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央行縮表對股市影響有哪些
央行事實上的還債行為,就是當企業拿人民幣來購匯,或者政府回購債券時,繳回原先央行印出的人民幣。簡單理解,就是「注銷」了原先發行的貨幣。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此次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直接劍指房市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因此,此輪縮表的節奏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房地產市場。盡管股市短期內難以獨善其身,但打擊各種制度上的套利,將最終有利於股票市場長遠發展
『貳』 中國央行的:縮表,是什麼意思
減少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目前主要指縮減資產規模,進而導致流動性減少。
央行縮錶行動已開始 美聯儲的縮錶行動尚未開始,中國央行的縮錶行動已經悄然展開。 3月央行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央行已經在快速縮表。3月份,央行總資產較上月下降8000億,雖然當月外匯占款僅減少500億左右。3月央行公開市場凈回收流動性1330億,同期央行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債權減少7750億,為近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收縮。 從總資產規模來看,1月末中國央行的總資產是34.8萬億元,2月末下降到34.5萬億,3月末則下降到了33.7萬億,短短兩個月下降1.1萬億,降幅達到了3%。
『叄』 何為央行的是"縮表"和"擴表
當前主要是指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縮小(或擴大),即央行減少(或增加)從市場上購買資產(比如各種票據)的數量,相應地減少(或增加)市場里流動性的大小(就是錢的多少)。
『肆』 中國央行的「縮表」是什麼意思
所謂央行「縮表」,是指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行為。央行調節資產負債表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確定基礎貨幣(原表科目為「儲備貨幣」)這一科目的數額。
『伍』 當下我國央行報表縮表的原因
我國央行報表縮表的原因,就是美國縮表,中國是對美國縮表的應對,所以跟隨美國縮表。
伴隨美聯儲縮表進程提上日程,國內投資者對我國央行縮表的討論也日益增多。2017年2月和3月,我國央行總資產余額連續兩個月下降,降幅超過1萬億,中國央行的縮表似乎已經初現端倪。
『陸』 中國央行的:縮表,是什麼意思
所謂縮表,即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也就是資產和負債要同時減少,資產方面減少當時買來的債券和MBS,,而在負債端收回美元。
縮表是指中央銀行減少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行為。美聯儲通過直接拋售所持債券或停止到期債券再投資的方式,可實現對基礎貨幣的直接回收,相對於提高利率,是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
『柒』 信貸緊縮還會帶來多少未知的風險
央行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回應了市場廣為關注和討論的央行「縮表」。央行報告稱,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復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准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鬆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
總而言之,中國的很多問題都與國外不一樣,此所謂特色。但是,中國當下選擇縮表,與其說是不情願而為之,不如說是不得不為之。
『捌』 央行縮表對股市影響有多大
縮表即資產負債表縮小,簡稱縮表。我們簡稱縮表的時候不需要註明是負債縮小還是資產縮小,資產負債表是同增同減的。只需要註明是擴表還是縮表即可。
縮表,即資產負債表縮小,簡稱縮表。
小號開張,客官來存銀子,存白銀一百兩,掌櫃給開具一張銀票,憑票即兌一百兩白銀。此時,地窖里多了一百兩銀子,這就是票號的資產,而開具出的銀票就是票號對客官的負債。資產負債表是同時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時候,不需要搬動大量銀兩,可以直接支付銀票即可。如果持有銀票者去票號兌現白銀,則從地窖里取出白銀,銀票銷毀,此時資產減少白銀,負債的銀票也取消了。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
這叫資產負債表縮小,故而我們簡稱縮表的時候不需要註明是負債縮小還是資產縮小,資產負債表是同增同減的。只需要註明是擴表還是縮表即可。
所謂的央行縮表,既可指資產方的收縮,也可指負債方的收縮。雖然從復式記賬會計恆等式的角度來說,資產和負債兩邊永遠相等。但資產或負債中不同分項的變化,其政策含義卻並不完全一致。因此,「縮表」未必總是等於貨幣政策收緊;反之,「擴表」也未必總是對應於貨幣政策轉松。
除黃金和其他資產外,央行資產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國外資產,二是對政府的債權(包括對政府的貸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債券),三是對銀行的債權。這三類資產的減少均可能導致央行資產規模的收縮。
在中國,外匯資產是央行的主要資產。在2014年以前,受經常賬戶和金融賬戶雙順差的影響,央行外匯資產不斷積累。然而,在2014年後,隨著金融賬戶逆差的擴大,央行外匯資產規模出現了下降。
面對外匯資產的下降,中國央行有兩種選擇:一是通過降低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這種情況下,央行的負債規模可能隨之下降,央行的總資產規模出現收縮,即出現「縮表」;二是通過擴大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來彌補外匯資產下降,也就是更多通過逆回購、PSL、MLF、SLF、SLO等方式來注入流動性。考慮到流動性需求會隨著經濟規模擴張而自然增長,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幅可能超過外匯資產的降幅,此時往往表現為央行的「擴表」。
第一種情況的典型案例出現在2015年。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資產端,外匯占款累計下降近1.4萬億元。為應對外匯占款的下降,央行於2015年4月和9月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總資產共計下降約1.6萬億元。
在此期間,盡管央行資產規模出現了明顯的收縮,但准備金率的兩次下調釋放了大量流動性。這種情況下的「縮表」顯然無法與貨幣政策的緊縮對應上。
第二種情況則是2014年之後更為常見的情況。隨著2014年後外匯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貨幣。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匯資產累計下降4.8萬億元,而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累計增長接近6.8萬億元,此時,央行是「擴表」的。
然而,與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種「縮表」行為相比,以公開市場操作、MLF等所進行的「擴表」,其顯然具有更強的緊縮意味,因為公開市場、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動性不僅期限較短、需要商業銀行提供抵押品,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資金成本。
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總資產從4.5萬億上升到了33.7萬億,上漲6.4倍;而上證指數僅僅從1491點上漲到3222點,僅1倍多的增幅。總體上看,兩者沒有多少直接關系。
就央行總資產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2015年以前,基本穩定上升,2015年後則出現了明顯的下跌以及隨之而來的上升和震盪。這基本上與2015年開始的人民幣快速貶值、外儲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顯放緩直接相關。
2015年起,央行的資產規模似乎和股市呈現了更加明顯的關系(如果計入今年4月份的數據,應該看得更明顯,但央行暫未公布)。而若沒有股災以來的國家隊救市干擾指數,兩者關系可能更為直接。這兩年,兩者在總體上漲跌態勢接近,而股市的變化基本滯後央行的資產規模變化1-2個月。這種關系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嚴重!
今年以來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總資產約33.7萬億元,相比於1月的34.8萬億元,下降了1.1萬億,降幅3.13%。這可不是小數。因為央行印出的鈔票都屬於高能貨幣,在現實中流通起來會有個乘數效應。按目前的5.4倍乘數估計,相當於縮減了近6萬億人民幣。
可能有人認為是這是外儲下降的結果。外儲下降當然是事實。1月的中央銀行外匯占款余額約21.7萬億,3月份約21.6萬億,下降約0.1萬億。相比於總體資產規模的下降佔比10%都不到。因此,從年初以來的資產負債表縮減和外匯占款並無直接關系。(理論上,即使外匯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發貨幣來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規模)
從資產負債表的明細科目上看,「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從1月的9.1萬億下降到3月8萬億,恰好下降1.1萬億。看起來整體的規模縮減主要來自於借給銀行的錢少了。這和近幾個月連續上調逆回購利率,以及加強金融業監管、控制房價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討論過:
2、3月份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手段,屢屢調高逆回購利率,已基本宣告寬松時代也將轉向。但這還不夠,總量上控制了,結構上也要打擊金融系統和房市系統的套利。因為銀行理財資金和保險資金都是房市和金融系統套利的最便宜資金來源。……土根和銀根的結合,是控制房價,同時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的完美組合!
——《中國經濟巨艦轉舵開始》,2017/4/21
可以基本推斷,此次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直接劍指房市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因此,此輪縮表的節奏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房地產市場。盡管股市短期內難以獨善其身,但打擊各種制度上的套利,將最終有利於股票市場長遠發展。
『玖』 美聯儲縮表對我國利率市場有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縮表。
美聯儲縮表對中國有何影響?
所謂表就是指的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資產和負債是要相等的,美聯儲的資產無非是黃金、債券和MBS等等,這其中不少都是QE期間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而他的負債就是印出去扔到市場上的美元。而所謂縮表,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資產和負債要同時減少,資產方面減少當時買來的債券和MBS,而在負債端收回美元。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很顯然就是市場上的美元少了,而債券和MBS多了。有人說不對啊,美元少了應該更貴啊,怎麼美元反而下跌呢?
這個外匯市場沒那麼絕對,美元少了美元確實應該更貴,但美元少了必然引發資產價格下跌,經濟活力下降,對美國的經濟是個打擊,而美元說白了又是美國經濟給全世界打的白條,所以美國經濟不好,美元的實力也本應下降。所以貨幣既是商品,也是債務。應該物以稀為貴,但如果一個人開始變窮了,他的欠條本能的也會信用下降。所以相當的復雜,而我們觀察,去年美元對於利率更加敏感,只要一說加息美元就漲,而自打去年底之後,美元就不對加息敏感了,可能是預期太明確了,後面還有9次加息。也就不當回事了。反而美元更關注縮表和加息對於經濟的影響。
那麼有人問了,美聯儲縮表,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個影響太大了,簡直性命攸關!
美聯儲縮表對中國有何影響?
我們還是先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裡面有什麼,央行的資產主要有黃金、外匯、債權等等這些東西,而負債就主要是發行出去的貨幣了。資產越多貨幣發行也就越多。還是那句話資產和負債必須相等,那麼這幾年央行為什麼發行了那麼多的貨幣呢?說白了就是外匯太多了,外匯儲備一度高達3.8萬億美元,這么多錢進來在外管局換成人民幣進場,所以央行就得印出相應的人民幣扔進國內,造成了貨幣超發。資產價格膨脹。人民幣的十年升值路,就是資產價格膨脹的十年,最主要的代表就是房子。
但到了2014年事情改變了,人民幣對外貶值了,外匯儲備開始下降,央行的資產開始減少了,負債也要相應減少,2015年的時候,央行實際上實現了資產負債表的收縮,結果出現了什麼情況,大家可以參考股市。這是一個巧合嗎?
也正是這個時候,老齊開始看房子的拐點,覺得如果按照事情的發展,房子的資產價格會下跌。但萬萬沒想到,我們2016年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現象,外匯再減少,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在增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就是耍滑頭往粥裡面多兌水,2016年初大量的信貸投放,用債權等資產規模的增加,對沖外匯的減少。這下就壞事了。下半年美元一升值,人民幣就急速貶值。而且國內資產泡沫極具膨脹。企業杠桿增加,居民杠桿增加。外匯大比例流出。
央行資產中的外匯,就是美聯儲的負債,如果美聯儲縮表,那麼美元減少,央行的外匯資產也會下降,所以本應該就是央行也開始縮表,如果拒絕縮表,就會造成2016年這樣的現象,馬上就是資產價格膨脹,然後外匯大比例流出。這事完全不可逆,除非你能影響美國,讓他們不縮表,但這幾乎不可能。隨著外匯流出,國內的如果央行還不縮表,那就只能是繼續往裡兌水,兌水到最後就是沒有米而全是水,也就成了委內瑞拉。
如果央行也跟隨縮表呢?必然隨著外匯縮減基礎貨幣,就是2015年的情況,資產價格下跌,哪個泡沫大,哪個就跌的狠,因為人民幣說白了就是央行的負債,多印錢的時候說白了就是貴的時候借給你,然後等便宜了還,所以貸款買房的人都發財了,而縮表回收貨幣的時候剛好相反,便宜的時候借給你,等人民幣貴了再讓你還,這就會變得相當的慘烈。
當然我們還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把中國經濟從低谷拉起來,繼續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從而讓外匯掉頭,從持續流出變成持續流入,跟美國搶資源中勝出。人民幣重新回到對外升值的軌道。也就是所謂的用發展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另外一條路就是盡可能的避免縮表的殺傷力,要賠賠你的,我的錢要先保護好。所以我們看到這幾年其實做的一個事情就是把債務轉移,無論是債轉股,地方債置換,又或者用個人住房按揭置換高風險的開發貸,全是這個思路。等債務置換的差不多了,用行政手段鎖定流動性,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你成了接盤俠,而且是被捆綁的接盤俠,我們就能踏實縮表了。
2016年這波上漲後,無論保匯率和保房價都已經是徒勞的。
保房價,國內經營環境變差,大量資金外流。最後就是委內瑞拉,窮到後來,資產價格自然也是崩塌。
保匯率,縮減國內貨幣,國內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也必然大量熱錢出逃,外匯也會大幅減少。
所以一切都太遲了,只能減少傷害,期待美國自己先出問題。如果美國不出問題,我們就要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