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發展總水平

中國經濟發展總水平

發布時間:2021-01-19 17:22:48

A. 中國經濟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從最通俗的GDP經濟指標變化顯示,平均環比增長速率達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間)。GDP總值的環比增速與人均GDP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是兩者之差在1989年達到最大值,隨後一直呈現差值下降趨勢。這預示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小於人口總量的增長。而且,GDP總值的環比增速以1994年為分水嶺(圖1-1),1998年以後雖然總體看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但是環比增速在減小。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永久地這樣快速進行下去,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因此,今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

圖1-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統計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

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統計見表1-1。2000年到2008年間,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呈現不斷增長態勢,2008年達到最高峰值後開始下降,2013年該系數為0.4730。

表1-1 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情況統計

(據參考文獻[4-5])

* 2014年1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

2010年中國人均收入接近8000國際元,2012年達到9000國際元左右,2013年預計接近10000國際元[6]。如果今後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2014年最遲2015年就可達到11000國際元水平這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回落「點」。在人均11000國際元水平上增長速度「自然回落」是順利渡過工業化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標志,這是一種潛在增長率的下降[7]。到那時能源的供求狀況就會出現不同於現在變化的新情況。因此,從長遠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必須解決能源供給或將成為瓶頸的問題。

B.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到底怎麼樣

一般來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在良好的基本上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改變,經濟良好的韌性,潛力足夠和大的迴旋餘地基本特徵沒有變,支持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沒有改變,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情況也沒有改變。


中國經濟「穩」

穩定經濟增長,當前7%的波動是一個合理的范圍的增長速度並不是因為增長,向高收入國家在實現的過程中。重點群體的就業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水平穩步上升。自主創業、創業的大學生人數同比增長6.8%。農業生產穩定,去年同期夏季糧食產量基本持平,秋糧增長良好。物價穩定上漲,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為穩定物價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幾個穩,不僅穩定了經濟、穩定了民生,也為穩定社會大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結:面對問題,中國經濟一直在增長。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的存在是轉型的契機和改革的希望。只要堅定的信心,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就能反彈,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C. 中國的經濟總水平在本世紀是否會超過美國

中國經濟總水平超美國,本身對我們而言有什麼好處,我們很多人連房子都沒有的住,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意思嗎?

D. 中國的經濟發展目前處於什麼水平

市場化經濟,就來是尊自重市場規律的經濟,中國目前屬於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處於發展中階段,各地區發展也很不平衡,很難說是什麼水平。
資本主義,以資本為主體,一切為資本服務,一切向錢看,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是金錢主義,高級階段則是人本主義,以尊重和保障個體自由為首要。因為最大的資本是人,是能夠創造、善於利用資本的人。

社會主義,以社會為主體,將社會建設成為一個能夠讓廣大民眾最有歸屬感、親切感和舒適感的處所。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集體主義,這個階段容易出現以集體名義抹殺個性的現象。當社會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時候,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個體的感受和尊嚴會被重新發現並受到重視。

總而言之,殊途同歸,人類最終總會找到一條既保障公共利益,又適合個性發展的道路。但是,這個過程必將漫長,也不是我們這些普通公民所能左右的。
因此,做好自己,適應社會,善待身邊的人,珍惜公共資源,是我們每個人容易做到而又應該做到的。

E. 中國現階段經濟水平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國仍然屬於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按匯率法計算,人均GDP75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國家之列(低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GDP低於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322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國家之列(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這一水平與印度尼西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68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790美元)和玻利維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100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820美元)比較接近。
第二,社會物質財富遠不夠豐富,尚需要大量創造。人均能源消耗當量和人均電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會財富的豐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國人均石油消耗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電力消耗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時)的33.9%,高收入國家(人均8121千瓦時)的8.5%。
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低,結構升級任務繁重。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來看,1998年第一產業比重為1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對%,低於世界平均30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消費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2.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消費品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品製造業,且其比重明顯高於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如1997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4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前者比後者高19個百分點;日本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0.3%,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4.l%,前者比後者高26.2個百分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巴西(1995年)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l%,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32.8%,前者比後者低3.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2.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1.8%,前者比後者低29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可見,我國製造業內部結構狀況與發展中國家接近,而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四,一半左右的勞動者在初級產業就業,勞動力需要大規模轉移。在發達經濟中,初級產業就業份額一般都低於10%,1998年美國為3.l%,日本為5.4%,而1997年中國為48.7%,與印度尼西亞水平(45.7%)相當。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居民依賴來自於初級產業的收入生活。
從三次產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也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近。1998年我國基礎設施、服務業和其他部門就業份額之和為37.5%,高於孟加拉國的水平(29.2%),與泰國的水平相近(3.6%),但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亞(43.0%)、埃及(5l.5%)、哥倫比亞(79.3%)、巴西(62.4%)等;更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如美國(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費結構層次低,消費結構需要升級。人們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來判斷消費結構層次的高低,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結構的層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44%,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3.4%,整體上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當在44%與53.4%之間,處於很低的層次上,與人均GDP小於或等於1000美元(PPP)的國家組別相當。在這個組別,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8%。有人認為,由於城鎮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費,按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測算的居民消費結構低估了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比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但實際上,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種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經很小。

F.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及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發展水平:十五期間,抄就是2001-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7個百分點,分別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年均增長速度高7.4和3.7個百分點。初步核算,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82321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摺合22257億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9%。

地位:一些國家或媒體把中國視作經濟大國、強國,甚至提出要中國在聯合國承擔與我身份不相稱的會費。應該做出怎樣的科學判斷呢?我非常贊同對中國目前在國際上「雙重身份、雙重特徵」地位的判斷。這就是,首先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中西部仍然很落後,總體水平不高,但又開始具備某些發達經濟體的特徵。

G. 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特點是什麼

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創新,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在實踐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涉及全局的重大關系,提高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從理論上看,反映事物內在聯系,體現事物本質特點的關系也就是規律。從實踐上看,把握了客觀規律就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十六大提出了我們黨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全面小康」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與2000年我國達到的「總體小康」相比,「全面小康」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小康」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內容。 有的同志提出,有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什麼還要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呢?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清醒認識和准確把握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針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國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這種轉型不是細枝末節的變動,而是經濟體制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適應經濟體制的這種深刻變革,社會體制正在發生轉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形式多樣化,推動著我國社會體制的轉型。對外全面開放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在這樣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顯得特別重要而艱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什麼關系?一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價值目標,又是一種不斷推進的現實的社會歷史過程,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一。從這個角度看,「構建和諧社會」與「實現全面小康」兩者的現實起點一致,目標一致,實踐過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諧是一種社會狀態,我們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過程中,通過解決當前發展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促使全面小康的目標在和諧的狀態中實現。如果說,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階段性目標,那麼,逐步消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實現這個目標所要完成的重要戰略任務。「和諧社會」是對「全面小康」的堅持和發展,是對「全面小康」中關於社會更加和諧要求的進一步展開和豐富,使得「全面小康」在理論形態上更加完整、系統。當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體的、歷史的,需要長期奮斗,不斷推進,逐步實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諧社會建設有不同的具體目標。我想,我們完全能做到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協調方面,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比現在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做得更好,從而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證明社會主義能夠獲得成功。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總結國內外關於發展問題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提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把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統一於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實踐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發展,是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貧困是產生社會不和諧的重要原因,而發展則是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當然,富裕不一定和諧,但貧困肯定會導致不和諧。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

H.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增長呈現四大來新源特點 12月8日由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經濟論壇二OO二」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說,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一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的特點。 邱曉華說,一年來,中國經濟整體表現比預期的好,中國人應對挑戰很有成效,一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經濟保持平穩的過程中,有小幅回升的發展態勢。全年經濟總量第一次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八左右。 其次,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增長,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第三,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工業、農業取得了新成效。其中,農業向特色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工業以出口為導向、投資為支撐、技術為推動力、高消費結構為突破口的格局正在形成,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第四,國家財政收入、企業效益、國際收支等方面的表現都表明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改善。

I.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的表現是什麼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高於以前的情況可以用多項經濟指標加以證明。回
以2000年為節點,答15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首先,在GDP上,2014年我國GDP累計63.65萬億元,2000年是9.98萬億元,有大幅度增長。相應的,人均GDP也同比增長。
其次,固定資產投資上,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2761億元,2000年是29854.7億元,即便排除物價增長因素,此數值也已極具放大。
第三,國民收入上,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67 元,2000年只有3210.5元。
第四,工業增加值上,2014年全部工業增加值 227991 億元,2000年為25394.8億元。
此外,人均預期壽命、旅遊總收入等多項指標均能反應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日常生活感受也能體現出水平的提高。

J. 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增長呈現四大新特點 12月8日由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經濟論壇二OO二」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說,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一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的特點。 邱曉華說,一年來,中國經濟整體表現比預期的好,中國人應對挑戰很有成效,一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經濟保持平穩的過程中,有小幅回升的發展態勢。全年經濟總量第一次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八左右。 其次,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增長,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第三,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工業、農業取得了新成效。其中,農業向特色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工業以出口為導向、投資為支撐、技術為推動力、高消費結構為突破口的格局正在形成,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第四,國家財政收入、企業效益、國際收支等方面的表現都表明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改善。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發展總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