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識經濟時代,IP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作者:倪雲華
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內容經濟大行其道,除了一個個知識付費的產品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知識創業的行列。把自己打造成IP成了許多人的夢想,且不論是否能成為IP,但IP從本身卻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商業模式。
我們不再用大家用爛的商業模式畫布來分析了,我們提煉出一些方面,讓你看看IP這個生意從經濟上和商業上的價值。
5、前期資金投入少
我們看到許多IP前期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投入的是知識和時間,這對於創業來說,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相對較低。
6、價格溢價
當IP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擁有了足夠的溢價的權利和資格了。迷濛的廣告費已達幾十萬,大IP的出場費也是一升再升,想消費IP,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了。
IP的商業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成為IP的路徑也是不容易。知識創業的大潮下,人人都可以有這樣的夢想。因為,這個領域的進入門檻很低,但是,成為真正IP的門檻也很高。
㈡ 如何看待網紅經濟發展規模及現狀分析
網紅即是網路紅人的簡稱,網紅經濟,也就是這些網路紅人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託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實現從個人影響力到逐漸變現的過程。並且,圍繞網紅自身打造出的IP,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紅產業鏈條的一種新經濟模式。
另一方面,網紅經濟以後涉及的媒體平台也會越來越多,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會帶動網紅經濟的變革,而網紅經濟的壯大也會相應引起社交媒體的變化。
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技術的不斷變革, 目前網紅經濟已經被人們所推崇, 它也將越來越成為新經濟心態的一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㈢ 在網路經濟中,ip流量為什麼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線
1、互聯網企業主要依靠流量賺錢,有流量就有人看到信息,有人看到信息就內可以做廣告
2、像現在很多大型網站容(搜狐、新浪)靠的都是有大量的流量來提高廣告費用
3、這也就是說著些互聯網公司靠的就是流量和瀏覽人來賺錢了。
㈣ 西安新城市IP因為什麼進入全球視野
西安新城市IP進入全球視野。
我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提升城市經濟發展活力,海航現代物流、京東全球物流供應鏈總部、阿里巴巴西部總部、吉利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大項目紛至沓來,開沃新能源項目、華僑城文化旅遊「1+7」系列重大項目、阿里巴巴「1+5」項目相繼落戶西安,美國安博、「三通一達」等知名物流企業搶灘布局。不僅增加了大西安追趕超越的新動能,而且為擴大就業、吸引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7年,在西安的經濟發展上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
招商引資是過去一年西安經濟工作的主旋律、主題詞、主抓手。我市提出並把招商引資擺到「一號工程」的位置,成立市投資合作委員會,組建24個招商專業分局,堅持「一把手」帶頭抓,堅持「五資」一起抓,堅持周周抓、月月抓、全年抓,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性突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招商活動近200場、會談企業742家、會見客商3120人次,西安以全新的城市IP進入全球視野。
資本集聚產業集聚
效應開始顯現
一系列高效有力的誠意之舉,為西安引來了華為、中興、比亞迪、海康威視、吉利等知名企業。
京東千億元總部項目花落西安,世界蘋果中心項目落戶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總投資43億元的杭州錦江集團光學膜生產項目和CIGS薄膜太陽能生產項目落地西安高新區,圓通在西安投資了航空公司和科技公司,中通建起了西北電商物流產業園,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稱要打造「一城二港三中心」,大手筆的海航物流直接將物流總部搬來西安,總資產超過1800億元……接二連三的大項目大投資,給西安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活力。
2017年,西安也正式進入了自貿時代,四大功能區結合功能定位和產業特色,分別出台了相應的自貿試驗區招商引資、人才專項政策。創新機制和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帶來的資本集聚、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數據顯示,去年1-10月全市實際引進內資2047億元,完成全年指標115%;實際利用外資4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0.23%。這樣的增長是西安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沉甸甸的數字背後更反映出我市2017年招商引資工作的巨大變化。
㈤ 一個IP(知識產權)可以創造多大的經濟價值
從近期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出,現在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保護的是更加全面,賠償金額之巨大,要是說創造多大的經濟價值的話那就得看在誰的手裡,在大公司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㈥ 財經新聞名為影視ip經濟學,天價ip的錢怎麼掙
這個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的,這個有國家法律規定,它是按照一般的標准來發的,這個你放心好了。
㈦ IP 經濟如何創造消費力
IP的誕生
上世紀20年代開始,迪士尼就開創了依託內容為起點的動畫創作,這些作品中出現了米老鼠、唐老鴨等虛擬人物形象,也就是今天所謂的IP。
內容為王就是IP誕生的第一種類型。阿狸依靠的就是內容。
商品化與爆款的煉成
「IP能獲得人們的內心文化認同感。關鍵是如何將IP轉化為商業價值,這很有技巧。」
表情包是商品化的前奏,夢之城市場運營總監武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阿狸已擴展了「羅小黑」、「象撲君」等多個系列IP,大部分表情包是免費下載的,表情包是為進一步擴大IP影響力。同樣地,LINE FRIENDS、吾皇等也通過表情包或微信公眾號更加強粉絲黏性。
有了數百萬粉絲量後,這些IP擁有方就能了解客戶群體畫像,比如年齡、性別和愛好等。
對於產品的開發,印刷品是最直接簡單的方式。IP都有成型的形象,吾皇、阿狸、同道大叔等都有圖庫,從圖庫中選擇合適的畫面製作抱枕、帆布袋、出版物等最快捷。但光有印刷類商品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IP持有方需進一步研發,向公仔、服飾、文具、食品等多個領域進軍。而這依靠自主經營難以覆蓋,需要尋找合作夥伴。
「衍生商品開發有兩大模式,一種是自主開發周邊,自己找廠家生產並銷售,自負盈虧。第二種是授權給合作夥伴,由合作夥伴負責生產和銷售,IP擁有方收取授權費,商品的銷售結果是盈是虧則由合作夥伴承擔。目前大部分業者包括迪士尼等採取的都是後者,因為IP擁有方風險較小。」
打造場景化
迪士尼、一間宇宙、夢之城、艾影後了解到,授權細分為商品、促銷、主題和渠道四大類。商品即衍生品本身;促銷是合作方的營銷配合;主題則涉及展覽等;渠道大多表現為實體項目。目前大部分IP都有商品和促銷,吾皇、熊本熊則聯合大悅城等購物中心舉辦了全國巡迴展覽,阿狸開設了線下快閃店、博物館等項目。
「授權辦展覽是目前很多IP擁有者很願意展開的模式,基本方式是商場給予IP擁有方一筆授權費用,大約在數十萬元,然後雙方在門票和周邊商品的銷售方面分成。有時還會採取保底金模式,比如聯合開發一個項目時,無論成本如何,IP擁有方至少要獲得總體預算的約15%保底金。這能保證IP擁有方的收益。這種思路就好像現在很多網店要往線下開店一樣,將原本虛擬的東西落地到實景處,在實體環境內完成場景化體驗,繼而激發參觀者的消費。」辦展覽是IP賺取快錢的方式,因為無需研發周邊商品,只要有IP就可操作,至於設備成本等則可依靠多次辦展來攤薄。
快閃店也是IP落地的一大方式。近期,亞朵酒店與螞蜂窩開設IP快閃酒店,意在互相導流客源與品牌營銷。阿狸則在蘇州開了快閃店。「低租金或零租金,不壓貨的低成本模式能讓IP在線下快速吸粉和銷售商品。對商場而言則能聚客引人氣。」
細節與研發挑戰
既然是IP經濟,那麼還原度就很重要。比如哆啦A夢的鬍子粗細都有嚴格的毫米數規定,假如鬍子略粗或略細了1毫米,從視覺上看這個哆啦A夢就會與原版卡通形象不符,做出來的玩具就會像盜版貨。
因此尋找合適的授權合作方並保持良好的溝通十分重要。迪士尼從定人設、研發、開模到反復修改最後成型一個衍生品的周期可達18個月,而這還算迅速的。因此要做好IP經濟必須要懂得細節至上。
此外,對於IP周邊商品的研發很有講究。「比如吾皇屬於水墨畫風,有些商品不太能開發,而阿狸有些三維動畫感,同道大叔則是走星座路線,這些不同風格的IP在商品類別選擇上不能一概而論。還有些品類迭代太快,大量生產後會導致滯銷。比如手機殼,一旦新款手機出爐,則舊型手機殼就會賣不動。這些都是風險。」
「只有SKU足夠大,有大量商品選擇,才能開店和持續IP經濟發展,否則光做內容是難以實現商業價值的。且即便是做展覽,也需要每個展覽至少30~50個SKU以上才能配合做零售銷售,不然就只有門票收益,而且辦展總有結束的一天,真正能持續的還是商品銷售。因此IP擁有者必須加強商品研發和專業人才的引進。以本土IP而言,能做到1000以上SKU的業者屈指可數,很多IP有形象卻缺乏商品,這就是問題所在。此外還有線下實體項目的成本控制,比如要做主題咖啡館、室內樂園等,如果走了重資產模式則需控制業務板塊和成本,否則易引發虧損。」
㈧ 如何修煉職場個人IP
當你看到本文時還對IP這個詞沒什麼概念的話,你可能需要反省一下過去一年自己把握時代脈搏的觸覺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過去一年,IP以各種名詞、形容詞、動詞形式進入我們的視野:影視IP,人格IP,IP電視劇,IP人物,IP化……各種IP詞彙讓人應接不暇。IP到底是什麼?
所謂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字面意思就是智力財產所有權,即知識產權。狹義的IP用當下熱播的《海底總動員2》來解釋最為清楚:故事主角Nemo和Dory不僅存在於大銀幕上,銀幕下的手游、玩具、甚至服飾上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就是由《海底總動員2》的IP衍生出來的產品。IP即是可供多維度開發的產品所有權。
身處超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狹義的IP內涵獲得了極大地外延,秋葉老師在他的新作《打造超級IP》中指出了廣義IP的核心:
不管形式如何,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IP一定是擁有一定知名度、有潛在變現能力的東西。
IP已經不能被狹義地理解為知識產權了,由廣義IP衍生出的「IP經濟」以前所未有的態勢侵入了我們的生活:
IP經濟豐富了我們的娛樂生活,最近一年我們看的《琅琊榜》、《太子妃升職記》、《夏洛特煩惱》、《港囧》、《鬼吹燈之尋龍訣》等一大批優質的影視劇都是IP改編劇,它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和收視神話;
IP經濟影響著我們的消費選擇,由優質IP衍生出來的手游、書籍、玩具、服飾等五光十色的產品,無時無刻不撩動著我們蠢蠢欲動消費的心;
IP經濟刷新了我們的三觀,papi醬的廣告可以拍到2200萬,淘寶網紅張大奕網店的單日銷售額可以達到6000萬,眾多知識型IP的單篇文章打賞就可以達到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水平;
IP經濟甚至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選擇,像羅輯思維、秋葉老師、連岳等一大批知識型IP,用專業和經驗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小到幫助我們解決一個技術bug,大到影響我們成長路上的選擇。
當商業社會中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超級IP,並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時,我們應該關注和思考一下這種經濟現象對於我們的啟示。特別是像羅輯思維、秋葉老師、papi醬這類人格化IP的崛起,對我們的個人發展可能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商業社會打造一個超級IP的方法是否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成長和發展中?特別是在職場上,修煉職場個人IP是否能給我們帶來價值?又要怎樣利用超級IP的成功經驗來修煉職場個人IP呢?
㈨ 哪裡上網IP顯示中國經濟信息網
這個按常規方法是找不到的
㈩ IP經濟是什麼為何能大行其道
IP原指知識產權,是一個權利法律概念,但近兩年以來,隨著國內不回斷出現火爆的IP影視、答IP游戲,國內對於IP的認識逐漸成熟,IP已成了一種國內新興的經濟模式,IP經濟儼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經濟載體。
IP經濟也稱粉絲經濟,其核心是通過粉絲來進行商業變現。IP流程是一般先從火熱文學作品當中挖掘出具有巨大粉絲量的IP,然後通過對文學作品改編,進入到影視游戲等領域范疇,然後粉絲產生購買繼而獲利。以國外較為成功的電影為例,《指環王》、《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系列都是在開拍之前已經是爆紅作品,粉絲量巨大,因此收獲高票房便容易的多。而從目前來看,電影和游戲兩項是IP最多運用的模式,變現容易,收益較高。
總體上來看,IP屬於文化產業,內容是其核心,當前IP在逐步泛娛樂化的進程當中,因其風險較少,易於營銷,成本較低,收益較高等優勢,發展如火如荼。但如何能真正玩轉IP經濟,把當前的火熱概念逐步進化為一個成熟專業化的產業鏈,才是當前IP經濟應重點思考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只關注當前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