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認為疫情會對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微觀經濟
疫情對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就是各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收入也減少,比如說很多部門都沒有復工,所以影響很大的。
Ⅱ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什麼刺激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擺地攤,經濟效應刺激經濟的政策。
Ⅲ 國經濟為何能有效應對此次疫情的沖擊
中國經來濟比非典時期更自具韌性。
經濟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而且可能會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的三大引擎投資、消費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積極財政政策空間縮小限制了投資,可支配收入壓縮限制了消費,疫情應對的制約限制了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疫情定性,貿易對手國的旅行、檢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國產品的出口不再那麼順暢,勢必對中國的出口創匯能力產生影響,而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的履行必然增加對美元等外匯的需求,國際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來的順差轉入逆差。
(3)經濟舉措對疫情的影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中國採取了嚴格限制要素流動、停產停工和城市社區封閉管理等嚴格防疫措施,經濟活動從1月底開始大范圍停頓,根據1-2月份已公布的製造業增加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等統計數據和3月份復工狀況等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會在-9%左右。
即便是後三季度通過全面復工和強力經濟刺激能夠保持季均5%左右的經濟增速,全年經濟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間,遠低於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國內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測更為悲觀,認為中國經濟2020年會出現負增長。
Ⅳ 疫情導致全球的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
自從全國都出現了新冠疫情之後,全球四面八方都搜集口罩,紛紛送往我國,幫助我們共同抗疫。但是現在疫情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和一些各個領域的的相關發展。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企業都已經關門,沒有辦法營業,還有一些企業因為扛不住這次疫情而宣布破產或者倒閉。
因為疫情影響的原因,企業不得不進行關門,或者是有一些企業破產。這對於一些求職人員來說是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很多人因為這次的一群原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一定的收入來源,就沒有辦法更好的去生活,照顧自己和家人。
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是十分不容樂觀的,幾個主要的發達國家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因為疫情的防護措施等人們很少去公共場所進行大規模的聚集,這樣也給很多的一些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因此也會使得全球迎來經濟危機的風險。因為疫情的原因,數字經濟將會突飛猛進,新生的電商企業將會開啟高速發展並造成全球覆蓋的模式。也會使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相應的態度發生很大的改變,對於自己的風險意識也會加強很多。在全球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國家都開始生產口罩,這是一個巨大的調整轉變過程。
Ⅳ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對日本經濟造成影響,安倍採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經濟
日本政府為了盡快推進立法程序,制定了與新型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同等的措施,並包括實施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條例,並且實行了相應的,小,初,高學校的停課
Ⅵ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6)經濟舉措對疫情的影響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Ⅶ 應對疫情下的經濟壓力,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發行債券。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爭取空間,主動擴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圍內,為將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融通協同打好基礎。
2、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3、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4、做好基建項目復工、開工和儲備。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7)經濟舉措對疫情的影響擴展閱讀
疫情中對於中小企業扶持的措施:
1、採取刺激政策對沖經濟短期波動。多措並舉採取應對疫情沖擊經濟的宏觀貨幣政策。進行市場逆回購操作,增加市場信貸投放,增加市場流動性,對沖資本市場波動。
2、適時適度降准降息,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部分地區下降利率,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提供信貸支持。
3、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居民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採取措施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Ⅷ 疫情影響經濟,香港有什麼應對措施
香港受到中美貿易戰、社會動盪,以及近月發生的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而帶來經濟下滑的壓力。為協助企業應對挑戰並減輕其負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多項支持企業和保障就業的措施。為應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政府至 2020 年 4 月 8 日已宣布涉及 2,875 億港元(約 3180 億人民幣,占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十)的一系列紓援措施,當中包括 2020/21 年度《財政預算案》的 1,200 億元紓困措施、第一輪 300 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和在 4 月8 日公布涉及 1,375 億元的多項措施。政府會繼續密切注視最新發展,在需要時適時採取新的紓困措施。
Ⅸ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
Ⅹ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