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

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

發布時間:2021-01-20 12:34:31

㈠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歷史沿革

1991年來5月,動工興建「武漢經濟技術源開發區」。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
2003年,科技部批准在開發區建立「國家電動汽車研發、產業化及示範運營基地」。
2006年8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批准在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11年4月,環保部、科技部、商務部批准開發區建設「國家級生態工業園」。

㈡ 武漢有哪幾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什麼,希望有詳細資料

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專武漢屬出口加工區
省級開發區:
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武漢江北民營科技園)、
武漢江岸經濟開發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硚口經濟開發區。

㈢ 武漢沌口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武漢沌口經濟開發抄區是國家級經襲濟技術開發區,由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不屬於哪個區。

沌口開發區一般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漢南區實行「政區合一」管理體制)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武漢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

(3)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91年5月,動工興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

2003年,科技部批准在開發區建立「國家電動汽車研發、產業化及示範運營基地」。

2006年8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批准在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11年4月,環保部、科技部、商務部批准開發區建設「國家級生態工業園」。

2013年12月30日,經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同意,武漢開發區整體託管漢南區,實施一體化發展。

㈣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的發展規模

政務服務中心堅持以促進企業發展、方便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和「便民、規范、高效、廉潔」為宗旨,以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務公開、為企業和市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目的,堅持廉潔行政、公開審批、竭誠服務。採取「集中辦公、窗口受理、按章辦事、限時辦結」的運作方式和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網路技術延伸和拓展服務,通過政務服務網實時公布所有辦件的進展情況,同時運用視頻監控系統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過程實行全程跟蹤,實現了行政審批權的公開透明運行。
政務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在開發區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政務服務領域在不斷擴展,管理功能在不斷完善,為開發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周到的良好服務。政務服務中心將繼續秉承「爭一流服務、樹一流形象」這一目標,傾力打造全市服務設施一流、功能最完善、投資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陽光政務大廳。

㈤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的三個階段

1、1990—1993年為起步發展階段。1988年6月6日,武漢市人民政府為加快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出台了《關於加快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若干試片規定》及實施方案。界定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的產業領域為光纖通信技術、生物技術、激光技術、新型材料、微電子計算機等,確定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性質是有地域界限非行政區劃的科技特區。規定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從事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的經濟實體所享受的企業經營管理、稅收、產品進出口等10個方面的政策優惠。明確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實施計劃及主要措施,設立市人民政府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辦公室行使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計劃的相應職權。
中共武昌縣委、武昌縣人民政府根據轄區緊鄰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地理優勢,深感機遇難得,時不我待,縣四大家領導決心借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這個強勁的發動機來驅動武昌縣對外開放的車輪,使武昌縣的對外開放工作駛入武漢對外開放的快車道,從而使武昌縣不失時機地搭上武漢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的快車。縣委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多次到市委、市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市委、市政府對武昌縣改革開放工作的理解、支持。同時以良好的投資政策、優良的區位優勢,全縣上下全力支持等諸多有利條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共識和大力支持。1992年10月,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范圍覆蓋到武昌縣的廟山地區,市人民政府以(武政[1992]70號文)的形式批准成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同年12月21日中共武昌縣委決定成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和「廟山小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和縣各關委辦局主要負責人組成;並設管理委員會負責開發區日常工作,並於同年12月21日正式掛牌辦公。
2、1994—1999為快速發展階段。一是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市政府以(武政[1991]42號文)的形式出台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收政策暫行規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財政政策暫行規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聯暫行規定》等9個文件,1994年省市人大制定並通過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條例》確立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法律地位。江夏區(武昌縣)比照市裡關於東湖開發區的有關政策出台了《縣人民政府關於鼓勵開放引進的規定》、《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投資指南》以及夏政[1996]21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引進的若干規定》、中共江夏區委、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夏區引進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辦法〉的通知》、《關於擴大開放引進的若干優惠政策》、《關於鼓勵引進外資擴大開放的獎勵辦法》等有關政策,為廟山開發區的發展步入正軌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支撐服務體系建立。在中央、省、市、區一系列文件、法規的指導下,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大力完善服務體系,相繼在開發區設立了區直有關部門分別在開發區設立了下設機構—財政所、國稅、地稅分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金融派出機構、水電等企業的服務體系,為引進企、事業在開發區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經濟發展迅速。在這段時期,由於良好的招商政策、完善的服務體系、過硬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大批的企業和資金進入開發區。僅1998年已引進資金2800萬元,比1997年的1400萬元翻了一番。1994年——1999年廟山開發區的科工貿總收處以50%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到1999年,各類企業近100家。四是主導產業逐步確立,經過幾年發展,開發區以民營經濟、武漢市區退二進三企業及大專院校、科技單位和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引進的重點,形成了光通信、生物醫葯、新材料、機電一體化、旅遊房地產等五大產業為主體的產業格局,為開發區的發展狀大構建了堅實的平台。
3、2000—2004年為規模發展階段。2000—2004年,開發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項目三變」的工作重點,確保了開發區建設持續、快速的發展。開發區已經成為江夏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在2000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武漢科技新城,同時建設武漢·中國光谷,將廟山小區所轄的鄭橋、茅店、東山、周店和政院居委會「四村一委」11.2平方公里規劃范圍交由東湖開發區託管。2001年2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政辦[2001]38號批准廟山小區保留原來的廟山村並將江夏區紙坊街的鄔樹、幸福、向陽、普庵和麻雀湖養殖場「四村一場」拓展為廟山小區的規劃范圍,規劃面積為17.93平方公里。2001年12月科學技術部國科函農社字[2001]88號函批復,湖北省人民政府建立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辦發[2001]114號文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湖北)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將基地的核心園區——武漢醫葯產業園定位在廟山小區新區內,規劃面積1萬畝。廟山小區2004年被列入保留的省級開發區,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我們認真組織清理、核實,如實的逐項填報。並於2004年11月更名為江夏經濟開發區,核准面積12.93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開發區規劃批准不含被市「託管」的面積有12.93平方公里(1293公頃、19395畝);徵用面積4.62平方公里(461.6公頃、6923.26畝);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約3億元;共引進投資項目171個,合同投資總額達96億元人民幣,利用外資總額摺合人民幣1.5億元,其中收回土地出讓保證金5億元;現已建成投產企業74家,在建企業41家,產值過億元企業5家,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骨幹項目13個,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5個,出口創匯企業3個,累計創匯5000萬美金。累計財政稅收達9億余元,占江夏區財政收入的25%。特別是2004年開發區完成工業產值15.9億元,工業增加值4.76億元,出口創匯800萬美元,實現財政收入1.75億元,完成稅收1.45億元。預計2005年財政收入可達2.3億元。在近年經濟形勢偏緊的情況下,開發區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長仍能保持良好勢頭,這是開發區一班人努力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以項目興區為支撐、以環境創新為手段、以財稅收入為重點、以發展為目的的要求,帶領全體幹部奮力拚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項目「三變」,(即變洽談項目為簽約項目、變簽約項目為動工項目、變動工項目為投產項目)所取得的結果。目前,江夏經濟開發區正在逐步實現由經濟增長點向經濟增長極的拓展,由改革試驗向改革示範區的拓展,由建設科技園區向建設科技新城的拓展。

㈥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是要和漢南區合並成新的漢南區嗎,怎麼又沒動靜了

怎麼可能會合成漢南區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的GDP就是靠這個區!

㈦ 武漢有哪幾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什麼,希望有詳細資料

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武漢出口加工區
省級開發區:
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武漢江北民營科技園)、
武漢江岸經濟開發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硚口經濟開發區

㈧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2017-07-25在湖北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三店農場二大隊五環時尚廣場5號樓27樓(10)。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12MA4KW3Y36K,企業法人林修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㈨ 武漢市經濟開發區究竟有幾個

585 漢口復興村到開發區一中
596 從武昌到開發區一中
597 從三眼橋到開發區一中
204 從王家灣到開發區一中
205 好嗆是從五里新村到開發區一中

都到開發區一中!

閱讀全文

與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