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

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1-01-22 16:09:16

① 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狀況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濟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

1、當時的經濟結構不盡合理

民營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國有企業「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廠大社會」之稱,浪費了許多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

2、當時的管理體制不盡合理

由於政府包攬一切,企業經營缺乏自主權。而且企業管理人員由於吃慣了「大鍋飯」,故責任心和積極性不強,導致企業虧損且不堪負重。

3、當時的增長方式不盡合理

不少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顧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項目、上規模,結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發展的彎路。

4、當時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為尋求短期政績,大上特上高耗能產業,結果是投入快、見效快、虧損快、失敗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創匯企業,生產力水平較低,科技創新幾乎是空白。

(1)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特點

1、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5%、10.6%和8.9%。全部工業增加值18.86萬億元,增長10.7%。消費、投資穩定增長,內需動力明顯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

2、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價格漲幅逐步收窄。

3、財政金融穩健運行。「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項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3.6%。

4、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態勢。夏糧、早稻、秋糧季季豐收,分別比2011年增產2.5%、4.5%和5.1%;2012全年糧食產量達到57121萬噸,增長4.5%,實現連續8年增產,總產、單產都創歷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5、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2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

6、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加強。支持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415個,建成後可形成年節水9.2億噸、廢物循環利用量7240萬噸的能力。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100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11萬噸。

7、區域發展更趨協調。西部大開發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實施。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舉措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得到鞏固和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②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了什麼政策,是我國經濟迅速發展

改革開放

③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國內方面:粉碎四人幫,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工作重心的回轉移,進入社會主義答建設新時期.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國際方面:
國際兩大陣營關系還算穩定,我國與美國建交,兩國關系緩和;

④ 中國在20世紀5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來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

1950~1953土地改革運動 到1956年底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1958~1960「大躍進版」和人權民公社化運動1961正式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78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0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4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1984開放天津、傷害、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海南建省 全島開放為經濟特區1992中共14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⑤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1,改革開放方針正確。2,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且廉價。有利於發展出口加工工業。3,教育發展,勞動力素質提高。4,與西方國家關系緩和。5,地價較低,資源較豐富。

⑥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歷史和文化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自從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中國共產黨已經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艱巨任務,並且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

為了總結過去6年的歷史性勝利,進一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後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6)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鄧小平主持了大會開幕式,並致開幕詞。他高度地評價了這次大會的歷史地位,認為這次大會將是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他還總結了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報告。報告共分6個部分:

(1)歷史性的轉變和新的偉大任務;

(2)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高漲;

(3)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

(5)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

(6)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

報告系統地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和新取得的經驗,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這就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⑦ 19世紀80年代-19世紀後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

逐漸淪為世界資本經濟的一部分,原料市場

⑧ 80年代未中國經濟為什麼滑入低谷

那時候,改革進一步加深,以前的物價由物價局統一規定,而那時候,高調放開物價,內於是全國物容價競賽一樣瘋長,造成貨幣瘋狂貶值,人們開始搶購所有能買的東西。
這時候,各個生產企業發現產品嚴重供不應求,都開始了翻番改造。
可是,當人們把手中的錢都花出去以後,市場失去了需求,產品開始積壓,翻番改造之後的企業開工嚴重不足,償還貸款無力,於是銀行出現呆賬、壞賬的告急。
其實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但是中國不允許使用這樣的詞彙,於是,就把88年的大蕭條稱之為:市場疲軟。

閱讀全文

與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