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2021-01-22 08:26:48

Ⅰ 法國經濟發展是以什麼為主

工業,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內的農業、工業、金融業、旅遊業都非常發達,但總體來說,法國的主導產業依然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汽車和建築為國內工業的主要產業

Ⅱ 一般情況而言,法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比中國的要高嗎

以下這篇文章可以供你參考,我想說的是,除了一些超小型國家以外,沒有一個中等國土面積以上的國家能夠做到區域平衡發展,美國、日本、法國都做不到。

法國媒體(lEXpansion.lexpress.fr)4月28日報道,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當天公布《家庭收入與財產報告》2011年版,對2006年至2008年法國居民收入狀況、生活水平和貧困狀況進行描述,同時對2010年法國居民財產狀況進行介紹。

據認為,該報告真實反映了法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摘要如下:

1. 十分之九的家庭擁有私人財產

三分之二家庭同時擁有金融證券何房地產。在擁有金融財產的家庭中,94%擁有儲蓄存款;46%擁有人壽保險產品。在擁有房地產的家庭中,94%擁有自己的第一套住宅;30%擁有第二套住宅,或者承租房。

2. 半數無財產家庭生活入不敷出

在法國家庭總數中,只有6%的家庭既無任何金融證券,也沒有房地產。在這6%的家庭中,半數為極低收入家庭,甚至入不敷出;三分之一家庭都曾經長期失業;十分之九家庭從未繼承過任何遺產或贈與。

3. 二分之一家庭負債

2008年,一半的法國家庭需要償還借款或貸款。在這些家庭當中,三分之一為購房貸款,三分之一為消費貸款。過度負債家庭占總數的3%,主要涉及貧困家庭。2011年,法國總共有90萬個過度負債家庭。

4. 十分之一家庭的居住支出占收入的44%以上

在法國居民家庭總數中,8%的家庭居住開支比(主要住房的開支占收入比重)超過44%,全體居民家庭的平均居住開支比為20%。獨身家庭、單親家庭,以及居住在巴黎和人口超過10萬大城市的居民家庭,居住開支比普遍高於平均水平。

5. 三分之一失業者處於貧困狀態

2008年,法國有78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單人月收入低於949歐元,或者夫婦月收入低於2000歐元。貧困人口佔比為13%,比1996年降低1.5個百分點。

在就業人口中,貧困人口佔比為7.4%,在失業人口中,佔比達35%。

6. 近40年來法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一倍

1970年,法國人均年收入為9290歐元,此後,逐步提高。2008年,法國人均年收入為1.9萬歐元。占人口總數10%的富裕階層平均年收入為35550歐元,占人口總數10%的最低收入階層年均收入為10520歐元。

7. 近10年工人生活水平提高20%

1996年至2008年,高級管理人員和中介專業人員的生活水平增長較慢,年均增幅分別為0.5%和0.7%。同期,工人和普通雇員的年均增幅分別為1.6%和1.2%。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定最低工資的持續提高。

另一方面,非工薪人員,包括自由職業者、手工業者、商人等,其年均增幅較高,達2%。

8. 2004年以來富人財產年均增加11%

1996年至2008年,法國富人和窮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變化不大。但是,2004年以來,由於最貧窮階層的生活水平提高較快,社會貧富差距有所縮小。

9. 每生一個孩子使一個家庭生活水平降低11%

平均計算,每個家庭每增加一個孩子,其生活水平比上年下降2%至11%。國家提供的各類補貼和減免稅,包括住房補貼、家庭補貼、減免稅,等等,能夠保證抵消新生兒的開支增加部分,但無法抵消父母一方收入下降的損失。

總體來看,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低於沒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例如,一對夫婦和2個孩子的家庭年收入為22370歐元,而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家庭年收入為25850歐元。

10. 移民兒童的生活水平比法國兒童低14%

移民後裔(在法國出生,但至少父母一方為移民)的年均收入為19570歐元,與法國父母的後代相比,年均收入(22810歐元)低14%。對於歐洲裔移民,這個差距很小(-1%),但對於非洲裔移民,這個差距高達30%。

2008年,20%的移民後裔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法國後裔的比例為10%。

Ⅲ 關於法國經濟和前景

一樓純屬瞎掰。
二樓比較中肯。
但都僅局限於工業經濟增加值的發展。

法國經濟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靠科技富國、靠金融強國、靠殖民地支撐、靠不爭氣的人民把一切優點化為烏有。

科技,法國的核能工業和飛機製造業是世界上最能創造利潤的工業,與之相比美國的軍火工業和德國的機器工業簡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潤太過集中,而且上下游的產業都不在國內,很難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國有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國人很懶,相比起在大企業做叱詫風雲的人物,他們更傾向於無所事事地打幾份零工,泡幾個妹妹。因此在大學里碩士以上幾乎就是外國人的天下,這種學習的態度導致他們無法把高科技領域變成增長點。

金融,法國的服務業擁有強大的傳統,在法國,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用投資利潤來抽象的。盡管世界上第一家銀行不在法國,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也不在巴黎在紐約。但法國仍然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銀行財團勢力(中國教育界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他們不如美國強悍,因為他們更為成熟而保守,因此盡管次貸危機之後他們是世界上出了美國之外損失最為戲劇性的國家,但整體仍然沒有傷筋動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盤桓,整體經濟信心也並沒有被傾覆。我舉個例子,家樂福並非是個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後是個大型的金融運作集團,他們靠中小額信貸給低端的產品供給商並進行市場套利運作,因此他們的采購成本接近於零。而75%以上的法國企業都是採取這種形式運營的。資本杠桿率超高,而風險極小。

另一方面,法國雖然不是所謂「日不落帝國」,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資源的國家,遠遠超過英國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過多種優惠方式把過去的殖民地國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裡,比如在非洲有阿爾及利亞、多哥、摩洛哥、塞內加爾,在亞洲有越南、寮國、柬埔寨,這給他們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低價勞動力和便宜的批發自然資源。而在這些落後地區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項目則養肥了類似Veolia、Vinci、EDF等這些句型工程企業和類似Bouygue之類的技術服務企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幾年中國於非洲很多國家技術工程服務項目增多引發了法國政界媒體乃至人民的極大不滿。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遊業和酒產業還要加上一個奢侈品產業,是法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因為這能給懶惰的法國人一點不勞而獲的滿足感,他們可以因為是法國人本身而提高一點價值,所以他們更多傾向於在這個產業發展。而本身這個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我不想評價這個市場上的消費者是不是有足夠理性,但我絕對持保留意見。而現實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貢獻巴黎市政總體1/6的產值,其中中國遊客貢獻1/3。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如果要抵製法國,只要都取消去法國旅遊的計劃了,他們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國最大的痼疾就是社會的不和諧,盡管歷任政府都要對民眾進行很大幅度的讓步,但其民主政體的復雜內部矛盾使得沒有人真正從任何一個改革中得到滿足。法國的社會問題和勞資國三方矛盾我們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但簡言之問題就是:國家讓一步,人民就進逼三步,失業率從而上升,投機資本從中漁利,國家財政每年虧空,企業精神缺乏,熱衷於既得利益而放棄發展前景,使得發展緩慢,稅收不足。

當然了,上面提到的資源漲價、歐元強硬、增速緩慢,這是今年困擾整個世界的普遍問題。而不巧的是,法國在這中間並沒有吃什麼虧。首先,法國是石油資源使用最少的發達國家,因為他們的核能能源系統實在是太強悍了,因此,他們更多的是炒作能源價格而漁利;另外,歐元強硬,其實應該強調的是美元的疲軟,法國經濟增長模式還是屬於內向型工業經濟,出口的貢獻率非常有限,在強硬的歐元下損失最大的應該屬德國、希臘和義大利;而在增長方面說,其實怎麼說法國增長也不會太快,為什麼強調薩科齊上台後增長不如預期呢?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因為在次貸危機發生前,歐洲發生了一輪強有力的經濟反彈浪潮,在經濟復甦的形勢下,薩科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人民對他報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還沒開始,經濟已經徹底走向深淵。因此在很高期待下,當然失望就會更大。但法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還要超過2%,屬於逆勢沖高,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他的表現令人失望吧。

和中國橫沖直闖的經濟發展比起來,整個西方經濟世界都是一個懶懶散散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的暮色。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異常復雜成熟的市場結構和增長模式。樓主引用的那種說法國吃老本的說法那是沒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說出來的昏話。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起來,法國的模式更聰明,而且風險較小,於英國妄圖依靠軍事工業帶動基礎就業的天方夜譚比起來,屬於穩健成熟型。而英國由於基礎工業太過雄厚,現在似乎有點顯得尾大不掉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有些不得不太過死板,不適應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要視其所經營的產品性質而定。

經濟不是這么簡單的。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不要輕易地說一個經濟好與壞,即使要比較,也要進行有機地比較,而不是粗暴的實施語言暴力。

大家共同進步。

Ⅳ 從國家經濟發展角度水平看中國、法國分別屬於什麼國家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法國是中等發達國家

Ⅳ 15世紀法國的經濟發展狀況

luis11[1461-1486]
城市經濟轉變巨大的時期
水陸商人成了僅次於貴族躋身於上流社會的群體內,但貴族和當上商業的領導容者魯昂的商人不睦,商人為了自身生命財產的安全,紛紛遷到其他地方居住,
交通運輸業方面由於巴黎地區法制體系的崩潰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布匹業的產銷極大下滑
政府規定所有工匠必須在自己工作,影響了工業集約化,
金融業和商業也遠不如其競爭對手
當時能算得上興盛的行業只剩下玩具業和帽業
紡織業方面由於巴黎紡織師傅拒絕改進新技術,而法國城市聖馬賽更新了技術,結果作為舊日法國紡織中心的巴黎大批紡織商人破產
但是布匹潤飾業印染業和絲綢業確由於貴族的支持而發展的很好

整個的經濟形式就是動盪不安之中

Ⅵ 18世紀的法國社會經濟狀況如何

18世紀法國社會經濟狀況和階級關系
18世紀的法國,仍然是一個封建專制的農業國家。全國絕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國王為首的貴族以及僧侶手中。佔全國人口 95%以上的農民基本上是佃農,耕種地主的土地。雖然從18世紀初開始,法國東北部地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農場,但總的說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像英國那樣深入農村。
18世紀初,法國的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在一些工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如里昂、奧爾良、阿爾薩斯—洛林等,出現了大量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其中僱傭千名以上工人的分散的手工工場和僱傭百人左右的集中手工工場也不為罕見。到18世紀中葉,一些工業部門如采礦、冶煉等行業,已經開始使用先進的機器。在貿易方面,盧昂、愛克斯、亞眠、波爾多等許多城市都是當時的對外貿易中心。法國對外主要出口酒類和各種奢侈品。進口貨物主要有棉花、香料、皮革、咖啡等。由於工商業發達,法國集中了歐洲一半以上的貨幣。
但是,法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受到封建生產關系的重重阻礙。在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金融資本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從16世紀開始實行的包稅制和國債制度是法國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通過包收國家各種捐稅、向國家放債,法國的金融資本家獲得了巨額收入,成為法國社會最為富有的階層。但是,自路易十六即位後,為了緩和其財政危機,用各種手段從金融資本家手中獲取金錢,使路易十一以來王權與資產階級的合作關系遭到破壞,迫使金融資本家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也走上了反對封建專制的道路。在工業部門中,由於封建行會制度的存在,使大批手工業作坊無法過渡到手工工場。因為受到封建制度保護的行會制度,對於工匠和學徒的數目、生產規模以及技術等都有嚴格的限制。路易十四時代制訂的一系列工業法規,到18世紀不僅不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而成為生產發展的桎梏。使法國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舉步維艱,加之封建割據殘余的存在,使各省之間的法律、度量衡、幣制等都有不同,從而導致各地商業聯系的困難。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處於赤貧狀態,購買力水平極為低下,使國內市場日益縮小。18世紀以來,法國在對外戰爭中迭遭敗績,不僅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而且丟失了許多海外市場。僅七年戰爭中,法國在北美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大片殖民地以及在印度的殖民地均被英國佔領。以法國王室為首的各級貴族,視法國工商業為斂財的重要來源,徵收極重的工商業稅,使工場主和商人所獲利潤大部分流入他們的手中,從而大大地限制了資本的積累。這一切,使法國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舊的封建生產關系之間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
革命前的法國,仍保持著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根據這一制度,所有的人被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資產階級、農民、城市貧民以及手工工場的僱工等構成了第三等級。
天主教會是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天主教會竭力向人民宣傳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們守天知命,不做絲毫反抗。對於一切反天主教會和封建制度的「異端」,則實行殘酷的迫害。天主教會反對科學,扼殺知識,拚命地推行蒙昧主義。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須鏟除天主教會。天主教會也是法國最大的封建主。教會土地佔全國土地的1/10,僧侶也和其他的封建貴族一樣,剝削雇農,榨取封建地租。高級教士大多出身貴族,主要集中在城市裡,過著與貴族一樣奢華的生活。但第一等級中的低級僧侶則大都出身於貧苦之家,他們收入菲薄,生活拮據,對高級僧侶抱有敵視態度,同情第三等級。
作為第二等級的貴族,分為兩個階層,一為「佩劍貴族」,一為「穿袍貴族」。所謂佩劍貴族主要指的是世襲的封建貴族。他們中的大貴族大多遠離自己的領地,住在凡爾賽,靠領取年金過著極為奢侈的生活。由於特權,他們壟斷了軍隊、政府和教會中的要職。「佩劍貴族」中的中小貴族,則長年居住在鄉間,盡管不能享受大貴族那樣的奢侈生活,但由於直接剝削農民,成為農村中封建專制制度的主要代表。
「穿袍貴族」不是世襲貴族,他們的貴族頭銜主要是靠錢買來的。因此,大多出身於資產階級。「穿袍貴族」主要任各級法院中的法官,並可父子相傳。他們通過包攬訴訟榨取民財,同樣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佩劍貴族」歧視他們,也不允許他們出入宮廷。因此,他們也對「佩劍貴族」心懷不滿。
第三等級的成分較為復雜。其中資產階級又有大中小之分。大資產階級主要是包稅商、軍火商人、專賣商、銀行家等。這些人與封建專制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有時他們還花錢購買爵位,成為「穿袍貴族」。因此,他們不願意推翻專制政府。但是,由於政治上他們沒有任何權力,財產也得不到封建政府的切實保證,經濟活動經常受到貴族或國王的干擾,因此他們反對革命而要求改良,只是希望通過在不觸及他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限制國王權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中產階級主要是手工工場主和一般的商人等。他們深受封建專制政府的欺壓和勒索,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願望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他們極力要求消滅封建制度,建立保護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這些人構成了資產階級中的共和派。
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城市居民。這些人主要是小商販和小作坊主等。這些人既反對大資產階級對他們的壓迫,又痛恨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無窮盤剝。但他們也反對無產者,害怕革命會使無產者擺脫舊日政治經濟地位,從而危害他們的利益。
第三等級中人數最多的是農民。他們遭受著殘酷的封建剝削,不僅要向地主繳納地租,而且還要向地主交納各種苛捐雜稅。此外,他們還必須向國王交納所得稅(收入 1/20的土地稅)、人頭稅、土地稅;向教會交納什一稅。經過層層盤剝之後,農民所剩無幾,很難維持溫飽。18世紀後期,法國進入了歷史上的「封建反動」時期。國王又恢復了農民修築道路和建造營房的徭役。地主則竭力提高封建地租,同時還強占農村公社的公有地,使廣大農民更加貧窮困苦。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夜,法國2300萬農民中,競有150萬人淪為乞丐。因此,在第三等級中,農民階級最痛恨封建專制制度,最富有革命精神。盡管第三等級內部各階層之間也存在著矛盾,但在反對封建制度這一問題上,則是一致的。因此,第三等級與國王為首的僧侶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只能通過暴力革命才能解決。

Ⅶ 法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日本:汽車,攝像機,數碼照相機等工業完全品即高新電子科技產品。『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經濟十分發達,遠景不太樂觀,過於依賴進口資源』
重要城市:東京,大阪,神戶,札幌,橫濱,京都等

埃及:石油,棉花,蔬果等初級工業產品和農產品『經濟發展迅猛,但經濟短時期內發展放緩,前景較好』
重要城市:開羅,亞歷山大,賽德港,吉薩等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初級礦產資源和武器等重工業產品。『經濟過於依賴礦產資源, 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但經濟發張勢頭良好,具有較大競爭力』
重要城市:莫斯科,聖彼得堡,弗拉迪沃斯托克,伏爾加格勒等

法國:蔬果,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綜合產品以製造業為主。『發展全球經濟,經濟實力雄厚,經濟增長在發達國家內屬於較快水平』
重要城市:巴黎,里昂,馬塞 里爾 圖盧茲 尼斯 南特 波爾多 等

美國:玉米,乳肉,小麥,大豆,煤炭,鋼鐵,食品機械、汽車、化工產品等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的綜合產品『全球頭號經濟強國,經濟為全球經濟,但發展空間相對較小,近年來,經濟發展緩慢,出現負增長』
重要城市:紐約,華盛頓,洛杉磯,西雅圖,波士頓,舊金山,亞特蘭大等

巴西: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煤炭,鐵等初級產品,以農業和初級資源產品為主『新興發展中國家的黑馬,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重要城市: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聖保羅等

澳大利亞:煤炭,鈾,鋼鐵等礦產資源,和羊毛,牛肉等農業產品。『老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處於發達國家前列,資源豐富,競爭力明顯,經濟增長保持強勢態勢』
重要城市:堪培拉,悉尼,墨爾本,珀斯等

希望以上對你有用

Ⅷ 法國的經濟地位與人口密度

國土面積55.2萬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58522萬人。法國是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最富裕的工業國之一,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能源、交通、電信、航空航天和環境保護等高科技產業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二大服務輸出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國,同時是世界第三大旅遊業盈餘國家。
法國人口位居歐洲第5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鎮總人口比重為73%,農村人口比重為27%。總的看來,人口稀疏區與人口稠密區之差距加大。數量並不佔優勢。但在其他指標方面,法國的實力則比較強。

法國最主要的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此外,還有煤、石油、鈾和鉛鋅及小量的非金屬礦藏。法國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估計蘊藏量有70億噸,居西歐之首。最大的鐵礦在洛林,是西歐最大的鐵礦,儲量有96億噸,佔全國鐵夏總量的80%。法國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熱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鐵礦,比利牛斯山東北麓月爾尼在黃鐵礦,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鐵礦。藏量豐富,約有9000萬噸,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礦區在布魯里,厚約10米,含氧化鋁50~60%。煤礦儲量為210億噸,其中有100億噸為褐煤。僅14.7億噸有開采價值。其他礦藏,石油藏儲量為30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阿爾薩斯北部

農業是法國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憑借良好的自然稟賦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法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產品產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輸出國之一,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農產品品種齊全,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一,甜菜世界第二,肉類產量世界第四,牛奶、小麥、玉米產量均為世界第五,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產量也位居西歐前列。農產品和食品大量出口,在外貿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農產品嚴重過剩。

工業。法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近年來,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微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也比較發達,但遜於美國。在能源供應方面,受自然資源匾乏的限制,法國的能源生產量相對較低,能源供應能力逐步下降,促使法國從水電、煤電,逐漸轉向核電,核電所佔的比重大幅度增長。法國的核電技術在世界也居領先地位。另外,法國還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朗斯潮汐發電站,裝機容量達24萬千瓦。法國在1990、1995、2000年每生產一千美元的GDP所耗費的能源量分別為1380公斤、362公斤、184公斤標准煤。由此可見,法國的物耗水平居世界前茅。這是與法國政府長期以來所執行的鼓勵企業集中合並以增強生產能力的政策分不開的。法國經濟由於缺乏原料和能源,生產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差。為了克服這一缺陷,法國政府長期以來都致力於增強企業的活力,鼓勵企業集中合並,實行規模經營。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從而使物耗水平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優化的重要指標。法國的這一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5l%、61%、67%,排序分別為第4位、第4位、第2位,僅次於美國。在法國的第三產業中,旅遊業和商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業是法國外匯的第一大來源。服務業主要包括商業、金融、保險、運輸、電信、旅遊等部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法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法國交通運輸發達,網路稠密,無論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鐵路線總長3.19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02萬公里。法國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第一條高速鐵路巴黎至里昂線正式投入使用,時速為270公里,目前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高速火車已達515.3公里的最高時速。鐵路運輸業主要由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壟斷經營。公路網遍及全國各地,主幹線長35.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00公里,位居歐洲第二。

財政金融。法國政府財政支出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國家稅收與GDP的比絕高於美、日等國,為45.6%,主要來自增值稅(44.9%),其他還有所得稅、公司稅和社會福利稅等。90年代以來,法國的公共財政持續赤字,近兩年,為削減財政赤字,政府作了大量努力。1990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1.4%,此後連年猛升,1994年達到5.8%的高峰。從1995年起,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開始回落,到1997年降至3%,達到了參加歐洲貨幣聯盟的趨同標准。根據法國政府向歐盟提交的一份公共財政規劃,從2000年到2002年的3年內,法國將在保持經濟年增長率2.5%的情況下,把赤字降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2%。如果這3年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3%,公共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相應降至0.8%。法國的金融市場十分活躍,到1999年底,巴黎證券交易所以市值98138億法郎的資本額位列世界第7大資本市場。

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出口,因而十分重視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的出口在世界貿易中占第四位,佔有國際市場上的份額5.6%,對外貿易約佔GDP的20%,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進出口夥伴為歐盟國家。近年來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另外,法國還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 法國政府同時積極採取措施鼓勵外國在法投資,如放寬條例、為投資提供幫助等。外國對法國的直接投資增幅更大,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而名列第三。其中歐盟佔80%,美國佔15.8%(1998年,下同)。法國的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占(45.9%),另外對美國(佔18.7%)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比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2000年法國吸引外資僅為479億歐元,佔世界總量的3.5%,從第6位滑至第8位。世界直接投資年度報告指出,2000年法國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法國的科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戰後以來,尤其是70年代以來,法國充分注意到科學技術對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十分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注重科學技術隊伍建設,逐步增加研究與開發經費。經過多年的努力,法國已在核技術、空間技術、航空技術、通訊技術、電子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高、精、尖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法國分別於1982、1986年通過了兩部「科技指導規劃法」,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科研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國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的年遞增率、科研人員的增長率,重大科研項目和優先發展領域,以及科研人員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方針和政策。同時,法國是歐共體科技合作的重要夥伴,積極主張西歐科技合作,因此,對外科技合作也成為法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法國研究與開發費用佔GDP的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84%、1.78%、2.28%。根據第二部「科技指導規劃法」,法國已致力於把這一比重提高至3%的目標,從而趕上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水平。法國的研究與開發人員數1990年為99.2萬人,1995年為151萬人;2000年為202.8萬人。

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法國經濟部2002年12月宣布了法國《企業科技創新計劃》,提出對創辦不到8年的「新興科技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幫助企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力爭使法國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由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2.2%增至2010年的3%。與歐美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法國企業無論在科技投資還是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都處於落後地位。根據法國工業部和經合組織提供的數字,法國大約有32萬科技人員工作在大大小小的國營和私人企業中,2000年,法國科技研究和開發資金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9%,而同期美國科研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德國為2.5%,日本為3%。同年,法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500億歐元,遠遠落後於美國的3180億歐元、德國的1990億歐元和英國的1470億歐元。法國科技戰略委員會(CSI)認為,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今天一個工業國家的發展有一半與科研投資和企業革新有關,法國必須在科技方面迎頭趕上去。法國國家對企業的科技投資和其它國家相比處於前列,但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包括國有和私人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只佔科技投資總額的54%,低於美國的66%,也低於德國的65%。

法國作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在戰後軍事能力發展迅速,成為擁有核武器和核發展能力的核大國之一,在國際政治和國際安全及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國的軍隊人員數逐步減少,由1970年的50.15萬人降至1990年的45.31萬人。法國是一個核大國,擁有的核發射裝置和核彈頭數列世界前茅。長期以來,法國政壇一直處於左右「共治」狀態,這使得各政黨之間很難形成一致的國防建設戰略。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歷屆政府都大力削減國防預算,以致於法國的軍費開支從1989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下降到2001年的1.8%。

雖然法國仍然保持較高的失業率,但由於實現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同時政府頒布了減息等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措施,法國國內需求保持高漲,成為總體經濟保持增長的主導力量。私人消費尤其活躍、超過預想的低通貨膨脹率和就業人數的增加,提高了個人收入水平,同時家庭儲蓄率下降,表明國內需求的上升態勢。在教育水平方面,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從1990年的137.89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629美元,2000年則上升到903.93美元,排序分別為第3位、第4位、第4位。據此計算,教育水平在三個年份的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6位、第4位。在城市化方面,法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這三個年份分別為67%、79%、74%,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4位、第7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法國的社會發展程度,1990年和1995年為第4位,2000年均穩定在第5位。

法國基本上一直實行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計劃調節管理體制,曾幾次發動國有化運動,將煤礦、電力、航空、銀行和汽車等部門的一些公司收歸國有。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5%、18%、18%,排序分別為第5位、第4位、第5位,可見這一比重還是比較高的。中央政府總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這三個年份分別達到32.3%、42.1%、42.6%,排序第3位、第4位、第3位。這充分說明,法國雖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制度,但國家沒有失去對經濟的控制,國家調控能力甚至比計劃經濟國家還要好。

今後幾年法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是:推進歐洲建設,加強法國人的安全保障,促進世界的和平、民主與團結。支持歐盟擴大是法國外交政策的第一重點,因為這有利於歐洲的民主與和平。但歐盟的擴大不應該使歐洲出現新的裂痕,加強同俄羅斯等國家的夥伴關系應與歐盟擴大同步進行。歐盟擴大時也應注意加強同地中海南岸各國的關系。歐盟的未來是法國歐洲外交的第二重點。堅定不移地參與制定歐盟公約,並建議指定一個任期比現在長的歐盟主席。重建並深化法德關系是法國歐洲外交政策的第三重點。

Ⅸ 法國人的生活水平怎樣

法國經濟非常發達。生活水平較高。在歐洲也算是前列。但是生活水平這個專東西。每個屬人的理解不同。如果你單論消費水平的話。那歐美發達國家都很強。他們物價高收入也高。最重要的是由於人口以及公民理念問題。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和保障都做的很好。法國企業員工的工作時間應該比較短。工作節奏不快。這就讓人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算是較高的生活水平。光有高收入可以消費不能代表什麼。就像日本人那樣競爭激烈忙來忙去的。有什麼好。免費送我去日本定居我都不要去。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