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對經濟開發區的作用

對經濟開發區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1-20 01:14:43

① 升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好處

升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以下好處:

一、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稅收政策已基本取消;

二、根據國辦規定,國家級經開區原則上可以行使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職權;

三、中西部的國家級經開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財政部會貼息;

四、國家級經開區可以單獨組卷報國務院審批有關國土事宜;

五、國家經經開區融資不受現行政府性融資平台的限制,屬於鼓勵貸款對象。

拓展資料:

經濟技術開發區(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是中國最早在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的以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特定區域,後來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較為特殊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從發展模式看,增加區域經濟總量是其直接目標,以外來投資拉動為主,產業以製造加工業為主。1984年到1986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首先設立了14個國家級經開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所在地(直轄)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擁有同級人民政府的審批許可權,以提高服務效率,打造更加優越的投資軟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開發區,聚集投資,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經濟開發區是什麼行政級別呢為什麼總是和區縣並列

經濟開發抄區不算行政區,一個行政區,它必須有區委、區府、區人大、區政協四套領導班子,而經開區,它一般只設一個管委會來管理該區的經濟和發展問題,有時會設一個公安分局維持地區的安全治安問題;不過經開區特別的是,它的經濟直接歸市裡面管,不必受它所屬的行政區指手畫腳,意思就是它在經濟上享有和行政區相同的獨立權。
你說的天津濱海,上海浦東,開始的時候也僅是一個經濟開發區,不過後來被設成了行政區了,重慶現在的兩江新區也只是一個副省級的經濟開發區而已,以後會不會改成行政區就不知道了……

③ 經濟開發區有哪些

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科技力量,且外貿也較發達。但由於各開發區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開發模式也不相同,大體分為4類:
①發展尖端科技,建立新興產業的開發區。
它所依託的城市一般是工業基礎較雄厚,工業門類較齊全,科技和經濟管理水平較高,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和天津;
②溝通內外經濟聯系,發展轉口和出口貿易的開發區。
一般毗鄰深水良港、交流網路發達,地處國際航運發達的地區,並具有較廣闊的腹地、對外經濟活躍的開發區,主要起傳遞經濟信息,積極發展出口創匯,增進中外經濟聯系和交往的作用,如大連、寧波等;
③開發旅遊資源,發展第三產業,適用於地處風景名勝、周圍地區旅遊資源發達的開發區。
重點是發展旅遊業、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
④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展中外經濟合作的開發區。
為加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必須完善其投資環境(如制定經濟優惠法規,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等);充分利用其所依託城市的經濟、技術、對內外經濟聯系和寬廣的腹地優勢;建立一個政企分開的高效率管理機構。

④ 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什麼好處

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可以吸引外資投入,可以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可以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還可以成為當地領導人的政績。

⑤ 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區縣行政區域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設立的條件不一樣:
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地方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即省級,市級,縣級),除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需上報國家批准外,其他各地方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只需各地方政府批准即可。

2.行政級別不一樣:
各地方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目的就是發展經濟,根據重視程序不同,設立的行政級別也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各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行政級別都要比同等級的地方行政區域高半級。

3.政策不一樣
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的目的就是發展經濟,著重於發揮樞紐作用,即對內對外輻射作用,溝通中外經濟聯系,通過外引內聯促進內地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為繁榮經濟作出貢獻;因此享受了比地方行政區域更多的優惠經濟條件,比如免徵或減征所得稅,匯出稅,關稅,進口稅和工商稅等稅收,減化行政審批手續,提供優惠貸款,優先發展交通、電訊,供水、供電等生產、生活設施,而這些是地方行政區域享受不到的。

(5)對經濟開發區的作用擴展閱讀:

一、國家對開發區實行優惠政策:

1、區內開辦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的生產性企業(統稱開發區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其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經企業申請、市稅務機關批准,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徵所得稅,第三至第五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2、對開發區企業徵收的地方所得稅,需要給予減征、免徵優惠的,由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決定。

3、開發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外商將從企業分得的利潤匯出境外,免徵匯出稅。

4、外商在中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而有來源於開發區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和其他所得,依法給予減征企業所得稅優惠。其中,提供資金、設備的條件優惠或者轉讓的先進技術,需要更多給予減征、免徵優惠的,由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決定。

5、開發區企業進口自用的建築材料、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交通工具和辦公用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稅。

6、開發區企業用進口的免稅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加工的產品轉為內銷時,對其所用的進口料件,照章補稅。開發區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除石油、成品油和國家另有規定的產品外,免徵生產環節的工商稅;內銷產品照章征稅。

7、在開發區企業中工作或者在開發區內居住的外商人員,攜帶進口自用的安家物品和交通工具,憑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證明文件,在合理數量內免徵關稅和進口稅。12個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電訊暢通,供水、供電充足,生產、生活設施齊備,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縣級行政區:

1、縣級行政區是行政地位與「縣」相同的行政區劃總稱,其管轄鄉級行政區,為鄉、鎮的上一級行政區劃單位。

2、按照三級行政區劃體系區分,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二級行政區,為直轄市(國家一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3、按照四級行政區劃體系,縣級行政區屬於第三級行政區,為地級行政區的行政分區。

4、中國的縣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朝,歷代行政區劃雖有變更,但變化不大。

⑥ 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2、作用不同

經濟特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建立經濟開發區,有的是為了推動科學研究,開發高技術產業,故又稱為技術開發區。有的是為了引進外資,擴大出口,故又常常把這一類經濟開發區與出口加工區相提並論。經濟開發區是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載體,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進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3、優勢不同

開發區根據國家相關外資產業政策,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

建立經濟特區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⑦ 我國的開發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是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經濟區域。
2.是吸收外商投資最集中的經濟區域。
3.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投入成本少、產出效益高。
4.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佔主導地位的區域。
5.是發展潛力大、區位優勢明顯的區域。
6.是基礎設施先進、支撐體系健全的區域。
7.是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對外開放度高的區域。
8.是具有優越的投資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環境的區域。

⑧ 經濟開發區有哪些作用

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現實迫切要求我們進行土地資本運營,以達到合理使用土地,讓有限單位面積的土地產生最大利潤。 政府是國有土地的所有者、管理者,也是經營者。如何管理好、經營好土地資源,該文作者從運營原則、運營環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土地運營的四大原則 獲取最大利潤;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相統一;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必須建立在對國有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供應總量宏觀控制的前提下,目的是使國家、企業、個人投資者均受益。由此,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應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證使所投入的土地獲得超額利潤。 國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是國家,法律授權市(縣)以上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進行管理。因此,投資者或使用者必須按照當地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利用、經營土地。土地投放市場的壟斷行為,使政府有條件、有目的、有選擇地去尋求獲取不同的土地收益。一種是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時,一次性獲取的高額地價,如房地產開發用地等;另一種是通過對土地使用的限定,按年度長期獲得高額收益,如各類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用地。 必須堅持使所用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國有土地是各種產業形成和發展的載體,在進行土地資本運營的時候,必須與所要發展的產業相結合。哪些產業能夠帶來長期高效收益,在土地投放時就應向哪些產業傾斜。受土地資源稀缺性的影響,應優先發展「五少兩高」產業,即佔地少、耗能少、用水少、污染少、物耗少和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讓產業發展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的關系,是土地資本運營必須遵守的一項基本要求。首先,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應在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不僅要使國有土地得到最優利用,而且也要為土地持久、高效利用打下基礎和提供條件。其次,土地使用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服從社會及生態效益的要求。 必須堅持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在計劃導向的條件下,土地經營才可能順利發展和取得高效率。沒有計劃導向,土地運營必然會處於無序和盲目狀態,並且有可能畸形發展。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如美國和我國香港的土地經營模式中,也非常重視計劃的作用。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更應發揮計劃對土地資本運營的主導作用。 土地運營的六個環節 征地、補償、開發、出讓、建設、投入產出,必須依法進行 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對六個環節作以下分析: 集體土地徵用集體土地使用權徵用,是將集體土地使用權變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過程。承擔這項工作的主體應是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土地徵用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確定年度用地計劃,並根據用地計劃確定具體的征地范圍。二是根據已確定的計劃,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可採用一次徵用、分批次農地轉用的方式。三是在有條件的村鎮還可以採用預征土地的方式,通過協議明確安置途徑和補償費用。 拆遷安置補償征地過程中對農民進行拆遷安置補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既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又要科學地降低成本費用。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做好提前清查登記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加大政府征地費用。其次,征地補償費用和部分拆遷安置費用可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可採用將征地補償費變為股權、產權置換等方式,並要做好農民的就業安置。 基礎設施開發基礎設施開發要引進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招標,選擇有開發能力和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進行土地「九通一平「及功能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 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提供給入區企業。提供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對商業、旅遊、娛樂、金融、服務業、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一律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一種是對工業及科研用地採用協議出讓的方式;還有一種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及需要扶植的成長性很強的企業,可以採用租賃的方式。另外,為更加體現市場經濟的原則,確保土地使用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在開發區內可以摸索並實行掛牌交易的方式。 項目建設建設周期的長短直接關系企業的投產和土地效益的產生,因此,要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嚴格限定在兩年以內完成建設項目的施工和竣工驗收。 土地產出效益分析土地產出效益分析,是對土地利用綜合指標的考核,也是對前五個環節運行情況的總結。要從土地投入指標、投產企業佔地指標、企業利潤和財政稅收指標、環境效益指標等進行綜合分析。 必須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法律、規劃、范圍、金融四位一體,一個都不能少 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疇內探索。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要與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結合起來。新《土地管理法》確立了一系列重大土地使用制度,規定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多種形式,為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提供了法律基礎。另外,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涉及到巨額國有資產,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公開各種信息和程序,實行科學的民主決策。 要有超前的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指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超前規劃有兩個層次:一是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數量;二是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做好城市控制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地確定土地的利用率,因為土地的利用率,直接影響土地的投入產出效益。 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適宜進行國有土地資本的運營,因為它具備了基礎設施條件、招商引資條件、產業形成和發展條件;同時只有在一定范圍內摸索探討,取得一定經驗以後,對土地管理和使用才有指導意義。 要運用好土地金融管理手段。土地金融是指以土地使用權抵押而獲得的資金融通。土地金融手段運用得好,可以促進土地資本運營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從而保證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各環節更加暢通。

⑨ 經濟開發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1984年5月,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倡導並積極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此後相繼批准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等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 全國已有122家國家級開發區以及1500多家各類開發區。
27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國務院確定的發展方針,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在體制創新、科技創新、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調整結構、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有效地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一是有力地深化了改革擴大了開放。27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不斷推進體制改革與創新,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體制,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既為自身發展增添強大動力,又為國內相關改革提供有益借鑒。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重要載體、平台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出口總額2051億美元,佔全國14%;進口總額1804億美元,佔全國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5億美元,佔全國21%,連續多年比重超過20%。
二是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實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所在地最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主要經濟指標在所在城市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額,已經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的重要平台和載體,成為著力打造城市圈和經濟帶強有力的支撐點。2008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 佔全國5%,增幅高於全國同期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佔GDP比重72%;工業總產值近4.6萬億元,佔全國9%;稅收收入2481億元,佔全國5%。
三是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通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帶動了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不斷提高自主創新水平,2008年,高新技術產值已佔開發區工業產值的一半;通過加強國際生態領域合作,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基地和核心集聚區,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四是有力地推動了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25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集約經營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成為我國土地等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加快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成為全國科學發展的引領示範區。2008年,開發區創造了約佔全國5%的GDP、5%的稅收收入、16%的進出口總額,吸收了21%的外商投資。

閱讀全文

與對經濟開發區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