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觀經濟學考點
立即下載 舉報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 導言
1、稀缺性:經濟資源以及用經濟資源生產的物品總是不能滿足人類無窮無盡慾望的事實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資源配置問題
3、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問題、資源利用問題、經濟體制問題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應於某種商品各種可能的價格,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
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願意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
?需求的變化: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而引起的對商品需求
數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變化: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所
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供求規律: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減少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減少
?當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或減少時,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均衡價格不確定
?當供需反方向變動時,均衡價格與需求同方向變化,均衡數量不確定
3、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該商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Ed = 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 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 (?Q/?P)?(P/Q)
4、點彈性的幾何意義: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點彈性系數的值,等於這一點沿著需求曲線
到橫軸的距離比上其沿著需求曲線到縱軸的距離
點彈性的類型:
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位於上半段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大於1;
位於下半段上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
五種類型:?AC段,Ed>1,富有彈性
?CB段,Ed<1,缺乏彈性
?C點Ed=1,單位彈性
?A點Ed??,完全有彈性
?B點Ed=0,完全無彈性
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概念: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其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其彈性系數等於商品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引起這種變化的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率的比值,
表示為:EXY=(?QX/QX)/(?PY/PY)=(?QX/?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替代品的價格之間呈同方向運動,
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正值;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互補品
1/55頁
的價格之間呈反方向變動,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負值;如果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任何
關系,則其中任何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作出反應,需求的交叉
彈性系數為零。
6、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收益的關系:?R/?P=Q(1-Ed)
?當Ed>1時,Q(1-Ed)<0,即?R與?P異號。說明這種富有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
價格反方向變化,即降價也可以增加收益,漲價會減少收益。廠商應薄利多銷。
?當0<Ed<1時,Q(1-Ed)>0, 即?R與?P同號。說明這種缺乏彈性的商品,銷售收益
與價格同方向變化,即漲價會增加收益,降價反而會減少受益。
?當Ed=1時,Q(1-Ed)=0,即?R=0,。說明單位彈性的商品,廠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
其銷售收入始終不變。
?對於Ed??的完全有彈性的商品,其在既定價格之下收益可以隨需求量無限增加。若
降價使收益減少,若漲價造成需求量減少,收益變為零。完全有彈性的商品不適合降
價也不適合漲價。
?對於Ed=0的完全無彈性的商品,由於價格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即在
R=P?Q公式中,P的任何變化,Q都固定不變。收益與價格同方向同比例變化。 7、價格管制:支持價格(價格下限)、限制價格(價格上限)
8、稅收:
a)對生產者征稅 b)對消費者征稅
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保持消費者滿足水平不變的前提下,1單位的商品X能夠代替的商品Y的數量,這個比率叫做邊際替代率。MRSXY = -?Y/?X
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由於隨著商品X數量的不斷增加,其邊際效用MUX遞減;隨著商品Y數量的不斷減少,其邊際效用MUY遞增,所以這兩者的比值MUX/MUY就越來越小。 ( MRSXY = MUX/MUY = -?Y/?X = PX/PY )
2、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商品的價格之比。即MRXY=PX/PY 3、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與其實際付出的代價的余額。 4、收入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動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相對價格變化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價格效應:商品的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改變
5、希克斯分解:
?CD是一條平行於AB′並且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的預算線,補償預算線CD與AB′平行,
表明X商品價格下降改變了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PX/PY,預算線變平坦了。
2/55頁
補償預算線CD與原來的無差異曲線U相切,表
明消費者仍然為維持在原來的效用水平上,這就
是希克斯定義的實際收入不變。在X商品降價後,
必須把消費者的消費收入相應調整(減少或剔除
一部分),以保持實際收入水平不變。如果用Y
軸代表貨幣量,表示消費者除了用於X商品之外
的剩餘貨幣,剔除的貨幣收入就是CD與AB′之s=X〃-X 間的垂直距離AC.替代效應?X
?將補償預算線CD平移到AB′,意味著保持相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對價格不變,把剛才剔除的由於價格下降而增加的貨幣收入再補償上均衡點由E〃移動至 E′.X商品的需求量由X〃增加到X′,是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結果,這就是收入效應. m?X= X′- X〃 sm?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X = X-X =(X〃-X)+(X′- X〃)=?X+?X 6、恩格爾曲線(收入——需求曲線)
有收入——消費曲線(收入擴展線)推導而來
7、一般的低檔品、吉芬商品
價格效應:低檔品 價格效應:吉芬商品
低檔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但影響程度小於代替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的
s對商品X需求的增加量?X=X〃-X,大於收入效應引起的對商品X需求的減少量
msm?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仍然為正。(收入效應與替代效
應方向相反,其影響程度小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吉芬商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其影響程度超過替代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s的X商品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X〃-X,小於收入效應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減
msm少量?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最終為負。(收入效應與替
代效應方向相反,且收入效應的影響程度大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第五章 生產理論
1、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用一種投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
率。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廠商為保持原有的產量水平不變,增加一單位要素的使用量
與放棄另一種要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MRTSLK = -?K/?L 當?L趨於0時,MRTSLK = -dK/dL
2、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之比。
MRTSLK=MPL/MPK=w/r 或 MPL/w=MPK/r
3/55頁
B、AB三條等成本線有相同的斜率,ABAB、A1122
與等產量線Q相切,切點E是生產者均衡點。它表0
示,在既定產量下,生產者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L、0
K),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AB雖然代表的成本水022
平較低,但其與既定等產量線Q既無交點也無切點,0
無法實現Q代表的產量;AB雖與Q相交,但花0110
費的成本高於AB代表的成本水平。從a、b點沿Q0
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水平並可以是成
本下降。只有在E點,,才能滿足既可以實現既定產
量,又可以使成本水平降到最低。所以E點是生產者 均衡點。
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要素組合 3、邊際報酬(產量)的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技術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變時,隨著
一種可變要素的增加,其邊際產量增加到定點後最終會趨於遞減。(在連續等量地追加
一種可變要素到其他固定要素上去的過程中,起初該要素的邊際產量是增加的,但達到
一定殿後,再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其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4、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劃分:
?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的關系:當邊
際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上方時,平均產量
曲線是上升的;當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
線相交時,平均產量曲線達到最高點;當邊際
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下方時,平均產量曲
線是下降的。
I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上升,邊際產量大於
平均產量,勞動總產量增加。相對於固定投入
而言,可變投入不足,可變投入的增加可以使
固定投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生產者增加要
素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III階段:邊際產量變為負值,總產量開始下降。
意味著可變要素使用數量越多,總產量就越少。
生產者要減少可變要素投入量,改變總產量減
少的趨勢,使生產過程過渡到II區。
II階段:勞動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勞動
的平均產量開始遞減,但邊際產量依然大於0。
應將生產安排到II階段進行。具體安排在那一
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點取決與廠商的目標。若追求平均產量最大,
生產將安排在平均產量最高點處;若追求產量最大,生產將安排在總產量最大處;在利潤最大化的假設下,生產的安排取決於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5、長期規模報酬的類型:
?如果產出增加的比例超過了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規模報酬遞增。
f(tL,tK) > tf(L,K)
?如果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相同,則規模報酬不變。 f(tL,tK)= tf(L,K)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的規模報酬遞減。
4/55頁
f(tL,tK) < tf(L,K)
長期規模報酬類型的判定:
?對於生產函數Q=F(X, X, X,…, X), 123n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增加α倍,產量增加β倍,即βQ=F(αX,αX,αX,…,αX) 123n
那麼,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減 ?對於生產函數Q=F(L,K),
n 如果λ?Q=f(λL,λK)。 其中,n為任意常數,λ為正實數,那麼該生產函數為n次齊次生產函數。
那麼,若n>1,則規模報酬遞增;若n=1,則規模報酬不變;若n<1,則規模報酬遞減 ?阿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規模報酬的判定。
αβ α β α+β αβ α+β Q=ALK A(λL)(λK)= λALK= λQ
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0,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減。
第六章 成本、收益理論
1、機會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生產時,必須放棄的該資源用於其他用
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
機會成本是一種隱性成本,沉沒成本因為無法收回而不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指的是現
在。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歷史成本
2、短期成本曲線及其關系:
短期總成本:STC(Q)=VC(Q)+FC=Φ(Q)+b
可變成本:VC(Q)=Φ(Q) 機會成本
固定成本:FC=b 非機會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Q)=FC/Q=b/Q
平均可變成本:AVC(Q)=VC(Q)/Q
短期平均成本:SAC(Q)=AVC(Q)=AFC(Q)
短期邊際成本:
?SMC(Q)=?STC(Q)/?Q
當?Q趨於0時,dSTC(Q)/d(Q)
?SMC(Q)=?VC(Q)/?Q
當?Q趨於0時,=dVC(Q)/d(Q)
關系:?固定成本線是一條水平線,表示其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
?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量為0時可變成本也為0.隨產量的增加,可變
成本也相應增加。可變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取決於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當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上升時,產量增加的速度快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即產
量中的增加快於可變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可變要素的邊
際產量遞減時,產量增加的速度慢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及產量的增加慢於可變
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3、短期成本變化的原因:短期總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和,短期成本曲線的形狀與
5/55頁
㈡ 簡述中國地緣環境的基本情況
一、大陸東緣,海陸中心。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接西伯利亞,南與東南亞、大洋洲相望,在東方版世界地圖上,恰好位於世界的中心(西方版世界地圖上的中心是大西洋)。
這樣的海陸兼備又與歐洲、北美拉開距離相互鼎立的位置,使得中國便於與世界交往,又有條件成為世界的重要發展極。
二、緯度適中,適於發展。
在地球上,中緯度地區是最適合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地區,歷史上強大的國家也都誕生於中緯度地區,緯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於產生強大的國家。而我國大部分國土恰好都位於中緯度地區。
三、背山面海,有利有弊。
地理課本上介紹過,我國的地理形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
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匯流入海,在東部廣闊的沖積平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和發達的經濟。
北邊西伯利亞高原、蒙古高原,西邊青藏高原、西南雲貴高原圍成的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客觀上促進了形成統一的國家,阻擋了來自亞歐大陸西部、中部的外敵入侵。
東面和南面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港口,又適合開展對外貿易。
但同時,西部北部西南的高山高原,也阻礙了對外經貿交流和運輸通道的建設,在海上通道也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等有限的幾條通道。
四、鄰國眾多,責任重大。
四面鄰居眾多,這些鄰居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各異,體制、制度、願景各有不同,在歷史上的相互交往中也發生過各種各樣的小插曲。
(2)經濟發展邊界擴展閱讀
怎樣拓展周邊戰略平台
一、上下結合,鼓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煥發
中國雖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天然是東亞的中心,與中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東北亞等次區域都有著直接的地緣聯系。這種地緣核心地位為中國參與區域多邊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巨大的地緣優勢。
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使得中國與任何一個周邊國家的雙邊行動都可能被其他國家看作是對本國的威脅,從而要求中國在周邊外交必須確立多邊主義精神。
近年來,中國在周邊外交除了本著互諒互讓、公平合理的原則,通過磋商與談判,與俄羅斯、越南等國全面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參與態度越來越積極,程度越來越深,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另外,地方政府參與周邊外交的積極性也被廣泛動員起來。比如雲南省作為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體和前沿,在推動該區域的經濟合作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如廣西在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中扮演了中國與東盟的重要合作紐帶角色。
二、官民並舉,構建政府外交與公共外交兩翼齊飛的格局
除了政府官方的外交之外,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更加重視公共外交,重視政黨、企業、媒體、非政府組織和普通民眾的作用,鼓勵其積極參與地區合作,為推動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目前,中國共產黨已與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政黨和組織建立了聯系和往來,其中多數為執政黨和參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新格局,包括高層往來、工作訪問、專題考察、理論探討、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政黨外交日益豐富。
隨著中國與周邊地區社會交流的日益頻繁,民間外交在周邊地區更是多渠道、多層次地廣泛開展起來。中國對外友協與周邊十多個國家都建立起了雙邊友好協會,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社會文化交流活動。
此外,要鼓勵中國企業、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網路拓展海外聯系,並加強組織協調,加強規范管理,使之健康有序地參與外交。
三、立體操作,打造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外交共同體
適應對外開放和區域化全面發展的要求,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改變以往過於偏重政府交往和政治層面的習慣,努力平衡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外交,特別是大力拓展經濟和社會文化層面的外交,構建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周邊外交共同體。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交流,大力開展反恐、維和、打擊海盜、島嶼安全、海上磋商、聯合搜救、增信釋疑及信任創造等內容的軍事外交。中國在開展周邊外交時,要高度重視並准確評估軍事外交的效果,既要增加信任,又要提升信譽,使之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一環。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磋商,積極開展政策對話,優化經濟環境,為貿易、投資、金融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鼓勵大學、智庫、宗教、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團體加強交流,以亞洲精神為統攝,鼓勵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之間的對話,為文化理解和融合創造條件。
四、內外聯動,創造中國與周邊地區有序互動的命運共同體
區域化的深入讓中國與周邊地區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升,特別是諸如自貿區、貨幣互換、境外結算、區域合作協議等眾多制度的深化令中國與周邊地區日益趨向唇齒相依,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
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向政策、執行、監管等深層領域拓展,在提高透明度和增強責任與信譽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中國作為一個令周邊地區信任和依賴的負責任大國。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地區國家宏觀政策的協調。
在區域化不斷深化的同時,一國政策對他國政策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均隨之上升,一旦一國發生風吹草動,其他國家都會受到沖擊。
因此,中國對周邊國家外交已經突破了外交部門的范圍,其他政策部門也被捲入外交遊戲圈中,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政府決策部門在具體政策上的溝通、磋商和對話,已經越來越成為周邊外交的必然選擇。
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執法領域中的合作。推動執法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建設,加強公安、民政、環保、質檢、工商、稅務、安檢、海關、出入境等部門之間執法網路,促進有關行業和領域對口部門的執法系統對接。要在既有的地區性組織、論壇和機制的基礎上,創設新平台,拓展和深化執法合作領域。
五、統籌兼顧,打通國別和領域、雙邊與多邊、國內與國外的外交協調機制
在2010年處理釣魚島問題、延坪島炮擊問題、南中國海問題等議題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被動反應的傾向。之所以在外交上顯得日益被動,關鍵在於中國外交目標設置能力跟不上國家發展的需要,沒有站在日益拓展的中國國家利益格局的戰略高度,拓展世界眼光。
在統籌國內外大局的基礎上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規劃目標,以便更有效利用外部機遇充實壯大自己,更好利用內部發展優勢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要統籌地區國別外交與議題領域外交。防止各自為戰的「分散主義」外交傾向,明確主次配合機制,推進地區外交戰略化、國別外交政治化、領域外交專門化,構建外交統一布局,部門梯次搭配,人員復合聯動的網路外交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崛起與周邊地緣戰略依託
㈢ 中國領土面積是多少
中國國土面積為959.6960萬平方公里。
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中國領土范圍:
1、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2、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
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3、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 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
4、土地資源: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 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3)經濟發展邊界擴展閱讀:
《2016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日前發布,從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調查、地質環境、國土資源執法、科技與人才、測繪和地理信息8個方面,對2016年國土資源工作進行了全面掃描。
《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13495.66萬公頃,2015年全國因建設佔用、災毀、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等原因減少耕地面積33.65萬公頃,通過土地整治、農業結構調整等增加耕地面積29.30公頃,年內凈減少耕地面積4.35萬公頃。
全國建設用地總面積為3906.82萬公頃,新增建設用地51.97萬公頃。2016年,全年開展並驗收土地整治項目13406個,建設總規模為333.73萬公頃,新增耕地17.58萬公頃,總投資618.75億元。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國土面積准確統計數據已完成 將會擇機公布-人民網
2016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發布-人民網
㈣ 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嗎
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
全國抗戰爆發前後,毛主席總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吸取了抗日戰爭的新鮮經驗,撰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戰爭和戰略問題》《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一系列理論著作,形成了完整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
這些著作指出了,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同時又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不平衡,半封建經濟占優勢而土地廣大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現階段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也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方式是武裝斗爭。
同時,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充分,中國工人階級人數少,佔80%以上的人口是農民,農民就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在中國,武裝斗爭實質上即是農民戰爭,城市是敵人統治的中心而農村則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中國革命必須將重點放在農村,先在農村積聚力量。
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平衡和地域廣大,又為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就成為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
(4)經濟發展邊界擴展閱讀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探索
中國共產黨人剛開展武裝斗爭的時候,曾將奪取中心城市作為目標,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共產黨人開展武裝斗爭的時候,世界上還只有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取得了全國政權,那就是俄國,而十月革命就是先奪取城市然後擴展到農村。
所以,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都是以奪取城市為目標,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最初也是打算奪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長沙。秋收起義的部隊在向長沙進軍時,一度遭到了嚴重的挫折。毛澤東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當機立斷,決定放棄預定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點。
在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毛澤東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這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隨後,部隊進入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探索。
㈤ 數字經濟的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時代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農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機器,而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作為一種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是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國家治理能力的「富礦」。國家高度重視的「新基建」戰略布局中,大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是希望助力牢固信息化「地基」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參與到更多價值的創造和分配,保障高質量的社會發展。
網路零售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的運行效率,對一個零售企業來說,庫存周轉天數和賬期是衡量一個企業運行效率的最重要的2個指標,網路零售商在這2個指標上的的表現遠遠高於線下零售店。網路零售有線下實體店難以比擬的優勢,如海量的貨櫃,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等。
數字化品類發展,經歷從標准化商品到非標准化產品的發展路徑。早期網路零售多數是以標准化商品起步,如圖書、酒水,但是非標准化商品、個性化商品有很大的機會,如生鮮電商,標准化很低,流通的損耗很大,同時生鮮是一個高頻的消費,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但目前,我國大數據管理尚無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范的諸多現實痛點。
例如:l多個政務部門、行業企業之間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介面錯綜復雜,導致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涉及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更是難以實現。
l我國大數據信息的社會化共享水平還有待提高,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政企、行業和民眾之間,信息公開仍有很多壁壘,阻礙了社會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數據經濟的深化發展。
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信息社會化共享,是發展高效便捷的社會生活,把握更多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關鍵舉措。鑒於上述問題和痛點,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公共數據的社會化共享:
一、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推動大數據共享體系建設
二、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管理平台
三、完善技術和管理規范,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可控
四、界定明確的數據共享屬性和共享權益,實現數據確權流通
五、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的通識教育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兩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非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五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具備至少8年以上大型企業副總裁級別以上或中小企業董事長、總裁管理經驗;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㈥ 上海地鐵一號線應延伸到松江、金山、乃至嘉善邊界,融合長江三角經濟帶發展。
這是一個近期也好,遠期一些的也好,都無解和不太可能的問題,上海的地鐵九號線,目前只到了松江區,連金山區都沒到,那麼嘉善與松江區中間隔了個金山區,你金山區沒通嘉善乍通?從上海到嘉善近90公里左右的路,這樣的建設投資不是一個小數目,不是說建就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