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自貿區有哪些地理優勢
第一、地理位置優越。 福建與台灣一水相隔,北承接長江三角洲,版南接珠江三角權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陣地。
第二、政府政策支持,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2004年、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分別考察福建並題詞;2009年,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09年底,《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
第三、開放程度相對較高。 6月3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公布,相比上海自貿區長達190條的2013版負面清單,平潭版的「負面清單」縮短了近48%。
第四、地處沿海,交通便利有利於貨物運輸和自貿區發展
第五、靠近東南亞國家,海外僑胞眾多
第六、福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經濟基礎好,科技水平高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② 福建自貿區最新出台的政策有哪些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11日召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新聞通氣會,福建省相關部門和自貿區各片區負責人到會介紹了這部條例的亮點和相關工作,理順機制、制度創新、地方特色、便民惠企是條例的四大亮點。
便民惠企增加企業百姓獲得感
在理順管理體制方面,福建自貿區管理體制既不同於上海,也不同於天津和廣東。條例規定了具有福建省特色的管理體制,福建省政府及設區的福州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將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片區管理機構,將推進自貿區發展改革創新工作情況納入政府績效管理,給各片區最大的發展空間。
在突出制度創新方面,條例對標國際投資貿易規則,規定自貿試驗區建立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商事登記制度,區內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發展權利受法律保護,在監管、稅收和政府采購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和保護制度等等。條例還鼓勵改革創新,建立創新容錯機制,減免創新承受的不當壓力。
體現地方特色方面,對台合作和海絲核心區建設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兩大特色。條例設專章規定閩台交流與合作,在海絲核心區方面則規定支持企業擴大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自貿區加強與這些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提升貿易水平。
突出便民惠企方面,為了讓企業和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條例在修改過程中增加了取消對企業的檢查評比,以及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還支持自貿試驗區企業開展保稅展示交易,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將保稅展示交易業務擴展到全省。也就是說,福建省老百姓有望在家門口享受到自貿區保稅商品。
將更多創新舉措列入全中國可復制范圍
據福建自貿試驗區辦公室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自貿試驗區186項重點試驗任務已實施145項,正在推進41項;已落地實施創新舉措160項,經評估63項屬中國首創。自貿試驗區共新增企業2.6萬多戶,增長4倍多;注冊資本4000多億元,增長5倍多。
下階段,按照《條例》要求,福建自貿試驗區辦公室將打造更多先行優勢。通過「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新推一批」,促進創新成果提質增效,爭取在投資、貿易、金融、對台、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都有典型舉措,將更多有影響、上檔次的創新舉措列入中國可復制可推廣范圍。還要強化風險防控,按照《條例》要求,通過加快部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強化對市場主體的聯動監管、聯合懲戒,構建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多渠道強化人才保障,為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進一步發揮自貿片區檢察室、法庭、國際商事仲裁院和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作用,為自貿試驗區建設保駕護航。
閱讀鏈接:
在福建省自貿區成立接近一周年之際,首個自貿區業務細則,靴子落地。
近日,福建省自貿區各片區陸續收到央行當地支行下發的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相關通知。通知的主要關注點包括:自貿區內個人可辦理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降低跨國企業辦理跨境雙線人民幣資金池業務門檻、便利自貿區內企業從境外調回人民幣發債資金、鼓勵區內銀行向境外發放人民幣貸款等。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告訴記者,這是新自貿區第一個實施細則,意義重大。
他解釋稱,由於國家已出台的各項鼓勵和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及資本項目開放政策適用於自貿區,之前公布全口徑跨境融資試點可用於自貿區,引入類似上海自貿區分賬核算計算公式,獲得從境外借款便利,從而「在部分業務與上海自貿區處在同一起跑線,類似業務還有區內企業境外母公司可發行熊貓債及個人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等」。
此外,此次細則還鼓勵和支持區內銀行基於實需和審慎原則向境外機構和境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滿足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對本幣貸款的需求,便利企業開展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境外項目合作,亦為自貿區首開「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之口。
個人境外直投或突破5萬美元額度
廈門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建省自貿試驗區內工作或居住的境內外個人,在真實合規的前提下,可在銀行辦理經常項下和直接投資項下的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據悉,4月13日細則落地後,中國銀行廈門分行率先開辦了全市首批自貿區內個人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4月14日,3名客戶從香港某銀行發起個人經常項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累計金額12.65萬元人民幣,匯往廈門中行,預計於4月15日到賬。
相比之下,此前境外個人無法參與自貿區金融業務,而境內個人,也只能辦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
「對照上海金改40條,此次細則更具體,感覺跟QDII2很像,但之前說QDII6是6城市試點,沒說自貿區,所以自貿區可能鼓勵跨境投資,並有具體安排,但不能等同QDII2。」一位長期跟蹤自貿區政策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暫時不受5萬美元限制。」某接近廈門管委會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其與當地管委會的交流,目前的「直接投資」更多是投資境外的工商企業,但不包括股票、房地產等」。
此外,通知還要求,各片區按照賬戶管理有效區分的原則,為符合條件的境內外主體開立人民幣結算賬戶,辦理本通知中允許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對此,前述自貿區政策分析人士認為,應進一步借鑒及復制上海自貿區的經驗,「賬戶是銀行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基礎,對於外向型的自貿區而言,提供什麼樣的賬戶,影響與境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如上海自貿區便引入分賬核算賬戶體系」。
應堅亦認為,有必要引入與境外市場接軌的、統一規范而又便於操作的賬戶體系,並能有效隔離風險,將自貿區創新業務與區外傳統業務區別開來。
中行搶得首單
除了放開境內外個人投資項下的限制外,此次細則還將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的業務門檻降低了50%,並擴大了跨境資金流出入上限。
具體而言,此次細則要求,經營時間超過1年的境內、境外成員企業,若要組建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其營業收入需不低於5億元和1億元,相較自貿區外的10億元和2億元,門檻僅為一半。
與之配套的措施是擴大跨境資金流入(出)上限,將凈流入(出)的額度上限擴大為資金池應計所有者權益的100%,而在細則出台前,該比例為50%。
廈門自貿區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內辦理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實行凈流入(出)的雙向上限管理,有助於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平衡。
記者了解到,中國銀行廈門分行已於4月14日完成首筆新規下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獨家備案,所服務的企業為廈門金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於同日為公司開立資金池賬戶、實現首筆資金歸集。
細則還規定,自貿區內的企業可以更加便利地從境外調回人民幣發債資金,進一步便利區內主體拓寬境外直接融資渠道並迴流境內使用。
具體而言,細則允許發債主體在債券發行募集總金額內,將所籌資金根據實際需要的原則調回境內使用,對資金調回使用的規模實行宏觀審慎管理,無需逐筆報經人民銀行批准。
「之前有段時間,離、在岸人民幣價差較大時,境外人民幣發債融資成本比較低,發行規模較大;後來價差縮小了,企業的發行動力回落。但有了這個渠道,未來自貿區內的企業,便多了一種降低自身融資成本的方式。」中行廈門分行副行長祈雲對記者說。(轉自福建自貿區官網)
③ 福建自貿區最新的戰略有哪些
設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是中國政府深入進行管理制度創新、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戰略舉措。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標志著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正由點帶線、由線帶面循序漸進地展開。目前,廣東、天津、福建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定位依次是同港澳深度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台經貿合作和面向全球經濟自由化,四個自貿園區彼此間具有相互輻射、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積極作用,必將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孵化器和新引擎。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福建自貿區」)的正式設立和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福建自貿區建設基本現狀分析
作為大陸主要對台交流省份,福建在兩岸區域經濟格局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福建自貿區的落地,將為閩台產業融合和兩岸經貿合作拓展更大政策空間。當前,福建自貿區發展勢頭良好,機遇與挑戰並存。 Piffle365.com
第一,兩岸經貿合作大勢向好,但閩台區域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見表1)。兩岸經貿合作總體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2013年12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已達90018個,實際使用台資591.3億美元,佔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4.2%;尤其在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和實施後,兩岸經貿關系逐漸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的軌道。2013年兩岸雙邊貿易值為1972.8億美元,增長16.7%,明顯高於當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幅度。就閩台合作而言,在2010—2013年期間,閩台貿易總額占兩岸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9.2%上升到2013年的10.33%,福建向台灣出口占兩岸總貿易額比重由2010年的6.15%上升到2013年的7.56%,福建自台灣進口占兩岸總貿易額比重由2010年的10.63%上升到2013年的11.77%,顯示福建在兩岸貿易中的地位雖整體提升,但仍不夠突出,區位優勢不明顯。閩台貿易總額佔台灣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1.97%上升到2013年的2.23%,福建從台灣進口總額佔台灣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2.98%增長到2013年的3.15%,顯示福建在台灣貿易中的地位處於上升趨勢,但尚不顯著。閩台貿易總額占福建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9.54%持續下降至2013年的7.59%,福建向台灣出口占福建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2%,福建自台灣進口占福建貿易總額比重由2010年的21.94%下降到2012年的15.32%,顯示閩台貿易失衡,福建對台灣貿易中存在較大逆差,台灣在福建出口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還不突出。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第二,福建自貿區建設有序推進,但諸多領域仍有很多難題亟需破解。目前,福建自貿區定位於對台經貿合作、「海絲」新載體,採取「一區三片」模式,包括福州、廈門、平潭三個片區,四至范圍的總面積為118.04平方公里。按照「立足綜改、借鑒上海、對接台灣、敢行敢試」的改革思路,福建自貿區邊申報、邊改革、邊建設,在全面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的試點經驗和創新機制的基礎上,出台「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對台優惠政策,實施保稅展示交易、「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先進區、後報關」、區內自行運輸、簡化統一進出境備案清單、集中匯總納稅、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內銷選擇性徵稅、智能化卡口驗放等制度,在相關配套建設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然而,福建自貿區的發展也面臨諸多內部困難:在地理空間方面,「一區三片」的空間范圍和跨度都比較大,在人、財、物的組織管理上必然存在協同管理難題;在行政權歸屬權方面,各片區分屬不同的平行行政轄區,在處理涉及行政管轄權的事務時必然產生諸多難題;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福州、廈門條件較好,而平潭相對薄弱,各片區之間必然存在經濟增量和增速上的差異。要在此條件下建設自貿區,並在投資、貿易、金融和服務業等領域與台灣、「海絲」各國開展經貿合作,可借鑒的經驗較少,諸多領域亟需通過改革創新穩步推進。
第三,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相向發展,但其對福建自貿區建設輻射示範與聯動互促效應仍未充分利用。2013年3月27日,台灣當局正式出台《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全面實施以負面清單制度為核心的自由經濟政策,在原有自由(空)港的基礎上逐步擴圍成「六海一空一區」,即基隆、蘇澳、台北、台中、高雄、台南縣安平港、桃園機場和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產業方面也增加智慧運籌、農產加值運銷、國際產業合作與國際醫療等產業對外開放(見表2)。然而,日趨成熟的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除引發了閩資赴台投資的熱潮外,並沒有對閩台貿易格局產生顯著影響。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陸資」赴台投資金額3.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0%,「閩資」核准對台投資2.59億美元,核准對台投資額同比增長22.8%。另據中國海關數據,2013年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逾1972.8億美元,同比增長16.7%,閩台貿易總值為128.6億美元,同比增長7.44%;大陸對台灣出口406.4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福建向台灣出口32.2億美元,同比增長4.21%;大陸自台灣進口1566.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5%,福建自台灣進口96.3億美元,同比增長8.57%;三項數據均遠遠低於兩岸貿易同期增長水平。(轉自福建自貿區官網)
④ 福建自貿區十大優勢是什麼
福建自貿區有以下五大投資優勢:
其一,享受更好的服務。內外資企業可進行一表申報,一口受理,一照一碼的辦理。企業設立時間由原來15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負面清單之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是申報制,申報材料大大減少。集中辦理備案事項推動實現企業辦理,企業只需從網路上下載境外投資的申請表,並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並即可辦理,企業走出去更加方便。
其二,投資機會更多。自貿試驗區投資環境良好,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商貿服務、文化服務等領域,對民營企業提供最大的投資機會。自貿試驗區立足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民營企業與台灣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合作打造品牌,合作參與制訂標准,進一步拓展產業價值鏈多環節合作。自貿試驗區40多個領域對外資進一步開放,也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展多領域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其三,貿易成本更低。貨物貿易通關三十多項便利化措施,進一步節省了通關的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比如對進口貨物航運檢驗核通關單號,以這樣的方式來判斷,不需要提交海關證明,減少30%的申報項目,縮短40%的通關時間,減少50%以上的人力成本。集裝箱可節約成本630塊錢左右。
其四,境外投資更方便。在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包括內外資的企業可以到境外發債,借款、貸款,自貿試驗區法人機構在境外發行人民幣的審批和規模限制,所籌資金可以根據需要調回自貿區使用,這將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其五,創新產品更加優越。自貿試驗區、保稅園區、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享有保稅、免稅等政策。區內的研發機構進口設備全材料享受這個政策,可大大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可以更快、更便捷的進入實驗室。7月1日,福建自貿區人才工作14條措施正式出台,該措施提供了融資服務、經費支持、住房保障、社保、醫保、往來便利等措施,以吸引各類創業人員來自貿區創新創業。
⑤ 福建自貿區給本土企業尤其是傳統生產型出口企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1 機遇 A 福建自貿區的建立為本土的出口企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自貿區對彼此之間的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全面的系統性的安排。其中,包括提供寬松的市場准入條件 制定適合的貿易救濟和爭端解決機制。 B 本土出口企業,尤其是傳統生產型企業的發展方式的轉型需在自貿區經濟發展戰略當中實現。 C 本土出口企業在新一輪全球化過程中勝出的關鍵在於構建本土價值鏈。
2 挑戰 A 低附加值 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本土的企業,尤其是生產型企業的出口中仍然佔有一定的比重,價格低廉是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競爭的主要優勢,因此,在買方市場中,很難通過提高價格來彌補上升的成本,中小型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不同程度地擠壓,打擊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B 與大型企業相比,本土出口企業的融資准入門檻仍然很高,由於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經營狀況不穩定 ,財務制度不完善,資信度有限,商業銀行很少給他們貸款,而且,我國銀行實行貸款終身負責制,有關人員要求對壞賬負責,促使他們更願意把款貸給大型企業。即使中企業得到銀行貸款,其貸款利率也會比大型企業高20 -50 ,融資成本比大型企業更高。融資形式單一,國際上新興的保理 倉單融資等很少有銀行開辦。
C 本土出口企業以傳統的勞動密集性行業為主,主要從事加工貿易 依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出口產品單一。(轉自福建自貿區官網)
⑥ 福建自貿區從經濟學領域怎麼分析
福建,獨特的歷史和對台區位是設自貿區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曾版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權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是經濟特區的設點省份,同時,與台灣隔海相對,被視為對台的窗口,目前被視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能否重現當年的風光也是各方所關注的。
福建自貿區任重道遠。福建自貿區試驗需要避免當年廈門經濟特區的教訓,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需要加大勇氣,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目前看,除了對台的區域考慮,福建自貿區的優勢並不明顯。即使是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中,投在福建省內的並不是最多,同時,福建本身在基礎設施、投資環境、政府的服務水平等都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改革的決心和勇氣也有待進一步加強,如何發揮「後發優勢」值得觀察。
(以上內容來自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整理)
⑦ 自貿區與經濟特區有什麼區別
一、選擇標准不同
經濟特區:對接港澳台,引進外資和技術。
自貿區:南北呼應,重在自我轉型和升級。
從30年前設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的四個經濟特區來看,主要是利用了他們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毗鄰香港、澳門和台灣,實現借力港澳台和海外華人把市場經濟引進來。
而新一輪的自貿區同樣是利用了各自的地理優勢,但同時也利用了他們現在的市場經濟基礎,廣東和福建所建立起來的港澳經濟往來與台海貿易已經相當成熟,為更好的建立交流與合作網路,需要自貿區這樣一個平台。 與經濟特區的布局不同的是,在自貿區的布局中,多了上海和天津。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和京津冀的基礎條件和發展背景是選擇上海和天津作為自貿區的重要標准,因為北方的經濟發展需要一個自貿區來引領。
二、使命不同
經濟特區:「與國際慣例接軌」;
自貿區:新常態下主動應對全球化競爭
經濟特區設立的背景是在中國市場經濟初始階段,是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試驗,其實是處於被動地位的。
而今天的自貿區是在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體中的地位已不可取代的背景下順應時代需要做出的決策,是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自貿區的設立證明中國積極主動的參與全球化經濟競爭。
三、目標不同
經濟特區:對標港澳台的小經濟體模式;
自貿區:對標美日歐的大國經濟體模式
當年經濟特區引進的小經濟體模式的一個典型形式即是「三來一補」的貿易。
從國家戰略上看,未來的自貿園區,在制度上、發展程度上以及創新能力上將與美國、日本和歐洲越來越接近,而不是與香港那樣的自由港越來越接近。
四、著力點不同
經濟特區的誘餌是政策優惠,自貿區的誘餌則是消除政策壁壘。
長期以來,減免關稅的優惠政策一直是經濟特區吸引外資的重要手段。在經濟特區之後的各種開發區和高新區,其共同的政策就是給予減免關稅的優惠。
「經濟特區是放餌釣魚,自貿區是開閘放水。」業界人士這樣形容二者的區別,自貿區重點是消除政策壁壘,也就是消除准入開放和國民待遇兩種壁壘。
⑧ 福建自貿區能夠為企業帶來哪些改革紅利
自由貿易區,是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一。在自貿區2,0版進一步有序推廣的新形版勢下,中國打開了權開放型經濟的第二季,福建自貿區的發展也為企業的發展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改革紅利。隨著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新的變化,自貿區各項政策紅利不斷鼓勵和推動企業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出發推動企業改革創新,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的水平,積極推動中國經濟向高端發展。
一是高度融合國際市場,引領企業形成全球戰略眼界。通過融入全球價值鏈 嵌入全球創新鏈和滲入全球供應鏈全面對接國際市場,共建共享全球互聯互通,推進改革不斷深化,積極融入全球化經濟。
二是開放營商環境 ,擴展企業更廣袤的創新空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由 寬松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同時自貿區法制化
三是貿易便利化與服務系統化,創造企業更好的成長條件。福建自由貿易區積極開展金融試點改革,福建自由貿易區積極開展金融試點改革,推動企業融資創新;制度創新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要素的流動性和生產率,推動自貿區企業貿易便利化:多種服務型企業進駐自貿區,著力推動實體經濟加快發展,有利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轉自福建自貿區官網)
⑨ 地理綜合題 分析福建自貿區的區位優勢,並指出其具有的顯著地方特色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對外交往或者貿易充足!有充足的貨源!並且交通便利有利於貨物運回輸和自貿區發展答!靠近東南亞國家有僑包眾多!靠近台灣有利於兩岸貿易和發展!福建地區經濟水平發展練好有充足的實力發展自貿區!並且自然災害少!
⑩ 福建自貿區建設的區位優勢是什麼其地方顯著特色是什麼做地理試卷題目。。
①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探索兩岸經濟合作新模式,② 於腹地的很多海西企業而言,極大便利了經貿往來,另外,自貿區作為兩岸最便捷的交流區域,在對台方面可以起到商貿與民間交流通道作用,福建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