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新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新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發布時間:2021-01-21 17:40:50

Ⅰ 工程咨詢公司資質等級介紹,請說明甲級與乙級的區別,謝謝!

工程咨詢單位必須依法取得國家發展改革委頒發的《工程咨詢資格證書》,憑《工程咨詢資格證書》開展相應的工程咨詢業務。工程咨詢單位資格等級分為甲級、乙級、丙級,各級工程咨詢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業主要求依法開展業務。

甲級資質與乙級資質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承擔的咨詢范圍不同

甲級工程咨詢單位可承擔行業或地區的經濟建設咨詢,以及大、中、小型基本建設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的工程咨詢業務。

乙級工程咨詢單位可在本專業或所在地區內承擔專業或城鎮規劃咨詢,以及中、小型基本建設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的工程咨詢業務。

2、所要求具備的基本條件不同

甲級資質要求從事工程咨詢業務不少於5年,申請專業的服務范圍相應咨詢成果均不少於5項,無不良記錄;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人均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主持或參與制定過相關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的從優。

乙級資質要求從事工程咨詢業務不少於3年,申請專業的服務范圍相應咨詢成果均不少於5項,無不良記錄;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人均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

3、所要求具備的技術力量不同

甲級要求專職從事工程咨詢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得少於6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經濟職稱的人員不得少於30%,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不得低於技術人員總數的15%,聘用專職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得高於技術人員總數的10%,以上人員不得同時在兩個及以上工程咨詢單位執業;

乙級要求專職從事工程咨詢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得少於3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經濟職稱的人員不得少於30%,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不得低於技術人員總數的15%,聘用專職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得高於技術人員總數的10%,以上人員不得同時在兩個及以上工程咨詢單位執業。

Ⅱ 我省如何抓住機遇新絲綢之路實現經濟騰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競相發展,區位因素凸顯,西北五省更是乘借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東風,發揮各自的優勢發展社會經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新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三周年以來,政策紅利以及十九省市援疆活力日漸顯現,國民經濟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多項指標增速躍居全國前列,經濟整體實力躍上新台階。中央提出建立新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新疆無論從地緣、資源、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在西部五省中都占據重要地位,具有成為新絲綢之路核心區的不可替代的優勢。本文試圖從區位因素(區位及自然環境等)、經濟因素(經濟發展等)和社會因素(政治、文化和社會聯系等)構成來分析新疆在西北五省中的地位和優勢。
一、區位因素
1、得天厚的地緣優勢是新疆實施「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全方位開放戰略的基礎
新疆位於我國西北邊疆,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面積166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6,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 除東南聯接甘肅、青海,南部聯接西藏外,其餘與8個國家為鄰,即東北部與蒙古毗鄰,北部同俄羅斯聯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別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毗鄰國家最多、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區。這使新疆具備「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地緣優勢。
2、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儲備基地
新疆土地資源豐富,現有農用地6308.48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12.46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19公頃,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09公頃)的2.1倍,土地利用率達38.64%。礦產資源蘊藏豐富。目前,在全世界已發現的140多種礦產資源中,新疆發現的礦產有138種,探明儲量的有96種,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6種,居前十位的有41種。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鉻、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資源儲藏量豐富。據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新疆石油預測資源量209.2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預測資源量10.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佔全國預測儲量的40%。
二、經濟因素
進行區域經濟比較,主要比較經濟差異,經濟差異在數量上表現為差距。根據國內經濟差異比較常用的測度方法,選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經濟結構、需求結構作為五省區經濟發展的測度內容。
1、生產總值(GDP)增速比較
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是度量一個地區經濟總量增長的速度指標。2012年,新疆GDP增速12.0%,與2010年相比,增幅提高了1.4個百分點。雖然在西北五省中位列第四,但增幅是提高最快的,除甘肅增幅提高0.8個百分點外,陝西、青海、寧夏分別下降1.7、3.0、2.0個百分點。

西北五省GDP增速情況

2010年(%)

2012年(%)

增(降)幅(%)

陝西

14.6

12.9

-1.7

甘肅

11.8

12.6

0.8

青海

15.3

12.3

-3.0

寧夏

13.5

11.5

-2.0

新疆

10.6

12.0

1.4

2、人均GDP比較
2012年,新疆人均GDP達33796元,在西北五省中位列第三位,比陝西、寧夏分別少4768元和2598元,比甘肅和青海分別多11818元和615元;2012年新疆人均GDP增速為10.8%,位列第四,與2010年相比,增幅在西北五省中最大。

西北五省人均GDP增速情況

2010年(%)

2012年(%)

增(降)幅(%)

陝西

14.4

12.6

-1.8

甘肅

11.6

12.2

0.6

青海

14.5

11.3

-3.2

寧夏

12.2

10.3

-1.9

新疆

9.3

10.8

1.5

3、居民收入水平比較
經濟發展對於地方百姓的直接意義是體現在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上。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西北五省居民的收入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2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920.68元,西北五省中位列第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新疆為6393.68元,西北五省中位列第一。從城鄉收入差距來看,新疆城鄉收入差距11527元,差距最小,差距最大的陝西為14971元。

2012年西北五省城鄉居民收入情況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城鄉收入差距(元)

陝 西

20733.88

5762.52

14971.36

甘 肅

17156.89

4506.66

12650.23

青 海

17566.28

5364.38

12201.90

寧 夏

19831.41

6180.32

13651.09

新 疆

17920.68

6393.68

11527.00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較
2012年,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8.99億元,增長15.5%,比2009年增長52.8%,年均增長15.2%,年均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0億元以上,2011-2012年,增速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5、1.2個百分點,改變了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落後局面,但與西部五省相比較,增速相對較低。

2012年西北五省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

絕對量(億元)

增速(%)

陝 西

4383.8

15.7

甘 肅

1906.5

15.7

青 海

476.0

16.0

寧 夏

548.8

14.9

新 疆

1799.0

15.5

5、固定資產投資比較
新疆投資於1999年步入上升通道,2010年開始加速上行,2012年新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1588億元,增長33.0%,在西北五省中增長最快,在全國也是第1位。

2012年西北五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絕對量(億元)

增速(%)

陝 西

12044.5

127.7

甘 肅

5145.0

129.7

青 海

1883.4

131.2

寧 夏

2096.9

127.5

新 疆

6158.8

133.0

6、進出口總額比較
2012年,新疆進出口總額達到251.71億美元,出口額193.5億美元,均居西北五省第1位。

2012年西北五省進出口總額情況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出口總額(億美元)

陝 西

148.0

86.5

甘 肅

89.0

35.7

青 海

11.6

7.3

寧 夏

22.2

16.4

新 疆

251.7

193.5

7、財政收入比較
地區財政收入水平代表了地區政府的管理服務能力,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來看,2012年,新疆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9億元,佔GDP比重為12.1%,居西北五省第1位。

2012年西北五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情況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億元)

佔GDP比重(%)

陝 西

1600.7

11.1

甘 肅

520.4

9.2

青 海

186.4

9.8

寧 夏

264.0

11.3

新 疆

909.0

12.1

三、社會因素
由於新疆地理環境的封閉性構成了新疆社會經濟活動的分散性 因此社會經濟發展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和約束。新疆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區域,民族問題既有歷史遺留的因素,又有現實因素,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影響了民族間的交流。嚴峻的自然環 境形成了新疆獨特的人文環境,相似的社會文化背景,又使新疆與周邊國傢具有特殊的融合性。
新疆的自然條件特殊 ,社會 、經濟、文化傳統別異。由於長期生 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積累了豐富而樸素的 民族環境保護意識,古時,新疆就有對破壞生態環境者處以嚴刑的做法,如「砍樹一棵 ,罰牛一 頭」,可見新疆人民重視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的傳統性。新疆受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限製造就了新疆獨特的綠洲經濟文化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特徵。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區,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約有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信奉此教 ,且多集中在西亞、北非、南亞、西非、中非等地。由於新疆與相鄰的西亞諸國宗教信仰相同 ,消費與生活習慣相近,長期存在著交往,使新疆與周邊地區和國傢具特殊的融合性。新疆可充分利用本身自然資源 豐富與人文地理條件優勢,以伊斯蘭文化圈為市場 ,增大輻射力形成一個內陸邊疆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模式。
四、新疆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
未來新疆經濟發展應依託中央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發展戰略,突出「以人為本」、「富民強區」、「擴大開放」的指導思想,實施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特色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以「口岸、經濟合作區」為「觸角」,以邊境城市、骨幹城市為「節點」,以烏魯木齊為「核心」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根據市場要求和經濟效益,確定優勢資源的開發重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並努力延長相關產、價值鏈,促進產業升級,實現與國際經濟接軌。基本思路是立足資源開發,著眼市場開拓,加快資源轉換,進行結構調整,注重經濟效益,依託特色資源,確立競爭優勢,把經濟發展、科教興新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結台在一起,提高內在型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新疆協調發展。
無數實踐證明,新疆經濟大發展不能僅靠國家政策傾斜和大型項目的注入,關鍵在於要迅速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自我發展水平,這需要有適應市場經濟的政策體系、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有生機勃勃的農村經濟和有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內在型創新主要體現在觀念和體制創新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又是市場和發展觀念的創新與行政和企業體制的創新。新疆要在較短時間內發展成為中亞商貿中心和新絲綢之路的核心區,首先在區域布局戰略上,要按照城市區域輻射走向,利用地緣優勢,擴大與全國的經濟聯系,通過新亞歐大陸橋走向中國內外和中亞的廣大地域,建設天山北坡經濟帶、南疆鐵路沿線帶和沿邊市縣開放帶,構建烏魯木齊區域經濟區,以這些牽動新疆區域經濟發展全局的戰略地帶的快速發展,來形成重點突破效應,帶動全疆經濟騰飛。
五、結語
區域之間既相互競爭又互相補充,既互相獨立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存在於一個大環境中,是大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區域之間也應該互相協調,互相補充,用一己之長來補充他人之短,以期望使強項更強,使弱項得以補足,達到共同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對於西北五省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來說,應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圈的大背景下,明確各自的分工,密切台作、協調發展,這樣不僅有助於提升西北五省區的總體競爭力,同時也會使各自保持自己的特色,為新絲綢之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創造條件。從西北五省區這個小環境來說,有效的途徑就是依託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建立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產業結構,構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區域經濟體系,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分工格局,西北五省區各自都應有自己發展的側重點。對於新疆來說,新疆的經濟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涉外方面)在西北五省區處於領先地位,應進一步依靠它的邊境優勢和民族優勢,努力擴大同中亞國家及俄羅斯的邊境貿易,努力把新疆打造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

Ⅲ 如何准確把握新形勢新機遇,切實做好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

這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新疆發展穩定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新疆工作對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意義。
各級幹部要以對黨、對國家、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全面領會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扎扎實實地把工作做好。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傳達學習會議精神,通過深入學習,領會好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做好各項工作,貫徹落實座談會精神要做到「三個充分」,即充分發揮國家支持和政策優惠的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發展優勢;按照建設「和諧、礦業高地」的目標推進各項工作。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工作,認真按照中央新疆座談會上提出的各項維穩要求,與正實施已被實踐證明是切實有效的各項維穩措施結合起來,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和長治久安。
作為阿勒泰地區的發展較快的縣市,肩負的使命更加崇高、責任更加重大。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搶抓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乘勢而上,扎實工作,真正把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把長治久安工作搞扎實,確保與全疆、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在學習中,中心學習組還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新形勢下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抓緊做好對口援疆項目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對接,加快組織實施。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發揮縣產業優勢,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轉化加工,高標准建設項目和園區,培育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創造最佳經濟效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資金重點用於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使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把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凝聚起來,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Ⅳ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給新疆發展帶來什麼機遇 心得

第一,由區域規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能給廣西提供更多政策上的『資金上的扶持;其次,能夠促進廣西經濟的加速發展速度。

Ⅳ 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新疆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的論文

好的吧親,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新疆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論文按照你的這個任務來完成.

閱讀全文

與新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