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朴正熙如何發展經濟

朴正熙如何發展經濟

發布時間:2021-02-02 09:05:49

① 韓國經濟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韓國奇跡

無論從人口還是面積來說,韓國都只是小國。然而韓國近半個世紀來經濟增長的成績,使我們不得不對這個東鄰小國刮目相看。

1961年,軍事強人朴正熙上台,為了爭取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對其威權政府合法性的認可,從1962年起,實行了多個經濟增長企劃。當時的韓國經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民生產總值僅23億美元,人均GDP只有87美元,基本上是落後的農業國,現代工業基礎極為薄弱。

但在朴正熙執政的近20年裡,韓國經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1970年代初提出的經濟口號,「人均GDP上千美元,我家有轎車了」,在他被刺的1979年就基本實現了。與新加坡、我國的香港、台灣一起跨入了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之列,被稱作「東亞四小龍」。以同樣方式上台的全斗煥,也是將發展經濟作為其政績的「第一考量」。「漢江奇跡」主要就是指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那段時期韓國的經濟增長率接近兩位數。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0000美元。但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1998年韓國經濟竟破天荒地出現了負增長,是年GDP下降了6.7%。在國難面前,韓國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韓國各地的獻金運動,各界民眾包括海外韓僑紛紛踴躍捐出美元、金銀首飾來充實外匯儲備,共紓國難,場面令人感動。

韓國是受危機波及最深的國家,但也恢復得最快。進入2005年後,韓國經濟景氣正全面恢復。韓國經濟界將金融危機後的重振及今後韓國經濟的前途歸功於:「IT」和「中國市場」。韓國分外重視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們認為,韓國惟一的資源、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他們的大腦,即「人力資源」。

2004年,韓國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綜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聯網寬頻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們的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納稅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普及率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今天的韓國是IT產業強國,三星電子公司已經是世界超一流IT企業。2004年,員工總數不過10萬的三星電子銷售額為50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近8%!2004年韓國在IT研發方面的總投資額為138億美元,佔GDP的2.5%。其他行業如現代汽車、LG家電、SK通訊、韓進流通等韓國著名企業也都是靠重視研發才實現快速擴張的。

另外,中國市場對韓國經濟貢獻巨大。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系飛速發展,兩國經濟關系十分密切,韓國經濟學家說,「兩國市場的邊界日益模糊」,韓國媒體還發明了一個新詞:KOINA=KO-REA+CHINA,來說明「中國市場攸關韓國經濟的生死,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有人還形象地說,「中國市場打個噴嚏,韓國經濟就得感冒」。

②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③ 朴正熙是不是韓國的李光耀,為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一種雙重人物,一方面是獨裁,一方面是促進經濟,和李光耀沒有辦法比,新加坡幣韓國先進千倍。

④ 如何發展經濟

不會。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經濟發達地區,吸引人才,因為那裡就業機會高。經濟落後地區,有潛在商機,有機會吸引資本流入,很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⑤ 朴正熙的執政表現

新村運動 在維新時代的初期,朴正熙在全國范圍內主導了「新村運動」。這是一場巨大的變革,從前農村和漁村裡的茅草屋變成了磚瓦房。同時,第5期經濟開發計劃的成功完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韓國國內的國民們的絕對貧困問題。但是,相對性的貧困現象的深化、長期執政所帶來的副作用以及反維新民主化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朴正熙的執政基礎。為了保住執政地位,朴正熙反而愈加強硬地壓制民主化的要求。政府通過了緊急措施,有很多人因此而被捕,此後以政治人物、知識分子、學生、宗教界人士為中心的民主化運動以及在經濟開發過程中被忽略的勞動者和農民為中心的保衛生存權的運動愈演愈烈。 打擊腐敗 朴正熙是以反腐敗的名義上台的。他生活簡朴,上台後不久,由於大米緊張,政府號召人民吃麥,他自己也每天必吃麵食。生活中,除了當時國內難以生產的領帶(國產領帶打結鬆弛)、鋼筆和電動刮須刀,其他全用國貨。治下的17年中,他在大力領導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時時不忘打擊腐敗。因腐敗而受處分的官員1965年達5163人,1969年光上半年就達4000人。考慮到當時韓國的人口,這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上世紀70年代初,官員及其家庭生活奢侈、擁有豪華住宅都要受處分,對犯錯誤者的上司和責任監查員也要連帶給以處分。1977年1月推行「庶政刷新獎懲記錄簿」,每月記錄一次,不準「刷」下來的官員受雇於新單位,也不準他們到原先同流合污的企業工作,否則雙方都要受懲罰。這一年,他還公布12種肅清對象,包括索要禮品、保護企業非常經營、懶惰、刁難群眾、提升中走後門、擁有豪華住宅、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有情婦、無能力等。
但即使這樣,他的反腐敗依然是有問題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治獻金問題。據說,他對政治捐款「本人從不過問」,均交給政黨領袖和政府官員處理;二是腐敗現象太多,特別是對軍內、政府內的丑聞,一般是暗中處理;三是對他認為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腐敗,或他認為一時不便打擊的對象,他總是予以容忍。如1974年大韓航空公司副總裁因違反外匯管理罪被捕,問題出在他把10萬美元送給出國旅行的韓國官員或執政黨成員。由於當時韓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他讓兩個執行人員從國外帶10萬美元回國,以彌補國內外匯儲存的虧空,結果這兩人在通過海關時被捕。這件事朴正熙沒有興師動眾,而是在20天後親自干預,讓有關部門釋放了這位副總裁,整個事情不了了之。
朴正熙打擊腐敗的范圍很廣,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走後門調工作、「生活奢侈」、「擁有豪華住宅」都是嚴厲打擊的對象,同時採取「連帶責任制」,如發現賄賂事件,不僅要處理行賄受賄者,也要處理責任監察員和監察機構領導人。反腐敗問題之所以成為朴正熙政權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一是因為朴正熙深刻認識到了腐敗在韓國社會的根深蒂固,二是朴正熙出身農村,對腐敗有一種天然的仇恨。所以,朴正熙時期反腐敗的理智行動里夾雜著強烈的道德沖動。在大規模更換政府官員的同時,朴正熙建立起了嚴厲的監查制度。中央設監查院,地方設監察室,實行責任包干,除了公開監察還有暗中監察。1962年5月,對新政府的中高級官員進行的第一次監察中,就一次性處分了350人。這些人受處分的原因不僅包括貪污受賄,還包括生活奢侈,甚至包括喝咖啡、跳舞、聽日本音樂、請家庭教師、打高爾夫球。朴正熙本人則以身作則。「他從來不是一個大交際家,社會的盛大宴會對他的血液來說太奢華了;並且他尤其厭惡卑劣的沙龍政治活動。」他從不打高爾夫球,到鄉下視察時,常光臨小吃店,吃大眾化食物。在長期的政治生涯中,他從來沒受到任何有關腐敗的指控。在探討朴正熙政權能夠進行有效的反腐敗斗爭的原因時,許多學者都強調朴正熙個人的清廉或「不腐敗」。在同反對黨的互相競爭、揭短的斗爭中,「朴正熙本人沒有受到任何有關腐敗的指控」,他的政敵金大中也承認1967年競選失敗的原因在於他「不能夠把朴正熙本人包括在政府的腐敗之中」。
由於頑強地追求經濟發展的目標以及中央政府不那麼腐敗,所以朴正熙政權能夠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反腐敗斗爭中有所作為,保持了行政效率,從而使各項政策得到較好的推行。但另一方面,不斷地採取自上而下的強硬措施,專制的色彩日益加強,結果使整個政治制度結構逐漸失去彈性。到70年代末,反腐敗斗爭以及其他工作都要靠朴正熙對下級的訓斥和謾罵。體制的缺陷導致他個人的悲劇。 漢江奇跡 朴正熙上台後為韓國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漢江奇跡」的締造者。1973年1月12日,總統朴正熙在新年記者招待會上宣布要發展重化工業。
朴正熙31日聽取了經濟第二首席秘書官吳源哲的報告,此報告持續了四個小時。報告指出,要改造工業結構,擴大產業基礎。要發展綜合化學、造船和機械工業,有必要引進最新技術,建設大型工廠。……要將重化工業和國防工業的發展同時並進,趕超北朝鮮。
朴正熙聽著沉入深思,最後下了指示:「要引進必要的外資!」
那次會議改變了韓國的命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只有320美元(1972年)的國家走上了同時振興造船、電子、機械、鋼鐵、汽車、石化、原子能等技術集約型核心產業的道路。總統秘書長金正濂和重化工業企劃團長吳源哲負責總指揮,根據「選擇和集中」的原則,各領域選定一兩個民間企業,在選址、公路、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1973年7月3日韓國重化工業的象徵——年產103萬噸的浦項鋼廠經三年建設得以竣工。當第一口鐵水流出時,總經理朴泰俊和職工高呼萬歲,流下了熱淚。浦項鋼鐵的產量1978年達到550萬噸,1981年增至850萬噸。
朴正熙對要放棄造船廠的現代集團總裁鄭周永說:「這哪能行,難道坐在我面前的人是當年建設京釜高速公路的那個人嗎?」於是,鄭周永飛到西歐,讓人看500韓元紙幣的龜船說「我們早在幾百年前就造了這樣的船」,硬是弄來了貸款。
現代造船廠於1975年竣工。1976年現代汽車開始出口「小馬(PONY)」車。
1973至1979年韓國製造業年均增長了16.6%,1980年重化工業在整個製造業的比重達到了54%.1965年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6美元)只有菲律賓的一半,但到1979年達到1745美元,為菲律賓的三倍。「漢江奇跡」已露出了端倪。 克服石油危機 1973年11月8日,韓國政府頒布了「節能一期措施」。其具體內容包括:節省5%的暖氣燃油;2公里左右的距離不坐車;在日常生活中徹底履行「白天關燈」制度;對新建廣告霓虹燈和浴池的審批進行管制。當年10月,第4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給剛剛宣稱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的韓國經濟帶來巨大危機。每桶2.8美元的油價至翌年3月漲了四倍。
新聞頭版頭條幾乎每天都是漲聲一片。由於夜晚街上漆黑一片,做壞事後逃逸的人也劇增。人們開始屯積衛生紙、香皂和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由此「節省10%原油的運動」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政府事業單位撤銷3分之1的電燈,電視節目縮短到每天4個小時,清晨節目也隨之消失。
1974年1月14日的第3號緊急措施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負擔,擴大了對電視和冰箱等「奢侈品」的征稅范圍。總統夏天也要關掉空調,開著窗子與蚊蠅搏鬥。
這些措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74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為8.1%,出口比上一年增長了38.3%,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加了7.1%。國家經濟發展第三個5年計劃期間(1972年至1976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11%。韓國此時此刻勇敢地使用了「化危機為機會」的逆向思維方式。從中東賺回買石油的錢。
1974年1月30日,經濟第二首席秘書官吳源哲向總統朴正熙建議「中東因石油而富得流油,我們在那建工廠並輸出建築人力吧」。
從此之後,從越南撤回的韓國企業大舉進軍中東。中東熱潮達到頂峰的1978年,在這片滾燙的黃沙上揮汗如雨的韓國勞動者達14萬人。1975年至1979年期間從中東賺取的205億美元近占同期韓國出口總額的四成。
這些經驗成了克服1978年延至1981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基礎。
【圖冊來源 】 朴正熙1939年報名參加日軍,寫了血書。朴正熙寫:「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軍官。為滿洲國軍,為日本國獻身的覺悟。」韓國各大網站的網友紛紛表示,對其前總統朴正熙很失望。 朴正熙總統壓制了韓國特色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發展。第8屆總統選舉於1972年11月舉行。整個選舉是一場只有朴正熙一個人參加並且最終由朴正熙當選的鬧劇。韓國的第四共和國由此登上了歷史舞台,這段歷史被人們稱為「維新獨裁」。 他執政期間,限制公民個人自由,擴大韓國中央情報局,實施賦予韓國總統以廣泛權力的新憲法。 1964年,他主持韓日關系正常化,這一舉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並造成了普遍的社會動盪。 任爀伯指出,朴正熙並不是為了實現工業化而建立獨裁體制,而是為了建立權力主義政權而推進了韓國的工業化。 任爀伯主張:「權威主義型工業化和民主產業化,只是抉擇問題,並不是歷史的必然。」延世大學教授金東魯說,朴正熙政府捏造了民主主義理念,讓國民們相信他們天生承擔著重建民族的歷史使命。 金東魯主張,新村運動重新確立了傳統地方社會的秩序,是有效控制韓國人的政治戰略。 韓國左派認為,朴正熙是二戰後東亞軍事獨裁強人,鎮壓國內民主。 朴正熙被韓國「民族問題研究所」和《親日人名詞典》編程委員會,列為親日派韓國賣國賊。 韓國政府「歷史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認定1973年8月發生在日本東京的「綁架金大中事件」是當時韓國中央情報局進行的一次有組織犯罪行為。無法排除事件是由朴正熙直接指示的可能性,至少該事件也得到了朴的默許。 實行排華政策。1968年7月3日韓國公布了《外國人土地法》,大大的限制了韓國華僑的經濟發展。 反對實行民主。朴正熙認為韓國的民主被耽誤了,因為民主根本就不符合韓國的國情,依據他的邏輯,韓國人民根本就不配享受民主。

⑥ 如何發展經濟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國仍然屬於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按匯率法計算,人均GDP75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國家之列(低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GDP低於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322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國家之列(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這一水平與印度尼西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68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790美元)和玻利維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100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820美元)比較接近。 第二,社會物質財富遠不夠豐富,尚需要大量創造。人均能源消耗當量和人均電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會財富的豐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國人均石油消耗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電力消耗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時)的33.9%,高收入國家(人均8121千瓦時)的8.5%。 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低,結構升級任務繁重。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來看,1998年第一產業比重為1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對%,低於世界平均30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消費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2.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消費品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品製造業,且其比重明顯高於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如1997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4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前者比後者高19個百分點;日本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0.3%,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4.l%,前者比後者高26.2個百分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巴西(1995年)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l%,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32.8%,前者比後者低3.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2.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1.8%,前者比後者低29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可見,我國製造業內部結構狀況與發展中國家接近,而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四,一半左右的勞動者在初級產業就業,勞動力需要大規模轉移。在發達經濟中,初級產業就業份額一般都低於10%,1998年美國為3.l%,日本為5.4%,而1997年中國為48.7%,與印度尼西亞水平(45.7%)相當。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居民依賴來自於初級產業的收入生活。 從三次產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也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近。1998年我國基礎設施、服務業和其他部門就業份額之和為37.5%,高於孟加拉國的水平(29.2%),與泰國的水平相近(3.6%),但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亞(43.0%)、埃及(5l.5%)、哥倫比亞(79.3%)、巴西(62.4%)等;更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如美國(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費結構層次低,消費結構需要升級。人們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來判斷消費結構層次的高低,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結構的層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44%,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3.4%,整體上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當在44%與53.4%之間,處於很低的層次上,與人均GDP小於或等於1000美元(PPP)的國家組別相當。在這個組別,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8%。有人認為,由於城鎮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費,按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測算的居民消費結構低估了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比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但實際上,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種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經很小。 第六,尚有3400萬農民和數以百萬計的城鎮居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收入分配關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下,經濟越發達,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長,但是,不同階層的居民並沒有平等地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居民的收人分配越來越不均等。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基尼系數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並進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國尚有3400萬農村居民沒有擺脫貧困,城市貧困階層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必須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消除絕對貧困,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務艱巨。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尚未達到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42%),低於高收入國家78%的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務重。1995年,我國男性成人文盲率為10%,女性為27%,比較接近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男性為12%,女性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第九,勞動資本比低,生產要素質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國勞動資本比僅為每個勞動者2200美元,不及美國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歐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於印度尼西亞(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賓(人均對孤美元)的水平。不斷增加資本積累,並用以裝備勞動者,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第十,貿易結構不發達,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國際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由以出口勞動密集產品為主、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出口資本密集產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轉變。目前,在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較低;在進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這說明我國的貿易結構仍處於不發達階段。 另外,從產業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我國的貿易結構也處於不發達階段。一般說來,貿易結構越發達,資本密集型產品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反之亦然。目前,由於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56.9%),總量層次上的貿易結構難以反映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認為一般貿易進口結構和一般貿易出口結構能更好地反映貿易結構的發達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國的一般貿易進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儀器儀表(18.6%),其他交通設備(12.9%),電子通訊設備(佔12.0%),機械(l0.8%)和汽車(9.6%)。在一般貿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裝(14.2%),紡織業(13.4%),煉焦煤氣(13.3%),木材加工和傢具(11.5%)和皮革製品(11.3%)。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進口依存度較大出口依存度較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依存度較大進口依存度較低的格局表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弱。改善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任務艱巨

⑦ (宏觀經濟學)結合我國實際,談如何發展經濟四個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把促進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這與西方宏觀經濟學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完全一致。這種提法第一次明確地把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置於宏觀經濟政策的視野之內。
西方經濟學把調節經濟的目標界定為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但協調這四大目標是比較困難的,有時會發生矛盾。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重點考慮的宏觀經濟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根據丁伯根法則,要實現這四個主要政策目標,就需要四個政策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匯率政策。除此之外,特殊情況下,也採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如限價政策。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各國常用的政策工具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英國年度財政預算都要在各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美國國會討論預算時,總要修改與1946年就業法案不協調的內容。德國1967年的「穩定規則」提出,的財政政策目標是價格穩定、高就業、外部平衡、適度的經濟增長,70年代初,西方國家相繼爆發兩位數的通貨膨脹。70年代末又受第二次石油價格沖擊,人們對關於失業和通貨膨脹替代關系

⑧ 韓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50年代朝鮮戰爭,滿抄目蒼夷。
60年代朴正熙襲獨裁,經濟起步,主要以低端製造業和勞動密集產業。財閥們初具規模。
70年代搞工業化,完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石油、化工、鋼鐵等,大企業開始大舉進軍半導體。
80年代,經濟騰飛年代。擺脫產業鏈最低端,開始搞品牌,電子、汽車等等。漢城奧運會進一步提高了韓國的影響力,成為經濟騰飛的催化劑。
90年代初,經濟持續騰飛,社會發展,擺脫發展中國家。90年代末期經歷經濟危機。全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擺脫經濟不景氣泥潭,表現出與東南亞不同的頑強生命力。
新千年,韓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進入低增長期,經濟方面滯漲,但社會發展很快。環境、民主、教育、科技等沒有停止發展。
08年後,全球經濟不景氣,韓企表現奪目,有效避免國內經濟大衰退。
未來50年,韓國經濟增長空間不大,韓國的未來在中國,還有半島統一的希望。

⑨ 日本是如何發展經濟的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經濟模式

日本也是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日本過去的經濟飛速發展,主要是靠政府的全力補貼,政府指出方向企業前進,加強出口,以日本標准為由限制進口。後來這種閉塞的經濟模式最終走向絕路,日元匯率漲了兩倍,對出口的打擊無疑是畢命的。經濟泡沫破裂後的十年被日本媒體稱作為失落的10年,日本經濟不見好轉。

閱讀全文

與朴正熙如何發展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