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就我國當前現狀分析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影響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特點(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2004年,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顯現,投資增幅開始回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前一、二、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43%、28.6%和27.7%。但是從固定資產投資率看,2003年升到42.2%,是歷史最高水平。資本形成率(投資率)為42.3%,僅次於1993年水平。總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仍處於高位增長區間。
(_)非國有投資和國有投資「齊頭並進」
2000年以來,國有經濟投資增長總體上呈現小幅回落態勢,非國有投資增長動力逐漸恢復.2003年,集體經濟、個體投資和其他投資分別增長33.8%、18.4%和50%,三者增量之和佔全部投資增量的比重在70%以上,占據了首要地位。與此同時,國有投資再次表現出了較快增長勢頭。可以看出,我國非國有投資目前處於活躍期,加上國有投資的再度旺盛,從而共同推動全社會投資高速增長。(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二)基本建設投資成為增長重點
從2001年開始,基本建設投資成為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基建投資增速呈持續上升狀態,2003年達到29.7%;另「方面,基建投資在總投資增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保持在43.4%。這主要是由於擴大內需政策重點雖然有一定的調整,但政策效果仍主要依靠基本建設投資體現,基建投資是投資增長的主體貢獻部分。房地產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增量所佔比重有所下降,說明政府調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總體來看,政策性因素對投資的影響力度有增強趨勢,其優勢是在經濟偏冷時,對經濟啟動見效快,劣勢是慣性較大,往往會造成經濟過熱、結構扭曲。
(三)自籌和其他投資資金貢獻度穩居高位
2003年,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率為-15%,是繼1992年-8.7%增速後的首次絕對下降。國家預算內資金在全部投資資金中比重下降到4.6%,已經接近亞洲金融危機初期1998年4.2%的水平。國內貸款表現出高增長態勢,增速每年提高約1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連續兩年增長20%以上,但比重仍僅為4%左右。自籌和其他資金增長穩中加快, 2003年增長33%,比重升至70.5%。從各項資金的貢獻率占投資資金增長率的比重來看
Ⅱ 什麼是固定資產投資及對企業的意義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是指投資主體墊付貨幣或物資,以獲得生產經營性或服務性固定資產的過程。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資產以及構建新增固定資產的投資。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在整個社會投資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通常所說的投資主要是指固定資產投資。
主要分類:
(一)根據投資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類
根據投資在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把固定資產投資分為新建企業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和擴大再生產投資。新建企業投資是指為一個新企業建立生產、經營、生活條件所進行的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是指為了更新生產經營中已經老化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所進行的投資。擴大再生產投資是指為擴大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規模所進行的投資。
(二)按對企業前途的影響進行分類
按對企業前途的影響可把固定資產投資分成戰術性投資和戰略性投資兩大類。戰術性投資是指不牽涉整個企業前途的投資。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投資。
(三)按投資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
按投資項目之間的相互關系,可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分成相關性投資和非相關性投資兩大類。如果採納或放棄某一項目並不顯著地影響另一項目,則可以說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是不相關的。如果採納或放棄某個投資項目,可以顯著地影響另外一個投資項目,則可以說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是相關的。
(四)按增加利潤的途徑進行分類
從增加利潤的途徑來看,可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分成擴大收入投資與降低成本投資兩類。擴大收入投資是指通過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以便增加利潤的投資。降低成本投資則是指通過降低營業支出,以便增加利潤的投資。
(五)按決策的分析思路來分類
從決策的角度來看,可以把固定資產投資劃分為採納與否投資和互斥選擇投資。採納與否投資決策是指決定是否投資於某一項目的決策。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項目中,只能選擇其中之一的決策,叫互斥選擇投資決策。
意義:固定資產投資是一項沉沒成本,也就是說投資發生之後,不管最後投資的收益情況如何,都不能改變這項成本的發生。所以在設計較大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之前需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預計現金流量,現金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盈虧平衡點等),以衡量投資的收益和風險情況,以對投資做出更好的選擇和決策,避免投資失敗
Ⅲ 國家對固定資產加大投資對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
增加政府支出來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的發展,短期內是能夠明顯地拉動內需專,增加總需求,但屬或許會造成利率上升、私人投資減少的潛在可能。而且政府不可能每一年都進行如此大的支持來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因此也需要市場去尋找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使得市場進入好的比較穩定的狀態。
而且如果總對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造成郎咸平所說的,如果一直投資公路橋梁這些基建,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如果這些東西都造的差不多了,以後該往哪個方向投資呢?也就是經濟結構上會潛伏著問題,技術型工業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無法高速發展,可能會造成將來的經濟結構不平衡,需要大的調整,那樣又會造成一次經濟的混亂和失業率上升。
個人淺薄看法。
Ⅳ 如何理解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投資按用途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按企業、事業、行政單位所從事的生產或其他社會活動內性質的同一性進行的分類。容 一、分類及作用 1.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分兩種情況:一是基本建設項目,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或交付使用後的主要產品種類或主要用途及社會活動種類來劃分;二是除基本建設項目以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按整個企業、事業、行政單位所屬的行業來劃分。它可以反映固定資產投資的使用方向和國民經濟各行業間的比例關系。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國民經濟行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對於大型聯合企業、集團公司或從事兩種及兩種以上重要經濟活動的單位,則需要進一步按經濟活動單位劃分產業活動單位。 根據國家標准,國民經濟行業將社會經濟活動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四級。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報表制度規定,基層單位填報該指標時應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的最後一級分類即小類代碼填寫。 2. 投資按用途分類是指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單項工程建成投產、交付使用後的直接經濟用途進行分類。它可以反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產業分布和投資結構。
Ⅳ 請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國民生產總值(GDP)是什麼關系建築安裝工程投資與建築業增加值有什麼關系
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國有單位其他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城鎮集體固定資產投資、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台投資經濟及其他經濟類型的固定資產投資,農村集體5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投資和國防、人防基本建設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2、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一般1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含貨物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這個和樓主所說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有區別的。
我也講不清楚,本人不是沒有學過經濟學,只是在建築施工時去繳納過建安稅等等,稍微有點接觸。
至於推薦這方面書籍的話,我建議樓主去找找這本《納稅籌劃案例精講與分析》
應該蠻不錯,或許會對你有幫助,
這是鏈接:http://wenku..com/view/51093b6c1eb91a37f1115c4e.html
你也可以到網路文庫進行查找。
Ⅵ 西方經濟學分析題:用IS-LM曲線解釋固定資產投資給國民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你說的是分析題,那就要詳細點,first,固定資產投資使得is曲線擴張性移動,推動利率上升,產出增加,之後隨著利率上升,投資抑制,機會成本增加,is緊縮移動,反復移動最終均衡。最終還是利率上升,產出增加。隨著利率增加,人們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增加,貨幣需求下降,lm擴張性移動,再考慮投資短期對消費的抑止使得人們貨幣需求下降,lm擴張性移動。如果說一般作圖題,只要畫is擴張導致的後果就好了。
Ⅶ 戰略新興產業對固定資產投資有什麼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是指投資主體墊付貨幣或物資,以獲得生產經營性或服務性固定資產的過程。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資產以及構建新增固定資產的投資。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在整個社會投資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通常所說的投資主要是指固定資產投資。
主要分類:
(一)根據投資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類
根據投資在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把固定資產投資分為新建企業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和擴大再生產投資。新建企業投資是指為一個新企業建立生產、經營、生活條件所進行的投資。簡單再生產投資是指為了更新生產經營中已經老化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所進行的投資。擴大再生產投資是指為擴大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規模所進行的投資。
(二)按對企業前途的影響進行分類
按對企業前途的影響可把固定資產投資分成戰術性投資和戰略性投資兩大類。戰術性投資是指不牽涉整個企業前途的投資。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投資。
(三)按投資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
按投資項目之間的相互關系,可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分成相關性投資和非相關性投資兩大類。如果採納或放棄某一項目並不顯著地影響另一項目,則可以說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是不相關的。如果採納或放棄某個投資項目,可以顯著地影響另外一個投資項目,則可以說這兩個項目在經濟上是相關的。
Ⅷ GDP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有什麼關系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回與此有關的費用答變化情況。包括房產、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企業用於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等。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應答時間:2020-10-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Ⅸ 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因素有哪幾條
(一)積極財政政策投資擴張力度
(二)貨幣信貸政策向常態回歸
(三)國民經濟回升向好
Ⅹ 國內生產總值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18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披露,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邢志宏指出,一季度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04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77451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112428億元,增長7.5%。
邢志宏從十一個方面介紹了2018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高於上年均值。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郵政快遞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體信息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於55.0%及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1%,連續10個月高於60.0%。
四、民間投資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0763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62386億元,增長8.9%,比1-2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900億元,增長24.2%;第二產業投資35813億元,增長2.0%,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3.8%;第三產業投資62050億元,增長10.0%,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0%。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9%,增速比全部投資快0.4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57%。
五、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1291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3.3%。房屋新開工面積346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2.2%。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0088萬平方米,增長3.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5%。全國商品房銷售額25597億元,增長10.4%,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4%。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8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5%。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7329萬平方米,比上月末減少1138萬平方米。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6770億元,同比增長3.1%。
六、市場銷售持續活躍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275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7096億元,增長9.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179億元,增長10.7%。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9711億元,增長10.3%;商品零售80564億元,增長9.8%。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6.1%和11.4%,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2和3.4個百分點。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1-2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73%。
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19318億元,同比增長35.4%,比上年同期加快3.3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4567億元,增長34.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6.1%,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751億元,增長38.7%。
七、貿易順差大幅收窄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7516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35389億元,增長7.4%;進口32127億元,增長11.7%。進出口相抵,順差3262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3.2%,占進出口總額的58.3%,比上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機電產品仍為出口主力,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占出口總額的59.4%。對前三大貿易夥伴進出口保持增長,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8.2%、6.3%和13.7%;與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增勢較好,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等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0.5%、16.6%和16.2%。3月份,進出口總額22453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11078億元,下降9.8%;進口11375億元,增長5.9%。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7145億元,同比增長7.6%。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016億元,增長4.0%。
八、市場物價漲勢溫和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1-2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0%。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9%,衣著上漲1.2%,居住上漲2.4%,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6%,交通和通信上漲0.7%,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2%,醫療保健上漲6.0%,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4%。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1%,豬肉價格下降9.9%,鮮菜價格上漲6.6%。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1%。
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1%,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4%;3月份同比上漲3.7%,環比下降0.3%。
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1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個百分點。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744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萬人,增長1.1%。
十、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5,比上年同期縮小0.0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580元,同比名義增長8.5%。
十一、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去庫存成效突出,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6.7%。去杠桿成效持續顯現,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3%,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實體經濟成本繼續降低,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98元,同比減少0.33元。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一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4.2%、13.4%和25.4%,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6.7、5.9和17.9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6%,高於第二產業25.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6.5個百分點。新動能快速成長。一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132.3萬戶,同比增長5.4%,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8個百分點。綠色發展穩步推進。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2%。
邢志宏說,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