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經濟對中國到底有多依賴
據韓國貿易協會發布的數據,2016年,韓國對華出口額、進口額比1992年建交時分別增長47倍、23倍。
自韓國決定部署「薩德」以來,在明洞的中國顧客人數大為減少。有媒體預計,今年赴韓中國遊客有可能減少一半以上,甚至六七成。其中,免稅店營業額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
明洞商戶稱,現在來明洞的人少了很多,基本上都是日本或東南亞的,很多商戶都受到了影響。
Ⅱ 中國對韓國的5項經濟制裁是什麼
中國對韓國的5項經濟制裁主要內容:
制裁接納薩德導彈部署的具體韓國行政郡,制裁與部署薩德導彈有聯系的韓國企業和服務機構,中國不再與它們發生經濟聯系和其他交往,也不再接受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對參與薩德導彈部署的企業和服務機構進行經濟制裁。
制裁積極鼓吹部署薩德導彈的韓國政界人士,限制他們進入中國,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對積極參與薩德導彈系統的個人採取制裁。
解放軍研究、制定最大限度降低薩德對我戰略安全損害的應對方案,它們應至少包括對薩德的技術性干擾,以及對該系統進行戰備性導彈瞄準,制定應對薩德導彈系統的方案,盡可能減少薩德導彈系統對我軍的影響。
重新評估制裁朝鮮對東北亞局勢的長期影響,將制裁朝鮮與薩德導彈部署後地區局勢的失衡聯系起來考慮。
探討中俄聯合採取行動抵消美韓部署薩德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Ⅲ 韓國經濟發展,對中國有什麼啟示
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韓國經濟騰飛的經驗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預和主導是一國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前提,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建立有利於市場有序運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二,為市場經濟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設施;其三,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四,維持社會公平正義;其五,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其六,宏觀調控,實現社會經濟總量需求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政府主導作用的有效性有賴於集權統一的政治領導和科學的決策。目前中國的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設置過多,職權存在交叉,有必要進一步精簡或合並。
(1)合並商務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貿易和工業部。全面負責管理工業、貿易、能源、國際貿易政策和促進出口政策等,對外國企業的進入和引進外國技術
及海外投資政策進行綜合協調,為工業和貿易領域提供援助和服務。(2)改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一個國家應該設立一個宏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發改委雖具有這一性質,但卻同時承擔著微觀經濟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處理,直接涉足企業重要投資和主要商品定價,這不僅不利於其宏觀管理職能的行使,而且也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的經濟企劃院應是發改委改組的方向。改組後發改委的職責應包括:研究擬訂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制定國家中長期經濟計劃;進行總量平衡;制定有關國土綜合開發、能源開發和有關物價的基本政策;調查和分析經濟動向和國民收入,分析和測定綜合國力;協調各有關部委經濟政策;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發改委應實行專家決策,以保證政策和規劃的科學性、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2、 扶持教育發展
制約中國競爭力提升的一大「軟肋」在於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國民素質總體不高,教育體系適應性不強,人才缺乏。要改變落後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1)樹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國家應建立一種機制,不僅人人名義上享有平等教育的權力,而且實際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當前急需解決的兩大問題:一是國民教育系列全部實行公費教育,這是加快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惟一途徑;二是免去高校全部教育債務,使高校一心一意辦教育。(3)創新教育體制。一是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滿足全體國民受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要求;二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滿足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進步對人才知識更新的需求;三是構建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確保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四是改進教育方式和辦學模式,優化教育內容,培養創新型人才。
3、 加快產業促進
審時度勢,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韓國經濟騰飛的一項重要經驗。從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產業結構基本上都是沿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軌跡不斷演進的,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也應如此。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基礎設施落後、外部經濟援助缺乏,這就決定我們現階段一方面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逐步進行產業結構
調整和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著力解決眼前及將來相當長時間存在的兩億多農民工和每年幾百萬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政府承載著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任。除政策引導外,政府更多的工作應該是起促進作用,一是經濟上扶持,二是政策上優惠,三是法規上強制。
4、 加強自主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是現代經濟增長最好的推動力。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通過技術引進來實現,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創新。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技術引進並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創新,不失為一條推動技術進步的捷徑。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要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等。但政府要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包括:培育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公共技術支持平台,開放科研設施,加強技術信息服務,營造公平的人才發展環境,減免稅收,資金支持等。
Ⅳ 韓國給中國帶來過什麼好處
韓國崛起總體上對中國有好處。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經濟上的崛起都對中國有好處(前提當然是沒有同產業零和競爭)。首先,韓國是傳統儒家文化圈國家並且是中國近鄰,文化上我們是親戚關系,先天就非常親近。長遠看,韓國崛起意味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崛起,在政治、經濟上都有助於中國。其次,從經貿關系來說,韓國是中國第三大外貿夥伴,中國是韓國第一大外貿夥伴,經濟發展上對中國助益甚大.
Ⅳ 中國制裁韓國 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暫時不會有太大影響的。韓國國內亂七八糟。來不及和中國對抗。對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當然都是不利的。
Ⅵ 韓國經濟破產之後對中國的影響為何
1.對中國投資減少,大批在中國的韓國中小企業關門走人,中國職員大量失業
2.從中國進口減少,中國出口萎縮
3.韓國對中國出口增多,韓國企業對中國企業競爭優勢增強,其主要競爭對手我國民族企業生存日趨艱難。
Ⅶ 中國經濟發展對韓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報道稱,韓國企劃財政部在八頁的「參考材料」中稱,中國不斷上升的影響力可能加劇兩國之間的競爭,尤其在出口市場及能源外交領域。企劃財政部在聲明中說:「在拉丁美洲及亞洲等出口市場與中國的競爭預計將加劇,因中國最近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將可以使人民幣用於貿易結算。」
韓國媒體及政策制定者們均擔憂出口市場可能輸給中國,從而危及其追趕全球最發達經濟體的努力。企劃財政部稱:「在『北京共識』不斷擴散的情況下,我國也需採取先發制人的對外經濟政策。」
四面楚歌的韓國雙龍汽車,在破產邊緣苦苦掙扎。而雙龍與其大股東上汽之間的沖突也進入白熱化狀態。
■數據資料
中國商品競爭力的提升嚴重影響韓國商品在美國市場地位
2008年6月13日,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發表了《美國客戶眼中的韓國商品》的報告中指出,隨著中國商品競爭力不斷提升,韓國商品在美國市場逐漸失去優勢。在237家受訪的美國企業中,83.2%的企業對韓國商品的品質表示滿意,60.3%和67.9%的企業分別對其價格和設計表示滿意。29.1%的受訪企業認為是「中國產品競爭力急速提升」是韓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佔有率逐年下降的原因。分析指出,韓國進一步提高美市場佔有率,必須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通過韓美自由貿易來加強價格競爭力,主動搶占市場份額。
韓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進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5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90年代開始向發達國家行列邁進。
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屬居亞洲乃至世界前列。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位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為世界第一位,電子工業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
韓國再改口徑 稱中國崛起有損韓國經濟
韓國的政府今天是對中國的經濟崛起表示了擔憂,那麼就是說,中國的崛起加劇了中國跟韓國之間的競爭,同時可能會損害到韓國的經濟增長。
韓國企劃財政部星期一在一份長達8頁的參考材料中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可能會加劇中國與韓國的競爭,特別是在出口市場和能源外交方面,包括拉丁美洲和亞洲市場。因為中國近期與一些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將容許人民幣用於貿易結算。為了回應所謂的北京共識的擴散,韓國也需要採納先發制人的對外經濟政策。這份參考資料與韓國政府之前的口徑不同,之前韓國政府形容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韓國的機遇,可以讓韓國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不斷生產產品來出口到其他市場。但同時也會對韓國的出口構成威脅。有分析師認為韓國缺乏經濟規模或天然資源與中國競爭,因此韓國應該集中焦點在有優勢的外交與經濟能力方面。目前有接近兩萬家韓國企業在中國營運,而中韓貿易去年達到1680億美元,占韓國對外貿易的兩成。
Ⅷ 經濟危機影響下韓國對中國的需求
韓國是一個人口相對就多,領土較小,國內市場狹小,自然資源缺乏的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外向型國家.在經濟危機之下,它的國情決定了光靠韓國要戰勝危機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韓國首先希望中國能降低關稅,並且保持中國國內的消費,特別是對電子產品和汽車等的消費的上升.其次,韓國希望中國政府能大量采購韓國貨,再次,韓國希望中國到其旅遊的人總量有大幅度上升,這樣有利於帶動韓國第3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總量.至於人力資源,當然希望高素質且相對低廉的人才進入韓國,這樣有利於韓國產品的更新換代,也不會對韓國人就業造成太大的影響.最後,韓國希望中國的蔬菜和煤炭等降價.希望滿意,謝謝
Ⅸ 中國對韓國的5項經濟制裁
為什麼復韓國三流明星在中制國能賺得盆滿體滿?韓星宋仲慧在中國的片酬可高達1億人民幣,而中國仍有1.5人未脫貧?是誰在歧視中國同胞、而給美狗天量的好處? 媒體應宣傳什麼?是宣傳韓星出色還是多關注未脫貧的同胞?
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什麼過去兩年有621+623萬,今年上半年有302萬中國人去韓旅遊?前兩年為韓消費了2400多萬!中國人為韓國捐了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去想一想韓在幫它美爹安薩德!它在吸血中國的血,然後再給它美爹吸血! 中國的民族企業在艱難度日!
媒體宣傳凝聚愛國民族精神,抵制美日韓新貨,做政府不能做而百姓可做的實實在在的愛國行動!
為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利益,請您傳給盡可能多人群 !
中韓貿易逆差(出口小於進口)巨大,1992-2015年累計達到5000億美元=33500億人民幣(來自中國商務部網站的統計)! 這等於約5060萬韓國人,除去公平貿易值外,每個韓國人又從中國凈賺了約6.62萬元人民幣!
Ⅹ 中國現在對韓國的經濟影響很大嗎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對外市場,韓國的大企業,對中國市場都非常的重視,中國的銷售占據公司整體銷售比較大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