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關於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關於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發布時間:2020-11-25 14:59:42

經濟發展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據報道,日前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5年,中國經濟增速發生版明顯變化,從2010年的權10.6%降到2016年的6.7%,所以更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在穩中求進中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要在關鍵領域著力,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8年經濟工作的主線,必須有實質性進展,破除不適合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以實體經濟為主體,全面提高我國經濟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Ⅱ 穩中求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嗎

據報道,日前有專家表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進入新時代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供給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僅僅是指市場體系,還包括政府供給系統,更多體現在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務上。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保持穩中有進的勢頭!

Ⅲ 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可以用什麼哲學原理

事物是向前發展的,所以經濟發展必然是要有進取。但也不能犯冒進主義,因為事物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物發展的過程是一的個曲折的,漫長的,險峻的過程,可能遇到諸多困難,冒進主義很容易帶來欲速則不達的相反效果,故而要在發展中求穩,做到穩中求進。

Ⅳ 為什麼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是立足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今年,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穩步發展,就是得益於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明年我國經濟仍將面臨不少新問題新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遇到陣痛,企業經營困難增多,部分領域風險顯露。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不動搖,穩中求進,順勢而為,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經濟穩步發展勢頭。雖然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凝神聚力抓改革,釋放發展新活力,創造發展新成果。
穩中求進,穩字當頭。「穩」的重點是穩住經濟運行。速度穩住了,才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為新常態下的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贏得空間。這就需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和出口的支撐作用,讓「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我們不能以GDP論英雄,但要防止增速過快回落導致「栽跟頭」。
穩中求進,貴在有進。「進」的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新常態下,需求、供給、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等因素發生趨勢性變化,靠拼投入、高消耗、過度依賴外需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刻不容緩。我國經濟已進入必須依靠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期。要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增長點,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
堅持穩中求進,關鍵是把握好「穩」和「進」的平衡。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動能,「穩」和「進」可以互相促進。面對新常態,不穩難言進,有進才更穩。處理好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的關系並不容易,要求我們在保持定力中有效作為,始終不渝推改革,腳踏實地調結構,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既把速度穩住,保持中高速增長,又大力推動轉型升級,躍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奮發有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勇於改革創新,在新起點上開拓新局面,在新常態下邁上新台階。

Ⅳ 如何理解2015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人民日報14日評論員文章: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二論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項總體要求,對於准確把握發展大勢、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這是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識新常態,適應新
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態帶來經濟運行新特徵、新規律、新要求,只有主動適應,
科學把握,積極作為,才能搶佔先機,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反之,如果被動應對甚至逆勢而動,就可能錯失良機,付出代價。

主動適
應新常態,就要認清大勢,順勢而為。新常態下,「三期」疊加,經濟發展速度必然會下降,但不會無限下滑;結構調整有陣痛,卻是不得不過的關口;前期政策消
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過有效引導減緩各類風險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
點。我們要歷史、辯證地看待這些階段性特徵和趨勢性變化,發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動在合理范圍內,就應保持平常心,不必大驚小怪,做到觀念上適
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堅持發展,因勢利導。新常態,新階段,發展仍是第一要務。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雖然增長速度放慢了,但發展機會
依然很多,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要用好新機遇,培育新增長點,在新常態下一心一意謀發
展。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主動作為,乘勢而上。新常態是發展水平的飛躍提升,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新
常態下的發展必須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是以就業充分、效率提高、結構優化為支撐的發展。發展階段的轉變意味著經濟領域「破」與「立」的轉換,
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看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力度。要依靠促改革調結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加快轉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狠抓改革攻堅,
突出創新驅動,在速度下台階的同時,力爭質量上台階,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明年經濟工作任務繁重艱巨,我們要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挖掘新動力,努力創造新亮點,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Ⅵ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形勢

關於「穩中求來進」的哲學自依據問題.穩中求進」是中央與時俱進提出的科學決策,蘊含豐富而深刻的哲理.(1)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確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是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科學決策;(2)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穩」體現了相對靜止,「進」體現了絕對運動;(3)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穩」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4)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因此要不失時機的促進飛躍,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5)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穩中求進,就是既要「穩」,也要「進」,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6)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穩」和「進」在不同階段要求是不同的,雙方力量不平衡.

Ⅶ 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總基調將保持不變嗎

據報道,日前舉行的經濟會議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穩」的前提下,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改革反過來又有助於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這二者要有機統一,不能偏位,單純強調某一者都不符合治國理政穩中求進的大思路。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持續穩中有進!

Ⅷ 2012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下列選項中符合這一要求且表述正確的是

A
【解析】:本題一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為背景考查宏觀調控手段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正確判斷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的區別。A項正確,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微調為7.5%,屬於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屬於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屬於貨幣政策的內容,是經濟手段,故B項排除;C項錯誤,國家規范並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屬於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D項錯誤,稅收優惠政策屬於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因此正確答案為A。
【考點定位】宏觀調控的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

Ⅸ 經濟發展穩中求進中的穩是指什麼

"穩中求進"中的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穩"字當頭的經濟政策將有利於中國實現自身經濟更加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關於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