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省的經濟情況怎麼樣
東莞2018GDP是8278.59億元,人均99234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排名全國第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排名全省第1。
2. 廣東經濟在改革開放前不發達原因
改革開放前,廣東經濟一直排在前五,怎麼就變成不發達
3. 想知道廣東近年的經濟發展情況
廣州:華南龍頭地位,無人能撼動!深圳只能說錢多點,各項指標無法和廣州比!
深圳:一句話「錢多」,財政富得流油!深圳鎮下面農村學校還靚過廣州市區的學
校!
佛山:整體實力強勁,高明變區後發展也很快!真正的工業強市!
東莞:接受深圳的工業轉移,污染大!各鎮差距很大!虎門,常平,長安等好幾個鎮
實力超強!一個鎮就可能有幾間五星級酒店,在內地早就是一個地級市了!
中山:第二階梯領頭羊!除小纜鎮外,別的鎮沒法和東莞各鎮抗衡,差距還不少,但
也算到處開花!市區安靜,人少,適合養老度假!和珠海市區差不多!
珠海:名氣很大!華而不實!為了保持好的環境犧牲了好多項目,錢全用在市政方
面,為了面子建了個一年虧幾億的大機場!市區冷冷清清!不過居住環境還是一流的。
汕頭:未來幾年發展前景一般,民營發達!瘦死駱駝比馬大!粵東老大!
韶關:廣東老牌中心城市,由於地處山區內陸,發展前景較差,韶鋼還不錯!窮地方
太多!
湛江:剛剛復甦!不斷有大項目進駐,前景相當看好,市區框架很大,高樓不斷拔
起!市區很強,但縣域經濟特別差,輸給茂名就輸在縣域經濟,由於地理優勢相當明顯,
重新崛起是遲早的事!
惠州:廣東的一匹黑馬,未來將由幾個特大投資項目強力拉動經濟,前景看好!可惜
少了個大港口!
茂名:農業,水果業真的搞得有聲有色。但工業單一,茂名石化占很大比重,縣域工
業並不強,市區很小,向沿海發展,爭做沿海城市。雖然GDP很高,但財政收入卻低於湛
江。
江門:僑鄉!是個好地方!各地發展相對平衡!在廣東將很長時間內保持中上游水
平!
陽江:刀都,核電廠,沙灘,夾在中間難有作為!
梅州:全國一百強城市稱號,好像浪得虛名,經濟發展全省倒數第一,只怪山區太
多!
肇慶:前幾年發展好像有聲有色,最近幾年沉寂了,市區一般般!
雲浮:名氣太小
潮州:有錢人都在外淘金了
揭陽:
汕尾:要改名了,要不永遠當不了頭。
清遠:發展勢頭不錯
4. 當前我國與廣東經濟形勢的總體特點如何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看待我國的經濟形勢
改善投資環境,廣東不能懈怠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全面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廣東投資軟環境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全省投資環境的改善,綜合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吸引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1979年至2003年,全省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累計1405億美元,佔全國的28%。其中2003年達155.8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但是,面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外商投資戰略調整,長三角、環渤海等地區的迅速崛起,吸引外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此,廣東要做到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引資水平。
認清形勢,樹立信心,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
追兵就是標兵,對手就是老師。面對機遇和挑戰,要進一步正確判斷當前廣東的投資環境和吸引外資的總體形勢,加大對省情的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識,既要克服盲目自大、安於現狀的思想,又要摒棄妄自菲薄、悲觀失望的情緒,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緊迫感,樹立信心,抓住機遇,鼓足干勁,繼續努力,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再次掀起廣東招商引資工作的新高潮。
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吸收外資的整體合力
借鑒江蘇等省市的經驗,成立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省領導任組長,成員包括省外經貿、發展改革、經貿、台辦、工商、稅務、以及海關、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定期召開吸收外資聯席會議,對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重點領域開放、重點項目的規劃和組織對外招商,對吸收外資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予以協調和解決,更好地增強吸收外資的整體合力。要不斷完善全省口岸工作的協調、督察、應急機制和相應的工作制度,加大對「大通關」的指導,加強各有關部門服務意識的培養,工作協調與配合,提高口岸綜合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
把營造有利於創業、辦事的政務環境,作為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來抓。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整治亂收費,認真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公開收費項目,方便群眾監督,並進一步整合理順路橋設施收費項目,加快推進全省范圍用電「同網同價」,努力降低公用事業收費標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務水平。要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自覺依法辦事,提高執法水平,不斷完善法制環境。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共識,自覺方便客商辦事,努力為客商服務。對非限制類外商投資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合同、章程,要做到合並審批,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服務中心」的管理,使之名符其實。各地要進一步重視工業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為外商和職工提供盡可能好的生產、生活便利,提供更切實的安全保障,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要由勞動部門牽頭,協調解決外資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加快建設廣東省外商投資服務網站,構築統一的服務平台,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三是加快廣東「大通關」建設。推進通關作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加快推進加工貿易企業與海關、外經貿等部門之間的聯網監管和加工貿易監管的電子化,提高通關能力與通關速度。
加強宏觀調控,著力解決用地、水電、用工問題
資源性問題的解決要依靠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土地、水電、勞力資源的短缺,嚴重影響投資環境,各地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在制定地區發展規劃時,應著眼於遠期目標和中、短期目標的結合。加強對土地合理利用的規劃,加強對高新技術項目招商的引導;加大能源建設力度,加強環境保護,使區域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優良態勢;各級勞動部門應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優勢,牽頭做好組織招募勞動力工作,為外資企業排憂解難。
加強規劃和指導,提高招商層次,改進招商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修訂規劃,提高招商檔次。在積極引進港、澳、台投資的同時,重點開拓美、日、歐等發達國家資本市場,重點吸引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大項目、核心項目,大力吸引跨國公司來粵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采購中心。加大服務貿易、農業開發領域吸收外資的力度。
其次是建設招商項目庫,推動重點招商。設立項目庫建設小組,規劃和指導關鍵產業和核心項目的吸引外資工作,促進配套產業群在不同地區的發展。比如在珠三角地區,重點是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群進一步做強做大。廣州市要圍繞汽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零部件配套項目建設。茂名、惠州、湛江圍繞石化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推動中下游配套項目以及服務貿易領域項目的建設,盡快形成產業群。
三是健全投資促進體系,創新招商方式。各地成立專門的投資促進機構,構建由政府監管的社會化、市場化招商網路;建設海外招商工作站、辦事處,探索有效的海外招商模式;加強網上招商工作,提高網上招商洽談成效。
拓寬渠道,形成吸收外資新的增長點
用好《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的政策,盡快完善配套政策、產權交易市場和相關中介服務,推動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落實好《鼓勵跨國公司在廣東設立地區總部的管理辦法》,吸引跨國公司到珠江三角洲設立地區總部,使珠三角地區逐步成為華南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采購中心、信息中心、技術中心和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各地園區招商引資的載體作用,按「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對各類園區進行適當引導,明確產業分工,使園區從綜合園區向專業園區發展。注意總結辦好南沙經濟開發區、松山湖開發區、中山火炬開發區、大亞灣開發區等幾個示範園區的經驗,推動全省各地工業園區建設,發揮其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重點吸引跨國公司和國際大財團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推動投資由生產製造型向生產製造結合技術開發型轉變,提高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
擴大腹地,推進東西兩翼和山區擴大吸收外資
根據珠三角地區目前土地、勞力資源制約壓力逐漸加大和部分產業急需轉移的情況,廣東應不失時機地擴充接納投資的腹地,推進東西兩翼和廣大山區擴大吸收外資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力口快山區發展的決定》,不斷完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東西兩翼和山區吸收外資的能力;制定相應鼓勵政策,引導珠三角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向東西兩翼和山區發展;針對東西兩翼和山區的特點,開展專題招商引資和投資推介活動,充分發揮其在吸收外資方面的巨大潛力,從整體上提高全省吸收外資的規模;辦好各類職業技術院校,大力加強對當地富餘勞動力的培訓,既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又引導其克服思想上的等、靠、要觀念,為外資企業的進入提供盡可能高質素的勞動力。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機遇,促進廣東與港澳區域合作上更高的水平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的實施,是廣東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引資水平的大好機遇。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加強粵港澳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多做具體工作,貴在抓好落實。主要是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多形式、多領域聯合推介「大珠三角」,聯合對外招商、開拓國際市場和開展跨國投資。要與港、澳相關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使聯合招商制度規范化、制度化。更多地吸引港澳法律、會計、管理咨詢、金融、旅遊等服務業行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廣東省發展,提升廣東省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水平。加強服務,著力推動高新技術行業在粵投資的港澳台企業增資擴產,設立研發中心,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國際名牌,增強帶動和輻射能力。
改善投資環境 促進增長與減貧
中華工商時報 2004-09-29 11:46:26
摘要:編者按:世界銀行名為《改善投資環境,促使人人受益》的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28日發布,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和報告主要作者為本報獨家撰寫了署名文章。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世界銀行《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主編華里克·史密斯
大多數國家都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但中國、印度和烏干達的成就最為顯著。中國在過去20年的增長速度是史無前例的,4億人口得以擺脫貧困。印度自1970年以來平均增長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烏干達從1993-2002年期間實現的增長率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增長速度的8倍,大幅度減少了貧困。
《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改善投資環境,促使人人受益》指出,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取得的進展,投資環境指的是給予企業進行生產性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和擴大生產規模的機會和激勵。世行最近發布的《2005年全球經營環境報告》凸顯了由於陳舊過時或設計不當的監管制度強加給企業的沉重負擔。《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表明監管是一個更廣泛的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並列舉出可供政府選擇的改善投資環境的戰略。
在追求利潤的驅動下,各種類型的企業———從農戶和微型企業主到本地製造業企業和跨國公司———都在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創造著增加收入所需要的大部分工作崗位。它們提供著提高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資和服務。它們繳納著用於衛生、教育及其他服務的公共投資所需要的大部分稅金。但是,這些貢獻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環境的好壞。政府通過製造不合理的風險、成本和競爭障礙而對投資環境造成破壞,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政策性風險會影響商機和打擊投資熱情。報告援引對53個國家3萬多個企業所做的調查說明,對於政府政策的內容和執行的不確定性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宏觀經濟不穩定,監管的隨意性,對產權缺乏保護,這些都增加了風險。在瓜地馬拉,近90%的企業認為對監管規則的解釋是無法預見的,在孟加拉,80%以上的企業對法院維護他們的產權缺乏信心。僅靠提高政策的可預見性一項就能使現有企業新增投資的機率提高30%。
政府還使企業背負上沉重的成本,致使許多潛在的投資項目無利可圖。各國的企業都對稅收怨聲載道,但是稅收往往並不是最大的負擔。由於合同執行不力、基礎設施不可靠、監管規定繁瑣以及腐敗犯罪所造成的成本能達到銷售額的25%以上,換言之能超過企業正常納稅額的3倍。
競爭障礙會扼殺企業創新和提高生產率的熱情,而這些是長期增長的關鍵。報告表明增加競爭壓力能夠把創新機率提高50%以上。然而,不合理的監管障礙普遍存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遏制企業反競爭行為仍然缺乏力度。
有些國家在處理這些問題方面進展更快,這不僅僅是資金問題:許多改進措施幾乎不需要預算,而且加快增長會帶來納稅收入的增加。這也是政府如何解決政策失誤的深層根源的問題。他們需要遏制腐敗和其他形式的尋租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會產生政策扭曲和抬高成本。他們需要培養政策的公信力,給企業以投資的信心。他們還需要培育公眾的支持,使改革能夠得以實行和持續,並保證他們的政策回應適合本國的實際。
這個議程是具有挑戰性的,但並不要求一蹴而就。從最重要的制約著手,堅持不斷做出改進,就能取得顯著成果。中國從加強農村產權保障入手,然後推廣到其他經濟部門,盡管在基礎設施和金融部門仍面臨挑戰,但在投資環境的大多數領域都在持續推進改革。印度首先是減少官僚程序和貿易限制,然後接著解決其他長期存在的問題。烏干達在投資環境的多個領域做出了改善,從貿易和稅制改革到縮短企業注冊所需時間。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對優先重點進行評估。但是堅持不懈,而不是力求完美,這才是關鍵。
隨著人口增加,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應成為發展中國家政府的首要任務。國際社會也應提供更多的幫助。發達國家的貿易限制和其他市場扭曲現象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減少這些限制可以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可觀的收益,其價值相當於用於改善投資環境的外援資金總額的4倍多。不過援助也是需要的,援助的規模應擴大,效益應提高。
5. 廣東經濟怎麼發展起來的
廣東的經濟主要還是靠對外改革開放的,招商引資發展起來的。
6. 廣東省的經濟為什麼能發展得這么快呢
因為廣東省的人口比較多,而且有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廣東。
7. 為什麼廣東的經濟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廣東一直都是東南部諸省中的龍頭經濟強省,不過為什麼他們能夠一直保持高效的發展速度。自1989年據國內GDP首位之後,便能夠持續蟬聯29年全國第一的水準?當然如果沒有意外的化,廣東未來的GDP水準將會繼續持續保持在龍頭的位置。同樣是身處東部、同樣是靠海,為什麼廣東省能夠成為第一位,他們經濟強大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也正是因為香港澳門的加入,使得他們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契機。雖然沒有擁有長江口的宏觀經濟效益,但是他們的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同樣非常喜人。不過雖然仍舊是中國最為重要的高新技術和實業省份,但是廣東省本身也正在不斷的想辦法加強經濟發展,拉大自己的經濟優勢。未來經濟發展喜人的他們,將會在未來又怎樣的發展趨勢?
8. 廣東經濟比內地經濟發展快的原因
地理位置:自然位置好,緊臨港澳台,東南亞,交通發達,陸水運條件都很好回,外來答人口多,勞動力充足廉價,政策好,改革開放重點照顧對象,氣候較好,溫度適宜,珠江冬天至少沒有結冰之說,人也有經商頭腦,潮商也是三大商幫了。
貿易情況:在這種全球貿易的時代,靠近海邊的地區,只要制度不那麼倒行逆施,都會迅速發展,因為海邊上既能搞陸運又能搞海運空運。改革開放之後,政策上終於有點靠譜了,所以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政策靠譜,所以政策只是個必要條件,不能說主要是靠政策。
9. 廣東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特點和優勢是
根本特點:國際化
優勢:是沿海對外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