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目前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下,在比較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將逐步走上高品版質、低增長的良性發權展軌道。企業將面臨著調整經營結構、經濟結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和挑戰。
二,企業的發展機遇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基本建設投資規模上,雖然其影響有滯後性,但企業的經營情況基本反映了我國基本建設的投資情況和宏觀經濟形勢。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主要對施工企業產生以下正面影響。
三,可以促進企業領導提高企業發展戰略意識,關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和趨勢,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提高掌控戰略風險的能力。推動企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調整經營結構和經濟結構,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四,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業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可以提高企業的人才意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五,通過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逐步實現行業產能需求關系的基本持平,這對施工企業的發展是一種機遇。
『貳』 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對企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求答案
第一,財政政策在穩健的前提下可採取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松動措施。如大幅度增
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及社區醫療等薄弱環節及弱勢群體的支出,尤其
要加大對災後重建以及中西部縣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對自主創新、產業結構
升級、生態環保以及就業的支出。要加大稅收政策調控力度,在東北成功實行的增值
稅轉型政策應該盡快向全國推廣;要通過財政貼息和稅收減免加大對東部地區產業向
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支持力度;對創新型企業和一些小企業採取稅收減免政策;為了擴
大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和保持財政稅收穩定增長,建議繼續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同
時提高稅率水平,這樣也有利於緩解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第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在控制信貸風險的基礎上適度擴大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
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適度穩定增長。今年信貸規模預計增長14.5%,
明年信貸增長應保持在16%以上,並應取消按季控制信貸規模,根據經濟增長變化
需要適時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必要時可繼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確保國民經濟平穩
較快增長。同時,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兩高
一資"行業則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
第三,針對內需增長面臨的壓力,明年要重點保持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要採取
適當措施穩定住房和汽車消費,避免這兩大消費熱點出現過度下滑。努力擴大居民的
服務性消費,引導社會投資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務性消費
成本,尤其是旅遊消費成本,如降低旅遊景點門票費,降低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收費水平。
第四,加快資源要素價格等領域的改革。本輪經濟增長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均是由
於改革滯後所導致的,實踐證明,用宏觀調控的辦法解決需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的問
題只治標不治本,而且效率較低。因此,要利用明年國際國內經濟調整的有利時機,
加快推進 國財稅、金融、收入分配及資源要素價格等領域的改革。只有用改革的辦
法解決長期制約 國經濟平穩協調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才能提高宏觀調控效率,有利
於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尤其是明年國際油價可能進一步下調,應抓住這一時機,
加快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
『叄』 大型企業在宏觀經濟變動下如何發展,由萬科引發的啟示
這個題目出得不太合適:
1。 要說得清晰,1500字不算多,題目本來很大,很值得探究,而一個萬科就局限得沒了代表性。
2。 而且這個就是偽命題,所謂的宏觀經濟變動,指什麼?當前就有2個,一個是金融海嘯誘發的經濟危機,第二個是還沒發生的中國資源價格體系的改革(很可能牽動全球價格體系),或者還有第三個,第四個,而這些產生的危機,都由於原因不同,不能相提並論,他們的結果,牽動經濟結構的程度、部位不同,結果也就不同,甚至可能一概而論。而經濟結構主體之間有如一張網,是聯動的?互斥的?無關的?
而且對不同的行業,對資金需求的程度不同,運作的行為模式不同,原有財務杠桿不同,行業的周期不同,等等,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房地產業和零售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零售業的資金周轉率是房地產的倍數級別的。
國家不同,對產業市場的容量也不同,同樣是房地產行業,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不一樣的,還同一個國家人民消費習慣有關。
即使是同一個行業,同是大企業,因為面對不同客戶群,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同的,如果一些針對高端客戶的零售業,在人們降低不必要消費的需求下,門可羅雀,象廣州友誼; 而另外一些企業,以提供物廉價美的生活必需品著稱的零售企業,他們的資金流回十分寬裕,因為那些高消費者會轉向他們,於是走強。
同是奢侈消費品,有硬需求的和沒有的也是不同,房地產和其他奢侈消費品就是例子。
這樣否定開題目,有點不好意思,但的確是我所認為。
-------------------------------------------------------------
綜上所述,如果讓我寫,
--我會從先明確宏觀經濟變動的定義,如果有多項,分別推算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和導致的調控政策。
--其次分析行業的特徵,運作基礎如何(財務杠桿,上游供給、下游需求或者其他的因素)
--最後考慮行業競爭結構,根據供需是否平衡進行預測。
希望有用。
『肆』 分析宏觀經濟對給我們什麼影響
一、熟悉指標與搜集資料 經濟運行與發展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其變化與結果都不能為人們所直接接觸到,而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指標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指標在經濟運行中互為條件,彼此關聯,互相影響,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並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著。如果國民經濟運轉出現異常,那麼,一定會有一些指標率先反映出來。正是由於經濟變數間存在的這種內在聯系,才使我們對宏觀經濟的分析成為可能。因此,宏觀分析的首要步驟就是熟悉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各項指標。如果要分析國民經濟形勢,那麼首先就必須對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各項主要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物價總指數、工農業總產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貨幣形勢與貨幣政策就需要熟悉貨幣供應量、金融機構貸款、居民儲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標。 (1)指標的分類 由於宏觀經濟現象的錯綜復雜與類型多樣,因而反映這些現象的指標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不外是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類。 ①總量指標。總量指標指在統計資料匯總後得到的總和指標,從指標的數字來看錶現為絕對數。它反映了某種宏觀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的規模和水平。總量指標按其所說明的總體內容的不同,又可分為說明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總和的標志總量與表明總體單位總數的單位總數。例如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農業生產總值、利潤總額等都屬於標志總量,而企業總數、機構總數、職工總數等則屬於單位總數。 總量指標是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力,反映一個地區、部門或單位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基本指標。同時,總量指標還是計算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基礎,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是總量指標的派生指標。總量指標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計算結果。因此,總量指標是進行宏觀分析、研究經濟運行客觀規律的重要依據。 正確計算和運用總量指標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首先,必須明確各項總量指標的涵義、范圍,分清它與有關指標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時,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涵義與范圍才能正確運用這些指標來進行分析。 其次,不同種類的實物總量指標的數值不能加總,只有同類現象才能計算實物總量。石油產量與電視機產量顯然不能加總,而同為農作物的小麥產量與棉花產量也不可混為一談。 最後,同類現象的總量指標的數值其計量單位必須一致才能加總,否則必須先換算成統一的計量單位。 ②相對指標。相對指標是社會經濟現象中兩個有關指標之比,它表明了各種經濟現象間的數量對比關系。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一般有百分數、千分數、系數、倍數等,其中,百分數是最常用的一種。 相對指標的優點在於它把反映分子分母兩個社會經濟現象的具體數值進行了抽象,因而便於在現象間進行對比分析。 相對指標能將社會經濟現象間的數量對比關系作出明確的說明。例如,通過將工業總產值與工農業總產值進行對比,或將報告期某種主要產品產量與基期該產品產量進行對比等,可以表明經濟現象的結構、發展速度和相對強度,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據。另外,相對指標還能將現象的絕對數的差異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對比的總量指標可以進行對比。 相對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計劃完成相對指標。它是實際完成數與計劃完成數之比,主要用於反映計劃完成情況。 第二,結構相對指標。它是總體中不同性質的各部分有關數值與總體數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比重。例如外貿出口額與進出口總額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額在進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另外,通過考察不同時期結構相對指標的變化,可以看出事物的變化過程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比較相對指標。它是指同一時期某一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對比,表明某一同類現象在各國、各地或各部分之間的相對差異程度。比如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乙國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兩國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 第四,動態相對指標。它是某一現象的報告期數值與同一現象基期數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發展速度或增長速度。例如我國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4,918億元,1993年為34,477億元,1994年為1993年的111.6%,即增長11.6%(按可比價格)。
『伍』 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的影響
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一般都是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種,運用任何一種政策內無非容都是要達到降低失業率的目的,但是運用提升/降低存款利率只對於有進出口需求的企業而言才有比較直接的影響,你所定義的企業是什麼類型的呢?
『陸』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從2002到2007年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六年,也是中國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六年。截至2007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4200多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吸納了75%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生產總值佔到全國GDP的60%,出口的70%,稅收的50%,我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從中小企業而來的。可見,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經濟社會的今天。
可是2008年情況卻峰迴路轉。經濟增長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改變,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增長以從第一季度的10.6%回落到第二季度的10.1%,到了第三季度更是首次跌破兩位數的增速,降至9.5%。另外,根據央行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5000戶企業調查匯總分析:宏觀經濟的熱度指數顯著回落,企業家對下季度的經濟下行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出口訂單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國內訂單的景氣度首現大幅度下降。經濟增長還有繼續回落的趨勢。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依賴於中小企業的崛起。而當下經濟增長的內外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這就從外圍給國內中小企業帶來了生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從而給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生存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嚴重的依賴於出口,凈出口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已上升到21.5%。而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國外訂單的減少,出口增速的回落,使我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問題與機遇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中小企業無疑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更為猛烈,雖然有些殘酷,但給中小企業的轉型卻提供了契機。另外,金融危機可以帶來更多政策層面上的優惠,國家近期相關政策的出台便是證明。國家為保增長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也無疑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應該鼓勵多出政策.有了國家的支持,小企業就會有強有力的後盾,
『柒』 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部分對企業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你有何感想
政府報告是對宏觀經濟的一種指引,並有可能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指導企業發展。特別是環保再利用,核心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肯定是鼓勵發展的。但是補貼慎用,防止企業為了騙補貼而無序低水平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一個例子。
『捌』 宏觀經濟在個人收入物價水平儲蓄和信貸等方面有哪些主要發展變化會影響公司
宏觀經濟在個人收入物價水平儲蓄和信貸會影響公司的方面:
競爭企業各類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市場佔有率、銷售額、產品的適銷性、顧客評價、產品系列的深度與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