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石泉縣村級經濟發展規劃

石泉縣村級經濟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20 19:37:10

Ⅰ 村級經濟發展用地與村級留用地的區別

1、土地留用的原因不同:

農村經濟發展用地是指鄉(鎮)村建設用地。農村(鎮)村建設用地是指農村(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者集資興建各種非農建設用地。

村級留用地一次全部承包給村民,五十年不變。一部分土地由村裡統一管理,可以自由承包,也可以籌集資金,准備發放住房基地,或者為新生子女提供住房。

2、土地的使用情況不同:

村級經濟發展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分為住宅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經營用地三類。

村級保留地為農用地。主要用於耕地,部分用於宅基地建設。

3、土地的所有權不同:

村級經濟發展用地的所有權在於國家,用於鄉鎮村的建設。

村級留用地的所有權在於村集體,用於農業人口用地的調整。

4、用地指標不同:

村級經濟發展用地用於村一級經濟發展,應當按照被徵收土地面積的一定比例批准土地利用指標,使被徵收的集體經濟組織能夠組織和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強集體經濟建設。重新安置失地農民。其實質是一種有效的移民安置方式。

村級留用地范圍稱為地圖斑塊,地圖斑塊內的土地可作為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村級保留地一般為耕地和林地,不能開發利用。

Ⅱ 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的經濟趨勢主要傾向於哪些方面

旅遊經濟已經漸漸成為石泉的經濟主導

Ⅲ 怎樣做好 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規劃工作

為加快推進畢節市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工作,及時掌握試點工作新動態,認真總結改革工作新經驗,近日,畢節市農經站就織金縣官寨鄉紅岩村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織金縣官寨鄉在改革試點中制定方案,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力爭打好「生態農業觀光」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抓好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紅岩村成立了以副鄉長為組長,財政分局、村管、國土、經濟發展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共同商討,建立健全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通過完善各項權能,激活紅岩村各類生產要素,共同探索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營機制,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和農民權益受損,防止集體資產被集體組織內部少數人侵佔和支配,防止外部資本侵吞、控制集體資產,保證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二、利用區位優勢,制定工作方案紅岩村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7.8公里,僅需10分鍾車程,是烏江百里廊的核心地段,風光秀麗,氣候迷人;轄區內盛產柑橘、櫻桃、枇杷、果蔬等主要名特產品,吸引眾多遊客來此遊玩採摘,據統計,紅岩村共有農家樂17家,名特產品帶動每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東風湖庫區裸結河水上旅遊、生態農業觀光園與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連為一體;除此之外,面積2萬多平方米,政府耗資300多萬元建成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其中。鄉、村兩黨委就如何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充分結合該村經濟、地理、人文、環境氣候以及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依託鄉村區位優勢,制定以發展農村特色旅遊經濟為主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方案,全力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品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三、整合資產資金資源,發展集體經濟紅岩村將對集體資源和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讓集體資產變股權,明晰產權歸屬,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讓農民真正能把資產揣進口袋。同時,以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省級財政補助的80萬元扶持資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財政補助資金以及「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為牽引,進行折股量化後投入「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和經營中,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共同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共享收益分紅。除此之外,紅岩村將通過整合本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採用「公司%2B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形式和「考酒%2B養豬%2B建設沼氣池%2B種植發季節蔬菜」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創收,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四、做好宣傳工作,尊重群眾意願紅岩村充分做好了集體業態經濟發展宣傳工作,召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施群眾動員大會及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做到大小事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方案制定、實施堅持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既要重視和尊重村支書等關鍵人物的意見和建議,也要保證方案制定不以參與決策者個人意見為主攻方向,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充分醞釀、民主討論,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並經應到人數的2/3以上通過,方案報鄉人民政府批准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備案後實行。保證村民既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共享集體資產收益的受益者。

Ⅳ 石泉縣農村經濟最好的鄉鎮是哪裡

池河、城關鎮

Ⅳ 陝西省石泉縣主要的經濟來源

主要來源有水泥礦,蠶絲,水電廠,政府新農村投資建設,帶動石泉經濟增長

Ⅵ 如何分析村域經濟我帶領村民致富。不知道該如何科學的分析村域經濟狀況

案例
為了解村域經濟在新形勢下發展情況,2010年底,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村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共調查城關鎮、迎豐鎮、後柳鎮、曾溪鄉、長陽鄉等8鄉鎮15個村,其中調查點抽樣統計5個村,分別是沙河村、永紅村、瓦屋村、梧桐村、大溝村。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 現狀及特點
調查抽樣的5個村共有人口2963人,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2歲,
勞動力1701個,耕地6977.8畝。這次調查樣本分別為川道、低山丘陵和高山村,具有一定代表意義。根據調查統計,5個村2008、2009、2010年1-10月份經濟收入情況如下:
調查抽樣村2008、2009及2010年1-10月份經濟收入情況表-
時 間
農業總收入
農業實際收入
人均收入
與全縣農民平均收入相比
同比增幅
2008年
1509.4萬元
1078.2萬元
3638元
增加968元
5.5%
2009年
1878.8萬元
1139.6萬元
3846元
增加508元
5.1%
2010年
前10月
1878.1萬元
1039.3萬元
3507元
與上年同比
增加211元
與上年同比增加6.4%。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村域經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發展經濟意識不斷增強。各村能不斷拓寬思路,想方設法從實際出發,利用本地資源,積極引進資金,爭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產業大戶發展,促使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的成立,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
二是農民增收規劃得到制定。在這次調查抽樣的所有鄉鎮中,鄉鎮都科學編制了石泉縣農民增收五年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當年「升級晉檔」方案,各村制訂了村域經濟特色規劃,各戶有農民增收明白卡,在規劃的引領下,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三是蠶桑、畜牧農村主導產業獲得長足發展。調查抽樣的5個村在2008、2009、2010三年中,蠶桑、畜牧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具體數據見下表:
調查抽樣村2008、2009及2010年1-10月份蠶桑產業發展情況統計表
時間
桑園面積
蠶種發放
桑枝食用菌產值
蠶桑總產值
同比增幅
2008年
1630畝
1378張
9萬元
68.3萬元
4.1%
2009年
1698畝
1386張
12萬元
84.6萬元
23.8%
2010年
前10月
1998畝
1496張
16萬元
110.62萬元
30.0%。
調查抽樣村2008、2009及2010年1-10月份畜牧產業發展情況統計表
時 間
出欄生豬
畜牧業總產值
同比增幅
實現人均收入
2008年
2835頭
293萬元
6.5%
988.9元
2009年
3484頭
359萬元
22.0%
1211.6元
2010年
前10月
3139頭
320萬元
與上年同比
增加12.2%
1079.9元
四是勞務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具體數據見統計表:
調查抽樣村2008、2009、2010年1-10月勞務產業發展情況統計表
時 間
外出就業人數
勞務總收入
占總收入的比重
實現人均收入
2008年
1028人
556萬元
51.5%
1876元
2009年
1039人
612萬元
53.7%
2065元
2010年
前10月
1192人
615萬元
55.6%
2075元
調查抽樣村2008、2009、2010年1-10月勞動力人口變化情況統計表
時 間






非勞動力
人 口
外出就業人 口
從事農業生產人數
外出就業人數占總人數的
比例
從事農業生
產人數占總
人數的比例
非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2008年
2903
1701
1202
1028
673
35.4%
23.2%
41.4%
2009年
2903
1701
1202
1039
662
35.8%
22.8%
41.4%
2010年
前10月
2903
1701
1202
1192
509
41.1%
17.5%
41.4%
五是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高。隨著農村主導產業和旅遊業發展,蠶桑大戶、畜牧專業戶及農家樂、個體運輸戶應運而生。這些產業大戶帶頭引進運用新科技,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普及和提高,使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高,其中蠶桑和畜牧的人均純收入近兩年增長超過150元。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1、農業產業化的總體水平還不高。由於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多方面的原因,我縣村域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抽樣村農民人均收入只有發達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四分之一,產業化發展水平低是主要內因。一是在五個村占農業主導地位的蠶桑和畜牧兩個產業的經濟總量偏小,經濟效益不高, 2008、2009、2010三年中蠶桑和畜牧業佔在總收入的比重都低於50%,農業主導產業規模小,經濟效益還遠低於勞務經濟的效益,村域經濟總量依賴於勞務經濟的增長。二是農業組織化程度較低,五個村有的還未成立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能力不強,分散的農戶經營所佔比重大,相當一部分農民仍游離在產業化經營之外。三是農民的市場意識、效益意識還不夠強,致使農業生產呈現粗放經營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快速持續發展。
2、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由於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的限制,農業基礎設施底子薄,表現為:通村路缺乏項目和資金向組、戶延伸,村級水利設施缺乏管理維護、已經損毀的部分缺乏資金恢復,農業機械偏少,除蠶桑外農業很少引進農業新科技。加上調查抽樣村中有的由於不是新農村示範村和高效農業示範村,因此近幾年農業基礎設施沒有新的項目和資金投入,加上農民自身經濟基礎薄弱缺乏資金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靠天吃飯的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增收措施的落實不夠。雖然這次調查抽樣村的五個村都確定了發展目標,如沙河村確定為蠶桑村、永紅村確定為旅遊村、瓦屋村確定為畜牧村、梧桐村確定為蠶桑村,而且各村的「升級晉檔」方案和農民增收規劃已經制定,但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組織推動,產業發展在由抓示範點向抓示範片區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基礎差,項目少,在基礎設施配套、土地流轉、專業技術引進、規模化組織生產等方面都缺乏項目資金和人力進行進一步的落實,產業發展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農民增收無明顯提高。
4、農業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一是新型農技技術的普及不夠,農民掌握生產新技術不廣泛。二是產業發展資金不足,貸款或籌集資金比較難。部分農戶想創辦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發展的計劃受到資金的制約難以實現。三是市場服務不到位,「產供銷」各個產業鏈條之間缺乏科學的調控,工業企業沒有真正的「反哺」農業。
5、農戶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在被調查的這5個村中,在家務農勞動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0%以上。目前在家專職務農人口中,多數是老人和婦女,缺乏青壯勞力,由於受教育的限制,加上年齡的關系,對科技、新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差,創業創新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也不足。農民的自身科技文化素質低,農業科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貢獻率還不夠高,農產品的品種、質量、這已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瓶頸」。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爭取資金,整合中、省、縣對農村、農業、農民的各項投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要對邊遠山村,在項目等方面適當傾斜,在編制項目、安排資金時要在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用地用電用水和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持,幫助邊遠山村農民降低生產生活成本,為邊遠山村農業發展創造條件。建議縣財政部門對村級經費進行「統籌」,即:對村級幹部經費直撥,並適當配套小數額的產業發展基金。
2進一步發展壯大主導產業。要在充分徵求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等發展模式,以村為單位,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傳統,因地制宜,選准產業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突破發展主導產業,實行集約化經營、標准化生產,多措並舉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生產效益,使產業既增產又增效,增加農民收入。建議產業發展要在「抓點」的同時加大「擴面」的力度,將產業發展「由點向面」擴展,逐步走向由示範點引入園區化,由園區化引入區域化發展的軌跡。
3、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要統籌城鄉市場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合理調控產業鏈條各個環節之間利益分配,形成城鄉一體的市場流通體系農業服務體系。要強化組織服務功能,組建農牧業科技服務公司、搭建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化合作社,建議目前要為我縣農村蠶桑產業合作社爭取收烘經營權,與收烘企業競爭,增加蠶農收入,真正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4、加大對農民科技和技能培訓。要改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外部環境,加強技能培訓,開辟輸出渠道,推動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就業。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建議要加大在村級科技知識培訓力度,農林、蠶桑、畜牧部門在財政預算經費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爭取專項培訓經費,抽調專人,落實專責,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各部門每年到村進行專業培訓達到3次以上,對產業大戶的入戶技術指導不低於大戶總數的90%。
2011年3月3日

閱讀全文

與石泉縣村級經濟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