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7 01:20:58

Ⅰ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國內經濟面臨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民間活力不足、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等問題。
經濟下行壓力主要表現在:仍然存在部分抑制增長的因素;影響甚至是抑制消費增長的因素也較多;外貿進出口仍將低迷;工業品供過於求的狀況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價格仍難以持續回升。

Ⅱ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近兩年來,約20個城市緊急出台的以抑制需求為主的嚴厲調控政策,新政作為一個突變性信號,必然會對短期經濟增長造成明顯沖擊。

若下一步各地再出現政策執行走樣、調控過度、反復折騰,則會對2017年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穩定增長、後續投資安排、居民安居等帶來不利影響和嚴重後患。

2、社會資本:

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2015年以來連續五次降息、五次降准,以及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投放流動性,我國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較大,但當前金融輸血實體經濟的效果並不理想。

3、金融風險:

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沖動有所抬頭,將PPP方式當成單純融資手段,不合理確定權責,給予社會資本遠超風險對價的優厚回報;

政府投資基金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做出違規擔保、明股實債、兜底回購、固定回報等內部安排和承諾,形成隱性地方政府債務。製造業貸款不良率上升,會導致企業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債券市場杠桿風險加大,最終導致保險公司利用萬能險高杠桿資金舉牌上市公司等事件的發生。

4、活力下降:

民間企業投資活力不足。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份僅增長3.1%,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下降1.2%,是2012年正式開展民間投資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民間投資增長疲弱,除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企業融資成本偏高。

5、增速放緩:

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性下崗轉崗失業等情況加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出現放緩,因糧價下降農民增產難以增收。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長5.9%,增幅同比放緩3.2個百分點。各省市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的個數和幅度均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面臨發展乏力、環境問題等三大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徐紹史:直面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重視並解決

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形勢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
中國經濟發展處於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發展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由於國際領域的經濟發展處於逐步放緩的發展態勢,對中國經濟發展也產生諸多不確定因素[1]。根據國際多家專業機構對全球經濟發展形勢進行研究分析,確定全球經濟增速同比放緩,由於新興經濟增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仍將面臨貨幣貶值等壓力,中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持續增大。
(二)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領域面臨諸多風險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重視國際社會的諸多影響,由於國際社會的發展環境,需要面對多方面風險因素:其一,國際貿易體系改革風險,國際貿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而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組織,在中美雙邊合作方面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維護美國利益容易導致中美貿易沖突;其二,政治風險,國際社會層出不窮的政治事件是經濟發展需要注意的政治風險;其三,市場動盪風險,國際領域存在部分國家債務規模不斷擴大、石油等期貨價格波動大、金融市場不確定因素多等諸多問題。以上風險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領域需要面對的現實情況。
(三)經濟市場內部經營環境的變化
經濟市場環境是決定經濟量變化情況的關鍵,國家針對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導致生產製造性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民營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及發展壓力持續增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動能持續減弱,還有部分強調產量而忽略產品質量的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2]。產品製造行業存在的缺乏創新意識、市場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逐漸體現其對於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二、促進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堅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戰略
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要堅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通過戰略的深入推進,能夠有效提升國內市場對於各種產品的現實需求,從而進一步體現市場需求對於產品經濟實現的拉動作用。
(二)重視高質量產品及產業發展
工業領域的產品生產應當重視產品質量的提升,經濟發展推動社會民眾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是決定產品價值的關鍵,工業產品生活需要重視產品創新、性能創新以及質量革新,通過產品質量發展改善工業生產的宏觀環境,提升產品在市場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利用質量發展促進生產經濟發展。
(三)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
工業體系、農業體系、服務業體系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科學創新也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重視經濟結構的優化,重視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以及服務業發展的融合,利用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產能,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保證各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Ⅳ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個國家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的發展程度決定了社會特定的結構和水平,從而也就規定了社會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既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在動力,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在壓力.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關鍵取決於主要矛盾的解決.
從目前來看,本人認為,中國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三個方面.一是小與大的矛盾.小主要是指生產的小,大主要是指市場的大.小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我們在農業生產領域,仍然是以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為主導;另一方面,在工業領域,我們在生產規模上仍是總體偏小,也有個作大作強的問題.大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我們國土面積大,國內市場廣闊;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日益廣闊的全球大市場.二是強與弱的矛盾.強主要是指政治的強,弱主要是指經濟的弱.強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政治對經濟仍然存在著干預過多問題;另一方面,政治對經濟存在著利益上的嚴重侵蝕,如農民負擔問題,本質上是強勢政治對弱勢經濟的一種利益侵蝕.弱的主表現是:一方面,經濟主體在權力體系中仍處於弱勢地位;另一方面,經濟主體的權利保護也是處於弱勢.三是實與虛的矛盾.實主要是指物質的實,虛主要是指精神的虛.一方面,國人在物質層面上,是在實實在在享受著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國人的精神層面卻越來越虛.實主要表現在:一是物質生產領域的高增長率;二是物質消費領域內的極端物慾化,如各種非理性消費等.虛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主導價值的困惑使富人階層陷入虛無主義;另一方面,現實的無奈又使貧困者階層走向絕望主義.目前,中國社會的誠信缺乏,與虛無主義和絕望主義是緊密相關的.虛無主義導致了冷漠,絕望主義導致了極端.
上述三大矛盾的影響是廣泛的,涉及到各個領域,但又有所側重.第一大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第二大矛盾主要表現在政治領域,第三大矛盾主要表現在文化領域.其中,小與大的矛盾是基礎矛盾,弱與強的矛盾是核心矛盾,實與虛的矛盾是主導矛盾.也就是說,三大矛盾在整個國家的各種矛盾構成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一個是基礎作用,一個是核心作用,一個是主導作用.同時,三大矛盾又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分析問題時,我們不能將其完全割裂.
政府是解決好上述三大主要矛盾的關鍵主體.首先,政府的關鍵作用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有效前提;其次,政府在解決社會矛盾方面有著巨大的規模優勢和乘數效應;第三,政府的關鍵作用有望實現社會改革成本的最小化.
政府要發揮好關鍵作用,自身改革是關鍵的關鍵.從目前來看,本人認為主要是:一要大力推進黨內民主;二要大力推進幹部用人制度改革,核心是要引進公平競爭機制.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黨內民主是真正的突破口.沒有黨內民主,基層民主只能是有形式而無實質,或者只會加劇國家與社會的矛盾.另外,大力推進幹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競爭,核心是應體現透明性、群眾性、法治性.透明性應要求信息應盡可能公開化,以利於決定的有效性;群眾性應要求真正讓群眾能充分表達意見和權力;法治性要求用人應以法用人,以規則用人,而不是以人用人,應盡可能減少用人規則的隨意性.黨內民主主要著眼於內部權力配置的均衡;幹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競爭主要著眼於外部權力配置的均衡.而權力體系運作的均衡是整個社會走向均衡的關鍵,也是解決好上述三大矛盾的關鍵.黨內民主和幹部用人制度改革相比,黨內民主是最主要的方面.只有實現黨內民主,才能為幹部用人制度的合理化提供前提和保證.要實現黨內民主,一把手是主導方面.所以,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民眾的積極推動是一個重要方面,但這樣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社會成本;而更重要也是最理想的方式應是權力的擁有者能主動讓渡權力.所以,中國的改革,既需要民眾的推動,更需要擁有權力同時又能敢於放權並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改革家和領袖人物的全力推動.

Ⅳ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實體經濟沒有受到重視,金融,股票等經濟虛假經濟比較盛行,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上一切炒作行為都多社會危害很大。

Ⅵ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六大問題、挑戰:

第一個是投資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無論如何繞不過投資。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投資。但投資又帶來了產能過剩、增長水分等很多問題,所以出現了「投資-增長-過剩」的悖論,在新常態下需要進一步解決好這個悖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對投資進行一些新的處理。

第二個挑戰是債務率上升和杠桿率飆升。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是因為發達經濟體杠桿率上升、債務上升導致的債務危機。在危機發生時,我國的杠桿率和負債率都不算高,但這幾年都飆升了。我國的實體經濟總負債杠桿率的佔比目前還不高,但是企業的負債非常高,實際上與國際比較都是這樣。

第三個挑戰是城鎮化問題。原來城鎮化是開發計劃,買地、賣地、招商,現在需要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重新看城鎮化,要從土地市場一體化的角度看城鎮化。城市化是為了提高效率,城鎮化的社會含義意味著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四個挑戰是房地產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從體制上削弱了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經濟社會基礎。另外,城鎮化戰略的轉型,終止了住房市場發展的傳統動力。未來城鎮化將不再主要體現為開發區化的城市規模擴張,所謂10-20年的剛性需求是否還存在,需要認真研究。我們可以看到,當城鄉土地一體化時,房價上不去了。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供應量絕對大於需求量,居民的購房意願急劇下降。

第五個挑戰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可能長期化,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理由有三點: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佔GDP的比重仍控制在40%以內,處於國際通行的60%債務率控制標准范圍內,但是如果不加以處置,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大問題;二是中國整體的資產負債表仍然健康,我們可在不對經濟健康造成較大損失和對經濟增長速度造成較大不利沖擊的條件下處理地方政府債務,單一制的政體,使得我們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國可供選擇的去杠桿空間仍然很大,包括政府資產的轉賣、債轉股,長、短期債務重組轉換,拉長負債久期,降低期限錯配風險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其實也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方案。

第六個挑戰是金融問題。量寬、價高是金融的主要問題。量寬是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但利率很高,這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這一問題經常發生並且長期持續,導致我國金融結構中存在種種障礙。理論上說,這一現象阻礙了貨幣向信用的轉移,貨幣向信用轉移過程中,每轉移一步就加一下價,最後到實體經濟手中便貴了。

Ⅶ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據報道,復新年伊始,多家機構制預測中國經濟在2018年將保持平穩,GDP增速保持在6.7%左右,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穩態區間,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被關注。

與2017年相比,2018年的付息總額和新增GDP基本持平,總體杠桿率已經開始穩住了,但是居民的杠桿率卻有所上升。2016年和2017年主要是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去產能,不是靠市場的優勝劣汰,行政和法律手段往往呈現「一窩蜂、力度大、影響強」的特徵,引發生產和價格急劇波動,卻無法根治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

此外高房價也導致居民負債率迅速提高,影響居民的其它消費。目前,房價會漲的預期依然高漲,導致現在的房價確實是處於「漲也漲不得,跌也跌不得」的境地。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健康發展!

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主要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社會的全面發展,此回時,集權體制這個落後經濟答基礎的產物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社會進步的障礙。首先在經濟領域,中國政治與經濟雙重集中的體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經濟發展在消除了絕對貧困的同時卻加深了相對貧困,造成了生產相對過剩,經濟難以持續發展。貧富懸殊還造成了「低收入,低價格,低質量」的三低惡性循環,社會製造了大量的價廉質劣的產品,造成人力物力環境資源的巨大浪費。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雙重集中形成了公司化的政府和部門化的公司,前者以各種稅費的方式直接佔有社會財富,後者以壟斷性經營的方式間接地佔有社會財富,在權力保護下,它們總是趨向於超額攫取社會財富,社會在這兩種力量的壓榨下產生了「勤勞而不富裕」的疲憊感,抑制了社會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的活力。不僅如此,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集中使集權體制的力量更為強大,更容易扭曲市場機制,對市場公平的破壞更加厲害。當通過對權力的投機就可以獲得巨大的財富時,通過創新創造財富也就變得無關緊要了,而通過各種惡劣手段迅速撈取財富也就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