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逆勢上揚旅遊

經濟發展逆勢上揚旅遊

發布時間:2021-01-21 08:55:24

㈠ 想買旅遊類股票,請問哪個比較好

黃山旅遊600054最近逆勢上揚,該股票股性較活,可持有
大連聖亞600593近期也是探底之後大幅走高,交易活躍,值得關注
另外峨眉山A 000888也值得關注

㈡ 現在的旅遊行業怎麼樣

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國旅遊投資繼續保持逆勢上揚的態勢,成為回社會投資熱點答和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 旅遊政策紅利正在加快釋放,旅遊業在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方面的戰略性地位日益凸顯,中國旅遊業迎來新一輪發展黃金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2017年全年旅遊收入到達5.32萬億元,預計到2018年將繼續保持繁榮增長,2018年旅遊收入將有望突破6萬億元。中國未來的旅遊市場發展值得期待。2017 年我國旅遊市場整體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全國旅遊收入自2012 年以來一直保持著15%左右的的高增長水平,全國旅遊人次與全國旅遊收入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近四年來增速穩定在10%左右。

㈢ 四川省遂寧的旅遊發展對經濟的推動及對城市的規劃

遂寧蝶變川中奇葩——「無中生有」的旅遊發展模式
文章來源:四川旅遊政務網

「遂寧,讓心靈度假!」
「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

這兩句話,是四川遂寧旅遊形象宣傳語。

這兩句話,感動了許多已經到過遂寧的遊客,也讓未曾到過遂寧的人怦然心動,嚮往之情和疑惑之心油然而生———

什麼樣的遂寧能讓心靈度假?讓我們走進遂寧……

遂寧建制距今1600多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神秘北緯30度」地理位置更賦予了遂寧眾多名勝古跡和稀世珍寶,境內自然歷史景觀星羅棋布。

轄區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死海旅遊度假區是國家級旅遊名片和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基地,也是我國內陸地區極具特色的漂浮旅遊項目。

除漂浮以外,這里還結合了保健、療養、休閑、現代水上運動等要素,是一個集健康性、時尚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療養型旅遊度假勝地,是一個四季宜游的漂浮休閑運動樂園。

中國觀音故里廣德寺、靈泉寺是遂寧另一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古樹參天、廟宇重疊的寺院顯示著遂寧觀音文化的獨特魅力。整個景區集山、林、寺、泉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其中廣德寺曾受唐、宋、明三朝9位皇帝11次敕封,被尊為「西來第一禪林」;靈泉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觀音道場,因絕頂有聖泉,色碧味甘,千百年來不溢不涸,故而得名。

市內宋瓷博物館陳列有全國最多的窖藏宋瓷98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9件,件件都是孤品,只只都是國寶,鎮館之寶「荷葉蓋罐」被譽為「世界文化瑰寶」。

此外,中華侏羅紀公園、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鑽井采礦術卓筒井、古老的東方仙畫———寶梵寺壁畫等都極具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此外,隨著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遂寧已形成了黃峨故里博覽園、天宮堂農業觀光園等眾多的鄉村旅遊休閑旅遊區。

動與靜的結合,古與今的交織,時尚與休閑的搭配,使遂寧成為能「讓心靈度假」的旅遊勝地。

「旅遊產業現代化、旅遊城市品牌化、旅遊市場國際化」是近年來遂寧市發展旅遊的思路。通過不斷提升旅遊規劃,改革發展機制,創新營銷方式和塑造城市品牌,遂寧探索出了一條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成功之路,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成為川中「黑馬」,正向著有特色、高品位、生態化、景觀化的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沖刺。

2009年7月23日,四川省加快旅遊業發展工作會議在遂寧召開。遂寧市取得的驕人成績,逐步引起了旅遊業界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蟄伏期」逐漸步入「高飛期」建市之初,遂寧是一個依靠精耕細作、豬糧安身的傳統農業丘陵大市,經濟基礎薄弱。一路摸索,幾番創新,20餘年艱辛之路迎來輝煌成就,千年古城抖落歷史風塵,遂州紅土煥發蓬勃生機。遂寧旅遊業在遂寧市發展經濟、致富百姓的偉大歷程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旅遊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為遂寧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08年,遂寧市接待旅遊總人數達73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2.03億元,相當於全市GDP的11.28%,在四川21個市、州中排名第7位。遂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有2個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6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其中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6家星級酒店(其中2家四星級),13家旅行社(其中1家國際旅行社),規模以上農家樂340家(其中A級農家樂136家),全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近4萬人。

回顧遂寧市旅遊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蟄伏、破繭和高飛3個時期。在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丘陵農業市,發展旅遊還不是黨委政府的主要任務。因此,在遂寧建市兩年之後,1987年11月才設立了遂寧市旅遊辦公室。到2001年8月遂寧市旅遊局建局,十多年來,因交通不便,資金缺乏等因素,加之發展旅遊意識不夠,遂寧旅遊發展局面一直未能打開,長時間處於蟄伏期。2002年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打破了遂寧旅遊可進入性較差的瓶頸問題,遂寧旅遊發展迎來「破繭」之機。2002年7月,成都天友集團投資10億元,利用大英豐富的鹽鹵資源,開發「中國死海」漂浮旅遊度假區,並於2003年的「十一」黃金周開始試營業。盡管有「非典」的影響,但是7天長假仍涌進2萬遊客。3個月後正式營業,2004年「五一」長假,創造了單日遊客量超過1萬人次,7天共接待遊客8.4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奇跡。

「中國死海」項目的成功,標志著「蟄伏」多年的遂寧旅遊終於「破繭」而出,讓遂寧看到了希望。但「獨木難成林」,遂寧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連施「三招」———「培育精品」、「經營城市」、「塑造形象」,強力推進全市旅遊業發展。培育精品,是景區精品化,旨在提升品質、培育競爭力,著力點是提升中國死海度假區,打造廣德寺、靈泉寺、宋瓷博物館等一批新景區。經營城市,是城市景區化,旨在完善功能、擴大消費面,著力點是「五創聯動」,即實施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而首要目標是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塑造形象,是地域特色化,旨在改變氣質、提高美譽度,著力點是把觀音文化中的大慈大愛引申到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文關懷。三招出手,招招有效。短短兩年半內,遂寧市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廣德—靈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以及2個全國工業、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全省骨幹旅遊企業。2009年上半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24億元,比同期增長61%,創歷史新高。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在歷經漫長的積蓄和等待之後,遂寧旅遊真正「飛」起來了,飛得又高又穩。

遂寧旅遊產業發展的五大成功經驗有人說,遂寧旅遊能發展起來,最主要原因是遂寧人膽子大,全是「無中生有」的結果。其實,深入分析遂寧「無中生有」的成功,有5個重要條件,也是5條重要經驗。科學發展是前提遂寧市主要領導認為,治理與調控一個地方,經濟、行政、科技和法律等手段的實施必須突出人文關懷,而旅遊最能體現人文關懷。旅遊發展就是將行政、經濟、法律發展轉變為人文關懷發展,增進心靈的收獲,這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遂寧市沒有單純走工業化發展道路,而是將旅遊業作為三大產業的交互平台,提高工業產品知名度,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推動第三產業的蓬勃興旺,實現三大產業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通過旅遊開放大門,聚集人氣,帶旺商氣,改變風氣,進而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遂寧旅遊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實現發展突變,其原因在於能夠准確把握規律並嚴格遵循規律。2002年,當四川省內大多數旅遊城市還在以觀光旅遊產品吸引遊客之時,遂寧旅遊就以「中國死海」這一休閑旅遊產品引爆全川旅遊市場,由此掀開了遂寧旅遊產業突飛猛進的序曲。2008年,當省內其他旅遊城市還在向觀光、休閑度假產品並重轉變努力之時,遂寧旅遊又以「讓心靈度假」的口號,吹響了推進都市休閑產業的新一輪跨越前進號角。遂寧人常說:「沒有資源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市場。」因此,遂寧十分注重對市場的研究和分析,按照市場規律發展旅遊。如:在旅遊資源開發中,重視競爭因素調查,以建立差異化的開發策略;在旅遊產品開發中,注重消費特徵分析,以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競爭優勢。政府主導是核心在遂寧,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放到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從建立旅遊推進機制著手,真正把旅遊業作為全面發展的「一號工程」。近年來連續組織召開市、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參加的全市旅遊發展大會,對旅遊工作進行重點研究和精心部署;每年都出台1個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文件;每月由市委書記、市長主持召開市委、市政府旅遊專題會議和旅遊規劃評審會議;每年安排上百萬旅遊宣傳促銷專項基金;建立完善旅遊項目領導、旅遊項目跟進、旅遊項目督查、旅遊工作考核、旅遊市場培育等5大工作機制,營造了良好的旅遊發展環境,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聯動的工作新局面,創造了全市上下重旅遊、抓旅遊、興旅遊的濃厚氛圍。遂寧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政府各部門牢固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理念,形成抓旅遊就是「擴投資促消費」、抓旅遊就是「調結構促升級」、抓旅遊就是「樹形象促開放」、抓旅遊就是「惠民生促和諧」的共識,跳出旅遊看旅遊,跳出旅遊抓旅遊,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競爭合力。正是由於多方協作,形成了遂寧旅遊發展的合力,推動了遂寧旅遊的大發展。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親歷親為,成為遂寧市旅遊業發展中最讓老百姓稱道的一點。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過程中,每位主要領導親自抓一個項目,極大地推動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為了宣傳遂寧美好形象,市委、市政府領導積極思考、用心鑽研,親自擬定旅遊宣傳促銷口號,給市歌《人間遂寧》撰寫了絕美歌詞。項目帶動是關鍵項目是各種生產要素的聚合體,是經濟發展的平台和載體,抓項目才能實現以項目聚集資金、推動科學發展。因此,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成為遂寧旅遊發展的重點。一是圍繞特色產品策劃包裝項目,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精心包裝了觀音湖、龍鳳峽、卓筒井、蓬萊仙山等25個旅遊項目。二是宣傳推介項目,組團參加各類投資洽談會,宣傳推介重點旅遊項目。僅2009年1月至6月,就新簽訂旅遊項目16個,投資總額達21.3億元。三是大力實施項目,先後推出中國死海、「觀音故里」、廣德、靈泉風景區、玫瑰愛都、東方布蘭桑鹽華壽鄉、中華侏羅紀公園等項目。僅2009年上半年,就新開工7個旅遊項目,總投資16億元。城市創建是抓手

「五創聯動」是遂寧「環境立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把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做為城市上檔升級的整體工作推進,聯動各相關部門,通過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實施,實現力量的整合、資源的整合、優勢的整合。其中「一創優先」,優先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充分發揮旅遊的先導作用,全方位帶動遂寧市旅遊和經濟的大發展。「五創聯動」的實施,使遂寧市以較短時間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環境,打造了城市品牌,增強了城市競爭力,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城市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為全面迅速推進「五創」聯動,遂寧市委、市政府堅持建設資金從觀念中來、從運作中來、從開發中來的原則,探索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各方配合、全民受益的具體運行機制,探索政府與企業共創共鑄品牌,實現「多贏」的投資模式。遂寧市在創建工作中,針對「軟體」指標建設,建立了整體聯動管理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提高行政效率,集中完成創建目標。首先是建立了強有力的決策指揮系統,成立了指揮有力、運轉高效的創建領導班子,市委書記、市長親任總指揮,相關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總指揮。其次是建立了一套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針對「創優」工作中出現的系列問題,市政府堅持每天1小時的晨會制度,將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到上百個主要責任單位和一般責任單位,細化分解落實目標責任,做到了目標、任務、標准、期限、責任「五明確」。按照「失分就失職、丟分就丟帽」的考核要求,建立督察考核獎懲機制,嚴格獎懲。大膽創新是動力地處川中腹地的遂寧市旅遊資源優勢並不明顯,但是遂寧人大膽運用創新思維,敢於「無中生有」,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一個鹽廠「點化」成了一片「中國死海」。2002年,遂寧人將默默無聞的鹽鹵資源「點化」為旅遊資源,將工業鹽鹵池轉換成體驗式的「海水漂浮」,並創造了連續兩年「黃金周」門票收入居全省之冠的奇跡。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死海」的「健康旅遊」、互動參與特性對於四川的旅遊資源來說,是一次豐富的補充。「中國死海」所引爆的休閑式娛樂對於四川的旅遊產品來說,是一次對空白的填補。「中國死海」是四川省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4A級大型漂浮休閑度假景區。兩座廟宇「演化」成了全國僅有的「觀音故里」。遂寧觀音民俗文化豐富,千百年來,散落在廣大民眾和民俗活動中,在遂寧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在長期以來沒有將其作為旅遊資源對外宣傳和開發的情況下,遂寧人以創新的思維,提煉出「觀音故里」旅遊品牌,迴避了千篇一律的寺廟旅遊資源的競爭,引起無數專家學者的研究論證,產生了極大的市場效應,並取得了招商引資的巨大成功。一段江面「變化」成了一個「西部水都」。觀音湖實為涪江過軍渡水利工程下閘蓄水後形成的面積14平方公里的水域,兼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多種功能。遂寧人「突發奇想」,全面整合觀音文化和水文化資源,創造了一個集城市公共遊憩、觀音慈善文化體驗、高端養生度假、商務休閑、特色運動體驗五大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性、生態性、體驗型的綜合湖泊旅遊休閑度假勝地,並以此為主要載體,叫響「西部水都」名號。一塊硅化木幻化成了「中華侏羅紀公園」。遂寧射洪縣的一個原本並不知名的峽谷,因為發現峽谷內原本被老百姓用來碼豬圈的「方子木」(棺材)是來自恐龍時代侏羅紀的樹木變成的化石,於是,遂寧請來地質專家論證研究,找來各方旅遊專家策劃,其結果是成功申報了「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爭取到了2010年第八屆國際侏羅紀大會的主辦權,正在建設融合科普和游樂項目的「中華侏羅紀公園」。與此同時,遂寧旅遊在市場營銷中始終圍繞品牌建設進行宣傳促銷,通過分層次、多形式、高密度的市場促銷,採取了城市整體營銷、節慶品牌營銷、聯姻媒體強勢營銷、文旅結合助推營銷、區域合作聯手營銷等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營銷手段,形成遂寧各個部門、企業及個人積極參與的營銷的合力,遂寧旅遊的品牌形象迅速樹立,並不斷強化。在充分把握現代旅遊市場規律、遊客心理需求和旅遊特色的基礎上,遂寧創造性地提出「讓心靈度假」旅遊主題形象和「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的城市個性化宣傳語,贏得廣大遊客的好評;遂寧市選擇與央視等高端媒體合作,高起點宣傳自身旅遊形象,還邀請中央電視台拍攝了著名青年歌唱家譚晶演唱的「人間遂寧」MTV,邀請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當紅主講錢文忠講觀音文化等,迅速提升遂寧旅遊的知名度。圍繞打造「讓心靈度假」的城市旅遊品牌,遂寧市堅持旅遊發展與城市建設一體規劃、同步推進,打造生態化、高品位、有特色的景區化城市,在城市建設中,突出山水文化個性和觀音文化內涵,全力打造「觀音故里」、「愛心之都」旅遊品牌,彰顯城市新的精神內涵和建設理念。他們還與川東北四市簽訂區域旅遊合作協議,實現與周邊旅遊城市的客源互動;與三亞締結為友好城市並簽訂旅遊合作協議,實現重要客源市場的相互合作;與浙江舟山市普陀山、新疆昌吉簽訂旅遊文化交流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旅遊精品線路。此外,公私聯合,創新投融資機制也是遂寧在發展旅遊業過程中的一大亮點。2008年9月,遂寧市組建了政府直屬的四川天遂文化旅遊集團,實現了文化旅遊資源、宣傳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有機結合,為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而且,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大型旅遊項目招商洽談過程中,親自參與談判,關鍵時刻善於科學決策,敢於迅速拍板,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堅定了他們投資的決心。到2009年,遂寧市已累計獲得銀行貸款5000萬元,並成功引進6家大型民營企業投資40億元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和星級酒店。眾多民營資本大單匯聚遂寧資金「窪地」,創造了四川旅遊業融資的奇跡。

遂寧旅遊產業發展帶來的啟示遂寧旅遊發展的方法,其特點是「政府、資源、資本、智力、制度」有機結合,其實質是新形勢下政府主導發展旅遊模式的一種深化和創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它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突出民生———讓旅遊業道路更長無論是四川省內的九寨溝、三聖花鄉,還是省外著名的「欒川模式」、「焦作現象」等,這些地方的旅遊業發展之所以引起全國關注,其實最核心的就是把發展旅遊作為幫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遂寧是一個財政並不富裕的地級市,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認為,改善民生是黨的十七大強調的重點。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也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體現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上來。因此,遂寧一開始抓旅遊,始終想的就是「近者悅、遠者來」,要讓老百姓富起來、安居樂業,還要讓外地遊客願意在遂寧停下來。抓「五創」改善城市環境,設立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愛心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等措施,得到當地百姓的真心擁護,形成了「民眾大動員」。當前,對於四川和四川所在的西部地區而言,消除貧困、保護生態、民族團結是三大核心而緊迫的任務。2008年,遂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06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87元。遂寧旅遊產業發展體現出了「富民、穩民、安民」等功能。融合三產———讓旅遊業天地更寬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只有實現三大產業互動,才能注入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當前,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旅遊的概念拓寬,旅遊經濟覆蓋面急劇擴張,旅遊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就像催化劑,正催化著一、二、三產業的互相滲透合作,共同和諧發展。在遂寧,旅遊已經廣泛滲透到一、二、三產業的許多門類,促進了三大產業的快速發展。結合農業現代化,遂寧開發旅遊商品推動農產品深加工,申報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促進特色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返鄉民工就業,從而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2008年,遂寧市已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11家,市級51家;建成157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通過抓旅遊,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遂寧城市更具魅力。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加開放的意識,吸引了更多投資者。2008年,遂寧市的工業已形成產業集群、企業集團、園區集聚和6個上市公司、5個百億園區、6個百億企業競相發展的格局,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1.7%。旅遊對遂寧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更突出。遂寧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擴大了服務業的規模,而且改造、提升了傳統服務業。酒店業、房地產業、商業、娛樂業等相關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如遂寧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時,為延長旅遊消費鏈,啟動「現代不夜城」項目,打造夜遊景點觀音湖,設立火鍋、啤酒廣場等餐飲點,商場延長夜間營業時間,增加停車位、計程車等。遂寧濱江路兩邊的火鍋店、魚庄、咖啡屋、KTV、茶樓、保健房等鱗次櫛比,成為夜消費帶,每年創造的稅收達1200萬元。遂寧河東新區五彩繽紛路規劃完成後,第一批景觀建設用地公開拍賣,台灣、深圳等地的50多家房地產開發商以每畝350萬元的高價刷新紀錄。而3年前同樣的河東新區,同樣地段的地價還不到30萬元。2008年度四川省21個市州房地產投資排名中,遂寧位居第2。遂寧中心商業區每年產生的銷售額超過6億元,占城區總量的40%左右。2008年,遂寧市住宿餐飲業收入達20.95億元,增長21.9%;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4億元,位居全省第12名。大膽創新———讓旅遊業魅力更強遂寧旅遊的成功,是以大膽創新謀求發展的成功。大膽創新,主要集中在創新觀念和創新做法。遂寧旅遊的創新觀念就是「大旅遊」———「抓旅遊就是惠民生促和諧」、「抓旅遊就是擴投資促消費」、「抓旅遊就是調結構促升級」、「抓旅遊就是樹形象促開放」,旅遊不是旅遊部門自己忙裡忙外,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且共享成果。在這個觀念指導下,遂寧創新了許多做法,如以優秀規劃提升城市土地價值,以「五創」提升城市宜居功能,「無中生有」開發產品,藉助名人擴大影響等,效果突出。遂寧旅遊的創新貫穿始終,產生了無窮的活力。如「觀音文化」這個主題,遂寧可以說充分運用各種手段,把「觀音文化」做到了極致。除了觀音寺廟、觀音湖等硬體建設,遂寧還把「觀音文化」的核心價值「慈悲」提煉出來,率先在城市設立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愛心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常年開設「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專題欄目;散發《文明市民讀本》、《五創聯動·文明市民必讀》、「文明市民公約」等宣傳資料;邀請國內演藝、文化名人到「觀音故里」演觀音、講觀音、唱觀音等,大幅提升了遂寧市精神文明水平,增強了遂寧市民的自豪感、認同感和榮譽感,遂寧「愛心之都」的氣質凸顯,成為心靈度假的嚮往之地。

㈣ 關於全域旅遊發展,哪些新觀點必須

全域旅遊是指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發展理念和模式。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近日由國家旅遊局召集的全域旅遊研討會上說,全域旅遊發展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迸發出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大眾化需求呼喚全域旅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小康社會必然伴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2016 年,我國國內游達 44.4 億人次,人均出遊率達 3
次,旅遊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遊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從「觀光式」到「體驗式」,旅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暑期旅遊市場需求旺盛,確定將在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佔比59.3%,很多人選擇的出遊原因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遊」,佔比為37.3%。計劃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中,47.4%的人選擇了自助游,選擇旅行社跟團游的比例為32.2%,選擇自駕游的比例為16.5%。
隨著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漸成為主導旅遊形式,人們對旅遊的期待也不斷提高。
富民、轉型、改革 全域旅遊成法寶
隨著全域旅遊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旅遊業在拓寬發展思路、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發揮著全局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地區通過全域旅遊這條路,走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全域旅遊是一條富民之路,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
是實現「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淶水縣計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2016年縣旅遊部門引導村民藉助冰雪旅遊發展農家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了350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不止淶水縣一地,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四川綿陽南華村等地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導游、服務員,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2016年,旅遊扶貧覆蓋到了2.26萬個貧困村。「十三五」時期,中國還計劃通過發展旅遊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遊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域旅遊也是一條轉型之路
以「旅遊+」為手段,培育旅遊新業態,助推振興實體經濟。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指出,2016年,大慶市在原油產量持續下降、相關產業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旅遊業逆勢上揚,實現旅遊收入19.1%的增長,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大慶的成功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國家旅遊局計劃在全國創建100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100個工業旅遊基地、10個工業旅遊城市。通過旅遊直接推動三產,間接帶動一產二產,全國許多地區完成去產能、穩增長、調結構的艱巨任務,完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華麗「逆襲」。
全域旅遊還是一條改革之路
廁所革命在解決了遊客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已經成為了我國旅遊全面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從前,湖南省崀山景區廁所少而差、遊客如廁難。全面推進廁所革命以來,崀山景區新建、改建生態旅遊廁所62座。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部分企業在管理方法上也進行了新技術探索。嶗山與光大集團攜手通過PPP合作模式建設了一批旅遊廁所,注重生態環保、智能管理、以商養廁,成為業界的亮點。兩年來全國共完成新建、改擴建廁所50916座。我國旅遊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以旅遊廁所革命為代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涉旅基礎設施升級、配套系統更新、服務水平升級。
前景廣闊
全域旅遊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遊領域。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遊人和中國旅遊業的巨大機遇。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遊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
從全域綜合效應來看,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全域旅遊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全域旅遊成為老百姓的旅遊生活新方式,成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全域旅遊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從理論研究與示範價值來看,對全域旅遊的研究將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將形成全域旅遊的本土理論體系,為中國旅遊理論做貢獻,並為世界提供借鑒價值。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遊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並為世界貢獻中國旅遊經驗。

㈤ 文化旅遊產業有多大

文化旅遊產業:是指以一定區域、一定族群的傳統文化為基根,以自然風光和文化遺跡旅遊為載體的產業形式;既然稱其為產業,就帶有經濟效益的成份。但旅遊文化並不是一個具體的金元寶,也不是一個己經烤熟的大餅,其發展要受到一個區域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交通條件和宣傳運作等多種因素制約,其大小是不能用稱稱,用斗量的。

㈥ 我國旅遊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請參考下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國旅遊經濟總體上平穩運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持續增長,產業運行相對景氣,發展方式加速轉變。中國對國際旅遊市場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2014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已達到3.38億元。2015年上半年我國旅遊業逆勢上揚,呈現旅遊消費和投資兩旺的良好態勢。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1月,再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從國家層面為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先導型產業,我國旅遊業加快推動旅遊要素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民間資本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投資主力。我國旅遊業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文化旅遊、海洋旅遊等新業態正在成為引領旅遊消費增長的重要領域。
在內需啟動、消費升級以及國民收入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中國旅遊業正步入黃金發展期。中國政府將多策並舉,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國內旅遊行業政策環境持續改善,行業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旅遊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旅遊行業的定義、特徵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接著分析了我國旅遊行業的發展環境。然後對我國旅遊業市場的運行及投資狀況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隨後,報告對旅遊產業做了子行業發展分析、細分市場分析、區域及重點城市發展分析、重點企業運營分析、投資機遇分析和投資風險預警。最後對旅遊行業的前景趨勢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及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於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研究院、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中投顧問市場調查中心、旅遊行業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旅遊業市場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相關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㈦ 陽曲縣為什麼被評為文化旅遊大縣

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
陽曲縣歷經初選、復選和大眾網路報紙投票的推選與專家評審。憑借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從三百多個候選旅遊縣市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
今年以來,山西省陽曲縣委、縣政府在全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基地、新型工業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生態養老基地、全域旅遊示範地,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風氣正、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美麗陽曲的進程中,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重點工作和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遊產業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高起點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先後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2500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陽曲縣始建於西漢,地處山西中部,扼守著山西省會太原的北大門,史稱「三晉首邑」,縣城距省城23公里。全縣總面積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總面積的1/3,全縣轄4鎮6鄉117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15萬,其中農業人口11.4萬。

陽曲縣地理位置優越。境內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大西高鐵縱貫南北,石太高速客運專線、太陽高速和314省道橫穿東西,特別是陽興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車,大幅縮短了陽曲與省城的空間距離,從太原到陽曲僅需20分鍾左右的車程。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園區建設,網電、天然氣等工業基礎要素齊全,目前已形成以城晉驛為核心的總部園區、以東鋁為核心的小微企業創業園區、以大盂為核心的工業園區,成為太原民營區和高新區「異地拓展」的首選地、太原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在全省經濟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陽曲縣域經濟逆勢上揚,「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98億元,增長9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23億元,增長14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91億元,增長287%;服務業增加值43.37億元,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7億元,增長113.1%。第一二三產比重達到15.8:53.6:30.6,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7.76億元,增長13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十一五」末的12105元增加到20160元,增長6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895元增加到7078元,增長81.7%。

陽曲縣文化底蘊濃厚,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全縣有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唐朝被封為「汾陽王」的郭子儀、武則天時期兩度為相的狄仁傑以及傅山、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眾

多歷史名人均出自本地,紅峗山、板寺山、小五台山山清水秀,青龍古鎮、狼孟故城、三軫古堡儒風古韻,天門關、石嶺關、赤塘關虎踞龍盤,懸泉寺、三藏寺、不二寺秘境通幽。

立足於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優勢,該縣祭出幾記旅遊業發展的重拳——

一是多方發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先後在省城太原舉辦了陽曲縣鄉村旅遊推介會暨旅遊項目招商會、陽曲縣旅遊推介暨項目招商會、陽曲縣首屆特色農產品展銷暨旅遊產品推介會,並利用「5·19中國旅遊日」在全縣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還邀請山西科技貝竹通有限公司對「就近陽曲縣,旅遊更方便」旅遊線路進行系列宣傳,由山西旅遊頻道、《發展導報》、山西新聞網、太原新聞網等媒體進行宣傳,在太原新聞廣播《龍城旅遊》欄目中播出「陽曲縣旅遊產業發展」專題節目,在太原電視台《天天美食》欄目宣傳了全縣主要旅遊點的美食和地方美食,在《山西工人報》、《太原日報》分別整版刊登了題為《晉陽首邑,魅力陽曲》、《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拓寬精準脫貧新途徑》,向外界展示了該縣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並由北京九鼎創意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編制了《陽曲縣全域旅遊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已完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申報工作;在全縣成立了19家旅遊分公司,舉辦了業務培訓;對鄉村旅遊接待中心建設項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家客棧整合項目開始組織立項;在全縣計劃打造300戶扶貧客棧,運行模式是「縣旅遊總公司+鄉村分公司+貧困戶」,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統一包裝,統一投資,統一運行;完成了吉祥崗灣10戶扶貧客棧及吉家崗、店子底旅遊扶貧廁所4座,國慶節已對外開放,收益良好,每戶最低收入1800元。

三是推進了山西綠色動力有限公司投資10.5個億的北小店旅遊文化體育項目,編制了規劃、可研,啟動了立項工作。

四是推進了投資3個億的兒童嘉年華項目,已成立了項目指揮部,正編制規劃和注冊公司。

五是全縣10個鄉鎮在今年國慶期間均分別成功舉辦了旅遊推介會,推出6條旅遊線路:青龍古鎮-三郎洞、三藏寺-西門庄園-青龍古鎮、阪寺山-青草坡鄉村莊園-青龍古鎮、紅峗山-東黃水鎮吉家崗(吉祥港灣)-青龍古

鎮、青龍古鎮-宏旺農庄-大美楊興、卧龍灣生態園-店子底-青龍古鎮。

目前,陽曲縣共建成1個國家4A級旅遊景點、1個「全國休閑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山西最美鄉村」和75戶「農家樂」鄉村旅遊接待點、8家旅遊社門市部及20餘處成型景點,包括青龍古鎮、陽曲歷史博物館、阪寺山、安陽山莊、宏旺生態、青草坡鄉村莊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卧龍灣生態觀光園、嘉豪山莊、龍王溝生態園、汾河二庫、懸泉寺、吉家崗、店子底等。其中,青龍古鎮被評為「全國傳統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銳景區」,青草坡鄉村莊園被評為國家級「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嘉豪山莊、香檳壹號為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陽曲賓館被命名為「三星級賓館飯店」。

陽曲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勇介紹,該縣已經確立了「產業圍繞旅遊轉、產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十三五」期間,將瞄準「打造省城北花園」目標,圍繞「黃土風情游」、「名鎮古村游」、「戶外騎行游」、「美麗鄉村游」、「宗教文化游」、「經典紅色游」,依託區位交通、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資源稟賦,不斷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特別是要以鄉村旅遊為脫貧攻堅重要產業,以成功入選「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為契機,以楊興河文化旅遊綜合產業帶為龍頭,以青龍古鎮、華夏文明主題公園為旗艦,以紅峗山、懸泉寺、阪寺山、三郎洞等精品線路為支撐,以青草坡鄉村莊園、龍王溝生態園、卧龍灣生態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等生態農庄為基礎,以鋪天蓋地、星羅棋布的農家樂、扶貧客棧為輻射,傾力打造「一帶、兩線、六區、多點」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形成太原北部重要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促進全縣新型業態整合發展。到2020年,全縣計劃發展30個宜居宜業宜游鄉村、300戶農家樂院落,同時抓好旅遊產品包裝,啟動「互聯網+旅遊」宣傳模式,著力打造促進旅遊業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推進旅遊產業開發與升級,努力使遊客人數達到500萬人,旅遊總收入突破1.5億元,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3000餘人,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鄉村旅遊成為全縣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逆勢上揚旅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