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雲南少數民族關系對雲南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少數民族地區如何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發展現狀是形態各異的,這既有內在制度結構差異的原因,又有外在的社會交往情況、自然條件不同等原因。總體上看,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很難肩負起民族地區發展的重任,單一的工業化發展道路也是難於解決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嚴重不足的民族地區的經濟增長問題的。雲南省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實現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支撐點,雲南省民族旅遊開發已經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績,對民族旅遊進行理論思考及對雲南特色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路徑及意義的考察以及未來發展需要注意問題的理解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發展民族地區文化產業也是保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該課題組按原計劃完成了公開發表三篇論文及一個研究報告的任務,就研究計劃中提出的「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文化差異與文化產業」及「鄉村文化業發展的道路」等三個問題做出深入研究,並公開發表與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緊密相關的三篇學術論文:(1)「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2007年第6期;作者:馬翀煒。(2)「『雲南十八怪』與民族文化產品開發」,載《文化遺產》2009年第3期;作者:孫信茹。(3)「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以雲南省為例」,載《西南邊疆民族研究》(cssci來源期刊)第6輯。作者:馬翀煒、孫美璆、李德建。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或對策建議: 該課題認為,雲南省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能夠在近年來獲得較快的發展,是與雲南省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緊密相關的。基於此,要真正理解雲南省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問題就有必要對民族旅遊進行理論上的分析。《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一文認為:追求自由的旅遊與現代社會建構的強調控制以及牟利的旅遊業之間的沖突是民族旅遊中具有根本性的矛盾,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旅遊中的重新編碼是民族文化產生變化的一個直接原因。民族文化產品進入主流文化消費系統的意義則在於通過交往而使不同文化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文化價值的相互承認。改變現實交往活動中的不合理性的可能路徑在於文化擁有者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參與旅遊業的行為能力,並參與到交往制度的修改與制定中。《「雲南十八怪」與民族文化產品開發》一文以獨具特色的「雲南十八怪」文化現象及圍繞「雲南十八怪」進行的民族文化產品開發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雲南十八怪」是外地人貶抑雲南地方性文化的形象表達。近二十年來,「雲南十八怪」以商品符號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雲南十八怪」所包含的文化意蘊隨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從「雲南十八怪」文化符號效應經歷的有轟動到平淡的變化過程中可以發現,地方性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有可能通過積極的參與而獲得進入主流社會及主流經濟活動的機會。而這些地方性文化以及以這些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民族文化產品要改變其邊緣性的地位,就必須努力使這些地方性文化逐步成為主流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結構性要素。《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以雲南省為例》一文從大量的田野調查材料的研究入手,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得出如下認識: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現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在依託旅遊業發展、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雲南鄉村文化產業化逐步探索出了如下幾種路徑: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藝品轉化;民族歌舞轉化為民族歌舞演藝業;獨特的民俗風情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結合開發;傳統民族藝術品轉化為文化產品;傳統的民居的開發利用等。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提高了村民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而且使社區的組織結構得到了改善。鄉村文化產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報告《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在大量的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點面結合的介紹。認為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許多成績。到目前為止,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是與雲南省旅遊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或者說是旅遊業發展帶動了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是對這一個問題的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其次,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探索出了多樣化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在走過了村民自發性參與、政府倡導發展和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發展的20年的鄉村文化業發展歷程後,鄉村文化產業已經探索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藝產品的轉化。雲南少數民族的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因其具有較為濃厚的民族審美文化特色,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其實用功能逐步被審美功能所取代而開始轉化為旅遊工藝品;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將民族歌舞轉化為民族歌舞演藝業;利用特有的民族民俗風情,依託優美的自然景觀開發鄉村旅遊;對傳統民族藝術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整理,引導這些藝術品走向市場是一些地區進行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法;利用傳統文化古鎮、民居發展文化旅遊業也是雲南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第三,在鄉村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就業渠道,培養鄉土人才;第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第五,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改善了有形和無形基礎設施建設。盡管雲南省 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令人鼓舞的態勢,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也還存在投入不足,基礎較為薄弱,規模不大,單打獨斗,人才不夠,缺乏管理經驗以及精品不多,後勁不足等諸多問題。 在這一認識基礎上,對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一是 以民族文化資源為基礎,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二是進一步找准鄉村文化產業定位;三是加強鄉村人才培養,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四是充分認識市場規律,整合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等要素; 五是 採用政府授牌的方式,打造鄉村文化產品品牌;六是延長產業鏈,聯動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集群;七是以「政府引導、企業投資、村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使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具有更多的動力來源。該課題研究從理論上對民族旅遊、民族文化產業進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對民族傳統文化對現實經濟發展的作用也進行了研究。並且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點面結合的調查研究,研究基本呈現了雲南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該成果對於擴大文化產業研究的領域是有一定的理論價值的。雲南省民族傳統文化十分豐富,傳統文化正在以形態各異的方式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實地考察的。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經費和更多的人力投入是不可缺的。這些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只能留待今後完成。
❷ 雲南省資源豐富,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卻較低的原因
與國家的政策也有關系
❸ 在中國,雲南省經濟主要是靠什麼來發展,在全中國又排在第幾位
2001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比1952年增長了30多倍,年均增長率超過7%; 工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回主要工答農業產品大幅度增長,其中烤煙、卷煙、磷肥、磷礦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蔗糖和橡膠居第二位,茶葉居第三位;10種有色金屬總產量達74.92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其中錫4.8萬噸列全國第一位,鉛16.24萬噸列全國第二位,銅16.63萬噸列全國第三位。
在對外經濟貿易方面,雲南已同世界上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往來及經濟貿易合作關系,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各種所有制公司、企業和科研單位已達390多家。全省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商品有15種,主要有錫及錫製品、鉛、鋁、鋅、鋼材、茶葉、黃磷、磷礦石、磷酸、烤煙、卷煙、松茸、石蠟、電池等。200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19.9億美元,其中出口12.4億美元,進口7.5億美元
❹ 雲南省那個城市經濟發展最好
應該是省會昆明市。
❺ 雲南的經濟發展是怎樣的呢
雲南經濟簡況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各族人民依託資源優勢,發揮區位優勢,擴大對外開放,培育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2001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比1952年增長了30多倍,年均增長率超過7%; 工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工農業產品大幅度增長,其中烤煙、卷煙、磷肥、磷礦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蔗糖和橡膠居第二位,茶葉居第三位;10種有色金屬總產量達74.92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其中錫4.8萬噸列全國第一位,鉛16.24萬噸列全國第二位,銅16.63萬噸列全國第三位。
在對外經濟貿易方面,雲南已同世界上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往來及經濟貿易合作關系,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各種所有制公司、企業和科研單位已達390多家。全省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商品有15種,主要有錫及錫製品、鉛、鋁、鋅、鋼材、茶葉、黃磷、磷礦石、磷酸、烤煙、卷煙、松茸、石蠟、電池等。200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19.9億美元,其中出口12.4億美元,進口7.5億美元。
目前,雲南省在投資和貿易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投資者重視:
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全面實施,中央政府、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放寬了西部地區引進外資的條件,鼓勵外商投資西部地區,同時繼續啟動了許多重大建設項目。雲南省將成為中國西部投資熱點省份之一。
二是由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6國共同參與的瀾滄江一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進程加快,啟動了一大批新的合作項目,投資需求將進一步增長。雲南憑借區位優勢和作為中國參與瀾滄江一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前沿省份,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及貿易機會。
三是朱鎔基總理在去年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晤時,提出了中國與東盟在10年內構建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得到東盟各國的一致贊同。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促成規劃的實施。加之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有著20億人口的市場。在中國與東盟構建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雲南省將可能成為中國與東盟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的先行地區之一,這將在若干領域為國內外朋友提供新的商機。
四是中國已加入WT0。按照WT0規則和我國的承諾,將逐步開放商品市場和投資市場,尤其是將逐步開放電信、銀行、保險、證券、音像、旅遊、分銷等服務貿易領域。
❻ 雲南少數民族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少數民族地區如何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發展現狀是形態各異的,這既有內在制度結構差異的原因,又有外在的社會交往情況、自然條件不同等原因。總體上看,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很難肩負起民族地區發展的重任,單一的工業化發展道路也是難於解決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嚴重不足的民族地區的經濟增長問題的。雲南省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實現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支撐點,雲南省民族旅遊開發已經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績,對民族旅遊進行理論思考及對雲南特色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路徑及意義的考察以及未來發展需要注意問題的理解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發展民族地區文化產業也是保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該課題組按原計劃完成了公開發表三篇論文及一個研究報告的任務,就研究計劃中提出的「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文化差異與文化產業」及「鄉村文化業發展的道路」等三個問題做出深入研究,並公開發表與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緊密相關的三篇學術論文:(1)「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2007年第6期;作者:馬翀煒。(2)「『雲南十八怪』與民族文化產品開發」,載《文化遺產》2009年第3期;作者:孫信茹。(3)「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以雲南省為例」,載《西南邊疆民族研究》(cssci來源期刊)第6輯。作者:馬翀煒、孫美璆、李德建。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或對策建議:該課題認為,雲南省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能夠在近年來獲得較快的發展,是與雲南省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緊密相關的。基於此,要真正理解雲南省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問題就有必要對民族旅遊進行理論上的分析。《民族旅遊的政治—經濟分析》一文認為:追求自由的旅遊與現代社會建構的強調控制以及牟利的旅遊業之間的沖突是民族旅遊中具有根本性的矛盾,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旅遊中的重新編碼是民族文化產生變化的一個直接原因。民族文化產品進入主流文化消費系統的意義則在於通過交往而使不同文化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文化價值的相互承認。改變現實交往活動中的不合理性的可能路徑在於文化擁有者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參與旅遊業的行為能力,並參與到交往制度的修改與制定中。《「雲南十八怪」與民族文化產品開發》一文以獨具特色的「雲南十八怪」文化現象及圍繞「雲南十八怪」進行的民族文化產品開發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雲南十八怪」是外地人貶抑雲南地方性文化的形象表達。近二十年來,「雲南十八怪」以商品符號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雲南十八怪」所包含的文化意蘊隨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從「雲南十八怪」文化符號效應經歷的有轟動到平淡的變化過程中可以發現,地方性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有可能通過積極的參與而獲得進入主流社會及主流經濟活動的機會。而這些地方性文化以及以這些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民族文化產品要改變其邊緣性的地位,就必須努力使這些地方性文化逐步成為主流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結構性要素。《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以雲南省為例》一文從大量的田野調查材料的研究入手,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意義得出如下認識: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現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在依託旅遊業發展、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雲南鄉村文化產業化逐步探索出了如下幾種路徑: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藝品轉化;民族歌舞轉化為民族歌舞演藝業;獨特的民俗風情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結合開發;傳統民族藝術品轉化為文化產品;傳統的民居的開發利用等。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提高了村民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而且使社區的組織結構得到了改善。鄉村文化產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報告《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在大量的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點面結合的介紹。認為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許多成績。到目前為止,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是與雲南省旅遊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或者說是旅遊業發展帶動了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是對這一個問題的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其次,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探索出了多樣化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在走過了村民自發性參與、政府倡導發展和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發展的20年的鄉村文化業發展歷程後,鄉村文化產業已經探索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藝產品的轉化。雲南少數民族的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因其具有較為濃厚的民族審美文化特色,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其實用功能逐步被審美功能所取代而開始轉化為旅遊工藝品;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將民族歌舞轉化為民族歌舞演藝業;利用特有的民族民俗風情,依託優美的自然景觀開發鄉村旅遊;對傳統民族藝術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整理,引導這些藝術品走向市場是一些地區進行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法;利用傳統文化古鎮、民居發展文化旅遊業也是雲南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第三,在鄉村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就業渠道,培養鄉土人才;第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第五,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改善了有形和無形基礎設施建設。盡管雲南省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令人鼓舞的態勢,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也還存在投入不足,基礎較為薄弱,規模不大,單打獨斗,人才不夠,缺乏管理經驗以及精品不多,後勁不足等諸多問題。在這一認識基礎上,對雲南民族地區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提出如下一些建議:一是以民族文化資源為基礎,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二是進一步找准鄉村文化產業定位;三是加強鄉村人才培養,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四是充分認識市場規律,整合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等要素;五是採用政府授牌的方式,打造鄉村文化產品品牌;六是延長產業鏈,聯動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集群;七是以「政府引導、企業投資、村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使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具有更多的動力來源。該課題研究從理論上對民族旅遊、民族文化產業進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對民族傳統文化對現實經濟發展的作用也進行了研究。並且對雲南省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點面結合的調查研究,研究基本呈現了雲南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該成果對於擴大文化產業研究的領域是有一定的理論價值的。雲南省民族傳統文化十分豐富,傳統文化正在以形態各異的方式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實地考察的。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經費和更多的人力投入是不可缺的。這些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只能留待今後完成。
❼ 雲南地區特點 主要優勢 經濟發展和存在問題
雲南省在經濟發展中有許多優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深入分析雲南省的優勢,並將雲南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有助於實現其平穩較快發展。
一、廣袤的國土資源 全省國土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陸地面積的4.1%,居各省區的第8位。
二、對外交往的區位優勢 雲南有8個地州,25個縣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國境線總長4060千米。
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氣候帶包羅了從熱帶到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高山苔原和雪山冰膜等多種;熱量狀況相當於從海南島到東北;水分差異相當於從東南沿海到甘肅、內蒙一帶。
四、蘊藏豐富的水資源 雲南是水資源較豐富的省區之一,總量為2256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4%,僅次於西藏、四川,居全國第三位。
五、生物資源的多樣性 雲南多樣性的氣候環境,營造了一個多樣性的生物世界,是中外聞名的「植物垂國」、「動物王國」、「香料王國」、「葯物寶庫」、「天然花園」。
六、蘊藏豐富的礦產 雲南地質現象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以有色金屬及磷礦著稱,是聞名遐邇的「有色金屬王國」。
七、多姿多彩的風景名勝 雲南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聞名於海內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就有200多個,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13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87處,其中世界歷史文化遺產1處,世界自然遺產2處;森林公園22處。國家級旅遊線路有11條。
八、獨具優勢的特色產業 雲南從省情出發,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一批獨具優勢的特色產業,成為雲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雲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思想不解放 發展上自我設限;人才工作重視不夠 發展遭遇後天不足;工業化進程緩慢 縣域經濟支柱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高 競爭優勢不明顯
❽ 雲南省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雲南省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是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發展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
❾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布局是什麼
旅遊業、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再者發揮雲南在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不斷吸引外資建立各種加工企業,也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
❿ 雲南省發展旅遊經濟的優勢條件
雲南旅遊資源來的特徵 雲南素有自"彩雲之南,萬綠之宗"的美譽。這里山河壯麗,自然風光優美,擁有北半球最南端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蒼茫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雲南成為自然風光的博物館,再加上雲南眾多的歷史古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為雲南增添了無限魅力。 從雲南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狀況等來看,可將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多樣性、地域性、多民族性、融合性、原生態性、跨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