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1-01-22 18:23:47

A. 新疆建設兵團的資料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是中國現存的最後一個生產建設版兵團,也是中國權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區劃單位。
兵團屬於國務院計劃單列的省(部)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事務;司法事務受新疆的高法高檢領導管理,由新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任免兵團各級法檢的組成人員;行政業務受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兵團部駐烏魯木齊市;分支機構遍及克孜勒蘇以外的新疆全境,主要靠近"兩周一線"〔即"兩大沙漠"和一個邊境線(中國西北邊境)為主,管理多個縣級市,擁有健全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司法機構。

B. 2017年統計公報看中國經濟有什麼新亮點

綜合國力邁上新台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民生事業實現新改善……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展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果、新亮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改善了市場供求關系,質量效益實現新提高。2017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創5年新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1%。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公報顯示,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第二產業高11.1個百分點。

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2017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5.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3%,增速分別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快8.7和9.1個百分點。

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2.35%,提高1.15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盛來運說。

新改善:人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過去一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

——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快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再創佳績。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准計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社會保障不斷擴大。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408萬人和42483萬人。全國城鎮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4萬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萬套,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2.5萬戶。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7年,在監測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29.3%,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年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5.9%。

「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各級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盛來運說。

去年的經濟發展很好。

C.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7年,全國居抄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襲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長8.3%(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增長7.3%,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834元,增長7.2%,是平均數的9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969元,增長7.4%,是平均數的89.1%。

(3)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後的收入。

計算公式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D.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1.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統計局今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同比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增長7.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834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969元,增長7.4%。

3.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長6.4%。

(4)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後的收入。

E. 201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

1.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統計局今日發布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容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同比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增長7.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5)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戶部門可支配總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遠小於人均可支配總收入(支配總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

F. 統計年鑒是當年數據還是前一年數據

統計年鑒是前一年的數據。比如《江蘇省2017年統計年鑒》里實際上是2016年的數據;但是國民版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權況公報是當年的數據,比如《江蘇省2017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里就是2017年的數據。統計年鑒里的數據要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里的數據詳細很多,統計公報只是個總體數據展示的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些主要指標,如果要找某一方面的詳細指標的話還是得去統計年鑒里去找。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G. 2017年中國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167.7萬億元了嗎

據報道,在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版,公報顯示,2017年年末權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167.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

宏觀杠桿率可以用廣義貨幣(M2)供應量與GDP總額之比來測算,2017年GDP名義增速為11.23%,M2供應量只有8.2%,上述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不過整體仍在2:1左右的水平,比發達國家的1:1水平要高。

分析人士表示,2017年實現了6.9%的經濟增長、不到5%的失業率、1.6%的通脹率,這樣的經濟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枝獨秀。

H. 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了嗎

2017年全年人均來國內生產總值為自59660元,以2017年美元平均匯率6.7518美元計價來計算,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8美元,已經超過了8800美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國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8)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經初步核算,在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I. 中國2017年人均GDP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9)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計算方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GDP_網路

J.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數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結構

(1)0-15歲(含不滿周歲): 17.8%(24719萬人)

(2)16-59歲(含不滿60周歲):64.9% (90199萬人)

(3)60周歲及以上:17.3(24090萬人)

其中65歲或以上:11.4% (15831萬人)

(10)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報告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佔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

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閱讀全文

與兵團201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