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黎聯合國氣候大會為什麼中國的主張和行動備受矚目
按照氣候談判的計劃,巴黎氣候大會是繼2009年後又一重要時間節點,將完成版2020年後國際氣候機制的權談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以確保強有力的全球減排行動。因此,巴黎大會也是近幾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次。
與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氣候
❷ 2015年12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簽訂《巴黎協定》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巴黎協來定》涵蓋長期目標、減排自目標、資金援助、透明度審查、損失評估等多項內容。根據協定,各締約國要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在此基礎上再做出升幅小於1.5攝氏度的努力。各締約國同意「盡可能快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期在21世紀下半葉,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締約國所取得的相關進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審查。此外,協定敦促締約國中的發達國家繼續為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到2020年,這些國家每年要提供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援助款,協助後者減排或適應氣候變化。
《巴黎協定》的達成,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與歡迎。
柒月黑瞳 2
❸ 巴黎氣候大會為什麼要規定溫度要下降5攝氏度
氣候變暖是大氣污染帶來的結果,而氣候變暖對全球的危害也很大。巴黎氣候大會制定的降溫計劃其實也是治理污染的一種計劃
,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中國環境報》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政府機構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鍾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竟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
失,而人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
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說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
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
們校園里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
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溫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溫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
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
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❹ 巴黎的氣候大會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盡管現狀不太樂觀,但各國如果能在本次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致,這內將是國際社會有史以來容最重要的一次氣候協議。為了促使世界各國在未來信守承諾,國際社會仍需要從經濟層面展開討論。僅靠理想組建的聯盟固然鬆散,但仍可以通過政治方式鞏固加強。因此,各國即將達成的協議會直面氣候變化危機,同時也會向各大公司及投資者展示充滿希望的前景。如果巴黎氣候大會能促使世界各國形成明確條款,以5年為周期規范各國的減排承諾,這將大大有利於改善全球環境。
❺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聯合國召開巴黎氣候大會有何意義
此次大會對整個世界而言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15巴黎氣候大會將於幾天後在巴黎舉專行,屆時將有196個國屬家的代表團齊聚此次盛會。此次大會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本框架下舉行的。大會所達成的決議對全世界具有約束力。大部分國家都會派出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出席大會首日議程。每個國家都會為大會出一份力。許多國家為此次大會做出的諸多貢獻也都已經發布出來。法中兩國也剛剛聯合發表了《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在該聲明中,我們確定了兩國希望此次巴黎氣候大會達成的主要目標和願景。此次氣候大會對整個世界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關繫到全球平衡的維持,也關繫到地球上所有居民的生存。」
❻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會議影響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包括《巴黎協定》和相關決定的巴黎成果,在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又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巴黎協定》的達成標志著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義。
《巴黎協定》將全球氣候治理的理念進一步確定為低碳綠色發展。全球氣候談判的歷史,實際上是全球從過去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形態向去碳化的低碳綠色經濟發展的歷史。但這一進程的演變十分艱難。其中既有傳統能源行業抵制的原因,也有新能源行業技術、體制不完善的因素,更與未來全球發展方向不清晰有關。《巴黎協定》的通過,展示了各國對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明確承諾,向世界發出了清晰而強烈的信號: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綠色低碳成為未來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理念。
《巴黎協定》奠定了世界各國廣泛參與減排的基本格局。《京都議定書》只對發達國家的減排制定了有法律約束力的絕對量化減排指標,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減排行動是自主承諾,不具法律約束力。根據《巴黎協定》,所有成員承諾的減排行動,無論是相對量化減排還是絕對量化減排,都將納入一個統一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這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尚屬首次。
《巴黎協定》標志著國際氣候談判模式的轉變,即從自上而下的談判模式轉變為自下而上。1990年世界氣候談判啟動以來,遵循的是保護臭氧層談判的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先談判減排目標,再往下分解。《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後,以「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為主體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安排。這是一種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談判模式。模式的轉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影響深遠,值得高度關注。
❼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會,這一協定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你說的是巴黎協定吧。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協定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根據巴黎協定,各方將以內「自主貢獻」的方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❽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經過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維普、同方教育等資料庫檢索: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國總統奧巴馬前亞洲事務首席顧問傑弗里·巴德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認為,中美兩國今後在氣候領域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美國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宋然平認為,中國在《巴黎協定》通過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作為第一批國家簽署協定,並表示在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峰會前正式加入,更是為協定的早日生效注入強大動力。
「法國新聞電台」高度評價中國為落實《巴黎協定》所作努力。該電台22日在其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說,中國的戰略舉措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有助於建立以綠色工業為基礎的新經濟模式。「中國還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概念,盡管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但中國作出的努力是實實在在的。」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4/24/c_135306753.htm
❾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的影響有:
1. 綠色低碳轉型目標要內求企業盡容快改變發展模式
2. 綠色金融政策將給企業帶來新的影響
3. 推進氣候變化立法將增加企業合規壓力
4. 碳市場的相關建設將推動企業節能減排
5. 低碳能源體系建設將促使企業能源轉型
6. 科學技術產品扶持將推動企業科技創新
7. 規范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將增加企業相關責任
8. 源審計工作發展將監督企業能源利用
❿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面臨哪些挑戰
盡管各國都在展現積極姿態,但不可否認,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老生常談」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
第一,「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在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具體領域將如何體現?20多年來,伴隨著世界經貿格局的不斷演變,這一原則正呈現被弱化和淡化的趨勢。
第二,融資問題如何落實?在哥本哈根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建立資助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氣候基金」,在2013年至2020年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然而,直到2014年,「綠色氣候基金」總額才勉強超過100億美元。這個巨大的窟窿如何填補?錢款來自國家公共部門還是私人部門?今後如何統計?解決這些問題或許很難「一蹴而就」。
第三,新協議的性質如何,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美方表示,巴黎氣候談判不會達成一項從法律上要求各國減排的「條約」。但主辦國法國卻說,峰會結果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
主要成果:《巴黎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協定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