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29年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經濟危機使來人民群眾身受自其害.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失業達到30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飢寒交迫,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嚴重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引發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不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激化.
B. 1929年到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民族工業有何影響
曲折而艱難地發展。各資本主義國家為轉嫁危機,對華傾銷商品,日本加劇侵華,沖擊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國民政府採取的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使民族工業在1929年後仍能堅持下去。
C. 1929年經濟危機對美國的影響
發生在1929年10月的華爾街大崩盤或許是金融世界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過去,美國也曾經歷過股市恐慌與金融蕭條,但沒有一次像這一次一樣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因為緊接而來的大蕭條將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難.在危機期間,窮人苦熬,富人慢慢將多餘的沉澱消費完之後,生產再次恢復;如此往復循環,像發癲癇病一樣無窮無盡。
1929年的經濟危機就是通貨膨脹。
1對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面臨挑戰,另外失業率持續升高,壟斷資本家與人民間矛盾加劇。一方面人民生活用品極缺,另一方面資本家為了利益浪費掉大量生活用品。資本主義經濟黃金時期消失,社會矛盾加劇。
2 而這次經濟危機也有相對積極的一方面影響,比如羅斯福新政開辟了資本主義經濟新時期(政府對國家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這是之前在資本主義國家沒有過的,也為二戰後西歐重建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東西。)
3 最壞的影響是「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比如說希特勒的納粹獨裁統治就是因為經濟危機而造成的。
4 俄國這時候已經不存在了,至於對蘇聯的話基本沒有什麼實質影響,蘇聯此時正在進行「一五」計劃,並且成功地由傳統農業國轉變為強盛的工業國。同時由於斯大林的執政,進行農業集體化運動,逐漸放棄了新經濟政策,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基本沒有波及到蘇聯。
5 對中國表面沒有什麼影響,但其深遠影響卻是極壞的。原因是日本的經濟危機引發了政變,軍部少壯派上台(1936年),並企圖將其經濟危機轉嫁到中國身上,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要注意的是,在1931年日本已經開始了陰謀)
6 可以這么說,這次經濟危機是二戰爆發的潛在原因
D. 1929年經濟危機對蘇聯有影響嗎
1929年的經濟危機對蘇聯可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蘇聯經濟一片大好。由於蘇聯施行計劃經濟,因此很難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人正是從蘇聯那裡學會且進一步認識到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意義。
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捲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青年參考》總結那個時期蘇聯的對內對外政策,挖掘出了蘇聯能夠在全球經融危機中的崛起的秘密。
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和蘇聯領導人基本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使得蘇聯成為大蕭條時期的大贏家。
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E. 1929 1933經濟大危機對中國的危害
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由於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宏微觀經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是時,中國民族工商業、農業受到劇烈的沖擊,損失慘重,不少企業數十年苦心經營,或被兼並收購或破產倒閉。
然而,經濟危機下處於生存考慮的民族經濟在組織調整和升級換代上非常積極,使得中國民族產業的現代化和世界化更上了一個層次。30年代中國經濟的遭遇給當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前車之鑒。
1929年經濟危機對歐美小日本等等資本主義國家就是毀滅性打擊了,因為中國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沒什麼影響,因為那場危機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激化產生的,生產過剩是其主要特點。而當時我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尚不發達不可能出現生產過剩!但列強向中國傾銷大量商品情況還是有的。
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周期性世界經濟危機。首先爆發於美國。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大危機由此開始。緊接著就是銀行倒閉、生產下降、工廠破產、工人失業。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曾經歷了20世紀20年代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但隨著各國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以及開展「產業合理化」運動,生產迅速擴大,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卻在相對縮小,這一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銳。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股市的大暴跌,成為此次大危機的導火線。這次危機歷時近五年。
F. 1929 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一、29年經濟危機後,蘇聯利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停滯以及自身的資源成為今年次於美國的第一大國,而此時中國正處於內戰(1927.7.15——1936.12.12)前期,共產國際幫助共黨進行了初期建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都瑞金。
二、日本由於經濟危機,生產停滯,籌備侵略,並於1931年佔領滿洲。 建立汪偽政權,中國「蘇共—汪偽—美蔣」三足鼎立之勢形成。
三、美國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盛行,企業大肆國有化,建立美國特色資本主義,打破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會不斷強化私有化,並因貧富差距的無限擴大而崩潰」的斷言,是為修正主義的源泉。證明資本主義也有公有制,同樣,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道路。
G. 1929年經濟危機對中國有影響嗎
權威回答:
為何在1929年美國首先爆發經濟危機,以下是我的解釋:
第一點:關於經濟大蕭條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認為市場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這一點成為了五、六、七十年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認為是因當時美國興起了消費借貸所致。持續性的借款終使美國人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就在大蕭條時期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則認為是當時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
當時世界經濟還未擴張到世界規模,在世界范圍內還未有一種穩定可靠的經濟模式可循。世界性的經濟市場還未出現,雖然有人講1929年經濟危機是由蘇聯的木材引起,但是實際是美國的借貸過盛,銀行反應不及時為根本原因。其前提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與美國都有擴大消費的傾向,違反了市場經濟規律,造成生產過剩的原因。
當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時,中國國內正是民族資本家蓬勃興起之時,當美國經濟崩潰,大蕭條之時。中國加緊發展民族資本的發展,南京政府特別對江浙兩省的民族扶植,特別是紡織,製造等行業有了極大發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相比增長187%。政府還趁美金,英鎊等貨幣貶值之際,大幅償還北洋所欠外債。至1932年底,基本償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債。並且還大量購入生產設備,使中國的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中國的發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蕭條所產生的影響也波及日本。為了轉嫁影響,壓制中國發展,進一步擴張,日本借機製造了9.18事變。
H. 1929年經濟危機給西方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一,它范圍特別廣:從地域范圍看,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並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從經濟范圍看,危機期間信貸貨幣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同時並發,相互交織;
二,它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四年之久;
三,它破壞性特別大:不僅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甚至在危機以後也不見經濟的復甦.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伴生現象,但是具有這樣特點的危機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也並不多見.
經濟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從各國國內看經濟危機帶來了普遍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各國政壇丑聞層出不窮,政府信譽掃地;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乘機興風作浪,促使社會更加動盪不安,整個西方世界出現了社會大動盪.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各國進一步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勢危機四伏
I. 192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抓住時間限定是解題的關鍵,此問概括發展態勢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答案】
曲折而艱難地發展。各資本主義國家為轉嫁危機,對華傾銷商品,日本加劇侵華,沖擊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國民政府採取的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使民族工業在1929年後仍能堅持下去。(9分)
J. 1929年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
對我國當時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有一定的沖擊
但是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沒有什麼影響 那時候中國重點發展的是官僚資本主義企業,對外市場依存度很低,而且ZF可以調控
雖然中國當時內憂外患,但是1927——1937是中國經濟的黃金時期,當時全世界就蘇聯和中國保持了經濟穩定和增長,中國抗戰之所以能撐那麼長時間和1927——1937這10年的經濟積累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