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國家外匯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不是控制經濟過熱
一是控制的熱錢,遏制投機資金鑽人民幣升值的空子。
二是宏觀調控的需要:外匯進入國內,要在國內使用必須兌換成人民幣。
本來人民幣是一種購買力,和市場上的商品總量是對應的。但大量的外匯進入國內,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國家就需要投放人民幣。而因為外匯兌換投放的人民幣沒有對應的商品,由此就會引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Ⅱ 我國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的利弊怎麼降低外匯儲備
在計劃經濟時代,外匯儲備有穩定我國貨幣的作用,到了改革開放時代,外匯儲備可以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到如今,外匯儲備成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負擔。好了,言歸正傳,外匯儲備在經濟發展中的好處:一、有助我國企業境外投資;二、有助我國企業進口國內緊缺物資;第三、有助穩定我國貨幣;第四、有助我國抵禦金融風險;第五、有助我國抗擊國際金融風暴。外匯儲備太高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增加與貿易國之間的摩擦;二、使本國貨幣市場中的外匯占款比例上升,從而導致境內通貨膨脹;三、加劇本幣對外幣升值壓力,進而壓縮本國出口行業生存空間;四、增加就業難度;五、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負資產。降低外匯儲備的辦法很多,減低使用本國資源,轉而購買境外資源例如石油、礦產、糧食等;增加境外投資途徑;鼓勵國民走出去。
Ⅲ 匯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用100單位外幣作標准,折算成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1998年9月,100美元可兌換827元人民幣。匯率是聯結國內外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一條重要紐帶。外匯匯率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動。匯率的變動包括本國貨幣貶值和升值兩個方面。本國貨幣貶值對經濟影響如下:
(1)本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帛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外國貨幣購買力相應提高,貶值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2)本幣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貶值後,一國的貿易收入往往會得到改善。整個經濟體系中外貿所佔比重會擴大,從而提高本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同國外產品競爭。貶值對物價也有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抖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升,貨幣貶值對物體的影響會逐漸擴大到所有商品,引發通貨膨脹。
(3)本幣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會對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但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可見,引起貿易戰和匯率戰,並影響世界經濟的景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首先從泰國銖貶值開始的。1998年日元對美元比價持續下跌,降到八年來最低點。這對對亞洲各國無疑是一個學生沉重打擊,而且在美國的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中國政府庄嚴宣布:人民幣不貶值。這既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承擔著相應的國際義務一責任,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Ⅳ 中國的外匯儲備越多,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越有利
錯誤的觀點,就象錢存銀行,不流動有P用。別人用我們的錢發展,我們拿別人的錢存哪數著玩。
Ⅳ 外匯匯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更多的國家或居民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這使得人民幣具有了變相的舉債功能,即我們只要多支付人民幣,就能夠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經濟資源,獲得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支配使用權。通過升值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不僅有利於吸收海外資源,而且會緩解國內資源瓶頸。中國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不僅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也使中國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 絕大多數反對人民幣升值的人士都拿日本做例子,認為日本經濟持續十多年的低迷就是日元升值造成的。這種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其實造成日本經濟持續十多年低迷的真正元兇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股票市場泡沫和房地產泡沫。東京日經平均指數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38915.87直線下挫,到2001年9月10日跌至10195.69點的最低記錄,10年間東京股市損失市值達300萬億日元以上。日本地價也從1992年以後持續下降,到2001年初商業用地價僅為1999年9月的18%,居住用地價比峰值時期下降了約70%,蒸發掉的資產總值約為800萬億日元以上,相當於2002年日本實際GDP的1.6倍。泡沫破滅導致企業負債惡性膨脹,金融機構不良債權急劇增加,世界性技術進步加劇了過度設備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使日本經濟陷入嚴重的供給過剩。 但人民幣大幅升值對經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並不足取。 (1)總體上說,本幣貶值更有利於經濟較快增長。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雖然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功不可沒,但人民幣貶值的作用也絕不可小視。戰後美國的經濟擴張及上世紀90年代經濟持續高增長,美元貶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技術、品牌、質量等)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 (2)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威脅。截至2007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5282億美元,外匯儲備也是存在機會成本的,將外匯儲備用來投資可能帶來的綜合收益就是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此外,保持大量超額外匯儲備還要承受美元貶值可能造成的匯兌損失。 (3)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出於逐利的本能,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吸引大量境外熱錢的湧入,尤其是在大幅升值的預期下。熱錢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將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推高股市和房地產價格,造成泡沫的「膨脹」,為日後金融市場的動盪埋下禍根。 在一般人的思維定式中,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出口的下降及進口的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貿易順差的減少,然而從2005年匯改後這幾年的進出口數據看,盡管出口增速逐年下降、進口增速逐年上升,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很小,並且貿易順差還呈加速增長態勢。換言之,人民幣升值對外貿行業的影響並沒有人們先前預期的那麼大,人民幣升值在理論上的弊端並沒有必然成為現實。 出現這一背離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不是人民幣升值單一因素起作用,如中國廉價剩餘勞動力供應充足,勞動力素質提高、技術進步導致生產效率提高,同時也與進出口貿易結構及企業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有關。國內有學者曾就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進出口影響進行分析,得出我國中長期出口產品價格需求彈性為-0.857932,就是說人民幣每升值1%,出口數量就會減少0.857932%,但是由於出口價格提高的幅度超過了出口數量減少的幅度,出口金額反而提高,人民幣升值3%促使出口增加0.43個百分點,隨升值幅度增加,出口增幅也擴大,升值30%後出口增加4.26個百分點。
Ⅵ 中國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中國每得到一美元就會把它作為外匯儲備存到央行里,並且把這一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給廠商,造成每年人民幣的過度發行,貨幣過多會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中國出口形勢會下降,打擊出口行業,經濟下調,迫使政府籌資(印鈔票)投資,拉動經濟,這樣反復循環,經濟很可能在某一時點進入滯漲階段。大量單一的外匯儲備會增加外匯風險,美國不斷對人民幣的貶值,實際上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大量縮水,至今已經貶值超過20%,外匯儲備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實際上也是中國和美國博弈的籌碼,中國如果在東南亞大量減持、拋售美元,對於美元霸主地位必然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導致美元破產。外匯儲備還可以防範金融危機的沖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香港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大陸政府緊急動用500——800億的外匯儲備使得香港挺了過來,外匯儲備也是一個主權國家財富的標志,是一個國家對外投資的資本
Ⅶ 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Ⅷ 外匯儲備與中國經濟的關系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
Ⅸ 中國外匯儲備與經濟增長關系
大致上說,經濟增長,外匯儲備會增加,外匯儲備會增加也會促進經濟增長
Ⅹ 請問外匯為什麼不能用於國內經濟發展高手通俗地解釋下
中國的法定流通貨幣是人民幣。
如果一個國家可以通行幾套貨幣
那麼一個國家就負責印刷錢,其他什麼都不幹,另一個國家就起早貪黑幫這些人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