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造成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醫療水平更是世界一流水平,因此老年人的平專均壽命較高,但屬同時日本又有非常低的新生兒出生率,所以老齡化愈加嚴重。
除此之外,也與日本社會觀念改變有關,快節奏的生活使年輕人的壓力增大,導致年輕一代逐漸陷入到「低慾望社會」的環境中,與結婚和生育相比,他們更加註重自我價值的實現。
(1)日本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日本老齡化程度位居全球第一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1日消息,日本「敬老日」到來前夕,厚生勞動省發布數據稱,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首次超過361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28.7%。這是日本歷史最高紀錄,同時在老齡化程度方面高居全球第一位。
根據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數據,日本全國100歲以上的老人首次超過8萬人,而且2020年度內已達100歲和將達到100歲的老人有41802人。厚生勞動省認為,日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醫療技術以及日本人老年人及時求醫。根據專家的預測,到204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三成以上。
B. 日本社會少子高齡化的現狀及成因,影響
日本在平均壽命、高齡者人數、高齡化這三種增長速度上,堪稱世界第一的高齡化社會。日本的少子高齡化原因,一方面是出生人數減少,另一方面是平均壽命延長,從而造成了高齡者不斷增加。日本人口的構成用人口金字塔型來看的話,第一次生育高峰是1947年~1949年,第二次生育高峰是1971年~1974年,這兩個年代急劇膨脹,因此出生人數的減少,造成了年輕一代的延續變得狹窄起來。另外,第一次生育高峰的人們,馬上就到了高齡者的隊伍從而發展為高齡化。與2005年相比,到2020年總人口僅會減少1成左右,70歲以上的高齡者會增加幾倍,社會負擔急劇增加。
與此同時,兒童人數減少尤為顯著。據總務省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1日,日本15歲以下兒童人數為1693萬人,比上一年減少9萬人。這是日本兒童人數自1982年以來連續第30年減少,也刷新了1950年有可比較統計數字以來的紀錄。兒童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降至13.2%,連續37年降低。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年鑒,在人口超過4000萬的26個國家中,日本兒童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最低,而65歲以上老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則達到23.2%,再創新高。
本論文首先從總務省統計局的統計出發,闡述了日本高齡化的現狀。而且,論述了關於高齡化已經開始形成、生活狀況的變化。最後將目光轉向高齡化社會白皮書,詳細闡述了高齡者健康、福利和高齡者參加社會活動以及高齡者的生活環境。通過本文,日本希望人們明白,他們正為保障高齡者的生活這一目標而在努力。
C.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在帶來一定的人口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經濟上的問題。這首先就表現在人口老齡化深刻影響了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年輕勞動力的供給不足,同時社會又有大量的老年人需要供養,提高了勞動力成本。但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人口紅利」,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發展。 1、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將導致勞動力不足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勞動力的供給方面。勞動力的供給一般是由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人口的多少來決定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從總體來說,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在人口老齡化化的初期階段,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較小,甚至小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裡就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現象。當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時,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就會立即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就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技術設備的,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在歐洲等發達國家表現比較明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成為制約他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正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對於中國,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資料,15到59歲的勞動人口,從1950年到2015年呈增長趨勢,中國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到2015年達到10億左右的高峰後逐漸下降,2050年降為8.45億。勞動人口比重則從2005年的71%下降到2050年的60.7%。勞動人口的比重從1950年開始1970年呈下降趨勢,這是由於當時中國的生育高峰造成的,少年兒童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變化不大。從1970年到2010年將近40年的時間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呈增長趨勢,從56%提高到72.2%。此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呈不斷的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71.9%直到2050年的60.7%。 由於在現階段中國的勞動力資源還很豐富,目前我國的勞動力資源還十分豐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2015年前)中國面對的將是勞動力過剩而不是勞動力不足。但是從2015年開始,隨著勞動力數量的下降,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影響勞動生產率,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2、撫養比的上升將導致中國勞動力成本加大 撫養比又稱撫養系數,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它表明,從整個社會來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常用的撫養比指標有:總人口撫養比(簡稱總撫養比)、少兒人口撫養比(簡稱少兒撫養比)、老年人口撫養比(簡稱老年撫養比)。在我國,一般以15歲到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14歲及以下和65歲及以上為被撫養人口。撫養比指標反映不同人口群體之間的撫養關系,實際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齡化的程度。 人口老齡化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導致老年撫養比和總撫養比的上升。中國的老年撫養比變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1950年(7.26)到1970年(7.68)經過短暫的增長後開始了平穩的下降。然後從1970年(7.68)開始,老年撫養比開始了不斷上升的階段,直到2050年的38.88%,此時勞動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還不到3:1。即平均三個勞動年齡人口要養活一個老人。 由於少年撫養比的不斷上升,從1950年到1965年,總撫養比呈強烈的增長趨勢,1965年達到80.51%。此後,隨著生育率的降低,少年撫養比急劇下降,總撫養比呈下降趨勢,從1970年的78.57%下降到2010年的39.47%,達到最低谷。從2015年到2050年,總撫養比則從40.33%猛增至65.40%,不但超過了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且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超過了英、美等發達國家的水平。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65個非勞動人口,不但會使社會負擔很重,還會大大提高勞動力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 從微觀層面上看,當我國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後,家庭的代際撫養比就會出現大幅度提高。未來我國家庭現階段的普遍模式是4:2:1,一個成年孩子將負擔6個長輩。雖然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行有助於緩解家庭負擔,但這一模式的高家庭撫養比仍將影響年輕勞動力的收入支出。因此,未來我國將面臨老年人社會撫養比和家庭撫養比的雙重挑戰。 3、老齡化過程中的 「人口紅利」時期 老齡化雖然對勞動力產生長期不利影響,但也帶來了某些有利影響,一個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學說的核心思想認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也使少兒撫養比例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中國目前以及今後15年左右將處於「人口紅利」黃金時期。 在「人口紅利」時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勞動力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投資的收益率較高。而勞動力年齡結構較小,勞動者為養老而進行儲蓄又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壓低了利息水平,這兩者都有利於促進投資的增長。眾多的勞動人口產生了大規模的市場,促進了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因此,「人口紅利」時期的經濟將呈現出投資活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局面。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無一不受利於「人口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紅利」期不會長期持續,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後老齡化的不利影響將開始加劇。因此,應該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加速經濟發展。
D. 日本人均壽命提高,會給他們帶來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嗎
日本人均壽命提高一定會帶來人口老齡化問題,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技術也有所提高,對於之前難以解決的疾病能夠及時解決,所以影響人們壽命的因素好像沒有那麼多了,人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所以人口老齡化是一定會有的。
日本出生率不高,人均壽命又有所提高,所以老齡化對之後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我想慢慢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一定能夠較好的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否則的話整個社會會因為老齡化而停滯不前,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E. 日本高齡化的成因,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因為幾十年前的日本人開始不願意多生孩子了(原因很復雜 比如美國的文化的引入 工作版的繁忙 多子權多福的傳統思想的消失等) 所以孩子少 大人多 大人幾十年後變老人了
影響?
國家的養老金發放會壓垮政府財政
國家適齡勞動力不足 生產力下降 稅收下降
F. 90歲還在工作,人口老齡化對日本經濟有什麼影響
90歲還在工作,人口老齡化對日本經濟有什麼影響呢,日本經濟多年的停滯不前,其實對於國家來說十分不利,日本的老齡化和經濟有很大的聯系,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三、老齡化帶來消費能力下降,導致國家消費力不足:
年齡比較大的人,生活方面的需求就會減少,這樣一來社會的消費能力就會不足,現在日本就存在老齡化帶來的消費力不足的影響。
G.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社會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問題,它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諸多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社會負擔加重
老年人口負擔系數(60歲以上人口/15~59歲人口的比例)1999年為1:8.2,2000年為1:6,據聯合國統計預測,2030年為1:2.2,即2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另外,國家支付退休金也逐年增加。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國家在經濟不發達的基礎上,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遠遠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家庭少子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削弱,養老負擔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社會,能否解決好老年人口問題關繫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
老年人發病率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高,老年病又多為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精神障礙等慢性病,花費大,消耗衛生資源多。對國家社會和家庭構成極大的負擔,醫療保健護理系統首當其沖地迎接了挑戰。預計不久的將來,醫務人員約有一半的時間用於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康復及照顧上。
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目前,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和制定相應的對策,全社會都在為老年事業積極地努力。
H. 日本人口的少子老齡化會對日本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1勞動力價格提高
2勞動力短缺
導致日本經濟逐漸衰退
但日本也採取了措施,他們選擇在海外投資建廠。
純手打,求採納,謝謝
I. 日本老齡化少子化的情況出現,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少子化已經嚴重影響日本的經濟發展潛力。雖然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但是日本的經濟產業結構離不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的支撐。人口過度老齡化以及少子化就意味著廉價勞動力出現嚴重不足的問題。雖然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相關的刺激人口增長的計劃,但是這些計劃並沒有在日本社會引起太大的反響以及作用。
其實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也是發達經濟體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縮影。因為在很多發達經濟體在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後,都會出現嚴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發達經濟體就會選擇吸引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來進行就業工作。而日本這些年也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多相對的優惠政策以及條件。可以說這樣的政策也在有效的緩解日本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