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動漫發展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國類似,韓國漫畫也處於起步階段。由於日本漫畫的大量沖擊,60%以上的市場被日本佔領。影響到到了韓國本土作家的生存空間,這種壓力在今天依然非常強烈。
面對這種壓力,韓國沒有依靠政策性保護抵制日本漫畫,而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針對性革新。日本漫畫沿用精美的繪畫技巧,韓國就率先採用三維圖像發展漫畫。此外,韓國漫畫在表現手法上,也快速加入了網路、光碟,充分利用延伸物擴大影響。
近年來,韓國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美國、日本後又一個動漫強國。為此,記者走訪了韓國首爾產業通商振興院,了解到2006年韓國動畫產業的規模達到6億美元,2007年將達到7.5億美元,到了2008年將突破9億美元。韓國文化觀光部提供的數據是:韓國動畫產業的相關企業大約有250餘家,從事動畫領域的專業人員大約有17000名,韓國的動漫工作室擁有1200個ep isod e的製作能力。
韓國雖然是動漫產業發展的後起之秀,但是目前動漫產業的產量已佔全球相關產業的30%,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在全球僅次於日、美,成為亞洲第二和世界第三的動漫產業大國。動漫產業現在已經是韓國國民經濟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韓國動漫市場規模約為2.7億美元,向海外出口約為0.8~1億美元。
韓國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與其全新的產業鏈是分不開的,這一產業鏈與日本動漫產業鏈相比在延伸方向上不相同。韓國從網路著手,通過先開發網路游戲,隨後再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甚至根據游戲角色重新創作漫畫和動漫片。通過這樣一條新路,使韓國的動漫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從原先的外來加工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動畫大國。
韓國動漫產業通過採取政府政策扶持、編輯"終身僱傭制″、發展漫畫租賃業、教科書採納漫畫內容等措施。前些年,由於受宏觀經濟影響,韓國漫畫出版曾一度走下坡路。近兩年來,韓國業內人士積極探尋振興之策,使動漫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根據韓國出版商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韓國漫畫的出版品種較2003 年同期上升了17.5%,銷售冊數上升了5.2%。2003年,韓國出版市場銷售總額為630億韓元,總銷售冊數(含期刊)為4.5億冊。在銷售總額中,18.8%的總價值或者總銷售冊數的30.4%來源於漫畫讀物。從數據中可見,韓國動漫產業正拾級而上,步入了重振之路。
在動漫製作機制上逐步實現了從「以集體製作為中心」向「以個人製作為中心」的轉變。在投資模式上,韓國動漫也形成了創業投資、政府投資以及民間投資等多種投資組合;在技術上,十分注意學習與借鑒日本與美國等動漫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學習中創新,注意將動漫製作與自己的優勢產業相結合,如將動畫製作與網路技術結合,從以2D為中心的製作方式迅速擴大到Fu ll3D、2D&3D的合成方式,並且在IT基礎上迅速發展F la sh等數碼動畫。
目前,韓國以數碼技術為重點的動漫產業戰略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韓國教育開發協會官員金景萬曾表示,韓國網路動漫產業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它形成了一個從立項、開發、製作、包裝、市場推廣在內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這跟政府對發展網路文化產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1950年,韓國國內首則動漫型電視廣告製作並播映,標志動畫的開始。
1950.韓國最初動畫廣告「樂金牙膏」
1960. 由神能派動畫製作所製作的廣告-鍾根堂「BIPERA」
1961~1963.由鄭道斌,朴英日製作的啟蒙電影型動畫「我是水」。
60年代- 韓國劇場版動畫的成長期
1967.由姜太雄導演,世紀商社製作的韓國國內首部木偶動
畫「Heungbu Nolbu」。
1968. 由朴英日導演的「黃金鐵人」在國際劇場首映。
「孫悟空」-由朴英日導演,世紀商社製作。
70年代-韓國原創動畫低潮期
「洪吉東」的成功暫時帶來韓國原創動畫的復興,但到了1971年榮有秀導演的「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成了70年代最後一部長篇劇場版動畫。自身創作能力有限的韓國電視台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國外引進動畫片,比較符合東方人心理的日本動畫片從此吸引了一大批小觀眾,美國的動畫片也同樣受到最佳的待遇。從此以後30多年韓國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廠,成了世界3大動畫片加工廠之一。
1971.「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榮有秀導演,世紀商社製作。
1976.「機器人跆拳V」-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機器人跆拳V2-宇宙作戰」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1977.「機器人跆拳V3-水中特工隊」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機器人跆拳V」的誕生打破了韓國國內5年的空白期,找回了被日本動畫「Mazinger Z」稱霸的市場。
1979.「星空三劍客」-林正奎導演,SunWoo廣告製作。
80~90年代-國產動畫時代
88年首爾奧運會為韓國開啟了國產漫畫電影的時代,一直為這一國外動畫片加工廠耿耿於懷的韓國動畫業界的有關人士們終於揚眉吐氣了,並引導了韓國的動畫發展。
1980. 三劍客 時間隧道001(林正奎導演,SunWoo製作)
少年三國志(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15少年漂流記(鄭修勇導演,SunWoo製作)
電視版動畫
1987.「流浪的小喜鵲」李學斌、金朱仁、金大中導
演,大原動畫、新原製片、世英動畫製作。
「小恐龍多兒1」吳興善、李英秀、宋政律、
申東憲導演,ACOM製片、SamyoungMEDIA、
Hanho興業、申東憲製片製作。
「奔跑吧,小虎」沈相一導演,大原動畫製作。
1989.「驚惶失措的Hani」,李學斌、沈相一導,大原動
畫製作。
「2020 Space Wonder Kiddy」金大中導演,大原
動畫製作。
「Merturl道士」嚴雨泰導演,新原動畫、Dongyoung動畫製作。
1990.「很久很久以前」宋政律、金朱仁、李建設、金東虎、裴永郎導演,Hanho興業、
新原動畫、Dongyoung動畫、Take1製作。
「Merturl道士與108個妖怪」嚴雨泰導演,新月製片製作。
1995.「明天是世界盃」,姜漢英導演,SunWoo製片製作。
1999.「黑色膠鞋」,宋政律導演,新韓動畫製作。
「跆拳王姜泰豐」,韓吉製片製作。
「可愛的小傢伙」,Heewon動畫製作。
2001.「彩虹精靈彤彤」,Moohan娛樂製作。
「地球遇難者馬倫」,Animagic製作。
2003.電視版動畫「幸福的世界」,KBS製作。
「世界名著動畫」,Dongwoo動畫製作。
⑵ 韓國為什麼是中國最大的客源國從地理位置,經濟,歷史,文化分析
一方面是復地理因素(近,制所以成本低),文化因素(,同屬儒家文化圈,求同是為了尋異),而且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80年代韓國都不是中國的第十大客源市場,91年以後情況發生變化,01年以後走躍居第一。個人認為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還是經濟因素:88年漢城奧運會極大推動韓國經濟發展,入世後兩國經貿往來密切。
⑶ 韓國經濟崛起的歷史是怎樣的
1、冷戰背景下美國的刻意扶持。
2、獨裁政府強大的控制和執行力。
3、成本優勢下製造業的轉移。
⑷ 韓國的世界地位和經濟情況如何
不了解情況不要瞎說好嗎?!客觀說韓國已經相當不錯了,1.科技實力前10名;2.經濟綜合實力第11名;3.造船世界第一(中國是產量第一)技術含量+數量綜合第一(依據:LNP船,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油輪等-最高技術含量全球訂單量最大,4.鋼鐵競爭力連續7~8年排名全球第一(核心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指標!),5.軍事綜合實力最新排名第7,6.教育制度排名全球第一!7.全球第三大動漫強國...還有很多,這樣的國家不行哪家行?!面對現實好嗎,客觀一點好嗎,咱們中國已經不是過去了,我們國家已經足夠強大了,我們是擁有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欣賞好嗎? 就像日本人一樣欣賞強者,欣賞英雄一樣,幹嘛要跟小小的韓國過意不去?動不動就貶低人家,你不覺的害臊嗎? 如果不貶低別人你就難受是嗎?什麼修養?你不覺的自己像一個癟三嗎?我們5000年的文化底蘊難道就這些嗎? 你不覺得自己像一個潑婦嗎?看不得別人好,難道就是我們大中華的優秀品質?
⑸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⑹ 了解一下現代韓國發展史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本人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박정희)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⑺ 韓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50年代朝鮮戰爭,滿抄目蒼夷。
60年代朴正熙襲獨裁,經濟起步,主要以低端製造業和勞動密集產業。財閥們初具規模。
70年代搞工業化,完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石油、化工、鋼鐵等,大企業開始大舉進軍半導體。
80年代,經濟騰飛年代。擺脫產業鏈最低端,開始搞品牌,電子、汽車等等。漢城奧運會進一步提高了韓國的影響力,成為經濟騰飛的催化劑。
90年代初,經濟持續騰飛,社會發展,擺脫發展中國家。90年代末期經歷經濟危機。全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擺脫經濟不景氣泥潭,表現出與東南亞不同的頑強生命力。
新千年,韓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進入低增長期,經濟方面滯漲,但社會發展很快。環境、民主、教育、科技等沒有停止發展。
08年後,全球經濟不景氣,韓企表現奪目,有效避免國內經濟大衰退。
未來50年,韓國經濟增長空間不大,韓國的未來在中國,還有半島統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