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開發區有哪些
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科技力量,且外貿也較發達。但由於各開發區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開發模式也不相同,大體分為4類:
①發展尖端科技,建立新興產業的開發區。
它所依託的城市一般是工業基礎較雄厚,工業門類較齊全,科技和經濟管理水平較高,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和天津;
②溝通內外經濟聯系,發展轉口和出口貿易的開發區。
一般毗鄰深水良港、交流網路發達,地處國際航運發達的地區,並具有較廣闊的腹地、對外經濟活躍的開發區,主要起傳遞經濟信息,積極發展出口創匯,增進中外經濟聯系和交往的作用,如大連、寧波等;
③開發旅遊資源,發展第三產業,適用於地處風景名勝、周圍地區旅遊資源發達的開發區。
重點是發展旅遊業、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
④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展中外經濟合作的開發區。
為加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必須完善其投資環境(如制定經濟優惠法規,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等);充分利用其所依託城市的經濟、技術、對內外經濟聯系和寬廣的腹地優勢;建立一個政企分開的高效率管理機構。
② 經濟開發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1984年5月,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倡導並積極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此後相繼批准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等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 全國已有122家國家級開發區以及1500多家各類開發區。
27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國務院確定的發展方針,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在體制創新、科技創新、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調整結構、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有效地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一是有力地深化了改革擴大了開放。27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不斷推進體制改革與創新,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體制,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既為自身發展增添強大動力,又為國內相關改革提供有益借鑒。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重要載體、平台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出口總額2051億美元,佔全國14%;進口總額1804億美元,佔全國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5億美元,佔全國21%,連續多年比重超過20%。
二是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實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所在地最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主要經濟指標在所在城市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額,已經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重要平台和載體,成為著力打造城市圈和經濟帶強有力的支撐點。2008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 佔全國5%,增幅高於全國同期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佔GDP比重72%;工業總產值近4.6萬億元,佔全國9%;稅收收入2481億元,佔全國5%。
三是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通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帶動了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不斷提高自主創新水平,2008年,高新技術產值已佔開發區工業產值的一半;通過加強國際生態領域合作,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基地和核心集聚區,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四是有力地推動了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集約經營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成為我國土地等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加快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成為全國科學發展的引領示範區。2008年,開發區創造了約佔全國5%的GDP、5%的稅收收入、16%的進出口總額,吸收了21%的外商投資。
③ 經濟開發區是什麼
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在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的以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特定區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國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中,劃出一定的地域范圍,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較為特殊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在開發區通過舉辦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和外商獨資經營的生產性企業,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學研究機構,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發展新興產業,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開發區也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開發區的主要管理人員經常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來兼任或專職。
④ 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成立時間及相關報導
1984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
1986年8月21日,鄧小平在天津開發區寫下「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也就是在這一年裡,全國人大通過了跟開發區發展有密切關系的兩部立法:《外資企業法》和《土地管理法》。國務院頒發了鼓勵外商投資、改善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條件若干政策。同年,我國外經貿、財政、銀行、海關等部門出台了對外商企業和外貿商品等一系列優惠規定。
此前的1984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1984年至2002年,國務院一共批准設立了4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家享受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中,2000年以前批准設立的有37家,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2000年以後新批准設立的有17家,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2003年國家從宏觀角度出發,對國家級及地方經濟開發區施行嚴控措施。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5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2005年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綜合評價。綜合指數排名前10名的分別是天津、蘇州工業園、廣州、崑山、青島、漕河涇、煙台、北京、大連、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5年,在不到全國總面積萬分之一的土地上,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8195.20億元,佔全國比重的4.49%,從業人員達到417萬余。
「實踐證明,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典型的『布局集中、產業聚集、土地集約』的園區發展模式,在土地、能源日趨緊張和環境保護日益迫切的新形勢下,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⑤ 經濟開發區什麼意思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⑥ 急~中國四個經濟特區和四個經濟開發區的名稱各是什麼
我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好像不是四個.
中國共有專54個國家級經屬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9月數據),其中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去年9月,商務部發布了中國首個《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報告》(2005)。報告對2004年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分析,並對它們的綜合投資環境進行了評價。《報告》指出,33個設立時間較早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前10名依次是:天津、廣州、崑山、青島、漕河涇、煙台、北京、大連、南京、杭州開發區;15個新批準的中西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排名依次是:合肥、長沙、呼和浩特、鄭州、成都、太原、西安、昆明、南昌、南寧、石河子、西寧、貴陽、銀川、蘭州開發區;5個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工業園區綜合排名依次為:蘇州工業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廈門海滄投資區、寧波大榭開發區、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
⑦ 什麼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大陸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而設立的現代化工業、產業園區,主要解決中國大陸長期存在的審批手續繁雜、機構疊床架屋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問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我國現存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居於最高地位。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大都位於各省、市、自治區的省會等中心城市,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定小塊的區域,集中力量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創建符合國際水準的投資環境,通過吸收利用外資,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成為所在城市及周圍地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重點區域。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國有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吸收外商投資的質量,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
1984年到1986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首先設立了14個國家級經開區;截止2015年9月,中國共設立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所在地(直轄)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擁有同級人民政府的審批許可權,以提高服務效率,打造更加優越的投資軟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開發區,聚集投資,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特點:
1、占城市的GDP總量大,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貢獻大;
2、GDP增長率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3、合同外資總額增幅、進出口總額增幅等數值均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⑧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中國北京大興亦庄地區,屬明清時期北京城皇家園林南苑境內,是北京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總面積為50.8平方公里,由科學規劃的產業區、高配置的商務區及高品質的生活區構成,是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
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並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
(8)最近的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區域配套:
1、市政
北京開發區為入區企業提供了完備的「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和海關、商檢、外匯管理、保稅倉庫、污水處理廠、商務中心、郵局、銀行等系列配套功能,不斷優化區域的工作、生活和人才環境,同時努力為企業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商業
商業配套與餐飲購物方面,開發區具備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百貨公司、超市、專營店、快餐店、影院等都比較齊全。
有15000平米大雄商業中心、6萬平米上海沙龍新天地商業港、京客隆超市等能夠充分保障居民的日常購物,有聖福華國際俱樂部、國際企業文化園、18洞鴻禧長新高爾夫球場、亦庄體育中心等滿足貴族生活體驗。
3、教育
開發區擁有優質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
保華國際教育園(包括耀中國際學校、耀華國際教育學校、禮堂和學而國際中心)、北京二中亦庄學校、北京小學大興分校亦庄校區、北京八中亦庄分校、二十一世紀幼兒園、中國公安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多家名校坐落於此。
開發區還建有職業技術教育基地、職業學校和技能培訓中心。不斷優化的教育環境,為區內企業培訓和員工子女教育提供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