1.4%上升為33.7%和23.2%。
所有制結構穩步調整。改革開放使南昌國有經濟一統天下的格局得到徹底改變,逐步剪除了所有制對生產力的束縛,形成了國有經濟繼續壯大、個私經濟迅速崛起、外資經濟日益增多的形勢。1978年,在南昌的GDP中,公有制經濟比重達95%以上。至2007年,公有制經濟比重降至45.1%。非公有制經濟對南昌的經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縣域經濟特色鮮明。南昌縣、新建縣和青山湖區已逐步建設成為以工業化為基礎,內需及外向經濟兩輪共同驅動的綜合強縣。東湖區和西湖區作為老城區,消費品市場佔有量達到南昌市一半以上,正進一步強化南昌市「商貿中心」地位。青雲譜區樓宇經濟、旅遊經濟和物流集群快速發展,將成為南昌市商業副中心。進賢縣、安義縣和灣里區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已成為南昌市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已成為南昌市工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和新材料等支柱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空調、造紙、汽車、電子信息等支持產業。紅谷灘新區利用山水優勢,已初步建成以行政辦公和居住為主,融文化、商務、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城市新區。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醫葯產業基地雛形初現。英雄經濟開發區正向休閑度假、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發展。
(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南昌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儲蓄連年上升,生活由溫飽跨入小康,正邁向富裕。2007年南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76元,比1980年增長37.6倍;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34元,比1978年增長39.9倍。收入提高使居民的家庭財產持續增加。2007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44.57億元,人均儲蓄存款額從1978年的29元提高到1.6萬元。
居民家庭各項消費支出大幅度上升。2007年,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10064元,比1981年增長26.2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72元,比1978年增長26.5倍。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底,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45台,電冰箱102台,空調115.33台,電腦51.33台,電話87台。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0台,電冰箱45台,空調25台,摩托車40輛,電話72台。
居民生活環境日益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的降低,是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1980年南昌市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分別為59.6%、63.0%,2007年已下降到39.9%、50.2%,分別下降了19.7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2007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980年的4.8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2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78年的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42.32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由1978年的0.6人提高到2007年的51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財政金融日益壯大
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南昌市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7年,南昌市財政總收入達到190.61億元,比1978年增長76.2倍,年均遞增16.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7.22億元,比1978年增長33.2倍,年均遞增13.0%。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區達到6個。收入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由1978的79.2%提高到91.7%。金融事業快速發展,存貸款余額迅速攀升。2007年末,銀行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763.2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742.33億元,而1978年銀行存貸余額僅為2.75億元和9.92億元。
(五)工業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工業從獨立自主自我發展的封閉體系,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初步形成汽車、空調、醫葯等十大產品製造業基地,光電子、新材料、通信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速崛起,方興未艾。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32.7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3.1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占達到2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3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71.80億元,比1978年增長68.5倍,年均增長15.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和1978年相比,鋼材增長40.2倍,年均增長13.7%;汽車增長70.4倍,年均增長15.9%;發電量增長4.6倍,年均增長6.1%;卷煙增長3.1倍,年均增長5.0%;水泥增長50.7倍,年均增長14.6%。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南昌萬元產值GDP能耗為0.955噸標准煤/萬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8.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3.28,實現利潤53.23億元,實現稅金74.46億元。
(六)投資規模空前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將擴大有效投入作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競爭實力、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手段,重點加大對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重點生產性項目投入,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原材料等「瓶頸」制約得到緩解,投資規模空前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2007年,南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9.89億元,比1978年增長670.5倍,年均增長25.2%,其中非國有投資完成531.54億元,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到64.8%,比1978年的4.8%提高了60個百分點;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4.12億元,其中非國有投資達到495.44億元,占城鎮以上投資的比重達到64.0%;在非國有投資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115.59億元,個體投資11.20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例已調整為0.1:39.6:60.3。
(七)招商引資碩果累累
2007年,南昌市進出口總額達到31.9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23.36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197倍。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招商引資為南昌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改革開放以來,南昌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使南昌成為了國際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熱地。30年裡,南昌市簽訂利用外資合同項目2886個,合同外資79.7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15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佔南昌主要經濟指標的比重逐年加大,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推動南昌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外商投資企業完成264.38億元,佔全市的20.8%;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佔14.9%。南昌對外旅遊事業也迅速發展。2007年南昌市接待海外旅遊者8.91萬人次,比1983年增長14.8倍;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555萬美元,比1983年增長172倍。
(八)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市圍繞建設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和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這「兩篇文章」,不斷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一大批交通、通訊、能源、市政和環境工程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使南昌承載功能顯著增強。公路已經形成了以南昌為中心,5小時通達周邊省會的「5小時經濟圈」。城鄉路網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公路。
城市功能布局不斷優化。老城區、新城區、拓展區、生態區規劃建設齊頭並進,拉開了南昌「一江兩岸,雙城擁江」的城市框架;建設了南昌大橋、新八一大橋、生米大橋、環城高速、「八湖兩河」改造美化等一大批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一個集歷史名城、山水都城、現代新城為一體的新南昌已經顯現。僅十五期間,南昌就完成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178.4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6.8倍;2007年,南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06.45億元,佔全社會投資比重的13.0%;道路總長度從1980年的261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917公里;道路總面積從1980年的208萬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96萬平方米;城市橋梁從1980年的24座增加到2007年的133座。三環十一射的城市立體交通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路燈從1980年的5357盞增加到2007年的45763盞;郵電通訊快速發展,2007年,南昌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1萬門,移動通訊交換機容量達413萬門,郵電業務總量由1978年的469萬元提高到2007年的437184萬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加強,自來水日生產能力達到141萬立方米,管道煤氣日供應量達到20.6萬立方米,公共汽車由1980年的246輛增加到2007年的2448輛。
2007年,南昌市公園面積已達736公頃,擁有公共綠地面積171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08平方米。
二、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
(一)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是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性原因
1978年恰好把新中國建國以來的50多年劃分為大致相同長度的兩個時段,兩個時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差異巨大,差異產生的原因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注釋,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實踐表明我國之所以能夠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態勢正是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正確路線。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極大地解放、發展了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正確路線為南昌帶來了勃勃生機,通過對中央體制改革措施的配套落實,經濟社會運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政府效能不斷提高,市場機制與政府管理機製得到有效的融合;通過對外開放引入各種生產要素;通過各種要素在市場競爭中提升效率;通過非公有制經濟的從無到有;通過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通過建立極具地方特色,洋溢著贛鄱文化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南昌逐步建立了全新的充滿活力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支撐體系。
(二)惠及百姓為經濟發展提供無盡動力
人是生產力組成要素中最革命的決定因素,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目的是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綜合國力,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質基礎,實踐證明,當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當百姓能更多地獲得實惠,人們就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身到經濟建設之中,從而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提供無盡動力。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南昌市的廣大人民通過誠實勞動獲得了巨大現實利益,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人民投入經濟建設偉大實踐的熱情不斷提高。今後我們仍需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制定方針政策時更多考慮惠及百姓,從而更大限度地發揮人民的偉大力量。
(三)加大投入為經濟騰飛提供充分的保障
改革開放尤其是近10年來,南昌各項經濟技術投入加速增加,大投入產生了大產出,經濟騰飛動力基礎得到充分的保障。客觀地講,目前我市仍屬投資拉動型經濟,投入增加在經濟增長中仍將發揮主導作用。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1978年以來,南昌的投資增長不斷加速,投資規模不斷躍上新台階,1978年南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有1.2億元;1995年突破50億元;2000年不到80億元;2005年超過500億元,2007年完成819.89億元。
巨大的投資為改變南昌的面貌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南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居民生活環境、市容市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城市主要設施水平躍起上新的台階,從而有效地改變了城市投資環境,為國內外投資者來南昌創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居民居住條件也在房地產業迅速發展中得到較大的改善。在農業方面,開展了以大江大河、門塘水庫的治理、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為重點的水利建設,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證。工業投資一直是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南昌工業投資300多億元。通過加大投入,南昌工業經濟不斷轉型調優,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一批工業園區脫穎而出,成為南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四)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是南昌加速發展的基本動力
改革開放之初,南昌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總體技術水平落後,支柱產業偏少,工業總量規模相對較小,工業是南昌整體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制約瓶頸。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一直把壯大工業作為加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加以重視,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全面實施興工強市戰略,工業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2007年南昌工業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日顯突出,2007年工業佔GDP的比重達38.3%,居各行業之首。加快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進程,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是實現南昌在中部崛起的基本途徑。
(五)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南昌綜合實力提升的關鍵方略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服務業得到飛速發展,1978-2007年南昌服務業年均增速達到14.9%,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為549億元。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傳統行業的比重逐步降低,新興產業佔比快速上升。南昌服務業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而且在優化產業結構、解決就業壓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整體經濟增添無限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南昌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支撐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半壁江山,非公經濟為南昌發展增添無限活力。2007年在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就業人員為61.37萬人,股份合作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資等其他經濟單位就業人員達15.42萬人,非公經濟成為南昌就業的主體;2007年南昌規模以上工業有939家,其中非公有經濟的私營企業有340家,外商及港澳台企業有134家,加上340家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相當數量的為非公有制企業,非公工業已成南昌工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市場批發、零售方面,除石油製品等少量商品的銷售以公有經濟為主承擔以外,其他由非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在投資領域,民間投資比重2007年佔49.2%;在服務業領域,2004年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在南昌服務業法人單位中,國有集體單位426家,占服務業單位總數的22.8%,私營、港澳台、外商企業家,佔比達77.2%,另有9.26萬戶服務業個體經營戶。
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經濟是整體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非公經濟緊貼市場需求,在競爭中發展壯大,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無限生機,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非公經濟競相發展就是一個明證。南昌應抓住契機,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社會生產要素,加速經濟發展。
(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是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外開放,擴大進出口業務,加大引進內外資力度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外經外貿事業幾乎是從無到有,穩步發展,2007年南昌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為31.9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3.36億美元,進口總額8.59億美元。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12.31億美元,實際到位省外內資323億元。
通過對外開放,引入資金、技術、管理理念、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極大地加快了南昌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外向型經濟的地位已經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南昌必須不斷解放思想,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身素質,增加對外開放的吸引力。

閱讀全文

與南昌縣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