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價格下跌對經濟的影響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說當先我的看法吧,對國內,這是個利好,這幾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超過60%的呀,而且逐年增長。你說好不好,大家運輸成本降低了,直接利好需要大型運輸的製造業呀,製造業才是國家的根本,這個角度是好事。但是降價要有個度呀,小幅度的降價在世界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等於全世界放水,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但幅度大了,嘿嘿~~~看看吧,網路爆料,104美元/桶是俄羅斯的財產供應平衡線,但現在降到90以下了,以後到80、70咋辦?俄羅斯被迫便宜與中國簽訂天然氣大單呀,同時俄羅斯不用美元了耶,與中國、高麗棒子、什麼斯坦、什麼利,先後6個國家直接盧布交易,你看吧,不是中國要驅趕美元,人家也干呀,在前面的金磚國家銀行上更甚了。好吧不用美元了,美國怕嗎,不怕呀,你看現代的文化、技術等等創造力都在美國,人家走在世界前列,人家擺脫石油了呀,還通過兩年時間就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了,別人還有製造業基礎呀。
雖然石油價格下跌,有利於全球經濟恢復,但是過分的下跌,會給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阿聯酋等)重大打擊,經濟影響下,便宜了不賣給你,你不一定夠用呀,你還是發展緩慢,能源價格不能長期下跌,並且大幅下跌,那些應為政治干預經濟的人真可恨。
B. 油價下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3、為擴大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機遇
石油儲備在戰略保障上的意義不言而喻。國際能源署規定一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安全線」相當於該國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根據估計,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加上商業儲備)為70天左右,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更低於石油凈進口國平均172天的現有水平。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根據預測,到202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超過65%、到2030年將攀升至75%。國際能源機構(IEA)也發布報告稱,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國際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儲油好時機。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037萬噸(約為717萬桶/日),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增長13.4%,刷新了有記錄以來的單月進口量最高紀錄。2014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了將近10%,達到3.0838億噸(約為23億桶)。
4、加快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中國對國際原油價格沒有絲毫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準價都是以期貨市場來定價,推出我國原油期貨,爭取原油定價權的呼聲已持續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後續具體上市時間將擇機對外公布。目前的低油價時期,是推出原油期貨、建立定價影響力的有利契機。未來「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會為原油的價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著中國在獲得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強化了通縮預期
2014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3%,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低於2%;PPI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6%,連續34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擔憂。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種,還是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價格下跌,不僅意味著輸入性通縮增強,還會拉低中國國內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價格,帶動整個物價水平下降,可能進一步強化我國的通縮預期。
2、不利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
石油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近年來,油價高企,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進入激勵,並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如果國際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運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場需求,將可能會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擠出效應,尤其是對正在大規模進行商業化階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場環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更會加速產生擠出效應。同時,低油價可能會帶來全社會增加石油消費,高耗能產業獲得復甦機會,不利於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也不利於節能減排和生態治理。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石油類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國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業的產量和產能
石油價格長期低位運行短期內將降低石油企業產量,長期內減少產能。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甚至是下跌,會降低石油行業的利潤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價格跌破成本,還會導致石油企業虧損。短期內,石油行業企業為減少損失會減少產量。在長期內,將會減少石油產能,甚至會使得部分石油行業的企業退出,並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石油行業相關的人才、技術、要素市場發展。
三、中國應抓住油價下跌的機遇
首先,應藉此契機全面推進石油及相關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的增長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計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長支撐,而不是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石油工業要實現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根本出路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其次,應逐步完善石油的戰略儲備、商業儲備和資產儲備布局,對沖國際油價波動的系統風險。我國作為世界石油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在油價持續下跌時期,應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資產的股權多元化投資,而不僅僅是綠地投資。同時逐步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形成石油全球資產多樣性組合對沖系統性風險;再次,應做好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和推廣工作。在石油跌價之時,加快煤炭能源結構的轉型,鼓勵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大天然氣能源站、光伏電站、風力電站等新能源建設,以便在未來石油價格再一次高漲之時,充分發揮能源補充作用;最後,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國際油價下跌時,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在商業合作中話語權有所增加,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與俄羅斯、中亞與東南亞國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在逐步降低對中東國家油源過度依賴的同時,加快推進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緬等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辟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
C. 油價下降對經濟影響
油價的變化毫無疑問會在石油凈進口國和石油凈出口國間出現分配效應。全球油價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是這無法表達國家之間的非對稱影響。一句話,當油價下跌時,石油凈進口國是贏家。原因有實際收入增加和最終商品生產成本的下降。石油凈出口國會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實際收入下降和石油生產利潤的下降。但是對於石油凈出口國的GDP的影響取決於其對於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
中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並且因為能源強度可以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相對較大的收益。油價下降會造成中國實際產出增加,CPI下降。通脹下降了,央行貨幣政策的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中國的原油進口在2018年12月1日達9,261.414千桶/日,相較於2017年12月1日的8,425.684千桶/日有所增長。2019年的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因此油價下跌將減少中國支出。
但是當石油進口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國時,其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更少。因為貿易雙方會受到對方經濟不景氣時產生的負面溢出影響。而經濟日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希望能源結構可以被優化。
總得來說,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
D. 石油等燃料價格下跌 會對經濟增長有什麼影響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降低工業能源成本,促進工業增速企穩。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石油消費大國,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但因為供給擴張而導致的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有助助於降低工業成本、改善工業生產。石油價格的暴跌,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其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止跌企穩,並緩慢回升。
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政府財政政策空間。原油價格下降,將能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費。低油價同樣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收入。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我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我國出口需求。
E. 說明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轉會帶來哪些影響
基本上來講每個行業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當油價漲每個行業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轉嫁給了消費者,物價也就自然漲了這樣CPI自然也就漲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資的漲跌,所以當民生物資漲瞭然後大家手裡的閑錢就少了,也因為物價漲大家對其他東西的需求也會降低,所以最後一句話就是原油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的最大影響是讓經濟蕭條^_^2004年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一5月份,原油生產7147.83萬噸,同比增長1.8%;原油進口4976.0l萬噸,同比增長37.6%;原油出口255.5萬噸,同比下降31.9%;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1868.3萬噸,同比增長1-5.7%;原油進口依存度為41.9%,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6月份,國際原油平均價格?布倫特現貨?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紐約原油期貨最高達到42.33美元/桶,創下紐約商品交易所1983年開始原油期貨交易21年以來的最高價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我國原油需求增加,進口快速增長,對我國經濟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當前國際石油需求變化的總體判斷?一?短期內國際石油供求關系總體寬松,但對我國石油消費增長需高度關注短期內,總供給能夠滿足總需求,不會出現石油供應大面積短缺的局面。據2002年統計,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427億噸,探明儲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費國年消費量為35.2億噸,世界十大石油生產國家年產量為35.9億噸,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餘。但是,對我國石油需求增加和進口石油快速增長應該給予高度關注。1995年我國石油消費1.58億噸,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國石油消費2.46億噸,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貿易量為20億噸,我國原油進口0.9億噸,佔世界的4.5%,占我國原油消費總量的34%。我國石油消耗在逐年遞增的同時,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將達3.2億噸,屆時石油進口量將達1.6億噸,石油需求在較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在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比重上卻達不到0.1%。中國需要採取積極策略,從國際價格的被動承受者變為積極影響者。?二?全球石油價格將維持高價位當前驅動國際油價持續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世界經濟復甦,石油需求增加。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發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預測報告顯示,世界石油需求將大幅度增長,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長1.8%以後,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過2%。國際能源機構?1EA?曾預測,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加100萬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調高到165萬桶/日,達7990萬桶/日。其次是OPEC繼續採取限產保價政策。特別是美元匯率走低,為減少損失,會繼續提高油價。盡管6月初OPEC部長級會議宣布分別於7月和8月增加200萬桶和50萬桶的原油產量,但實際增量有限,因為此前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實際已大量超產。隨著美元匯率的繼續疲軟,歐佩克國家提高油價的決心將更加堅定。第三是探明可採石油儲量不足。石油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資源。專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現在基本上都已被發現,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在石油產量遞減之後,石油供不應求即會出現。迄今為止,人類每天用油約8000萬桶,1年約300億桶。現在已探明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預計還有未探明的、開采困難大、成本高的石油儲量1萬億桶。未來開采新的石油資源將更加困難。第四是石油投機推動油價上漲。在供求關系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油市動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投機造成的。美元匯率對國際主要貨幣走低,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上的投機,使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油市背後的期貨投機常常是操縱油價漲落的黑手。石油期貨交易量目前約為現貨交易的好幾倍,據估計,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真正的需求方只佔交易總量的三成,其餘均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響。當前海灣地區和一些產油國國內局勢動盪,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國際主要產油國政局至今動盪不安,恐怖活動接連在世界各地發生,使主要產油國原油生產面臨隨時受阻的風險,從而嚴重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的穩定。專家分析,從總體和長期來看,油價下降將是短暫的,走高攀升是長期趨勢。從近期來看,被扭曲的石油價格經過市場的調節和各方力量的較量後將會緩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間將十分有限,預計將在每桶28~33美元之間上下波動。二、全球石油供應變化基本情況分析一是世界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許多機會。綜合各權威機構的分析預測,2002年世界油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分別為1427億噸和155.78萬億方米,當前石油剩餘可采儲量至少可持續供應39年以上,天然氣可供應61年以上。從國家分布來看,整個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119億噸,佔世界的78.2%,儲采比高達82年。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資源國的前六位。這6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的70.2%。二是20年內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區不平衡加劇。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費中心在移動,亞洲消費量劇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28億噸,2002年增至35億噸,20年間增長了7億噸,年均增長1.5%。其中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大地區2002年石油消費量為29.82億噸,佔世界消費量的84.6%。獨聯體各國經濟出現滑坡,石油消費量劇降,從1990年的4.2億噸,降至2000年的1.73億噸,下降60%。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石油需求劇增,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石油消費由1985年的5億噸增至2002年的9.92億噸,增長了4.92億噸,約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費增長量的67%。1992年以來,亞太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已超過歐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區,與北美、歐洲一起呈現三足鼎立之勢。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費國中有四個國家在亞太地區,其中中國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韓國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爭奪的熱點地區在中東、裏海、西非等地區。由於裏海、西非等地區石油儲量有較多的發現,處於石油生產的上升期,而且相對中東地區局勢相對平穩。裏海地區又靠近歐、亞兩個消費市場,因此,國際石油公司對上述兩個地區增加了投資,加大了勘探開發的力度。尤其是俄羅斯期望通過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國的地位,裏海地區是前蘇聯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羅斯也會加快該地區開發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預測,中東北非地區仍然是石油主要供應地區;中亞裏海、西非地區石油供應將處於上升時期,作為非歐佩克的俄羅斯在石油市場將舉足輕重;中南美石油供應國的地位將下降。四是世界中長期油價將在波動中逐步有所上升。歐佩克的預測根據其油價目標並按2000年美元價值,預測油價在2010年前將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後逐漸升至30美元/桶。三、油價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油價的大幅上漲對發達國家經濟影響較大,因為石油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大,單位油耗高,其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經過兩次石油危機的洗禮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抗油價上漲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傳統工業在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的比例下降,單位GDP油耗大幅減少,防範石油危機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發達國家正處在工業化時期,節能和替代能源發展慢,單位GDP油耗較高,經濟增長對高效優質的石油依存度較高,且防範石油危機的能力較弱,高油價對其經濟的沖擊也比較大。在歷史上的兩次石油危機中,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受沖擊的程度大於不發達國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價漲到將近40美元/桶的高價時,發達國家經濟受影響程度卻明顯減小。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卻深受其害:債務危機、政府危機、社會危機、動亂等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不斷爆發,油價的大幅上漲對加速加深這些問題的爆發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權威機構估算,油價上漲10美元/桶,並在這個價位上保持一年,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的影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發達國家的3倍。我國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介乎自給自足型國家與消費國之間。由於目前我國石油凈進口量只佔國內石油消費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仍可劃為基本自給自足型國家。油價的變化對類似我國?既是石油生產國,又有一定量的石油進口?的國民經濟的影響可用下圖粗略的表示。從國民經濟的三個因素消費、出口和投資看,油價上升將使其消費和投資減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國民經濟受到不利影響。相反,如果油價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將使其石油工業受到嚴重影響,因而影響國民經濟?,將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有關專家對我國1993~2000年的GDP、石油進口數量和價格波動進行了綜合分析,分析結果認為:油價每上漲1%並持續一年時間,將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平均降低0.01個百分點;1999年國際油價上漲10.38%,影響我國GDP增長率約為0.07個百分點;2000年國際油價上漲64%,影響我國GDP增長率0.7個百分點,按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8.8萬億人民幣計算,相當於損失600億元人民幣以上。從經濟發展來看,高油價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是不利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石油漲價10美元/桶,亞洲經濟增長速度下降0.8%。從進口方面來看,油價高,石油進口越多,外匯支出越大,我國每年進口石油約用匯350億美元,是我國外貿逆差主要因素。從出口方面來看,石油價格越高,下游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響。從交通運輸來看,石油價格越高,成品油價格上升,運輸成本增加,推動生產資料及消費品價格走高。總之,石油價格上升對我國國民經濟總體是不利的,但在當前影響不是很大。若對石油依存度繼續提高,影響會越來越大。
F. 石油價下跌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會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的石油需要進口 國內的產能不夠自己的消耗
如果石油價格下跌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的錢流向外國的會減少
也就是說了留在國內的會增多
當然會促進整體經濟發展
我說的很簡單 但是這個意思
G. 原油價格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H. 油價下跌=經濟蕭條嗎
當前蓖麻籽在我國的價格情況我沒怎麼關注,但是由於蓖麻籽作為許多工業品原材料的一份子,因此我們可以等價地把它看成是一種類石油,它的價格必然間接的受到國內油價的影響。下面就從分析國內油價趨勢來引出蓖麻籽的價格走勢:
中長期來看,國內的油價是要跟隨國際石油行情走的,國際油價隨著美元幣值的波動而波動,美元貶值,必定大漲油價,而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取決於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目前看來,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的沖擊,未來存在許多許多不確定性,這將導致油價上漲存在較大壓力。而國內,目前油價水平在國家的控制之中,但隨著國內油價漸漸跟國際接軌,油價下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國際油價跌掉一半。
蓖麻籽作為類石油產品,在石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它是不會跌的。當然這只是從某個角度上講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蓖麻籽並不等同於石油,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蓖麻籽是可再生的,並且蓖麻籽生產的分散性決定了其行業不太可能形成壟斷局面,所以它的價格更多的是由市場價值規律來決定:即當石油價格大漲帶動蓖麻籽價格大漲時,蓖麻籽的市場供應量必然也會大增,一旦石油價格回穩或調整,蓖麻籽價格將大跌,跌幅將遠超過石油調整幅度。這就是市場機制的盲目性缺陷。
最後,經濟蕭條,總需求下降,造成投資引誘不足,一旦投資不足,原材料價格必定 會受到影響,不過在當今國際原材料價格普漲的大背景下,這個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I. 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有問利弊
中國是石油進口國,而且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絕對是利大於弊,而且是遠遠大於弊的事情。
J. 西方經濟學全球石油價格暴跌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隨著當前油價下跌,這對於中國經濟有三點直接利好:
首先可以為陷入資源飢渴的中國經濟削減成本,
其次意味著中國作為最大買方在國際市場有了更多話語權,甚至對天然氣等其他資源的國家合作也有正面影響,
最後從國內角度而言,石油價格下降意味著通脹壓力進一步釋放。
目前國內CPI已經達到五年最低點,為未來貨幣政策等經濟領域政策留出了更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