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
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的調整期,一般估計是增速可能放緩但總量怎張依舊強勁。
其次西方國家的經濟影響分兩方面,第一國外的進口出口,一般來說當西方日用品進口大國發生金融危機時進口需求就會減少因此使得我國出口受到削弱形成一定程度的沿海加工貿易失業,第二,西方大國的金融危機導致外國資本尋求風險較低和利率較高的國家比如中國進行投資或者投機,這個也是現在熱錢泛濫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說當國際資本源源不斷湧入的時候,同時我國出口受限製造成的消費不足形成國外資本不願意投資製造業而投資資源或者股票和房地產資本市場。這個也是最近政府盡力壓低房價和股價的原因,因為一旦股票房價被國外資本炒到高點,然後讓國內的人接住隨後迅速撤出然後期貨上大量賣空將會使得整個中國經濟形成雪崩型的衰退。
因此個人的結論是一方面西方大國的經濟形勢逼迫我們的股市和房價將上漲另一方面政府又極力壓低股市和房價,所以最後的結果的話還是必須看國內外各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
『貳』 中國經濟發展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嗎
現在我國經濟的速度明顯放緩,但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我國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任務,只有產業結構升級,我國才能在國際分工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
『叄』 中國經濟正在向什麼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現在的中國經濟啊,正在高速的發展,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我們中國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不管是哪一方面。
『肆』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發展階段。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以下六點:「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更多地讓人民分享發展成果;創新驅動持續提升效率;保護產權,規范政府行為,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經濟穩定性;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經濟協調主體轉型。
(4)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擴展閱讀:
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繼續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二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四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實現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
『伍』 簡述新中國發展四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4,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5)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發展的最新階段:
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依法加強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健全商品市場,發展要素市場,加快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
『陸』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1949-1957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4這一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正待恢復。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明顯發展,到1954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1953-1957年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都明顯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中共八大開始,中共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失誤。直到中共七千人大會上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才初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中的錯誤。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國以來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三年。這一時期,左傾錯誤在黨內泛濫,加著蘇聯的背信棄義,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這一時期階級斗爭嚴重,黨內的左傾錯誤泛濫,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動盪,但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下,國民經濟也有所發展。
1976-2000年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變為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蓬勃發展。
其實,在史學界還有一種分法:1949-1954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1953-1956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進的時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
『柒』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了嗎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比上年增長6.9%,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些地方要擺脫長期以來依靠資源、投資拉動尤其是舉債拉動高速增長的路徑依賴,擠水分、甩包袱,輕裝上陣,著力發展新動能,開拓新空間。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站在高質量發展的起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前進。
『捌』 中國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
B 我國總體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正由中期階段向後快速發展
資料:國家統回計局27日發布《從十六答大到十七大經濟社會發展回顧系列報告之八:工業經濟在改革與調整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報告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有效抑制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向著健康快速穩定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總體上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玖』 建國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社會主義改造)
2、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
3、1966-1976年:「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劫難)
4、1976-1978年:兩年徘徊時期
5、1978年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