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舉溫州改革開發以來的兩項重大經濟建設成就
義務成為重要的商品交易地 浙江的私營企業很有活力 鄉鎮企業發展也很快
溫州的製鞋業走向國際
Ⅱ 當前溫州經濟發展最突出問題是什麼
現在到處都是經濟放緩,溫州這邊地方更突出,因為溫州沒有外資企業,沒有國內外合作,大部分企業還是靠內需!
Ⅲ 溫州經濟主要是什麼產業
截止目前,根據2018年溫州市生產總值分析,溫州經濟主要是第三產業。其當年度生產總值(GDP)6006.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4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7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484.9億元,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4∶39.6∶58.0,以第三產業為主。
以溫州甌海區為例,2019年其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加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該區推行『優二強三』『三產興區』『服務業興區』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僅19年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7625戶,其中,新增服務業6691戶,占所有新增市場主體的90.64%。
(3)溫州經濟發展的重點擴展閱讀
2018年溫州第三產業經濟發展情況介紹
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0.3%,工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4%和8.5%。159個全省集中開工項目全部進場施工,省「152」工程落地開工42個。
②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4.9%。房屋施工面積4866.8萬平方米,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1165.8萬平方米,增長8.9%。
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37.1億元,比上年增長9.0%。從城鄉消費情況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00.8億元,增長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6.3億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845億元,增長8.1%;餐飲收入492.1億元,增長14.5%。
全市網路零售額1968.2億元,增長25.5%;居民網路消費額1127.5億元,增長24.4%。
④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9.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3.4%,日用品類增長2.2%,中西葯品類增長29.1%,通訊器材類增長25.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1.3%,化妝品類增長22.5%。
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1.1%,傢具類增長42.3%,汽車類同比零增長,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
⑤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19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8%;實現旅遊總收入133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接待國內遊客11861萬人次,實現收入1315.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19.2%;接待海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海外創匯2.9億美元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溫州甌海在冊市場主體創歷史新高 上半年第三產業增長占
Ⅳ 談談溫州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選一個或數個進行闡述
一、溫州的發展現狀與主要問題
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區域內民營經濟主體。主要發展特徵和發展經驗是,通過民營經濟主體在市場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體制優勢,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城市化進程,即「兩化」推「兩化」。這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在傳統社會向工業社會的初期和中期,以及從傳統計劃經濟向初級市場經濟過渡的背景下是有效的。但在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以及從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的條件下則將面臨一些困境。溫州發展現狀於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民營資本充裕和產業結構傳統的並存
(二)民間創新活躍和政府創新滯後的並存
(三)城鎮化進程較快和城市化進程緩慢的並存
(四)經濟較快發展和統籌協調嚴峻的並存
二、溫州的發展階段與發展機遇
(一)順應產品市場消費結構調整要求,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應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二)順應溫州都市經濟圈戰略的要求,抓住區位格局和區位優勢轉換機遇,強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作用,推進城市群框架拉開和加快城市化進程。
(三)順應市場經濟體制階段轉型要求,抓住經濟發展模式轉換機遇,加強政府管理體制和職能創新力度,推進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三、發展戰略與重點
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為: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八八戰略」和推進溫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確立以建設大都市為核心的都市化發展戰略。以溫州都市經濟圈的城市群框架構建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來拓展發展新空間,以政府體制創新和城市化對工業化帶動來構築發展新機制,以溫州都市經濟圈和港口經濟打造來推進發展新跨越。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
重點把握以下方面:拓展發展新空間;構築發展新機制拓展發展新空間;推進發展新跨越;促進和諧新水平。
四、都市經濟圈構築與空間統籌優化
堅持大溫州觀念,淡化行政區劃,強化資源組合,增強中心城市的經濟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構建溫州都市經濟圈,形成大溫州、大服務、大輻射的格局。加快實施城市化戰略,做強溫州都市經濟圈,發揮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輻射作用,形成以大都市為中心、中等城市為副中心、小城市(中心鎮)為骨乾的城鎮結構體系。
(一)統籌生產力布局,優化空間發展框架
(二)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經濟樞紐型城市
五、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
實施《溫台沿海產業帶發展規劃》。加快發展臨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提升發展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
(一)全力發展臨港產業,打造溫州產業新體系
(二)全面提升傳統優勢和特色產業
(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產業融合互動
六、政府改革與職能創新
不斷深化溫州行政體制改革,加大政府管理體制的創新力度,切實提高各部門的執政效能。要堅持走「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路子,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管理職能,加強政府內部行政管理體系創新。積極執行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加大力度弱化各職能部門的微觀管理,強化規劃、監督、執法職能。
(一)切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二)加大政府管理創新力度,加快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三)加強政府效能建設,切實提高政府執政能力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課題組)
Ⅳ 溫州經濟的機遇與挑戰
溫州是經濟發展"風向標"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9:50 溫州新聞網
溫州新聞網9月16日消息:昨天,「溫州講壇」舉行第八講。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經濟學博士邱曉華作了關於「新一輪經濟增長期的機遇和挑戰」專題報告。
「觀察中國的經濟發展,深圳、溫州這兩個重要『窗口』是必須要去認識和研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溫州是我國一個坐標性的城市,既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衡量經濟發展的風向標。這些坐標性城市的活力越強,就說明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越大。」一開講 [被屏蔽廣告]
[被屏蔽廣告]
,邱曉華博士首先以形象的話語表述了溫州在中國的特殊地位。
昨天,邱曉華以歷史的眼光回顧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以世界的視角分析了中國面臨的機遇和迎接的挑戰。並就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快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邱曉華還從全國的角度評價了溫州的發展戰略。他認為,地區發展戰略的制定必須要立足於國際化這個平台。目前,溫州正在全力實施的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工業發展「12345工程」、「139富民攻堅計劃」等戰略舉措,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溫州構築發展新優勢、增強活力和實力的必由之路。
市領導劉奇、陳艾華、黃德康、鞠建林、徐育斐等認真聽取了專題報告。(溫州日報 記者 袁艷 潘建中)
溫州模式的思考。溫州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區域。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是從家庭企業起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家庭企業是溫州民營經濟的普遍形式;80年代中期以來,在政治和經濟雙重的作用下,溫州民營企業率先進入股份合作制的試驗,而後推廣為溫州民營企業普遍的形式;90年代以後,隨著《公司法》的頒布,公司制越來越成為大型民營企業的首選形式,一些大公司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揚棄家族制,並對其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嘗試。首先是在股權結構上對家族制進行揚棄,使管理和技術人才乃至部分職工中的骨幹參與資本,以強化這部分人的自我激勵機制和減少其流動性。其次是在治理結構上打破家族的壟斷,形成執行機構、董事會和股東會。盡管這類企業的家族色彩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這已是完成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家族企業。溫州模式走的是農村工業化道路,其明顯特點是發展小商品市場,以市場帶動企業生產與流通分工,因而市場化程度較高,加上民營企業自主決策,不受行政干預,機制靈活。溫州模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的大環境里,活力就顯現出來,經濟發展強勁。
2.蘇南模式的思考。蘇南模式實際是無錫、蘇州、常州地區創造的中國農村工業發展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新興的城市群經濟、規模化的外向型經濟、集體性質為主的集群經濟,其內涵是蘇南鄉鎮集體企業。蘇南鄉鎮企業崛起的原因有3個:一是歷史上的原因。蘇南地區由於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畝耕地,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從「一五」開始,蘇南地區沒有興辦大型國有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又不讓發展,迫使一批頭腦靈活的農民和幹部揀起了大躍進時開辦、後來又下馬的社隊企業發展農村工業,給農業提供資金,給農民增加收入,當時的口號是「以工補農」,「以工建農」。二是獨特的環境。歷史上蘇南地區商品經濟發展比較早,是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水陸交通比較發達,上海是全國經濟中心,無錫號稱「小上海」,常州、蘇州工商業也較發達,加上教育比較發達,農民的文化水平較高,商品經濟意識較強,生活水平較高,求富心理比較迫切,十分有利於發展鄉鎮工業。三是優越的條件。蘇南農村中有大批在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就業的技術工人,大批退休老工人同國有企業聯系廣泛,成為蘇南鄉鎮企業初期的技術指導。蘇南鄉鎮企業是我國經濟改革的先鋒,從誕生之日起,一切依靠市場,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先驅,而且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先鋒。與此同時,蘇南鄉鎮企業也有其弊端。一是產權不明晰。全鄉(鎮)人民對鄉(鎮)辦企業的所有權並未到位,企業的所有權是虛設的,難以監督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的廠長經理是受僱傭的,然而不受監督,甚至行使了企業所有權,其後果是大量集體資產流失。二是政企不分。鄉(鎮)辦企業由鄉(鎮)黨委政府管理,隊辦企業由村黨支部管理,企業成了鄉(鎮)黨委政府與村黨支部的附屬物,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受到行政干預,難以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三是管理混亂。由於產權不明晰、政企不分,就難以實行科學管理,無法定崗、定員、定責。一些鄉鎮企業家搞短期行為,沒有長遠發展計劃,沒有新產品的研發機構,所以沒有發展後勁。目前,蘇南鄉鎮企業正由集體所有制走向股份制、混合經濟,規模、設備、技術、產品質量有比較優勢,經過改制後,機制也靈活了。
Ⅵ 浙江溫州市的經濟發展如何
我覺得浙江溫州市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而且整體上的城市也比較先進。
Ⅶ 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優勢
民間資本雄厚 有自己的經濟發展特色
Ⅷ 溫州經濟發展快和什麼有關
事在人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Ⅸ 請分析溫州經濟的現狀和前景,以及未來應該走的發展道路。
溫州經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發展起來,經濟總量和社會經濟各方面指標在近年來有重要的發展,具體的數值我在這里就不統計與比較,大家可以查看溫州政府部門統計數值,因為,我國已經加入WTO國際貿易組織,這倆年,溫州的傳統產業和勞動力密集產業如服裝,皮鞋,打火機等產業,受到比較嚴重的貿易堡壘影響,但是,具有溫州精神和頑強創業奮斗意志的溫州企業家,和歷屆溫州政府的努力正確施政形成基礎,政府,社會,企業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溫州經濟總量和各方面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近年來沒有萎縮,每年在穩定進步。溫州現在經濟發展的狀態是保穩促調,創新活力,政企聯動,政府領導親自下企業訪問和解決發展中困難。各產業在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產品革新,整體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實施措施,無論從那方面分析比較,溫州經濟發展是看好!溫州經濟未來走的道路,應按照實踐,科學發展,特別是政府部門要大力創新服務機制和方法,適應經濟社會與企業的發展進步是關鍵,溫州民營經濟各產業按照「新,專,精,特,」產品經濟發展道路,要適應社會經濟各領域發展需求是目標,經濟發展是離不開人的思想觀念改變,民營企業家和企業主要創新觀念,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素質很重要,溫州有300萬外地員工,大家同心同德,對企業發展也很重要,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社會各建設和環境及其各相關聯系發展因素都應該同步發展,這樣,溫州經濟發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礎,就有走向逐步穩定的發展道路。本回答僅是個人研究看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