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巢湖現在經濟發展得怎麼樣
前幾年蓋了個世紀聯華,現在又在蓋沃爾瑪,安德利也擴建了,人民路在搞商業步行街,大概就這樣!
『貳』 巢湖經濟開發區半湯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企事業單位
『叄』 巢湖的近十年經濟發展狀況怎麼樣特色產業有些什麼
巢湖市抄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農業資源特色明顯,糧油棉三大傳統產業優勢突出,水產、水禽、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已成規模;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各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30多處,自然景觀山水兼備、以水見長,人文景觀古今俱存、以古稱奇,八百里巢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中心姥山島,還有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溫泉,極具開發潛力。巢湖人文薈萃,距今30-40萬年的和縣猿人遺址,將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聯為一體;距今5500多年的凌家灘古文化遺址,是中華城市文明的最早雛形。巢湖還流傳著有巢氏築木為巢、商湯放桀於南巢、伍子胥過昭關、楚霸王自刎烏江等歷史典故,留下了劉禹錫的《陋室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等傳世名篇,培育了馮玉祥、張治中和李克農「三上將」以及抗日名將戴安瀾。
發展前景很不錯,適合第三產業的發展……謝謝……
『肆』 巢湖現在是縣級市嗎,為什麼被降級了
巢湖市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縣級市,巢湖已經被瓜分了,被合肥和巢蕪湖瓜分了,所以被降級了。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於合肥、蕪湖兩市之間,東與含山縣交界,西北與肥東縣接壤,南與無為毗鄰,西南隔兆河與廬江縣相對,東北隔滁河與全椒縣相望。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於合肥、蕪湖兩市之間,地處東經117°25′—117°58′和北緯31°16′—32°。東與含山縣交界,西北與肥東縣接壤,南與無為毗鄰,西南隔兆河與廬江縣相對,東北隔滁河與全椒縣相望。
全市土地總面積2046.14平方千米,其中區域內巢湖水域面積463.7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巢湖市下轄11個鎮、1個鄉、6個街道,常住人口80.32萬人,戶籍人口86.04萬人。
(4)巢湖市經濟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巢湖市境內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長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較為復雜,分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濱湖平原及波狀平原)、水域五種地貌類型。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部低,沿巢湖形成蝶狀盆地。
巢湖市礦產資源品種較多,分布較廣,經普查和勘探,已發現各類礦產29種,礦產地186處。其中查明的礦種有23種,礦產地144處,開發利用17種。
巢湖市水生維管束植物、濕地高等植物共30科,44屬52種。水面群落有蘆葦、荻、竹葉眼子菜、苦草、菹草、野菱、水花生、水葫蘆;柳樹群落,灘塗群落有莎草、蓼等;伴生植物有小葉星宿菜、荊三榛等。
『伍』 「巢湖市」為什麼被撤銷了
1、巢湖在蕪湖、抄馬鞍山、合肥之間,相對發展比較緩慢,發展空間較小
2、地理位置阻礙了安徽的經濟圈的連接,把安徽發展最快的三個城市隔開了
3、阻斷了合肥與蕪湖、馬鞍山的聯系,導致後兩個城市向南京經濟圈的靠攏
4、合肥經濟大發展的需要,向南發展已經到了巢湖邊,沒有空間了
5、政府發展特大城市的需要,想把合肥發展稱為中國特大城市行列
6、政績工程的犧牲品...
『陸』 巢湖和蚌埠哪個經濟發展的更好。。
蚌埠發展比較好點,那邊個醫學院不錯. 我個人這樣認為.巢湖怎麼說呢,感覺還是去蚌埠吧..
記得採納啊
『柒』 巢湖經濟開發區的經濟發展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進出口額、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3.3%、71.3%、44.2%、46.8%、64.4%和41.1%;預計2011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進出口額、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34.8%、29.3%、33.3%、40%、30.4%和35.7%。經濟運行呈現出速度加快、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捌』 安徽省巢湖市含山縣經濟發展水平如何與巢湖其它的幾個縣比如何
排名靠後,無為縣就不說了,太牛B,馬上要劃到蕪湖了。廬江縣次之。和縣含山差不多。
『玖』 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的合肥市食品產業發展情況
1、發展概況
「十一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大力實施「工業立市」、「縣域突破」戰略,我市食品與農副產品加工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的支柱行業、工業反哺農業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廣義的11個行業大類)實現總產值490.86億元,增加值161.01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食品與農副產品加工業(狹義的4個行業大類),實現總產值295.42億元,增加值102.95億元。
2、發展成就
(1)產業門類齊全
全市已形成了以伊利乳業、蒙牛現代牧業、黑牛食品等為龍頭的乳業產業;以豐樂、隆平高科、荃銀等為龍頭的種子產業;以華泰、真心等為龍頭的堅果炒貨產業;以金潤米業、安徽燕之坊、豐大集團為龍頭的糧食加工產業;以頂綠、徽之皇、同泰、金綠等公司為龍頭的蔬菜水果加工產業;以新希望、通威、大北農、華仁等企業為依託的飼料加工產業;以和誠、雨潤、溫氏、森淼等為龍頭的畜禽加工產業。
(2)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截至2010年底,我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500家,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2005年的83家發展到30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1家、省級龍頭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55家、超5億元15家、超10億元7家。特別是「十一五」以來,通過招商引資,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統一、正大、麥德龍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和威集團、雨潤集團、黑牛集團、伊利乳業、溫氏、新希望等一批大型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後落戶我市,提升了我市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
(3)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我市已注冊農產品品牌1200多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個、中國名牌4個、省著名商標36個,省名牌產品17個。目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中,近50家企業設立了技術研發機構。有1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體系認證。通過有機食品認證15個,綠色食品認證104個,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62個。此外,通過發展產業專用技術裝備,涌現出美亞光電、皖儀科技等一批研發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掌握了部分專用設備的高端核心技術。
(4)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品位、有魅力」的農業產業集中園區。肥東縣食品工業園、長豐縣雙鳳工業區農產品加工園和蜀山區種業集中區建設初具規模。全市農產品標准化、規模化基地建設取得進展,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方式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建成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75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7個,基地面積達到300多萬畝,基本形成了優勢農產品塊狀和帶狀基地生產格局。
3、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大幅增長。到2015年,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粗加工)達到70%;培育壯大糧油、畜禽、食品、煙草、蔬果、生物育種等九大優勢主導產業,形成糧油、畜禽、食品3個超200億和煙草等超百億產業集群。
——龍頭企業快速壯大。培育年產值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2-3家,超50億元企業3-5家,超10億元企業20家,億元以上企業100戶,推動3-5個龍頭企業上市。
——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力爭龍頭企業的加工裝備和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糧食、畜禽產品加工裝備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以上;爭創中國馳名商標3個以上,省級以上名牌(省著名商標)突破100個;培育開發一批省級以上新產品。力爭在休閑食品、畜禽加工業形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產業集聚效益顯著。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入園率達70%以上,年產值超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達到3-4個,農產品加工產值超100億元的縣、區達到5個。
——產品質量安全可靠。質量安全控制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加快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龍頭企業食品安全實現全程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