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威海的發展前景如何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威海人不誇張的說現如今的威海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默默無聞、毫無價值的城市了,威海在近20年的發展力逐漸躋身二線城市的行列並且在教育、經濟、生態、人文等方面都呈現翻倍增長的態勢,下面我具體說一下威海的現狀。
就在2017年威海評上了全國文明城市,而且威海人民相當熱心,忠厚朴實、待人客氣,所以在威海生活可以說一點煩心事都不會有。
總的來說威海真的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好去處,不僅是就業還是生活都適合選擇,而且再過不了多久危害就可以做到百分之80以上的城鎮化了,所以山東威海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大的。
『貳』 威海經濟靠什麼
主要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01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480.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版8.1%,其權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4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580.4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664.13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8:45.4:47.8。
『叄』 威海適合發展嗎
威海是個好地來方,風源景宜人,干凈整潔,是我國有名的衛生文明城市,太適合發展了。我鄰居的弟弟一家在那。靠打工就過的非常好,輕工業城市,就業渠道廣,福利待遇好,甚至有的企業小兩口乾滿十年就送住房,是不是挺吸引人哪?
『肆』 山東威海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威海市屬於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迅速,作為山東的沿海城市與青島媲美經濟發展迅速,各方面發展很好。
『伍』 威海經濟格局靠什麼發展
威海經濟 近年抄來,威襲海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高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27.1億元。 工業 威海擁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業
『陸』 威海作為三面環海的城市,為什麼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威海,坐落在山東東北部,是個三面環海的港口城市。做為沿海開放城市,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城市地位上,似乎都與周邊沿海城市有著不小的差距,例如:青島、煙台、連雲港等地。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感覺威海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其實這是有他特殊原因的。
雖然威海在經濟方面讓我們一直感覺沒有長足發展起來,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空氣良好、環境優美,是個享受慢生活的宜居城市的印象。
『柒』 威海經濟發展怎麼樣
威海2018年的人均GDP是13萬元人民幣,高於所有直轄市以及絕大部分中國大陸的城市,而威海作為中日韓自貿核心經濟發展迅猛,威海本土培養的私營實體國際知名企業數量多於同為華東地區的上海,而工資水平方面威海普通飯館里的服務員月薪基本都在3千到4千左右,而工廠的工人加加班月薪在6千出頭,威海的中層和基層崗位工資水平大多高於北京上海同等崗位的薪資水平,而一座城市絕大多數市民從事的恰恰就是中層和基層崗位。而中國所有東部沿海城市的薪資水平其實都差不多,即便高最多也就高個2百元人民幣左右,所以威海很少說自己的工資比其他城市高。至於威海真正市區的房價目前是2萬左右到3萬,而威海的郊縣比如榮成縣在1萬左右,威海是年輕人口凈流入城市,而威海的房地產市場也是中國大陸為數不多的真正由市場使房價上漲的城市(在威海購房的大多數是個人,而像在所謂一線城市購房的大多數是企業,所以在威海購房不必擔心將來賣不出去)
英倫威海歡迎你
『捌』 你覺得威海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怎麼樣呢
德州,與上述兩座城市相比較而言,德州市的知名度還是比較低的。位於山東省西北部的德州市存在感不算強。但是經濟實力還是比較不錯的。畢竟德州的交通系統非常完善。更何況德州市的發展歷史也極為悠久。所以,在2018年當中,德州市的經濟總量為3380億元。也是山東3000億級別城市之一。你看好德州市的未來發展潛力如何呢?在上述三座城市當中,你覺得誰才是最早能突破4000億元的呢?
『玖』 威海幾年來對外貿易情況如何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又如何呢
估計威海今後的3-5年內經濟發展速度會走低(前些年相比)
『拾』 威海的經濟發展結構和發展戰略是什麼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嚴峻考驗,全市上下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上水平」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下,齊心協力,危中求機,創新思路,科學發展。在政策有力扶持、內需有效提振、信心顯著增強等綜合因素帶動下,全市經濟在上半年逐步企穩的基礎上繼續回升。進入三季度,全市經濟繼續呈現積極向好的趨勢,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進一步夯實。投資、消費、地方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繼續穩步回升,國稅收入、工業用電累計增速出現年內首次正增長,經濟活躍程度進一步增加。一、 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一)經濟回暖趨勢明顯,景氣指數繼續回升。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1477.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6%,比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81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942.28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463.23億元,增長12.5%。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雙雙提升。三季度全市企業景氣指數為136.49,比上季度上升16.9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6.99,比上季度上升12.8點,兩大指標均進入「較為景氣」區間。(二)農業生產形勢穩定,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33億元,增長2.2 %。糧食喜獲豐收,初步統計全年糧食總產量104.41萬噸,同比增長4.3%。畜禽產品生產穩中有增,前三季度肉類總產量達到8.8萬噸,增長6.8 %;禽蛋產量8.09萬噸,增長5.8 %。生豬存欄69.21萬頭,增長8.4 %,水產品產量143.42萬噸,與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度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992.82億元, 增長10.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661元, 增長8.4 %。(三)工業生產形勢良好,主要指標穩中有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18.6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09.02億元,增長12.4%;實現利稅280.06億元,增長8.9%;實現利潤184.79億元, 同比增長8.2%。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19.27億元,增長20.1%,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53%。隨著工業生產形勢的逐步好轉,我市工業用電量扭轉前期持續下跌的走勢,9月份當月用電量實現年內首次兩位數增長,累計增幅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工業用電量達36.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增幅較1-8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當月工業用電量4.42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月增長14.8%。(四)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協同拉動經濟增長。今年以來,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拉動下,全市各級政府圍繞「保增長、促發展」,積極加快推進擴大內需各項工作的落實,投資消費拉動作用明顯,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穩定在20%左右。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步上升,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1.62億元,同比增長23.9%。房地產市場一改上半年的低迷態勢,向好趨勢逐步走強,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達到165.53億元,同比增長34.9%,比上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實現商品房銷售額91.11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上半年提高71.8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完成投資500.66億元,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48.1%。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前三季度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42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0.84億元,增長18.6%。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3.58億元,同比增長17.2%。(五)進出口降幅繼續收窄,外貿企穩跡象明顯。9月份當月,我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74億美元,同比下降5.1%,環比增長11.5%。其中出口6.35億美元,同比下降5.0%,環比增長6.1%;進口4.39億美元,同比下降5.1%,環比增長20.3%。前三季度,全市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76.24億美元,下降16.7%,降幅分別比上半年和1-8月份收窄4.5個和1.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27.63億美元,下降21.9%,降幅分別比上半年和1-8月份收窄7.7個和2.5個百分點;出口48.62億美元,下降13.4%,分別比上半年和1-8月份收窄2.5個和1.1個百分點。 (六)財稅收入穩健上行,國稅增速轉負為正。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9.33億元,同比增長7.3%。隨著實體經濟形勢的持續好轉,我市稅務部門完成稅收情況也逐步好轉,稅收收入增幅逐月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兩稅全部收入101.75億元,同比增長2.4%,增幅較上半年和前8個月分別回升5.4個和1.7個百分點。其中,國稅收入57.3億元,增長0.4%,是今年首次出現正增長;地稅收入44.45億元,增長5.1%。共實現兩稅稅收收入99.95億元,增長2.3%。(七)金融體系平穩運行,信貸投放持續增大。進入下半年以來,全市各金融機構繼續貫徹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力保證有效信貸投放,特別是實質性貸款增加較多,帶來了信貸結構的優化,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開始恢復,金融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穩步提升。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1357.81億元,比年初增長22.0%,增幅比上月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10.68億元,增長15.9%。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962億元,比年初增長25.5%,增幅比上月提高3.1個百分點。從貸款結構看,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繼續加大,9月末全市中長期貸款434.02億元,比年初增長36.9%,增幅比上月提高3.3個百分點。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9月份貨幣信貸數據進一步凸顯出當前經濟回升的趨勢。(八)物價形勢保持穩定,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1,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提高0.8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5.63%,「低進高出」狀況逐步形成,企業材料成本壓力減小。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4元,同比增長7.4%;人均消費性支出9934元,同比增長6.8%。二、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前三季度全市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回升,逐步向好的勢頭,但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與困難仍比較突出,經濟回升的基礎尚需繼續鞏固,外需不足依然嚴峻,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相當艱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工業產銷回升,但效益增速緩慢。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4%。但效益情況不容樂觀。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增長8.9%,比去年同期下降16.3個百分點;其中利潤增長8.2%,比去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數增長29.5%,比去年同期增長29.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勞動力價格大幅上漲,中小企業資金趨緊融資困難,依靠低成本競爭應對危機的能力減弱。(二)國內市場活躍,但外部需求低迷。今年以來,在一系列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政策的刺激下,國內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2%。相對於活躍的消費需求,出口需求降幅仍然較大。盡管降幅已明顯收窄,但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降幅仍達16.7%,其中出口下降13.4%。外商投資下降,前三季度實際利用外資4.49億元,同比下降4.7%。在金融危機的考驗下,以出口導向和成本優勢為主要特徵的出口型企業亟待轉型升級。(三)財稅形勢好轉,但增收壓力加大。從財源建設看,雖然目前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存在,在外需趨弱、經濟景氣面臨周期性收縮以及高成本的三重壓力下,工業企業經營效益增速緩慢,全面恢復生產仍需要一定時間。從收入增速看,前三季度一般財政收入增長7.3%、兩稅全部收入增長2.4%,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0.6個和15.1個百分點。這對重點工程、民生項目的推進,造成不小的困難和壓力。從稅種看,主體稅種之間發展不夠平穩,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仍然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7.6%和14.1%,其餘稅種均有所增長,其中營業稅、增值稅同比分別增長2.6%、7.8%;城市維護建設稅、專項收入分別增長11.7%和13.9%。三、下一階段經濟走勢與對策建議盡管內外環境變化影響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但是,支持經濟較快增長的長期因素依然在起作用。隨著穩定外需、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促進汽車、家電下鄉以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等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我市經濟發展企穩回升的勢頭日漸明顯,縱觀前三季度我市經濟走勢,基本上達到了「一季度企穩、二季度回升、三季度發力」的預期目標。綜合各方因素判斷,隨著基本態勢的逐步走高,我市經濟在實現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有望再實現「四季度突破」的發展預期。下階段要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全面落實和充實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同時提高宏觀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全力以赴保增長、不失時機促轉型,千方百計惠民生,統籌兼顧創和諧,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切實抓好工業生增產增效。一是進一步強化「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同時,繼續找准國家政策與我市實際的結合點,做好項目篩選、論證、上報工作,爭取更大份額。二是繼續落實好領導分包重點企業和企業特派員制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和融資方面的實際困難,加大對企業資金的支持力度,對分包聯系情況進行月調度。三是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變,加快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改造,增加技術含量,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節能降耗減排的水平,促進傳統優勢產業高新化。(二)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抓住目前機遇,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抓好製造業產業升級、服務業擴容,形成二、三產業聯動、協調發展的經濟結構。把產業調整任務落實到各級各部門以及企業、產品和項目上,力爭在產業集聚、技術水平提升、自主品牌創新、高端產品開發等方面實現突破。在實施一系列產業振興規劃,抓好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開展的同時,大力實施新一輪服務業跨越發展計劃。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創新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產出規模和水平。(三)大力推進產業招商引資,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真正把產業招商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按照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產業的思路,積極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加快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加大對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促進加工貿易從代加工逐步向自主品牌、自主產權方向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同時積極擴大進口,特別是增加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重要能源資源和原材料進口;加大招商選資力度,鼓勵引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競爭優勢強的先進製造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