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咸陽的經濟發展

咸陽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20:52:34

A. 咸陽市的經濟發展趨勢

網上有很多很多,我不用復制,粘貼了。我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說:
緊跟社專會前沿,國家支持重點發展的「屬西咸新區」。「西」只的是西安,「咸」只的是咸陽;西安咸陽原本在陝西關中地帶,路程12公里。
經濟發展趨勢更佳。從秦朝古都咸陽看來,咸陽一直是較為超前。
咸陽成立了,經渭新區、灃渭新區,緊跟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從能源、輕工、農業、林業等有著發展的趨勢,現在兩新區,從科教、科技產業、紡織、等方面較為突出。
總之——今 咸陽 的經濟發展是緊隨社會的,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會融入到西鹹的大經濟中去。

B. 咸陽市與渭南市相比的經濟狀況等一系列。。。

咸陽市統計局
2015年3月13日

201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化解「三期疊加」新壓力,積極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促開放、優環境、惠民生等工作,實現發展新跨越,全市經濟總體運行平穩,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有優」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2077.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1.72億元,增長5.0%,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5%;第二產業增加值1219.88億元,增長13.5%,佔58.7%;第三產業增加值535.73億元,增長8.2%,佔25.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1971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約為6833美元。全市縣域經濟平均規模123.28億元,比上年增加12.92億元。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68.3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3%,比上年提高0.64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86.48萬畝,比上年下降2.0%。其中,夏糧335.55萬畝,下降0.2%;秋糧250.97萬畝,下降4.2%。棉花種植2767畝,下降1.4%。油料種植36.11萬畝,下降1.4%。蔬菜種植138.16萬畝,增長2.8%。
全年糧食總產184.14萬噸,比上年減少5.29萬噸,減產2.8%。其中,夏糧產量95.78萬噸,增產7.7%;秋糧產量88.36萬噸,減產12.1%。其中,主要糧食產品中,小麥產量95.64萬噸,增產7.7%;玉米產量84.44萬噸,減產12.4%。全年棉花產量130噸,與上年持平;油料產量4.77萬噸,增長14.8%;蔬菜產量411.85萬噸,增產6.3%。

全年果園面積420.75萬畝,比上年增長1.2%,掛果面積342.23萬畝。其中,蘋果面積322.66萬畝,增長0.3%。水果產量561.73萬噸,增長2.9%。其中,蘋果產量461.6萬噸,增長1.7%。
全年肉類總產量21.87萬噸,比上年增長2.3%。其中,豬肉產量16.49萬噸,增長3.3%;牛肉產量1.49萬噸,增長3.2%;羊肉產量1.11萬噸,增長5.4%;禽肉產量1.66萬噸,增長0.4%。年末生豬存欄202.27萬頭,下降2.1%;生豬出欄229.76萬頭,增長2.9%。禽蛋產量11.21萬噸,下降0.2%。奶類產量80.99萬噸,增長2.4%。其中,牛奶產量70.05萬噸,增長2.2%。
當年造林3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7.31萬畝。零星(四旁)植樹849.66萬株,新育苗14.1萬畝。
全年水產品產量9300噸,較上年增長4.5%。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34.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不含軍工)912.83億元,增長14.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軍工)775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87.34億元,同比增長15.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123.23億元,增長6.5%;集體企業55.48億元,增長7.2%;股份合作企業4.56億元,增長12.4%;股份制企業2477.18億元,增長1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243.34億元,增長13.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83.55億元,增長17.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七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2813.81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能化工業1206.8億元,增長10.3%;裝備製造工業570.49億元,增長22.5%;食品工業505.32億元,增長21.7%;建材工業232.69億元,增長17.0%;醫葯工業125.3億元,增長16.4%;紡織服裝工業117.48億元,增長17.7%;電子工業55.72億元,下降1.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35個大類行業中32個比上年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279.1億元,增長18.2%;紡織業產值97.4億元,增長17.2%;通用設備製造業152.5億元,增長19.2%;專用設備製造業102.3億元,增長24.9%;煤炭開采和洗選業392.95億元,增長4.0%。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產值1031.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08.11億元,增長18.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176.52億元,增長31.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3.88億元,增長30.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44.23億元,增長13.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38.52億元,增長4.8%;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330.72億元,增長4.6%。
在統計的7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58種比上年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68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利潤總額317.21億元,增長16.0%;稅金總額216.79億元,增長27.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06戶,比上年增加20戶;建築業總產值547.51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03.27億元,增長0.4%。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簽訂合同額946.11億元,增長4.4%。全市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76.4萬平方米,增長17.0%。其中,新開工面積1114.57萬平方米,下降5.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92.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398.57億元,增長21.6%;跨地區投資42.78億元,下降6.0%;農戶投資51.08億元,增長0.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97.83億元,增長33.1%;第二產業投資786.32億元,增長14.3%;第三產業投資1514.42億元,增長25.0%。

全年民間投資1477.92億元,比上年增長45.0%,佔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9.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房屋施工面積1226.1萬平方米,增長4.1%。其中,新開工面積218.1萬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銷售面積218.6萬平方米,增長7.2%;商品房銷售額92.4億元,增長10.0%。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價格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50.29億元,增長22.7%。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98.18億元,增長14.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7.04億元,增長13.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66.91億元,增長16.3%;商品零售458.31億元,增長14.0%。在商品零售中,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4%,傢具類增長75.3%,建築及裝潢類增長34.6%,中草葯及中成葯類增長32.1%,日用品類增長34.3%,五金、電料類增長28.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7%,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4.3%,汽車類增長27.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0%。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海關口徑)35.39億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8.28億元,下降4.4%;進口7.11億元,下降9.7%。
全年引進合同項目274個,合同引進資金2856.56億元,實際完成投資762.65億元。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個,當年實際使用外資1035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0%。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3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6%;旅遊總收入230.0億元,增長15.0%。其中,接待鄉村遊客13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0%;實現旅遊收入7.5億元,增長25.0%。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1.25億元,比上年增長6.8%。
全年公路客運量757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14799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1188萬噸,貨運周轉量2017036萬噸公里。市轄區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641輛,公共汽車客運總量14632萬人次,實有出租汽車3275輛。境內公路里程1507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8.34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2.63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03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9.6億元,年末全市電話用戶達502.7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7.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45.45萬戶,行動電話中的3G用戶202.1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102部/百人,國際互聯網用戶達到64.02萬戶,增長12.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市財政總收入210.19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0.3%。其中,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5.3億元,同口徑增長16.3%。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58.2億元,增長6.4%;非稅收入27.1億元,增長11.5%。全市財政支出272.27億元,增長5.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含外資)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965.31億元,比上年增長8.5%;比年初新增153.64億元,同比少增87.53億元。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128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比年初新增137.6億元,同比少增29.0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0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比年初新增139.46億元,同比多增23.1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52.64億元、比上年增長6.6%,比年初新增15.57億元,同比少增27.8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60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2%,比年初新增105.83億元、同比增加28.92億元。金融存貸比為45.9%,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全市保險主體機構39家,其中產險公司20家,壽險公司19家。全年保險保費收入51.42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產險保費收入13.64億元,增長17.1;壽險保費收入37.77億元,增長9.4。全年保險業機構支付各類賠(給)付款18.03億元,賠(給)付率為35.1。其中,產險賠付6.61億元,賠付率為48.4%;壽險賠(給)付11.42億元,其中長期險給付10.63億元,給付率30.6%,比上年提高7.76個百分點,短期險賠付0.8億元,賠付率29.0,比上年提高6.68個百分點。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普通中學297所,專任教師26508人,在校學生28.13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37%。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3所,專任教師1570人,在校學生5.0萬人。小學1026所,專任教師22537人,在校學生30.67萬人。幼兒園893所,在園幼兒17.99萬人。
評審了咸陽市2013年度科學技術科技成果獎63項,其中,最高成就獎2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22項,三等獎32項。申報17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0項。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2049項,專利申請授權量1110項,其中發明347項。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21.7億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劇場、影劇院1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196.5千冊(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4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有線電視入戶率50.4%。
全市擁有醫院161家,衛生院197家,社區服務中心(站)101家,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醫院床位21508張,衛生院床位4285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床位534張,婦幼保健院(所、站)床位78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759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690人,注冊護士14141人。
全市共有體育場館31個。成功申辦省十六運,成為我省實行省運會申辦制度之後第二個承辦省運會的城市。全市共有372名體育健兒參加省十五運16個項目的比賽,以89枚金牌、總分8821.2分的成績位列於金牌榜、團體總分第六名。先後承辦了2014年國際搏擊金腰帶爭霸賽、中美籃球對抗賽、全國跆拳道錦標賽和全國女子足球聯賽等比賽活動。全年共實施鄉鎮健身工程90個,實施社區健身路徑工程15個,人均健身場地面積達到1.8平米。全年新增體彩網點22個,全市體彩網點達294台,銷售總量2.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
十一、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總投資18.9億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6.5萬畝,建設基本農田5.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5平方公里,解決飲水不安全人數50.3萬人。東庄水庫、亭口水庫、柏嶺寺水庫、紅岩河水庫建設順利。渭河綜合治理投資1.2億元,完成堤防改造工程1公里,堤頂綠化6公里,堤外綠化3.2公里。
全年完成投資1.2億元,新打、修復機井137眼,改造抽水站14座,襯砌渠道110公里,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6.5萬畝。羊毛灣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00多萬元,建成抽水站4座,襯砌渠道14.3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03萬人,人口出生率10.14‰;死亡人口3.05萬人,人口死亡率6.16‰;人口增長率3.98‰,比上年下降0.04個千分點。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236.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5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59.09萬人,減少5.07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47.7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1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28:1(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上年該比值為3.34:1),比上年縮小0.0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2萬人,登記失業人數1.9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就業培訓3.05萬人,創業培訓0.92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21億元。
全年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9.25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6300多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4.35萬人,發放基本養老金39億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2.62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5.8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6.49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參保249.86萬人,56.87萬人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參保率和發放率分別達到99.65%和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65萬,共為919.18萬人次補償醫葯費16.11億元。
全市社會福利院59個,共有床位19064張。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5.72億元、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資金0.92億元、孤兒基本生活補助資金899萬元、高齡補貼2.74億元、撫恤補助資金2.26億元。
十三、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天數達到216天。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19萬噸,比上年削減2.43%。氮氧化物排放量8.66萬噸,削減6.67%。化學需氧量排放量6.11噸,削減1.5%。其中工業和生活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92萬噸;農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19萬噸。氨氮排放量0.57萬噸,削減1.44%。其中工業和生活氨氮排放量0.43萬噸;農業氨氮排放量0.14萬噸。
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007起,死亡64人,經濟損失1687.4萬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17人死亡,交通事故損失271.97萬元,火災事故造成4人死亡,火災事故損失1314.1萬元。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2012年起,國家統計局執行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工業行業大類由原來的39個調整為41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行業分類也按新的標准進行了調整。
4、六大高耗能行業分別為: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渭南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部分
渭南市2014年生產總值完成1460.9億元,增長10.5%,高於全省0.8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7.5億元,同口徑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6725元和8534元,增長10.6%和12.8%。
一是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65.6億元,增長20.3%。28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63.7億元,國道108渭南至漢村段升等改造等33個項目建成投用,渭玉高速等76個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沿黃公路渭洛河大橋等40個前期項目提前開工建設。渭南熱電聯產、富平熱電聯產等項目相繼獲批,秦電8號機組通過國家核准。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和3D列印暨醫療器械產業化推進會,全年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335個,到位資金570億元,增長12.9%。
二是產業轉型步伐加快,經濟質量穩步提升。富平生態水泥、蒲城70萬噸烯烴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陝西黑貓焦化成功上市,3D列印產業培育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淘汰小水泥、小鋼鐵等落後產能185萬噸,關閉煙花爆竹生產點104家。工業園區發展到2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8.1%和12.3%。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346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57家。「大荔冬棗」、「蒲城西瓜」取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富平榮獲「中國羊乳之都」稱號,白水被評為「中國有機蘋果第一縣」。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建設扎實推進,「史記韓城·風追司馬」、少華山、潼關古城、合陽洽川、富平陶藝村等景區建設全面提升,潼關國家級黃金礦山公園通過評審,華陰榮獲「中國十大生態文化旅遊城市」稱號,全市接待遊客3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2億元,增長19.7%。信達商業街加快建設,萬達城市綜合體主體完工,湭河老街美食城一期建成運營,電子商務企業蓬勃發展,我市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網路建設試點市。新增限額以上貿易企業101家,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18.6億元,增長14%。新引進、設立金融機構5家,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664.6億元,貸款余額811.4億元,分別增長9.3%和11.8%。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城鄉面貌深刻變化,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斷提升,實施建設項目190個,完成投資200億元。打通了6條「斷頭路」,實施了三座大橋及湭河亮化,完成了民生路中段拓寬改造及連霍高速西出入口改造主體工程,渭河城區段退耕還河還濕地初見成效。縣城建設全面提升,形成了大荔同州湖、富平兩河一路綜合改造、合陽省級文明縣城創建達標等新的亮點。19個省市重點鎮和文化旅遊名鎮實施項目130個,完成投資21.9億元。12個市級新型農村社區完成投資3.9億元。108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基本達標,洽川等4鎮5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鎮村,大荔美麗鄉村建設受到省上肯定。秦東大地園林化工程新增綠地74.2萬畝,白水林皋湖、富平石川河被確定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蒲城被評為全國生態工程示範縣。渭河治污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扎實有效,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引進純電動公交車24輛,市區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220天,超出省考目標80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項減排任務超額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4.3%。
四是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安全穩定得到加強。全年財政民生支出242.9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2.8%。備受群眾關注的市體育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市民綜合服務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市供熱「煤改氣」投入運行,新增供熱面積110萬平方米。抽黃供水工程試驗段基本建成,多年未解決的鄉鎮機關供暖設施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啟動建設扶貧移民搬遷安置社區(村)48個、涉及1.4萬人,實現脫貧18.6萬人。33.5萬人飲水安全得到解決,30.4萬城鄉低保人口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養老參保277萬人,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房5.47萬套,農民進城落戶13.7萬人。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持續實施,移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渭南中學、渭南初級中學和渭南青少年體育學校建成投用,改建公辦幼兒園31所,城區「大班額」問題基本解決,大學區改革受到中省肯定。合陽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驗收,韓城通過省級「雙高雙普」驗收,渭南技師學院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9個縣市列入國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澄城醫改得到國家肯定,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深入推進,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市第十二屆運動會成功舉辦,《天國的百合花》榮獲全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地方誌第二輪修志工作順利完成,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我市列入全國公交一卡通試點城市,潼關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免費數字電視。「六五」普法通過中省中期驗收,信訪「三無」創建得到加強,臨渭區醫患調解經驗在全國推廣。安全生產力度進一步加大,平安渭南建設扎實推進,公眾安全感持續上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五是改革創新卓有成效,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和「權力清單」制度,分三輪先後下放、取消、轉移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1171項,市場活力充分釋放。食品葯品監管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市縣行政機構改革方案報省上審批,鎮村綜合改革全面鋪開,縣市區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國企國資改革穩步推進,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基本實現集中統一監管。工業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化解和商業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公務用車改革在全省率先啟動,惠民補貼「一卡通」擔保貸款惠及群眾5萬多戶,農村土地確權等全面推進。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建成運行,韓城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創新型縣市試點,「大荔模式」實現鄉鎮全覆蓋。全市科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1.31%,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億元,招引高層次人才346名。渭南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正式開關開檢,我市與韓國龜尾市締結為友好城市,西渭融合發展、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等進一步加強。
六是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幹部作風切實改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紀律作風大整頓大排查、「當好標桿,向我看齊」等活動深入開展,全市集中整改「四風」問題3974個,會議經費、「三公」經費支出分別下降43.5%和21.7%。機關效能建設向縱深拓展,「百姓問政」、「向人民報告」、邀請公民進政府等活動受到群眾好評。依法行政示範市通過省級驗收,人民網留言辦理被評為全國示範市。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工作力度持續加大。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和社會監督,積極回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部按期辦結答復,辦理質量明顯提高。
同時,國防動員、雙擁工作、國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不斷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事業全面進步,統計、氣象、地震、檔案、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趨好,主要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首次進入全省前五;渭南3D列印產業化培育基地破土而生,華山旅遊門票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簡政放權、醫改、教育等多項工作受到國家表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食品葯品監管體制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公務用車改革等走在了全省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駐渭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C. 咸陽以什麼經濟為基礎

不知你在不在咸陽 具體的說 咸陽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提出「四輪驅動,建設強市」的發展思路,其核心內容是將咸陽建設成為「工業強市」,然後以工業反哺農業,完成建設西部強市的戰略任務。咸陽作為西安的一個衛星城。受西安經濟發展的制約很大。究其原因,其主要有兩條:一是咸陽沒有自己的,可以長期支撐咸陽經濟發展的工業企業!有的只是一些帶有計劃經濟體制弊端的工業企業(個別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除外)!當然,這些企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為中國的繁榮穩定建立過不朽的功績。令人堪猶的是「咸陽納稅大戶,全國著名的彩虹集團公司,2005年產值和利稅均大幅度下降。面臨困境……」!二是區域工業投資優勢幾乎全被西安掠奪。這樣的工業環境要從根本上改變,是我們全體咸陽人少則二十年,多則半個世紀才能完成的!所以,「工業強市」戰略從發展的眼光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看,筆者認為有待調整 。
咸陽是中國第一帝都, 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在涇渭之交營建宮城,並遷都於此。 中經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直至西漢初年,這里作為戰國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將咸陽解讀為中國第一帝國都是當之無愧的。嗣後,歷經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陽因毗鄰京城長安,而被當作京畿之地和塋藏之野。 咸陽作為中國文物資源大市之一,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號稱舉世無雙。

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點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他文物點92處。定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8處30個文物點,省級保護單位的95處,縣區級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套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河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

二是帝陵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調查,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這些帝陵周圍還分布著大量陪葬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些帝陵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嶺、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帝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西向東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

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

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采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種地域特色。

五是石質文化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事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宏、撰文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皆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達,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精品。 從秦人遷都開始的咸陽建城史,至今已有2350多年了。自古至今,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發生了無數威武神奇的歷史活劇,涌現了無數引領風騷的英雄豪傑。勤勞勇敢、富於創造力的咸陽人民,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寫下了不朽的華章。從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改革運動——「商鞅變法」,到大唐盛世走向歷史深處的「馬嵬事變」;從三原學派袞袞諸公重振關學,到維新思想家劉古愚拉下沉重的理學大幕;從一代代瘞埋地下鮮為人知的碑誌風流,到活躍於近代中國文化史上的昆侖人物,所有這些林林總總的歷史事件,前赴後繼的風流人物,都是值得我們歌頌,值得我們紀念的,同時給我們創造了任何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啊!

從咸陽近代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特別是對咸陽經濟近10多年的發展歷程的分析,筆者認為:咸陽建設經濟強市的支撐點是發展秦漢唐大文化旅遊產業,走「文化旅遊強市,特色工業富民」的經濟發展之路。

具體思路如下:

1、作大作強秦漢唐文化旅遊業,建立世界文化遺產產業園。以漢武帝茂陵、景帝陽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為主,恢復原始陵墓形象,建立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旅遊區,建成漢唐文化產業園,同時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將其打造成世界「第二金子塔群」。

2、圍繞世界文化遺產產業園,建立西部最強服務產業。在建設世界文化產業園的同時,繼續強化西部溫泉之都建設,繼續建立健全浴足為主的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咸陽湖建設,為將咸陽打造成西部最適應人類居住的現代化人文環保城市打好基礎。

3、在作大作強秦漢唐文化產業的前提下,繼續加大全民招商戰略的實施,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4、繼續加強特色工業發展,為「文化旅遊強市,特色工業福民」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

5、農業在現有發展思路的基礎上,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配和秦漢唐大文化產業建設,在農村經濟發達縣區,逐步建立「現代農村產業合作社」,使農民盡快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將自己自覺變成農業產業工人,局部實現農村工業化。

D. 咸陽市經濟水平怎麼樣

經濟與西安市不相上下。有咸陽機場,有重大的空中交通樞紐。來往人員秘籍。商業化水平高。咸陽市,八國古都。歷史文化悠久。

E. 咸陽市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有以下幾個
1:重工業和化工在興平,現在又把所有的紡織廠准備挪到新劃的興平西吳紡織城
2:彩電和太陽能多晶硅等相關在咸陽市區
3:煤炭在彬長煤礦區
4:沒提到的遍布各縣

F. 你覺得未來咸陽市的經濟發展道路會有什麼改變

旅遊業為主吧,畢竟幾千年的文化之都足夠吸引成千上萬的旅遊前往。

G. 咸陽市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製造業,是咸陽的支持產業,特別是電子方面。彩虹集團是中國最大彩色顯像管生產企業、還有偏轉集團等等。

H. 陝西咸陽在今後的發展前景怎麼樣:經濟怎麼樣:咸陽的歷史:文化將會被開發嗎

呵呵,咸陽這幾年的發展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咸陽離西安近即使劣勢又是優勢,前些年我們招不來商引不來資所以發展沒有起色,這些年你也看到了,最實惠的就是電話同區號,西咸經濟一體化正在深化,現在我們正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陳陽寨的住宅區你也看到了,還有規劃的紡織基地,總之咸陽要發展就必須緊跟大哥西安,將劣勢轉化為優勢,當好西安的衛星城,當好西安的配角,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當然會越來越好的…… 至於文化,我們要大打秦文化這張牌,因為讓西安得了漢唐文化的主角,我們就不能再走這條路了,就像你到的博物館都一個特色那你還願意再去嗎,呵呵,這是個系統工程,我不好說了,呵呵。 一些愚見……

閱讀全文

與咸陽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