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洋務經濟的發展歷程

洋務經濟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0-11-25 18:13:45

㈠ 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積極作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㈡ 關於中國近代(鴉片開始至洋務結束一段)的經濟發展

鴉片煙)來自英吉利,洋人嚴禁其國人吸食……而專誘他國,以耗其財,弱其人。」(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撫紀》上)

材料二 初,鴉片煙在康熙初以葯材納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過二百箱。及嘉慶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眾,始禁其入。嘉慶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設巡船之後,巡船每月受規銀三萬六千兩,放私入口(每年二萬箱)」。到1837年,鴉片走私「遂至四、五萬箱矣」。(同上)

材料三 林則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廣東查禁鴉片。次年3月,到廣東,嚴拿煙販,懲辦受賄官弁。)同時傳諭外商「勒限是繳」鴉片。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眼見抗拒不成,只得繳出鴉片二萬余箱,「自行遞稟求收」。林則徐「在虎門毀化煙土」。當時有前往觀看的洋人撰文「以紀其事,大意謂天朝法令,足服人心」。「迨後各國來船。……皆已絕無鴉片,惟英逆不遵法度,且肆鴟張,是以特奉諭旨,斷其貿易。」(引自林則徐《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 義律(被追繳煙的同時)報告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稱:中國政府禁煙「乃是陛下政府對於過去所受一切損失取得補償的最好理由」,也是擴大對華貿易「最有希望的機會」。中國「強追繳出英國人的財產(註:指鴉片)就是一種侵略」,「應該使用足夠的武力」,對中國進行「迅速而沉重的打擊」。(引自《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不久,巴麥尊告知義律:「陛下政府意將派遣海軍到中國海去,可能還有少量陸軍」,「立刻封鎖廣州與白河或北京諸河」,並「有意於永遠佔有」,可作為英國征軍基地和商務基地的島嶼。「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實現這樣一個計劃」的各種條件「和對華貿易有關的商人和製造家」對中國人實行強硬行動的要求。(引自《巴麥尊致義律的機密件》)

(1)就材料一、材料二來說,你認為鴉片煙毒泛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就材料三、材料四所提供的情況,扼要回答:義律是如何一面破壞禁煙,一面為武裝侵華製造借口的?

㈢ 洋務運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洋務運動是一場由失敗的封建大地主統治階級領導的自救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近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富國」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㈣ 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不能達到「求強」「求富」的目的,客觀上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

洋務派官僚舉辦的新式企業,無論是軍用或民用,由於其經營腐敗,一味依賴洋人,處處受到外國侵略者的干涉和操縱,所以既不能達到「求強」「求富」的目的,也不能鞏固封建制度。

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工業不無倡導作用,但粗暴地阻抑了民族資本工業的發展,對外國侵略也不無抵制之意,卻以媚外失敗而告終。

在中國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應用,又大都是與這一時期創辦洋務派企業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洋務派企業的經營對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在客觀上是起了一定的歷史作用的。

(4)洋務經濟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洋務企業的發展歷程:

從70年代到清末的40年間,洋務派通過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組織形式,經營民用工礦企業大約50餘處。官辦民用企業數量不多,官督商辦企業在洋務派民用企業中居重要地位,在煤礦企業中有13處,金屬礦企業中有21處。

甲午戰爭以後,商人對官商合辦企業仍很冷淡,據統計,從1895~1911年,全國新設資本在一萬元以上的廠礦有 503家,屬於官商合辦的只有31家。 歷史作用洋務派經營的民用企業,以商品生產為目的,吸收私人資本,追求利潤,反映了早期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

㈤ 洋務運動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狀況

午中日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②洋務運動期間,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③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④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⑤創建了三支海軍,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海防能力。⑥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封建教育的沖擊。⑦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維新派。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是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慘敗

㈥ 試述洋務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並對洋務運動進行公正的歷史評價,說明它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歷史背景
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廷的統治信心,第二次鴉片戰爭嚴重傷害了清廷的自尊心;一部分開明地主階級分子主張採取西方先進軍事技術來維護清朝廷的封建統治

評價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1)積極方面:
①洋務運動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進工具,這就必然在客觀上加速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②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為學習西方開了風氣。同時引進翻譯外國的科技書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封建教育的沖擊.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開了缺口。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西學的傳播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③民用工業的興辦,對西方的經濟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客觀上誘導和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④創建了三支海軍,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海防能力。總之,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消極方面:
①由清朝官府舉辦,為維護反動統治服務。
②軍事工業主要是為鎮壓人民革命,不能救國圖強。
③民用工業是為解決軍事工業的困難,不是為社會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④經營管理腐敗。

意義:
洋務運動是一次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還有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為民族自強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廷的統治信心,第二次鴉片戰爭嚴重傷害了清廷的自尊心;一部分開明地主階級分子主張採取西方先進軍事技術來維護清朝廷的封建統治

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中的作用:

1、促進了中國軍隊建設的近代化:
洋務運動中,湘軍、淮軍逐漸取代了八旗綠營等舊式軍隊,興建北洋、南洋和福建藝支海軍,促進了我國軍隊建設的近代化。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如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湖北槍炮廠等。
2、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近代化進程:
洋務運動籌辦了民用廠礦企業,這些企業包括采礦、冶煉、交通運輸及紡織業等、較重要的有福州般政局、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這些企業採用了機器大生產,引進一大批的機器設備與技術,使中國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業,生產出了自己的工業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在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中,產生了大量的產業工人。
3、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文化教育的近代化進程:
為培養新式洋務人才,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堂,如京師同文館等一批「西文」「西藝」學堂;興辦了一批專門培養軍事、科技、製造、礦務等方面人才的學堂,如鄧世昌、劉步蟾畢業的福州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曾留學美國。這一切措施,對中國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4、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
「師夷長技以自強」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且在19世紀80-90年代,洋務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維新派,如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提倡設議院,從更深層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

㈦ 洋務運動時期經濟變革特色

一、近代中國工業化的第一階梯
鴉片戰爭的負效應激發農民階層的不滿,而剛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英法卷土重來,再次以工業文明撬動農業社會,內外交困的中國人在自強思潮的影響下開始走向自強之路。
一般認為,洋務運動又在習慣上分為1860-1884年和1884-1895年兩個階段。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立了安慶內軍械所,拉開了借法自強的序幕。此後,「中興名將」先後建立新式軍用企業,師夷長技以自強。而後在70年代,為廣開財路,為軍用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洋務派開始建立民用企業,如福州船政局、開平煤礦等。此時,由於政府財力的匱乏,部分民用企業的經營形式為官督商辦。事實上,洋務運動中新建的企業對於民族資本主義具有刺激作用。通過借西方的法,吸收西方的機器工業文明,從而推進生產的機械化,推動技術進步和工廠制度的建立。中法海戰之後,洋務運動呈現出新的特點①:一是相關的配套產業開始形成集聚態勢,如同在湖北的漢陽鐵廠、大冶鐵廠、王三石煤礦和馬鞍山煤礦;二是民用企業的經營形式回歸於主要以官辦為主;三是民用企業涉及范圍擴大,開始涉及鐵路領域。陳勇勤認為,洋務運動時期、清末新政時期、民族工業「黃金時期」和國民政府經濟改革時期構成近代中國工業化的四個階梯②,而洋務運動則是第一階梯。那麼,為什麼說洋務運動啟動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化呢?簡單的說,一方面,洋務運動借西方的「法」,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生產技術,推進技術變遷,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更新進步,推動中國近代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另一方面,洋務企業的創辦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間資本,一旦政策放開,相當部分的民間資本將進入生產性領域,從而引起生產力變革。此外,教育事業上的缺口同樣為社會變遷創造了機會。
二、洋務運動時期的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
1.經濟增長。洋務運動時期,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建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且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社會凋敝紊亂,經濟數據統計困難,根據安格斯・麥迪森所作出的統計,我國經濟在洋務運動時期經濟增長呈現先降後升的狀態。
國民總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與GDP不同,GNI是一個存量概念,也是一個收入概念,其計算依據國民原則,而GDP則是一個流量的概念,同時是生產概念,其計算依據國土原則。
作者查閱了許多相關的資料,公民的要素收入數據少之又少,只在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③中找到下數據: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國民總收入估計
在表中給出的「職業的、紳士的以及其他勞務國外的凈收入」為11258千銀兩,即代表了當年的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由於GDP是按1990年國際元的計算方法所得,凈要素收入單位銀兩與國際元的換算存在一定的困難。費正清先生給出了80年代的數值――3338757(千銀兩),至於90年代的國外凈要素收入,可以用張仲禮先生的方法大約進行估算,約為11063(千銀兩)。
2.物價水平。洋務運動時期的總物價波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19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持續上揚,出現了輕微的通貨膨脹,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逐漸下跌,80年代中期後稍微上升。事實上,我認為應該是存在這樣的情況: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天津條約》確定了值百抽五的稅率,低價工業品的湧入勢必會拉低物價水平,從而使平均值下降。而且,70年代以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放棄銀本位制,確立金本位制,長期以銀錢本位制的中國受到國際金銀比價下跌的影響,致使以銀錢計價的商品價格下降。因此,以平均值的方法計算指數存在欠缺,但能夠大致反映當時的物價表現。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點:1.洋務運動中前期我國的GDP持續下降,進入70年代後,開始回升。部分原因是洋務運動開啟工業化,近代工業開始緩慢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促進了經濟增長。實際上,剛剛萌芽的民族資本主義將在未來迅速成長,催生民族資產階級。2.在洋務運動時期,由於關稅主權的喪失,外來工業品拉低市場價格,以及國際上金本位制的確立,總體的物價水平應當是偏低的,而且期間的物價輕微波動,沒有形成較大程度、較長時間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㈧ 洋務經濟什麼時候滅亡

確切的說,應該是洋務運動被證明是失敗的。至於經濟,如果工廠已經開了,怎麼會一律關閉呢?所以你的問題就變得不好回答了。

閱讀全文

與洋務經濟的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